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恥  第一百零四節 爭功(6)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宋恥 | 狂人阿Q   作者:狂人阿Q  書名:宋恥  更新時間:2020-06-21
 
揚州的戰功引起整個江南轟動。臨安府(杭州)的朝堂上當然熱議不斷。

朝臣們臉上積壓了半年的憂色,終于得到緩和。這半年來,不止趙構承受著巨大壓力,文官集團同樣如此。有膽量,有魄力的文官,此時都不在朝堂,因為他們會主動申請去前方抗敵,比如張浚。留在朝堂上的,只剩下一群說起話來大言不慚,可真大難臨頭時,只會逃跑的貨色,比如周望。

他們壓力大,是因為他們跟皇帝一樣,都認為金軍的進攻目標還是江南。他們潛意識的認為他們所在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位置,金軍一定會進攻臨安。于是在揚州被圍期間,他們無法驅使劉光世這樣的武將去江北解圍,就不斷的讓那些能夠調動的力量支援。比如身在陜西的張浚。

所有人都認為淮南才是進軍進攻的重點,是他們下江南的準備,包括張浚也這么認為。于是張浚不斷催促陜西的西軍集團進攻,緩解江南中樞面臨的壓力。至于準確的兵力部署,這些文官早就不相信,因為各地武將發來的信息,往往都聲稱他們面對十萬或者百萬金軍進攻,完全就沒有可靠的數字給他們判斷,只能思辨式的判斷淮南是進攻的重點,而不是貧瘠的陜西。

可金軍比他們高明多了,金軍反而認為陜西的威脅更大。因為那里集中了十幾萬西軍,其中騎兵就不下五萬。這些都是張浚的功勞。

張浚主動申請去陜西,為了實現他的戰略構想,他能力可能不行,但卻是朝堂上為數不多,很可能是唯一一個,能提出構想,并有決心將之不顧一切實現的人,按照王陽明的標準,張浚算得上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

張浚的構想是朝廷坐鎮鄂、岳“前控六路之師,后據兩川之粟,左通荊襄之財,右出秦隴之馬”,其中前兩條已經隨著他離開中樞,官員們放棄遷都武昌,轉而南下杭州而破產。但后兩條卻已經接近實現。

張浚刮地三尺搜刮四川財賦,囤積了數以千萬貫計算的財富和物資,然后又重新招募西軍,在陜西拉起了十幾萬軍隊,具體數量很難確定,可能連張浚自己都數不過來,加上有吃空餉的弊病,實際數量很難確定,金史中說有步騎十八萬,其中步兵十二萬,馬兵六萬,這數字還是比較可信的。

因此直到拉起軍隊,張浚的表現都遠超同時代的官員,這跟他的性格有關,他就是一個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入陜之前,他派人專程去四川武侯祠祭祀諸葛亮,誓師北伐。然后窮刮四川財賦,張浚就是四川人,這種拿老鄉開刀的行為放在他身上,不能指責,因為他連自己都不放過,他自己捐獻了五千兩黃金家財給軍隊,張浚是名門之后,唐朝張九齡后人,他爺爺是宋朝官員,爸爸是進士出身,同樣是官員,他是官宦世家出身。拿私財助軍用,五千兩黃金雖然不會讓他家破產,但也是一個非常大的財富,貢獻的比例,比四川人均要高的多。

這種不顧一切達到目的的精神,帶給他極強的執行力。四川的錢財他搜刮到了,關隴的兵馬他也招募到了。他甚至為了顧全大局,壓抑他這種性格中帶有的極強的控制慾,對西軍將門委曲求全。西軍那些軍頭,要錢給錢,要物給物,他可以把他的四川老鄉的褲子都當了,也要給這群陜西武夫配上精良的裝備,充足的糧草。甚至重建汴京之圍被金軍打垮的騎兵,扣下了幾乎所有從吐蕃哪里買來的戰馬,組建六萬騎兵。

張浚覺得他能做的都做到了,可是西軍將門領袖曲端不配合他,始終按兵不動,只知道要錢要物。張浚身邊的幕僚都對曲端的跋扈不滿,但張浚強壓怒火,反而對曲端恭恭敬敬,收起了宋朝文官向來歧視武將的傲慢。學習古代重視武將的傳統,搭建了高臺,對曲端行拜將之禮。他就是希望曲端能配合他,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功業。

但曲端始終不為所動,當陜州的李彥仙獨立抵抗金軍從關中和河南兩面夾攻的時候,曲端見死不救。始終堅持應該死守關隘,勤練兵馬,坐待時機。

終于陜州失陷,李彥仙戰死,張浚終于忍無可忍。此時趙構的圣旨傳到張浚手中,要張浚發動攻勢,牽制南下淮南的金軍。張浚再次要求曲端出兵,曲端再次拒絕。結果張浚直接將曲端拘禁,罷免曲端的職務。

到這里,張浚的行為依然不算犯錯,不但成功罷免了軍隊統帥,還沒造成兵變,反而牢牢控制了軍隊,甚至可以說變現的很出色。但是直接掌控軍隊之后,他再次犯了宋朝文官一而再、再而三犯的低級錯誤。

那就是張浚心里那種輕視武將,自以為比武將更會打仗的偏見讓他剛愎自用,聽不進武將的合理建議,很可能也聽不懂。但他現在掌握了絕對權力,他要開始反擊。在他的指揮下西軍趁著金軍主力不在陜西,收復了不少地方,甚至一度將長安也收復了,氣勢如虹。

張浚這次更加覺得自己是一個軍事天才,而他的行動確實牽制了金軍,大量金軍增援陜西,原先只有完顏婁室一路兵馬,后來調來了更高的完顏宗輔統軍,雖然因為李慢侯將兀術攔截在長江以南太久,兀術沒能像歷史上那樣,成為金軍攻掠陜西的第三路軍,可是金軍還是跟張浚在陜西展開了決戰。

張浚決定將決戰之地放在富平這個地方,并去詢問曲端的意見,曲端嘲笑張浚,說張浚必敗,張浚問如果他沒敗該如何,曲端說,你如果贏了,把我的頭砍給你,張浚也不示弱,說我如果輸了,也把我的頭砍給你。

這兩二貨,戰前開了賭盤,各自押上了自己的腦袋。

假如此戰贏了,也許張浚不會真砍曲端的頭,曲端服個輸,張浚裝大度,又是一段文人傳頌的佳話。可惜張浚輸了,金軍雖然少了一路,可在張浚錯誤的指揮下,西軍將門本來就有一些毛病,五路大軍各自為戰,還有陣前逃跑的現象。結果大敗。

不過西軍還是給金軍帶來了巨大傷亡,跟兀術下江南后被調去陜西的大將韓常險些被打死。但由于兀術為了解救困在江心洲的一萬多女真軍隊,他本鎮留在揚州,導致金軍的傷亡比歷史上要大很多。畢竟西軍確實很能打,險些打死韓常的,是劉琦的部隊,劉琦還險些打垮了完顏婁室的主力。但隨著一個西軍將領趙哲逃跑,整個西軍崩潰。張浚逃回后方興州,將逃跑的趙哲處斬。可卻無法挽回大勢,一年多的辛苦,幾千萬貫的四川人的血汗,堆積如山的物資,成了金軍的繳獲。

面對陜西戰場,金軍確實不想打,因為沒油水,打死他們也沒想到,這么個沒油水的地方,竟然讓張浚囤積了這么多的財富。這筆錢支持金軍可以繼續打下去,他們決定開始發動入川之戰,從陜西進四川,由四川下江南,迂回包抄。

對于這場幾乎是宋金戰爭中唯一的大決戰性質的戰斗,史學家們爭論不休。大多都認為張浚該負主要責任,也有少部分認為,曲端的惡劣態度激怒了張浚,也不排除曲端按兵不動的行為是不是有坐視宋朝滅亡的嫌疑。

但李慢侯認為戰爭打到這里,張浚依然沒有罪責。因為打仗輸贏都正常。打了敗仗就有罪,這沒有邏輯。誰能保證按照曲端的戰法,先守個一兩年,兵練好了,再去打仗就一定能贏?

李慢侯認為張浚最大的罪責,是他不肯負責。本來打輸了,上面向皇帝請罪,以張浚在川陜的重要作用,別說趙構這種皇帝,就是漢武帝在世,都不敢動他。可張浚卻不愿承擔任何責任,仗打輸了,他殺大將。殺趙哲這種逃將也合情合理,可是他之后立刻殺了曲端。

曲端都沒去戰場,都被你囚禁了。還跟你打賭,你還賭輸了,賭輸了不認賬也就算了,還惱羞成怒殺了曲端。張浚無法向武將低頭,讓他低頭服輸,懇請曲端原諒,從此被武將壓一頭,事事以武將的意見為準,他做不到,他沒有這種心胸。

殺曲端的后果太嚴重,之前曲端跟張浚的矛盾,可不是什么私人恩怨,一定意義上代表的是西軍武將集團跟文官集團之間的一種認識沖突,曲端是代表所有西軍將門在跟張浚爭執的,可是張浚泄憤殺了曲端,結果西軍將門立刻眾叛親離,對張浚徹底失去信任。趙哲的部將,環慶路將領慕容洮叛投西夏,曲端的部將,涇原路將領張中彥、李彥琪叛降金軍。這下陜西的局勢才一發不可收拾。

幸好吳階兄弟眼光獨到,而且一直是西軍中堅定支持張浚對抗曲端的將門,他在大敗之際,人心惶惶之時,帶著他的殘兵敗將,搶占金軍進攻四川的必經之路和尚原和大散官,守住這個門戶。才不至于讓金軍攜大破西軍的威勢,長驅而入,進入空虛的四川。

西軍大敗的消息傳到江南的時候,整個朝堂都沸騰了,當時就只剩下揚州還在堅持,他們只能把所有的希望投射到揚州。

此時揚州終于回饋了他們的盼望,真的成功擋住金軍,按照揚州各個武將的說法,他們還大勝金兵,殺傷、俘虜甚多。

這不重要,朝臣一番商討,做出重賞揚州守軍的決定。

于是李慢侯再次高升,他終于成為地方上的土皇帝,一個鎮撫使。

可是李慢侯卻氣的把封賞的官冊摔到了地上。

因為他得到的不是揚州,而是讓他北上海州,去哪個偏僻之地當鎮撫使。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