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恥  第三百六十五節 罪惡(2)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宋恥 | 狂人阿Q   作者:狂人阿Q  書名:宋恥  更新時間:2020-07-26
 
宋人又從他們在大南洲西北建立的基地往西,在大西洲南部立足,他們沒有繼續北上跟燕王爭奪,只是以這里的宋商據點為基地,繼續往西探索。這一次他們橫穿萬里大洋,發現了另一片大陸。

宋人以為他們發現了未知的土地,發現的一些生番也沒見過其他勢力,可是經過一年多的沿海探索之后,他們突然發現了宋人,不是來這里開拓的宋商,而是成規模的宋人勢力,一問才知道,竟然是燕王流放過來的流人。

大宋朝廷十分失望,原來他們到達的地方,也是大東洲,早就被燕王征服了。其實他們去的地方,是阿根廷、巴西東岸。他們先從澳洲西北到非洲南端,橫穿印度洋,這段距離將近兩萬里,可從非洲南端橫穿南大西洋,距離只有一萬多里(六千公里)。

宋朝探險隊跟燕王勢力一東一西接觸之際,正是李慢侯收到攻破瑪雅城幾個月之后,收到消息后,一下子沖淡了李慢侯對于滅亡瑪雅古文明的憂慮。

派遣次子李康前去祝賀,李康抵達大宋朝堂的時候,晏湲、張浚等人正在朝堂上進行激烈的辯論,他們為了一個難以想象的現實在爭論。

燕王勢力一直向東發展,而他們避開燕王一直向西,兩只力量竟然迎頭相撞,這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認知障礙,南轅北轍竟然殊途同歸。

晏湲之所以推動大航海,是他始終比其他文臣更加了解世界,他從未停止過從燕王學府里汲取新知識的行為,每年新的齊州學宮文獻,他都會買來研讀。

李康入朝,張浚和晏湲兩人擺開的地圖尚未收起來。他們將所有能收集到的航海圖進行對接,一個嶄新的世界出現在了他們面前:世界竟然是一個球?

好大的一顆球!

自從晏湲十年前開始派出探險隊開始,朝堂上的老學究就沒少擔憂探險隊會從大地邊緣掉下去。

南轅北轍殊途同歸的消息傳入齊州學宮之后,同樣也引起了巨大爭論,可是一派已經開始統一思想,他們不但像宋朝朝堂上一頁,拼接已知海圖,而且開始用數學、天文學理論進行推算。制作了一個地球儀,舊的數學問題迎刃而解,新的數學命題開始出現。

世界是球形,以前基于平面的數學、幾何知識出現了偏差。以前他們總是算不清楚的航海數據,如今可以計算清楚了,這證明了不是數學出了問題,而是地球不是平面引起的。可如何在曲面上,進行新的數學和幾何學計算,這是新的問題,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得推導出非歐幾何,徹底超越歐幾里得的智慧。

但目前他們更關心的問題是,既然大地是球形的,站在大地另一端的人為什么不會掉下去?要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得提出萬有引力,得達到牛頓的智慧。

這些命題已經出現,等待他們去探索,研究和推導,科學的大門隨著地理大發現,向他們開了一道縫隙,能否解決,得看他們的能力、天賦、努力,以及一點點幸運。

李康支持晏湲,跟張浚辯論起來,告訴張浚說,學宮的學士們已經算的清清楚楚,大地就是一個好大的球。他回答張浚提出的另一面的人為什么不掉入天空的問題,答案是大地吸引萬物,如同磁石吸鐵一樣,萬事萬物都被大地之磁吸引,站在另一面也如同站在這一面一樣。

這種解釋也是學宮學者的理論,幸好有磁石吸鐵的現象供他們參考,否則他們可能還需要更久的時間,才能參悟到引力現象。但發現現象跟解釋現象是兩回事,他們現在還無法用數學的辦法解釋引力,那得需要開普勒這種人三十年持續的觀察和領悟,才能解釋,然后牛頓進一步提出萬有引力,目前學宮才不到二十年,積累依然不夠。

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隨著東西大交匯,這已經成為一個現實。李康來不是討論學術的,事實上他對科學學術并不是很感興趣,他的世界是藝術的,他母親是張妙常,從小教給他的是詩詞歌賦、是繪畫和音律,而不是數學和幾何,他在府學里險些無法畢業,實在不是一個對科學有天賦的孩子。

他來是跟朝廷商討共同開發美洲問題的。李康告訴皇帝說,如果大宋能繼續往北一些,就能抵達漢海。

并解釋說,大宋如今建立的東洲南部據點,是燕王府用來流放罪人的地方,從印加帝國以南的十二都,翻過大山的大平原(潘帕斯草原),是燕王的領地,大宋在河口建立的據點應該屬于燕王府。

燕王來索地,讓大宋朝廷很不滿。為了避開燕王,他們都把大地整成一個球了,結果占據的土地,燕王竟然說是他的,真是是可忍,球不可忍啊!

李康表示,大宋在北方的據點,跟燕王沒有關系,燕王還沒發現那里。但根據學宮學者的計算,他們在往北三千里,就是漢海的位置,這從日影高度、角度很容易計算出來。如今地球成為一個球,讓學宮建立了全球地理模型,航渡數據越來越精確,補充以大量舊海圖,如今才確信,原來一些海商,其實早就去過東洲東岸,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還以為是某個海島。海商缺乏沿途探索的耐心和實力,很多地方他們只去一次,他們的目的主要是想發現黃金之國加納,是沿著西非海岸往北探索的,卻被海流卷到了美洲。

李康帶來了一個大地球,是打算跟大宋分割世界的。

李康從大東洲東部連具體輪廓都沒有的土地上,劃了一條簡單的線,位置大概在巴西高原位置,告訴大宋說,往北的東洲東岸,燕王沒探索過,以后也不探索了,交給大宋。

大西洲加納帝國以南燕王的海商也探索過,將會開州設府,但北方燕王不在進行擴張,如果大宋愿意的話,就都歸大宋。往北有多大,沒人知道,占得多占得少,各憑本事。而且大地是個球,南轅北轍也能殊途同歸,如果在其他地方雙方還是接觸的話,那就以會師位置為疆界。

這簡直是罪惡的劃分地球。這次朝會,在后來的歷史上,留下了重要意義。劃分世界很罪惡,葡萄牙跟西班牙干過,俾斯麥和歐洲列強干過,八國聯軍也干過。但某種意義上來講,當他們第一個認識了世界后,才得到了這樣的權力。

既然燕王愿意劃界,宋庭也不會舍不得一個據點,雖然那個據點的代價很大,他們探索了數年,損失了十幾艘海船,上千水兵,投入的經費高達三百多萬貫。要不是因為燕王勢力的刺激,封閉的大宋朝廷是不可能進行這種探險活動的,他們鼓勵海貿都是通過吸引胡商,而不是派宋商出海。

宋人的封閉,其實是農耕文明重土安遷的文化特征,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已經是一種哲學追求。從西域往返在絲綢之路上的駝鈴聲中,胡商帶著收獲的幸福神情,而漢人卻帶著“出了嘉峪關兩眼淚不干”的心態。

晏湲闖海,最大的驅動力其實是恐慌,燕王如果不出海,他們想都想不到要出海。當燕王從海外得到了黃金、番兵之后,他們擔心燕王越來越強大,于是他們也希望得到黃金,番兵,尤其是番兵,那些強大的東藩騎兵,在面對女真軍隊時候表現出來的碾壓式戰斗力,是他們雇傭的吐蕃騎兵無法比擬的。

大南洲的土著不可用,他們終于也闖進了大東洲,于是晏湲最關心的是東洲生番。

李康給了肯定的答復,告訴晏湲,東洲北方燕王只探索到了苦水沿岸,還在往東擴展,所過之處都是生番,互相之間沖殺不斷,茹毛飲血,搏殺野牛為生。沒有城市,沒有鐵器,很容易征服,但一旦有了鐵甲、刀槍,則戰無不勝。

在工業革命之前,在北美平原上的印第安人,其實并不是一個虛弱的民族,他們大多數都是游獵野牛的部落,天天吃牛肉的生活,讓他們的身高平均一米七以上,比當時的歐洲人要高很多。北美六千萬頭野牛,鍛造了他們強壯的體格,比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更強壯。哪怕是維京人曾經殖民美洲,還是被趕了出去,維京人放棄美洲,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這里的土著不好對付,哪怕他們擁有鐵制武器,也很難跟有數量優勢的印第安土著爭奪。

維京人開發美洲的時候,他們還是縱橫歐洲的野蠻人,他們都打不過美洲土著,可見這些土著的強悍。

有學者認為,美洲土著人口超過千萬,這可能性不大。在沒有金屬器物的情況下,北美地區的土著比墨西哥高原的還原始,怎么可能誕生出如此數量的人口。真有千萬人口,北美野牛早就滅絕了。漁獵野牛能夠養活的人口,不會比蒙古高原上多,高原上的人口,在成吉思汗之前始終很難超過兩百萬,印第安人應該也是如此。但一兩百萬游獵民族,依然是很強大的勢力,幸好他們生在美洲,如果生在東亞,中原王朝肯定永無寧日。因為女真人這種強大的游獵民族,人口最多的時候,也不過一百五十萬。

一聽還有大量東洲生番沒有被燕王征服,晏湲就下定決心,要繼續開拓美洲。南宋朝廷的開拓是出于安全感,他們有的是錢,與其浪費在權貴的奢侈消費中,不如投入開發美洲的行動。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