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朋仙友  番外 贅婿說開去之二

類別: 懸疑 | 古今傳奇 | 狐朋仙友 | 獨坐前軒   作者:獨坐前軒  書名:狐朋仙友  更新時間:2021-04-11
 
那行吧……諸位看官,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你們聽過么?

把你們手里的磚頭放下!

范喜良他的確是一個贅婿……不過孟姜女并不是因為和別人有染才招贅了范喜良,不然她就不用去哭長城了。

總得來說,范喜良的例子有點特殊!

首先得說明一點,那就是孟姜女這個故事……其實是虛構的,真實歷史上并沒這回事。

歷史上孟姜女的原型,是齊莊公時期齊國大夫杞梁(一作杞殖)的妻子杞姜氏,后被封為孟君夫人,本姓姜,是齊莊公側妃生的庶出公主(齊國開國國君就是姜子牙)。

齊莊公四年(前550年),杞梁在齊國伐莒(今山東莒南縣)的戰役中陣亡。

得知噩耗,杞姜前去長城腳下哀哭吊唁杞梁,一連痛哭三日,甚至連祭祀吊唁臺被雨水淋濕塌陷時都不肯離去。

所以杞姜哭塌的,只是一個祭祀亡魂臨時搭建的土臺子……這玩意兒不結實,一下雨就塌。

其實《左傳》當中記述杞梁妻的故事,是想褒揚其對杞梁情真意切……這人夠娘們,臺子塌了都不肯走。

于是后人以訛傳訛,使得這個故事漸漸變成了孟姜女為尋找范喜良的尸骨,最后哭倒秦長城的模樣。

然而就在咱興之所至高談闊論之際,那個虎頭虎腦的運營官突然打斷:“等等,你說孟姜女的原型是齊國人,并且還去長城腳下吊唁杞梁,一個山東人為啥跑到河北去哭老公?”

這下真是驚得咱一口唾沫卡在喉嚨里,待捶胸順氣之后,才問出一句:“誰說孟姜女去河北哭老公了?”

“不你說的嗎?去長城腳下吊唁杞梁?中國人誰不知道,西起河北東到甘肅的萬里長城?河北還是距離山東最近的地方呢!”

當時我差點一口老血噴在桌上:“合著在你眼里,天底下的長城就只有秦長城一家?”

“可不嘛?除了這個,哪兒還有長城?”

“虧你還是山東人,齊長城你知道不?”

這是位于齊國境內,由齊桓公開始興建,主要防備南面魯國侵略的齊長城!

齊長城建筑在起伏連綿的泰沂山脈的山嶺上,西起平陰,經肥城、濟南、萊蕪、博山、臨朐、沂水、安丘、莒縣、五蓮至膠州入海,全長達1200余里。

然而齊長城主要功用是用來防備南邊的魯國,等到公元前256年,魯國王都曲阜被南面楚國攻破,魯國滅亡,這條長城也就徹底失去作用,再也沒有人前去經營維修,很快就坍圮廢棄在歷史長河之中。

說到這里,一些不是山東籍貫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困惑:“山東不是被稱為齊魯大地么?兩家都是山東人,齊國為啥要專門修筑一條防備魯國的長城呢?”

這個……那是因為齊國和魯國有仇啊。

眾所周知,齊國是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封國,無論國家實力還是君主地位,都是諸侯第一。

再加上齊國邊上還有一個鄭國,也就是那些向周武王投降的商朝后裔的封國。

一個是功高震主的軍師賢相,一個是心懷怨望的前朝余孽,不找個自己人看住他倆,周武王睡覺都踏實不了。

于是,周武王就把自己弟弟周公旦(也就是《周公解夢》的周公),封在泰山以南的曲阜,這就是后來的魯國。

從一開始,魯國的自我定位就是監視齊鄭兩國的一舉一動,時不時要向周王寫信反映兩國國內社會問題,以此打人家小報告……你說齊國能待見他么?

知道一句話叫‘齊人之福’么?這個故事出自《孟子》,對,孟子就是魯國的大夫。

‘齊人之福’這個故事說得是家住臨淄城內的一戶齊人,他家里娶了一妻和一妾。

這個齊人每天都在外邊喝得醉熏熏地回來,還像自己妻妾夸耀說宴請自己的都是城內的富貴名流。

然而許久不曾見賓客登門的妻妾心中不免對此有一些懷疑,因此這天就悄悄跟在齊人的身后,最后發現他其實是去城外的墳地幫助達官貴人扮孝哭墳,以此換取別人祭祀之后的酒肉。

在這個故事的最后,孟子對齊人大加鄙夷,認為其貪慕虛榮富貴,這才在家里人面前丟人出糗。

然而我卻不同意孟子的觀點。

不知你注意到沒有,齊人的家境起初應該是不錯的,要是靠每天替人扮孝哭墳才能勉強糊口,他就不會在娶妻之后納妾來給自己增加經濟負擔。

所以齊人應該是因為最近鋪子經營不善倒閉,這才顯得家道中落……一言以蔽之,家業不振的事情發生在人家娶妻納妾之后。

雖然家道中落,但齊人的妻妾卻并沒有感到自己的生活水準有明顯的下降……要是妻妾天天舊衣補丁吃糠咽菜,也就不會相信自己丈夫天天和城內權貴交好宴請了。

起初,齊人的妻妾并不認為丈夫騙了自己,只是好奇為啥過去常來拜訪這個齊人的賓客都不來了,這才悄悄尾隨在齊人身后。

因此,齊人盡管自己已經落魄到要去城郊墳地扮孝哭墳才能糊口謀生,卻依舊沒有委屈虧待自己的妻妾……多好的男人啊。

就算是謊言,那也是為了維護家人尊嚴的善意謊言!

雖然孟子沒有把這個故事寫完,但顯然齊人的下場不會像孟子在書中想象的那樣不堪。

一旦齊人的妻妾認清現狀,轉而和齊人同甘共苦,將內宅的吃穿用度都儉省下來,以此做本錢交給齊人運籌經營……齊人一家的未來究竟如何,真是令人期待!

縱使已身處泥塵之中,仍要竭力給自己所愛的人創造一個溫暖的家,這樣的人絕不會干那種以次充好欺騙顧客的勾當……經商者時刻當以誠信為本,齊人已經具備了一個成功商人最大的優勢!

假以時日,齊人一定會有再度飛騰的一天……我始終如此堅信!

一不留神寫的有些多了,但從孟子的身上可以看出,魯人對齊人的偏見與誤會很深。

所以齊魯兩國雖然同為山東老鄉,卻一直看對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軍事上大打出手也在所難免。

簡而言之,在魯國滅亡之前,齊國一共對魯國發動五十多次攻擊,這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杞梁伐莒之戰。

問題是盡管齊強魯弱,但齊國并不敢真正滅了魯國……齊是周王的臣子,魯是周王的兄弟,齊滅魯是以下犯上,他真不敢!

可是齊國要是不攻滅魯國,一旦魯國得以喘息,很快就會集結軍隊反攻齊國……這成拉鋸消耗了。

于是齊國最后動用舉國之力,先后歷經三代齊王,終于建成這條防備魯國的齊長城,這才終結了持續上百年的齊魯拉鋸大戰。

前文說了,孟姜女哭的就是這個齊長城。

只不過秦始皇建設的長城在民間比較有名氣,所以‘杞姜齊長城前哭夫’就被后人生搬硬套成‘孟姜女秦長城前哭夫’,真可謂‘人在地下躺,鍋從天上來。’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孟姜女哭長城’就算只是一個虛構的民間故事,也屬于那種邏輯嚴謹,結構銜接自然的好故事,這才被后人當成了真實的歷史。

不知你注意到沒有,孟姜女嫁給范喜良的理由比較‘詭異’:孟姜女去池塘摘荷花,被范喜良看見了胳膊肘,只能嫁給他了。

難道過去女子去河邊洗衣時,都不擼袖子?這要是一個男的去河邊喝口水,不得往家拉好幾車媳婦?!

所以這就是一個借口,類似‘你走路撞著我了,你就得負責娶我’。

那為啥孟姜女就非得嫁給范喜良呢?

你想啊,孟姜女是怎么見到范喜良的呢?人家去池塘邊掐荷花,誰知這一把下去,荷花上來了,水面下的范喜良也上來了!

顯然當時范喜良正藏在荷花池里,而孟姜女這一把,將范喜良含在嘴里,用來向水面上換氣的蘆葦桿給薅走了……人家能不出來么?

說到這里,你多半就能明白我的意思了:范喜良其實是個走投無路,只能藏身在荷花池里躲避追捕的逃犯!

那么范喜良他又犯了什么事情呢?

你得想想秦始皇除了修長城還干了什么民怨沸騰的壞事。

對,焚書坑儒!

范喜良他其實是一個正被秦軍追捕緝拿的儒生!

為了搭救范喜良,孟姜女悄悄把其帶回家,又給送了一頓熱氣騰騰飯菜。

然而等老孟頭(假設孟姜女姓孟)回家見到范喜良,頓時就一跺腳:“壞了!咱家惹禍了。”

原來秦朝實行連坐制度:你家隔壁小三兒夜里外出做賊為盜的事情你知不知道?不知道?他家就住你家隔壁,一墻之隔憑啥你不知道?

甭說了,小三兒做賊,按律當斬;你這個鄰居沒有及時向官府首告,割下鼻子,以示懲戒!

哎,秦法嚴苛,就是這個樣子的。

所以這個來歷不明的范喜良很快就會被孟家鄰居向官府舉報,除非……孟家能給范喜良一個身份!

你不是都看了我家姑娘的胳膊了嗎?那今后你就是我孟家的贅婿了!

上門給人家當贅婿,歷來都是讓別人看不起的行為……你既然去別人家當這個贅婿,干出如此丟人現眼的事情,從今往后你就不再是我家的人了,家里人不會再認你!

一個贅婿是沒法去查個人來歷的,所以范喜良總算暫時擺脫逃犯的身份。

不過秦法可不會讓你鉆空子,在秦法當中,刑(斗毆殺傷)徒(盜竊犯科)奸(坑蒙拐騙)贅(贅婿),這四類屬于登記在冊的黑戶……只要國家要修城墻蓋宮殿,你就得去服勞役,什么時候修完什么時候回家,累死也活該。

這才是‘剛離虎口,又遇豺狼’,于是范喜良就被抓去修長城了。

其實啊,范喜良只要耐心熬上幾年,未嘗不能回家……孟姜女為啥去哭長城?因為和范喜良一起修城墻的人回來了,但范喜良卻沒回來。

聽人說范喜良死在長城腳下了,孟姜女這才去哭夫收尸。

你不覺得范喜良被埋在長城城墻底下這點比較匪夷所思么?

如果像故事里說的那樣,修城墻的工匠一旦累死就會被填入城墻,那就沒人干活了……老子吃苦受累當牛做馬地給你秦始皇修長城,結果累死了還落這么慘的下場,那大爺我干脆躺下不干了!

反正都是死,監督官您受累給我一刀!

因此,那些在作業過程中正常死亡的工匠一定會得到妥善的安葬,其家人也能得到豐厚的賞賜與撫恤,這樣才能保證工匠的施工效率與工程質量。

范喜良并不是累死的,他也沒有被砌入城墻之中……他是被埋進城墻地基樁坑里邊,這是一種無比殘酷的祭祀手段,‘人殉’!

可是過去‘人殉’用的都是犯了死罪不可寬恕的罪犯,所以……范喜良八成是在修城過程中想私逃回家,途中卻被巡防的秦軍抓獲。

為了在工匠面前殺一儆百,這才拿范喜良當了‘人殉’!

不過后面,孟姜女哭倒長城的事情就是后人在yy了,‘萬里長城唐猶在,當年怎能被哭塌’?

再說就算孟姜女哭塌長城也沒用,想找范喜良?那得往下再刨一丈,把殉葬坑都挖出來才行!

看看吧,孟姜女也得來書里坐坐。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