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王獨尊  第一百九十一章:大道演化

類別: 懸疑 | 奇妙世界 | 妖王獨尊 | 馬平安   作者:馬平安  書名:妖王獨尊  更新時間:2020-07-10
 
龍對道的解釋,白龍不解的問道。

“大哥啊,我們都是太易時期的元氣幻化而成,是宇宙之精華所生,難道還要學這些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嘛,我想這些道理應該是天地生成以后,世間萬物去學習的,你怎么講給我們聽,我們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

黃龍微微一笑說道:“我們雖然是至高無上的尊神,先于天地而起,先與萬物而長,但我們必須掌握宇宙運行之規律,天蒂生成之大道,陰陽逆順之真理,方才能夠治理好茫茫宇宙,讓天地和萬物輸贏規律而行,這樣才能達到天長地久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先要學會大道,方能經營世界萬物”。

白龍慚愧的低下頭說道:“大哥,我明白了,我以后潛心學道,做到晨昏一叩首,早晚一炷香,希望大哥能經常教誨于我”。

“難得三弟有如此悟性,大哥一定督促你學習好大道”。

黃龍接著說道:“天地永遠都存在,恒古不變的,不會隨著你的意志,隨著你的心情有所變化”。

天地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大公而無私,生養著天下萬物而不居功自傲,天地不是為了自己而生存,而是為了萬物之存在而存在,所以才永遠都存在。

有道的人,心地善良,不爭名奪利,徒增煩惱,凡事都寬容忍讓別人讓別人占先,反而能贏得眾人的愛戴;凡事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想別人只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行俠仗義,扶危濟困,救別人于危難之時,生命反而能得以保全,正是因為他不自私,反而能夠成就自身。

天地萬物皆由道生,天地無窮無盡,為人處世之道,就是“無私長存”、“后其身而身先”就是這個道理。

大道使人心靈空明虛寂到極點,使生活的清靜達到極致,在萬物都蓬勃生長的時候,從中仔細觀察它們生死循環的道理,就能夠悟出大道,大到并不高深莫測,還是藏在萬物運行的規律之中。

天下萬物雖然紛紛蕓蕓,但最終都返回到他原來的樣子,本來的面目,這就叫做靜,靜叫作復歸本性。

復歸本性是萬物運動與變化中不變的律則,認識和了解萬物運動與變化都依循著循環往復的律則,叫作明,只有在心靜的時候,用心的思考,方能達到明的程度。

不了解這個不變的律則,輕舉妄動就會給自己帶來無窮無盡的麻煩,了解了這個不變的律則的人,就能做到寬容,做到了寬容就能坦然大公,坦然大公才能無不周遍,無不周遍才符合自然,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體道而行才能長久,終身可免于危殆。

宇宙間萬物都是由動到靜、由生到死,又由死到生循環往復的。然而只有致虛守靜到極點的圣明得道之人才能看到這種永恒不變的自然規律,從虛寂沉靜的發境去觀看世間萬物,如此才能得到“道”的真諦,才能遵循“道”來對待事物,達到“歿身不殆”。

修行的最高境界是“大道”,虛是其常,有是其變;靜是其常,動是其變。有和動最終要在相互交融中變化為無有、不動。

守定常道,萬物雖紛紛擾擾,只須以虛含有,以靜待動,并且不見其有,不見其動,就不會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使自己處于永遠安樂的境地,我們只有靜下心來,以靜制動,才能看清萬物生長的本來面貌,抓住我們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才能符合自然的規律,才能把宇宙萬物打理的生生不息,成就我們自己的功業。

善于帶兵打仗的將帥,不崇尚勇武;善于打仗作戰的人,不會輕易被激怒;善于勝敵的人,不與敵人正面沖突;善于用人的人,對人總是表示謙下,這是一種品德,這種品德叫不與人相爭的大德,有了這種大德,才能做到耳清目明,更好的運用別人的能力,這符合自然的道理,是道德的準則。

不爭之德,用人之力皆是遵循道的法則,是最有效益,最完美的行事方式,所以稱之為“善”。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

柔弱并不是軟弱,不爭并不是屈從,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在戰爭之中,只有保持頭腦清醒、態度冷靜,才能制訂出周密合理的計劃;有了周密合理的計劃,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最終才能取得好結果。

善于打仗的人,并不需要寸土必爭,也不會爭一時一地之得失,而是要爭取最后的勝利。

所以,只有在指揮戰事的時候持著不爭的態度,才能夠掌控全局、操縱戰機、進退自如,并能贏得戰爭的勝利。

善于用人的人應該持有謙和卑下的態度,這樣才能延攬人才。

如何把眾人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呢?這就需要選擇一種適當的方式。

如果采取極端嚴厲的態度來確立自己的威信和權威,那樣不僅不能凝聚人心,反而會危害自身。如果采取謙下的態度,那樣才會令眾人信服。

很大的仇怨雖經調解,總還是留有余怨,有道的人保存借據的存根,但并不以此強迫別人償還債務。

有德的人就像持有借據的人那樣寬容不索取,沒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稅收的人那樣苛刻刁詐。

自然規律對任何人都沒有偏愛,不分親疏,而常常伴隨有德行的善人。

怨恨是生于人的妄想的,妄想來自本性,了解本性的人沒有虛妄的感覺和意圖,又怎么會怨恨呢?

不考慮去解決根本,而想處理表面的問題,雖然外面看上去已經和好,內心里還是沒有忘記怨恨。

圣人和其他的人都是具有本性的,其他的人以虛妄為正常,專注、煩勞于爭奪名利,而不知道他們的本性中的妄念并沒有減少。

所以圣人將本性展現給別人,使他們知道應該除去妄念,恢復本性,等到妄念沒有了,本性恢復了,一切都自然明了,就像契約的右半邊與左半邊相合一樣自然,不用追討就自然回應。

雖然有大的怨恨,也會渙然消釋,如果知道了事物的根本是虛無的,哪里還用和解呢?

沒有德行的人想一個人一個人地去使之明通,則是勞煩而沒有收獲的。

天道不為自己謀利,只為善人提供好處;契約也像天道一樣,只有遵守的人才能得到利益。

天下最柔軟的莫過于水了,但攻堅克強卻沒有什么東西能勝過水的,因而水是沒有事物可以代替得了的。弱小的能戰勝強大的,柔軟的可以戰勝剛強的,天下沒有人不知道這個道理,但就是沒有人能這樣做。所以有道的人說:能夠承擔國家的屈辱,才稱得上是國家的君主;能為國家承受禍患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話好像是在反說一樣。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天下人都懂得了柔能勝剛的道理,卻很難像水那樣以弱勝強,因為人們從小就被灌輸一種爭先、爭強的思想,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人們變得爭強好勝起來。

然而,真正的強者是不爭的,如果一味的爭強好勝,就不會像水那樣甘居下位、溫順堅韌,那么也就不算是真正的強者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