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仁炳這具身體十一歲,項羽十歲,荊天明九歲,小乞丐阿月九歲,嗯,陸仁炳這么多世界了還是第一次附體到這么年輕的身體內。
年齡這么小,使得陸仁炳想要掌握家族大權的可能性,趨近于零。不過這種事情難不倒陸仁炳,他需要靜靜的等待機會。
接下來的日子,陸仁炳按部就班的去上課,下了課就跟著項羽,去他家看肌肉男練武。項羽家的武士,練的都是戰場上的功夫,大開大合,勇猛無匹。他們練的是項氏家傳的功法。陸仁炳不打算做項氏的家將,因此就拒絕了項羽要傳他功法的建議。
他現在開著大號的掛,百脈俱通,穴竅全開。也就是這具身體太年輕。等成年以后成為世界第一高手應該沒啥懸念。
他現在有機會的就是去見識一下這個世界的功法,補充一下自己的功法庫就好了。他跟項羽借了幾個機靈的下人,去調查家族的蛀蟲。
項羽很好奇他要干什么,陸仁炳也沒有隱瞞他,就把自己的打算說出來了。
項羽聽了之后,對于陸仁炳家的家長里短沒興趣,只是對陸仁炳判斷淮陰要淪陷這一論斷很重視。他的祖父項燕正統帥大軍在前線與秦軍作戰。
倘若秦軍打到淮陰,那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他祖父戰敗了。項燕在項羽心中是戰神一般的存在,因此他根本不能接受祖父會戰敗的可能,因此很不高興。他現在還是個心性不全的小孩子,聽到陸仁炳說他祖父的壞話,生氣,好幾天不理陸仁炳。
但是派給陸仁炳的人卻沒有收回來,在陸仁炳的指點下,很快就掌握了劉家那些管事的和親戚們合伙侵吞劉家財產的證據。
陸仁炳拿著這些證據,單獨去找了劉志,劉志看了之后當然很氣憤,但是聽到陸仁炳的處置方案之后,他卻有點猶豫。他本質上是個懦弱的富n代,只想著過太平日子,不想大動干戈。想著息事寧人。
但是陸仁炳卻不給他這個機會,他向劉志詳細講述了一下當下的局勢,分析暴秦滅楚已經迫在眉睫,家族傾覆也就在頃刻,如果現在還不做準備,家破人亡是必然的選項。而要做準備,這些背叛家族的蛀蟲,就必然要先清理掉,不然的話,他們很可能就會是重大隱患。
劉志驚訝與兒子的見識,想著這天下大勢不應該是他這個年紀的孩子所能知道的。可能是那個大儒跟這些孩子講的。于是心里就信了。但是他還是下不定決心。最后還是陸仁炳動了點迷魂的手段,從劉志手中拿到了象征家族族長權力的對牌,印徽。
被迷魂的劉志在公開場合下,宣布自己身體有恙,家族權力暫時由他的兒子劉畢代行,然后就回去同幾房小妾滾床單去了。
掌握了大權的陸仁炳首先是整頓家族私兵,劉氏家族手中約有一千人的私兵,但是因為常年缺乏訓練,這些私兵的戰斗力,相當不容樂觀。私兵也是世襲制,劉氏家族給這些私兵家里,分房,分地,要得就是他們家中得出一個壯丁,來幫劉家看家護院,當打手。
只可惜這項制度,早就廢弛了。一千私兵,最后刨去老弱,最后竟然只有二百多能打的。其余全都是混飯吃的。因為劉家的私兵還發餉。所以很多私兵家族的名額,就被管事的給暗中操作給賣了。
每年侵吞的糧餉數目驚人。陸仁炳先將這兩百能打的召集起來,一面讓項羽幫著訓練整頓,一面摸清楚他們的底細,最后又淘汰了六七十個同那些蛀蟲們不清不楚的壯丁。
這才算是得到了一百三十個,可靠的人手。項羽對于能訓練家丁很感性趣。他生平最大的夢想,就是做大將軍,領兵打仗。
陸仁炳將人交給他算是戳到了他的那啥點,他每天帶著肌肉男,按照項家軍法開始訓練劉氏私軍,忙的不亦樂乎。
荊天明和小乞丐阿月,也被這邊的動靜吸引,經常過來趴在墻頭上,看陸仁炳和項羽訓練這百八十號人。
荊天明在秦王宮中待到六歲,他是見過真正的秦軍精銳的。雖然那時候還小,他只記得那些秦軍的雄壯。那時候的他還叫秦王父親,秦王政,抱著他的觀看軍陣的時候,他還激動的說等長大了要做大將軍替父王征討天下。
但是那些現在都是他心中遙遠的痛,他到現在都沒有搞清楚發生了什么。稀里糊涂的,他的母親麗姬告訴他,秦王政不是他的父親,然后他就被一個叫韓申的人抱著逃出了咸陽。這個韓申自稱是自己父母的朋友。
然后就是秦王的追殺,傷痕累累的韓申將他又轉交給了蓋聶,據說蓋聶也是他那個未曾謀面的父親的朋友。然后就是更猛烈的追殺。
追殺他的人,換成了蓋聶的師弟,據說是什么聚散流沙的頭領衛莊和他手下的四大高手。蓋聶幾次都差點掛掉。好在終于干掉了衛莊,擺脫了追殺。
來到淮陰這個小地方隱姓埋名,一待就是三年。
這三年蓋聶交荊天明武功,他的女兒蓋蘭視荊天明如子。二人為了掩護身份,開了一間包子鋪。正是由于二人的無私關懷,才讓荊天明漸漸接受了自己不是秦王政的孩子這件事。
至于他的父親是誰,他現在多少有了猜測,但是蓋聶他們還沒有明說。他覺得自己應該就是三年前因刺殺秦王而名滿天下的荊軻的孩子。
最近他發現了自己腰帶里,母親麗姬留給他的信。信上是母親麗姬的絕命詩
“遠山重重,殘月破云,今夕何夕?天涯飄零。思之者眾,得之者寡,此淚何淚?終未能停。山水如初,萬事不醒,歸處何處?靜待天明。”
麗姬將自己一生的命運愛恨,以及對兒子的期盼都寫在了詩里。可惜天明現在年紀還小,還不能理解。他也不知道自己母親的人生經歷了什么。他只知道自己是個孤兒了。這首詩是他母親留給他的最后的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