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狠一個山賊  第二百零四章 建立牧馬場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最狠一個山賊 | 一壺老鳥   作者:一壺老鳥  書名:大明最狠一個山賊  更新時間:2020-07-02
 
牛五膘是婁煩米峪村的馬戶,養了一輩子的馬,他爹也養了一輩子的馬,他爺爺和高爺爺還有高高爺爺也都養了一輩子的馬。

大明朝廷的馬政一直以來都是老百姓的心頭恨,自大明開國就定下江南十一戶養馬一匹,江北五戶養馬一匹的馬政制度,永樂年間又改為十五丁一匹馬,或是按田畝數定馬數的制度。

朝廷把軍馬挽馬交給老百姓,讓老百姓代養,雖然減免了賦稅,但養馬著實是太費糧食,哪怕官府在各地開有草場給馬戶們養馬,但一匹種馬一年仍要吃掉二兩銀子的糧草。

養母馬的還要每兩年給官府上交一匹馬駒,上交馬匹或征調健馬的時候,官服還要仔細查驗馬匹的體格,要受小吏百般刁難,還得花銀子打點一番才能交差。

到了成化年間,朝廷嫌南方的馬匹矮小力弱,于是南京太仆寺就將馬匹折為白銀,從那之后南方馬戶不用再交馬,只需交銀子就行了。

北方地區仍然保留了民間養馬的制度,尤其是陜西,乃大明主要的產馬地。

但,隨著草場被藩王侵吞的情況日益嚴重,陜西乃至河西走廊一帶的馬政也逐漸荒廢了,最后只能在宣大一帶開馬市,跟蒙古人買馬。

呂梁山脈大大小小數十個草場幸運地躲過了一劫,并沒有被山西和大同的藩王侵占,因為這里的草場都在高山上,無法開墾成農田,那些藩王自然沒興趣。

靜樂和嵐縣兩地多草場,養馬的難點在于費人力,一開始,春雪融化后每家每戶都得輪流派人牽馬上山吃草,田地都顧不上耕種,后來就衍生出了一種專門替人牧馬的馬戶,就是幫其他百姓把馬匹集中趕到高山草場上牧養,夏秋兩季更直接住在山上。

牛五膘干的就是這一祖傳的營生,他家最多時養過十多匹種馬,母馬三十多匹,馬駒常年有四五十匹。

和他一樣干這營生的馬戶,單單米峪村就有十幾戶,還有北邊的馬家莊,西邊的馬坊村,南邊的龐泉溝,東邊的岔口村,這些個村寨里多多少少都有干這營生的馬戶,還有北邊嵐縣的村寨也有這一類馬戶。

天啟六年,郭彥領著數百好漢上了關帝山神臺峰,任亮和巴山虎也分別在東葫蘆川和黃叢山安營扎寨,于是,包括最大的云頂山草場在內,這一帶所有草場都被那幾家山賊給控制了。

牛五膘等來不及逃走的馬戶和數百匹馬,自然也落入了那幾個賊頭的手中。

從那之后,牛五膘他們就從幫大明朝廷養馬,變成了幫山賊養馬。

黃叢山和神臺峰相繼被秦川攻陷后,有很多馬戶趕著馬匹逃走了,牛五膘等留下來的人則被任亮趕到東葫蘆川附近,任亮投降之后,他們自然也跟著投了秦川。

攏共只剩二十七戶馬戶,有種馬一百匹,母馬兩百三十匹,兩歲以下未騸的馬駒三百七十余。

秦川因為要應付明軍,所以一直沒空理會這些馬戶,只把他們統一安置在米峪村,讓人修了好多馬概和馬圈,然后給他們送糧食和草料。

在牛五膘看來,這個新東家是所有東家里面最好的一個了,不僅給足了草料和糧食,管他們天天吃飽,還給他們每人都發了新鞋子新衣裳。

看管他們的關帝軍也不像那些山賊一樣動不動對他們吆三喝四,而是和氣得很,隔三差五還弄來那么一兩缸燒酒給他們解饞。

牛五膘他們就這么安心地住下了。

四月初十這天,牛五膘領著婆姨和三個娃,和其他馬戶一道,將數百匹馬趕出米峪村,沿著流水潺潺的南川河往西南方向的云頂山趕去。

山上的積雪已經基本融化,綠油油的草甸也長了出來,是時候把馬匹趕上山吃草了。

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和數十關帝軍在山腰的刁窩谷蓋了數十間草屋,圍起了馬圈,他們會在那住上很長一段時間,每天上山牧馬,直到秋風起,青草枯。

與他們隨行的有三十六個關帝軍,聽說是一個旗的兵力,幫他們運送糧食,還會在那看守他們,防止他們偷馬逃走,順便幫他們捕殺附近的野狼和豹子,免得馬匹被狼吃了。

如今的云頂山上已是青草滿地,數百匹馬上到半坡就走不動了,一路走一路吃到山頂。

;每年上山,牛五膘心底總是很舒暢,今年也一樣,到了山頂便掰了一根草叼在嘴里,一會望著歡快吃草的馬兒,一會又望向遠處一叢又一叢的山嶺。

望著望著,他忽然瞧見山下來了一伙人,百來個左右,個個騎著高頭大馬,穿著火紅衣裳,跟一大竄火苗似的,朝山頂緩緩燒來。

“是秦大人來了。”

旁邊一個關帝軍臉色興奮地說道。

“秦大人?”

牛五膘楞了一下,很快便反應過來,這是他新東家。

附近的馬戶也紛紛跑過來,緊張不安地瞧著那支穿火紅衣裳的隊伍。

距離尚有百來丈的時候,牛五膘便扯著三個娃,齊齊跪在了地上。

其他馬戶也紛紛跪下,撅著屁股,腦袋趴在地上。

行在最前頭的秦川覺得有些好笑,行近之后,便朗聲道“都起來吧,我不興這一套,以后就別跪了。”

“多謝大人。”

牛五膘急忙扯著三個娃站起身。

“你叫什么名字?”秦川一眼就瞧見了身材高大,皮膚黝黑的他。

“回大人,小的叫牛五膘。”

“嗯……這名字不錯,養牛馬多長膘。”

秦川忍著笑,一本正經說道。

牛五膘不知說啥,只一個勁傻笑著。

秦川翻身下馬,把馬韁交給身后的紅衣侍從,讓他們牽去吃草,然后四下環顧這座呂梁山第二大的草場。

“牛五膘,這云頂山草場攏共有多少畝?”

牛五膘陪著笑應道“回大人,山頂和四周緩坡加起來,得有一萬三四千畝左右。”

“這么大個草場,能同時放養多少匹馬?”

“回大人,若年景好,雨雪充足草甸豐美的話,養八千匹不成問題,干旱年景少少也能養四五千匹。”

“嗯,不錯。”

秦川滿意地點點頭,又走過來拍了拍他肩膀,道“我打算把這草場圈起來,在這建一個牧場,嵐縣那邊還有幾百匹種馬和牧馬,到時候一并送過來。”

“你們把馬給養好了,我絕不虧待你們,到時候就按匹算錢,養出一匹健馬,扣除糧草錢之后,按市面價的七成給你們結算,如何?”

牛五膘愣住了。

半響之后,他才噗通跪在地上,一個勁地磕頭。

“多謝大人,多謝大人。”

其他馬戶也紛紛跪下來磕頭不止。

對他們來說,這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一匹母馬每年產一胎,馬駒養兩年半就可以騎乘或當挽馬了,種馬和母馬每年大概要吃掉大約四石豆子,還有豆餅、酒糟及秋冬時的草料等,馬駒只需母馬的一半,養兩年半就可以賣了。

如今豆子很貴,要八錢銀子才得一石,總得來算,養出一匹馬駒,連帶種馬和母馬吃掉的草料,按照如今的糧食價格,大概需要十二兩銀子左右。

糧食雖貴,馬匹的價格也同樣很貴,一匹兩歲半膘肥體壯的騸馬,能賣二十兩銀子左右,

扣除糧草錢,還剩八兩銀子,其中的七成就是五兩多。

也就是說,牛五膘等馬戶每養出一匹健馬,就得五兩銀子左右。

他們家家戶戶都有十匹八匹母馬,每年能產八匹馬駒,兩年半就是二十匹馬駒,共得一百兩銀子,每年大約四十兩銀子。

這份工錢,可是比縣里的小吏俸祿還高,足以讓牛五膘等人對秦川感恩戴德了。

其實,這種模式對秦川來說也很有利,他相當于按七成的市場價向這些馬戶購馬。

有足夠的獎賞刺激牛五膘等馬戶,他們自然會精心照料那些馬匹,給秦川養出膘肥體壯的健馬。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