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大明  第一千零一十七章大明的內卷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統計大明 | 怕起重復   作者:怕起重復  書名:統計大明  更新時間:2021-07-22
 
朱慈烺以前一直不理解為啥要用的眼光看問題,為啥后世有那么多華夏崩潰論,最后華夏依舊狂飆向前。

現在朱慈烺懂了,當事物在在變強的時候,各種問題都會被掩蓋,甚至不知不覺的被給解決,因為的太快問題還沒有暴露就已經消失了。

朱慈烺曾經也有過這種感覺,但都沒有這次這么強烈。

幾方勢力應為搶人拉幫結伙已經有黨政的架勢,報紙上吵的鋪天蓋地,朝著朝堂蔓延。

朱慈烺知道大明缺人,但是沒想到會缺到如此地步,后世英格蘭區區千萬人口不也完成了工業革命,大明擁有一點八億人口,竟然不夠用了。

搶人大戰先從墾殖公司開始,失去政策之后,墾殖公司只能靠自己,不過他們不怕,有錢有地,豪橫著呢!

營口墾殖公司首先開出‘只要愿意加入,開局送一百畝地,送種子,送農具,還送一頭耕牛。進廠工作,干滿一年送房子,干滿兩年送小妾,干滿三年送股份。’的條件

要不是漢人百姓不夠,大明又規定非漢人不得為正妻,這些墾殖公司恨不得打送老婆了。

不過妾室都是從各奴隸市場精挑細選的,價值一百兩銀子以上的精品。

這招一出,不少原本猶豫的百姓都往那邊去,南方的墾殖公司一看,這個我也行!加入搶人的行列。

這一番操作,原本已經有所減緩的外遷朝再一次出現,家鄉雖好,哪有這邊機會好,去了都是地主,兩年就有小妾了,簡直是人生巔峰啊。

墾殖公司這樣一搞,那些招工的不干了,你給這么好的條件這不是搶我的人嘛!好在有家有室的不愿意走,但是這種破壞市場規則的行為必須打擊。

于是各工坊一邊提高待遇一邊吵架,順便打招人,工廠這邊也不一心,京津地區的重工業都是大明命脈,很多行業對于使用奴隸進行限制,所以招人最下本錢。

而江南地區人口和傳統產業優勢大,紡織這類工廠多,吸收周圍勞動力,而且紡織產業是允許大量使用奴隸的,現在市場上一個莫臥兒奴隸要價六十兩左右,一個黑奴只要三十兩。

也就是招募一個公民一年的薪水就夠買一個奴隸的,所以他們即希望降低招工成本,又希望開放更多產業和崗位給奴隸。

雖然黑奴笨一點,但是莫臥兒奴隸還是比較聽話好用的,就是懶一點。

珠江和紅河那邊也是一樣,這邊招募奴隸比招募公民方便訴求上更希望開放更多崗位。

至于孟加拉灣這邊不好意思俺們不參與,俺們也不缺人。

最后一個就是西北地區了,西北地也賣了,錢也花了,人手不夠了,這些部族的好漢們連種地挖坑都不會,更不要說進廠打工了,南疆倒是有一點會種地的,但是不夠分的。

傳統的觀念上,西北荒涼苦寒,他們招人條件沒有墾殖公司的好,地方又比人家的差,所以西北地區的訴求是要求墾殖公司降低條件,好讓他們也能招募一些人去。

幾方人雖然吵不到朱慈烺面前來,但是他們各自勢力都有自己的發聲人不是,再加上那些立志為民請命的文人,所以就在報紙上展開了持久的論戰。

朱慈烺倒是想要公平,但是人從哪里來?給奴隸開放更多的崗位說的容易,那要是奴隸有了思想來一個暴動怎么收拾?

只會拿刀槍棍棒的好解決,但是要是會造槍造炮的奴隸暴動該怎么解決?

再說了,懶惰是人的天性,如果所有崗位奴隸都干了,大明公民就會不斷變得懶惰,技術都交給奴隸,科技也交給奴隸,最后連安全都交給奴隸,軍隊都招收奴隸。

當年羅馬的教訓,大唐的教訓還歷歷在目,奴隸可以用但一定要限制著用,這些人為了自己賺錢啥都不顧,朱慈烺可是要從大局出發。

中原地區出現了少量的田地荒蕪現象,雖然只是個例,但如果不引起重視,那么后世例子可是擺著呢!

看到這個現象之后,朱慈烺讓統計部和錦衣衛調查了,不只是中原地區有這種情況,現在墾殖公司也出現了這種重視掙錢的行業輕視糧食生產的局面。

很多墾殖公司干脆糧食只維持夠吃,甚至用奴隸種地,大部分人都從事賺錢的生意。

就連當初專門為了種稻開辟的大琉球新幾內亞的幾個墾殖公司,這兩年耕地不僅沒有增加反而還出現了降低。

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對農業的懈怠看著只是少種了幾畝地,其實是對整個農業的輕視,水利設施不修了,江河清淤不搞了,田地養護不做了。

長此以往,真到了缺糧食的時候,想要再種植,那就跟新開墾沒啥區別。

后世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國家只能選擇機械化加上高補貼,大明現在還沒有機械化的科技也沒有高補貼的經濟,就已經出現了這種苗頭,這可怎么搞?

不少地主不用朱慈烺操心,自己找到了方法做出了選擇,買奴隸種地!佃戶不好好干,我不要佃戶了!

大明還出現一種思朝,如果把土地都交給奴隸種,大明公民都進廠工作,那么豈不是兩全其美,到時候錢也掙了,糧食也生產了,用工的缺口也解決了。

朱慈烺對此只能說想法很好,但是你得有這么多奴隸啊,現在莫臥兒那邊已經恢復穩定了,農業工業都得到了,百姓外出的欲望已經不強了。

除非強制,否則沒有人愿意來大明做工了,現在已經不叫奴隸了,叫來明務工人員。

南亞這里的土地不要說一億兩億,就算沒有化肥養個五六億人口都沒問題,大明以高壓政策維持了穩定,大家有吃有喝,干嘛不遠萬里去大明。

不少東南的商人看著這邊既然有棉花,又有那么多人,還駐扎這么多軍隊,又是西進貿易航線的中點,這豈不是最好的建設工廠的地點?

在關內設立紡織廠,還擔心沒有人力,這邊有用不完的人,多好!所以這邊現在連工廠都不缺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