兩人一邊聊天一邊往吳家走,李石頭問道:“吳家這次要被移民?”
老郭幸災樂禍的說道:“什么叫移民,他們是發配,聽說這種倒賣糧食的,都發配到北疆去勞改,這輩子都別想回來了。”
李石頭記得上次聽說北疆,還是打了什么大勝仗:“聽說那里冷的很,剛尿的尿都能凍成冰柱子,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老郭猥瑣的笑笑:“還尿尿凍成冰柱子,你那家伙一掏出來,就凍掉了,都不用閹了就能進宮當太監了!”
李石頭也不知道他是開玩笑還是說真的:“那你說朝廷把他們送過去再凍死圖什么,干脆直接殺了還省事。”
老郭哈哈一笑:“殺了,那是便宜他了,朝廷的便宜那么好賺的?這次來的是錦衣衛,比官府的人抓了還要厲害,說不定直接就送到鬼流國去!”
李石頭聽過鬼流國,據說是大明最北端的港口,百姓都說,鬼流國意思就是流放過去就變成鬼了。
到了吳家大門外,大家并沒有看到大批的錦衣衛出動的模樣,只有門口一個錦衣衛舉槍站著,吆喝著閑雜人等不準靠近。
院子里哭聲震天,李石頭看到衙役跟縣里的賬房在那統計著吳家的財產。
李石頭想不明白,吳家這么大的家業,干嘛非參與這幾文錢的生意,反而把全家都搭上?這不是傻么!
他要是有這么多錢,他肯定老老實實在家待著,照章納稅,教育孩子寫字教書,寫字要寫的……橫平豎直的!
大家聚在一起看著熱鬧聊著天,直到鎮長帶著皇明糧號的人回來,鎮長揮揮手:“都散了!都散了!看什么看,別耽誤錦衣衛辦差!”
大家這才嬉笑滿意的各回各家。
李石頭回來李氏已經把孩子哄睡了,李石頭坐在院子里,望著星星。李氏走過來,你在看啥?
李石頭回過神來:“哎,你說吳家倒了,吳家的地是不是就要發賣了,咱們要是再買兩畝地怎么樣?”
李氏擔心的問道:“這壞年景也不知道還要多久,咱們買地萬一要是一直旱下去,咱們的錢不就沒有了,還是拿著錢踏實。”
李石頭生氣的罵道:“蠢!頭發長見識短,這多好的機會,地還便宜,天能旱多久,就算兩三年,終究要下雨的,到時候想買都買不起!
我明天就去問問,咱們手里還有二十多兩銀子,這次能買幾畝是幾畝!”
第二天李石頭找到鎮長,鎮長抬眼看了看他:“你倒是機靈,地可以賣,六兩銀子一畝,你要買多少?”
李石頭開心的笑了:“就買鎮子西邊的挨著溝渠的斜臺地,三……四畝,我買四畝!”
鎮長一邊幫他辦理文書一邊說話:“都是鄉里鄉親的,我悄悄告訴你,前幾天縣里不是派我去學習嗎?
知道么,就是去看潁川河那邊的蒸汽機,那大機器有一間房子那么大,燒煤燒木頭就能抽水,轟隆隆的,晝夜不停,一臺機器抽的水就能澆地幾千畝。”
李石頭點點頭:“俺也聽說了,聽說那鐵疙瘩可厲害了!要是咱們這也有一個,能省多少力氣。”
鎮長一副得意的說道:“縣里考慮到咱們這邊地好,又加上這邊閘口修好之后,就給咱們也安置一個,估計年前年后就要裝配。
到時候你這四畝地正好在蒸汽機抽水溝渠的范圍內,你是賺大了!”
李石頭樂得都能看到后槽牙了:“那好,呵呵,那明年的收成就有指望了!”
鎮長拍拍李石頭的肩膀:“知道我為什么跟你說這些么?為啥同意你買地么?
昨晚錦衣衛連夜在鎮公所審問了吳家和二癩子,二癩子交代了,只有你和少數幾家是被迫的,其余的都是主動售賣,雖然上面定下的規矩不能改,但是你做得好,咱們也不能不獎勵。”
李石頭嘿嘿笑著:“我就是鎮長是個明白人,其實我家有二三百斤糧票呢,我要是想賺錢早就賣了,要不是二癩子賴著不走,他又借著吳家的勢,我一斤都不想給。”
鎮長拍拍他:“可惜了!就差一點,你要是再堅持堅持,你不就有獎勵了!”
李石頭不解:“啥獎勵?”
鎮長嘆氣:“上面說,要是沒有參與倒賣糧票的,手里有用不完的糧票,官府負責收回,以一斤五文錢的價格收回,你看看你,本來三百斤糧票能回收一兩半銀子。
就因為沒有堅持到最后,現在啥也沒有了。”
李石頭一拍大腿:“二癩子!我太陽你祖宗!”
鎮長哈哈一笑:“去上工吧,早點把閘口這一段修好,早點蓄水,早點安裝機器。
不能耽誤了明年的春耕,幾千畝地,咱們鎮緊吧緊吧再打幾口井就能熬過去了!”
李石頭悶悶不樂的去上工,心里想著虧掉的一兩半銀子。
對于朱慈烺來說,收回糧票等于是變相給百姓發過年錢,同時也是保障皇明糧號庫存的一種辦法。
只要民間多余的糧票收回來了,那么糧食缺口和明年的糧食需求計算就能更精確了。
同時也是不讓老實人吃虧。
朱慈烺已經做好了全民倒賣糧票的準備,但是實際上,真正被倒賣的糧票緊緊不到十分之一,而且還都不是百姓自發的倒賣。
而是有人使用威逼利誘等等手段,要么就是像李石頭這樣遇到癩子硬收,有的人是讓百姓用糧票換其他東西,一斤糧票作價三文錢。
對于這種讓朱慈烺不痛快的,朱慈烺自然不會留著他們過年,年前集中處置一批,年后一個個的都流配荒島去!
最近南大陸以東發現的荒島太多了,還有南洋,新幾內亞和龍牙之間的海域至少有一兩萬個島嶼!
朱慈烺的計劃是用流放的犯人把這些島都占領了,以后怎么開發再說,現在反正就是占一個是一個。
隨著一年的努力糧食危機逐漸過去,大明各項事業都開始恢復正軌,全民一起找吃的變成有計劃有準備的墾荒。
一個紅河平原原本的開墾面積就能養活千萬人口,經過大明百姓的再次開墾和開發,糧食產量再次上升。
而南部的占城國接收了紅河平原的南越人之后,良田開墾也再上一個臺階。
明年僅僅這兩個地方一年的水稻產量就足夠養活兩千多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