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大明  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攻下四個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統計大明 | 怕起重復   作者:怕起重復  書名:統計大明  更新時間:2022-05-18
 
攻擊強度降低,火炮不夠,大明只能從原本的全面轟擊改為重點轟炸。奧斯曼人的防守也能緩一口氣了。

重點轟炸就是陸軍要進攻那個山頭,哪個山頭就被集火,其余的山頭只是象征性的打幾炮不讓他們閑著。

然后戰場上第二和第六山頭開始炮聲隆隆,陸軍開始有序的進攻。

攻山這種事情,并不是對面搭個堡壘你炸掉然后沖上去就贏了,一路上有擋路的各種陷阱阻攔,有各種明堡暗堡封鎖路口。

還有偽裝起來的射擊點以及躲在山洞地洞里面的敵人。

一不小心就會被對方偷襲,傷亡率很高,尤其是對方上面防守著下面偷襲著,為了減少不必要的傷亡明軍這邊只能打打停停,不斷的后撤。

發現一個火力點,然后想辦法看看能不能搞掉,搞不掉就呼叫火炮支援,陸軍火炮不行就叫海軍的。

要是敵人目標小,火炮不易瞄準的點,陸軍還要用山炮迫擊炮搞,再不行就只能用人上去扛炸藥包去炸了。

要是碰到山洞和地洞,為了降低傷亡,一邊用手雷往里面丟,一邊用噴火器對這洞穴噴。

殺敵多少不重要,只要被噴火器一噴,地洞山洞鐵定氧氣耗盡,除非對方的洞穴是連通的,里面的人從其他的地方跑掉。

等噴火器過去之后,后面的爆破手還要進去,把山洞炸塌,防止敵人的地洞之間真的是連通的,到時候別有人再從背后出來了。

這一套操作下來確實能解決問題,但是就是效率不高,因為第一批登陸的部隊有限,一個側面進攻的部隊還不到兩萬人。

然后還要縱深推進,還有防守側翼,最后能用在進攻上的不過萬人左右,這萬人為了保持晝夜不停進攻的強勢,只能分為兩個波次輪流進攻。

所以一次攻山行動兵力只有五千多而已,正好比防守的人多那么一點點。

也就是大明的武器先進太多,要不然這仗根本沒法打。

天明時分,空軍飛艇部隊終于趕到了,為了給對方造成持續的壓力,飛艇部隊在各山頭扔下了大量燃燒彈。

并且有一半在陣地上空晃蕩,一旦有那個火力點火力兇猛飛艇就會飛過去扔幾個燃燒彈。

奧斯曼人哪里見過這種陣仗,海陸空聯合作戰,不要說現在的奧斯曼帝國,就是再先進兩百年也扛不住這樣的進攻。

所以到下午天還沒有黑,第二和第六高地相繼被拿下,大明已經占據了七個高地中的四個,還剩下三個就能徹底控制航道。

不過進過一天一夜的進攻,帝國號彈藥耗盡,其余的戰艦經過高強度作戰之后士兵也都非常必備。

陸軍從昨天晚上到今天白天也是進攻了一天一夜,明軍需要調整,需要休息,所以這一夜李信決定讓海軍進行持續的火力壓制,而陸軍方面派出兩千人對剩下的高地進行施壓式進攻。

反正夜里火炮的準確度也不高,陸軍也容易吃虧,不如等到明天調整好之后一鼓作氣拿下全部的高地!

整個蘇伊士運河計劃大明計劃了幾年的時間,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方案,最后總結發現還是要硬打,把烏龜殼一層一層的撬開。

剩下的高地雖然只有三個,但是其難度要比另外四個要難得多了。

如果說外圍的四個是護衛,那么中間的三個就是被護衛在中間的將軍,他們不僅火炮密度更大,奧斯曼人采用了更多的石頭來修建堡壘。

而且這三個堡壘在設計的時候為了防止海上的攻擊對炮位的破壞,他們把一些炮位進行了半埋藏式的設計,也就是說這些炮位是鑲嵌在山體里面的,你除非艦炮直接擊中,否則很難對他們造成傷害。

艦炮打擊是概率問題,就算打中,那個打中也只是范圍性的命中并不是指能直接命中。

而且不僅小炮有這樣的設計,就是160毫米的副炮都有這種射擊的,雖然不多,但足夠讓明軍海軍不敢輕易上前的。

其中四號高地和五號高地還有側面面對運河河面的炮位,想要強行突破,哪怕是帝國號都要擔心艦島和甲板建筑受損。

尤其是主炮的炮塔,被實心彈來一下子,那也是會被打個大坑的,要是震壞了里面的機械這炮膛不就廢了。

飛艇部隊在太陽落山之前就撤離了,這玩意還沒有掌握夜戰的辦法,而且夜里啥也看不到,不辨敵我,別扔個炸彈扔自己人頭上了,那就不是搞笑了,那是重大事故了。

李信有信心最多五天時間南下運河河口要塞群,以今天的攻守形式來看,就算加上中段和尾段的要塞群李信也有信心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解決戰斗。

這比起軍部限定的時間三個月足足提前了三分之二,絕對是大功一件。當然這也跟軍事情報部的情報工作是分不開的。

奧斯曼人的要塞圖紙和兵力布防圖,還有地道系統圖這些大明都有搞到,大明的官兵比起很多奧斯曼身在要塞之中的軍官對他們的要塞群還要熟悉。

蘇伊士運河區的戰斗沉寂下來,尼羅河上作戰才剛剛開始,因為倭人炸毀了大壩,導致尼羅河水順流而下,李信雖然不喜這樣的做法但是不得不承認他們這一放水,自己的進攻就簡單的多了。

經過一天一夜的奔流,尼羅河河面的水流開始平緩了下來。

這個大壩并不是后世那種攔水發電的大壩,而是一種防枯水期的大壩,這種壩是由長條石加上鐵網碎石編織而成。

作用是抬高水面,但是如果水位超過壩體就會從上面溢出,不耽誤洪水過境,但是在枯水期的時候又攔住了一定的水量讓當地能夠進行正常的種植。

這種大壩有點類似于都江堰的思路,不過這并不是大明的發明,反正這種東西再各地都有,也不知道誰先發明的。

倭人炸的就是這種壩,所以水量也不至于像炸掉水庫那么洶涌,只能說打亂了對方所有的計劃,讓對方的防線出現了漏洞。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