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世界探花郎  第768章 二心競斗

類別: 科幻 | 時空穿梭 | 武俠世界探花郎 | 貧道愛燙頭   作者:貧道愛燙頭  書名:武俠世界探花郎  更新時間:2021-04-03
 
金箍并非馴獸的工具,而是修心的法寶。

鎖心猿,栓意馬,形神合一,方能成就大道。

別說觀音菩薩,便是如來佛祖也無法摘下這遇肉生根的金箍。

想要去除金箍,唯有得成正果。

因此,西行之路到了靈山的時候,金箍便自行消散了。

觀音菩薩沒有拿下金箍的辦法,這事不能直接說,菩薩問道:“悟空,你為何要求我除下這金箍?”

孫悟空道:“蒙菩薩解脫天災,秉教沙門,保護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經。

弟子舍身拼命,降妖伏魔,就如老虎口里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從未有過半分懈怠。

只盼望歸真正果,洗業除邪,怎知那唐僧肉眼凡胎,不明善惡,三番兩次驅逐弟子。

弟子當年雖然狂妄,犯了不少事,但自在逍遙,何曾受那個氣來?”

西行路上八十一難雖然是觀音菩薩安排,但她沒有成佛,沒有觀察三界六道的佛眼,并不知具體事件。

沉吟幾聲,菩薩問道:“把事情說來我聽聽,若是真有冤屈,我為你做主。”

孫悟空把事情說了一遍。

菩薩道:“三藏奉旨西行求經,為的是普度眾生,心中秉持善念,決不輕傷性命。

你有無量神通,那些草寇驅逐即可,或者生擒交與官府,何必平添殺孽?

草寇雖是強梁,畢竟是人,與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

打死妖魔鬼怪,是你的功績;打死凡人,是你的不仁,讓我分個對錯,還是你的過錯多一些。”

孫悟空道:“凡人犯錯,尚有將功折罪的機會,更別提弟子這一路降妖伏魔,立功無數,怎的就要驅逐?不服,我不服!”

菩薩并未開解,而是默運法術,慧眼遙觀,遍周宇宙。

不多時,菩薩道:“你且在我這里歇息歇息,用不了多久,就會有人來找你了。”

孫悟空略一思索,便明白唐僧將會遭遇強敵,心中了然,留在了紫竹林。

保神養氣謂之精,情性原來一稟形。心亂神昏諸病作,形衰精敗道元傾。三花不就空勞碌,四大蕭條枉費爭。土木無功金水絕,法身疏懶幾時成!

四人一馬是一個整體,缺了誰都不行,更別提現在缺的是“心”。

沒了心,一切都大大不順。

前番失了心,唐僧被奎木狼變為一只老虎,西行路近乎失敗,此番失了心,當然也不會有好結果。

代表了圣心的孫悟空離去,代表了凡心的六耳獼猴到來。

事實上,師徒四人中有一人知道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的關聯,不是唐僧,而是豬八戒。

在原著小說中,吳承恩詳細寫了豬八戒化齋的過程,吳承恩不靠碼字賺錢,《西游記》只有一百回,半點也水不得。

豬八戒化齋,又在那處農家借宿,就是為了引出一段對話:

“剛才一個食癆病黃胖和尚,他化齋去了,也說是東土往西天去的,怎么又有一起?”

“就是我,因我生得嘴長耳大,恐你家害怕,不肯與齋,故變作那等模樣。”

癆病黃胖和尚是豬八戒,帶唐僧來修養的也是豬八戒,孫悟空是心猿,六耳獼猴也是心猿。

只不過豬八戒只是“知曉”,不能“分辨”。

這是從修心角度解釋這一難,但當一切歸于實際,便又生出些許不同。

六耳獼猴和孫悟空到底是什么關系,誰也不知道。

這只天生就能聆聽萬物的猴子,和孫悟空近乎一模一樣,容貌、神通,甚至是金箍棒都一模一樣。

孫悟空離開不久,六耳獼猴便現身,一棒打翻唐僧,搶了行李離去。

沙僧去花果山“討公道”,被六耳獼猴驚走,去落伽山求觀音菩薩出手。

然后,見到了孫悟空。

剩下的事情不用細說,誰都明白,孫悟空惱恨有人敢假扮他,飛身去往花果山,和六耳獼猴一頓好殺。

兩人本事不相上下,從花果山一路打到落伽山,請觀音菩薩分辨。

觀音菩薩的慧眼能觀天地萬物,卻不能觀心,不知兩人真假。

兩人只得離開,一路打到了天庭。

南天門外,今日恰好是林軒當值,見兩個孫悟空到了,心中一驚,喝道:“兄弟且住手,有事說事!”

兩只猴子立刻停手,其中一只說道:“哥哥在此卻是好事,且開日月金瞳,看看這妖精是何來歷?”

林軒的瞳術是三界一絕,除了傳說中的燭龍大神,西天燃燈古佛、如來佛祖、彌勒佛,三清境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無人能在瞳術上勝過林軒。

即便是太乙救苦天尊、南極長生大帝、王母娘娘、后土娘娘、藥師佛等大能在瞳術上也遜色一籌。

對于林軒的日月金瞳,孫悟空信心十足。

但今日孫悟空卻是要失望了,林軒的眼睛厲害不假,林軒甚至知道其中一只猴子是六耳獼猴,但無論如何觀瞧,也無法讓六耳獼猴“現出原形”。

托塔天王祭出照妖鏡,仍舊無法分辨。

孫悟空和六耳獼猴只得離去,龍王、唐僧、地藏王菩薩均不能分辨,諦聽擔心“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不敢說出實情。

最終,兩只猴子殺到了靈山,請如來佛祖分辨。

說實在的,六耳獼猴能夠撐到現在,神通不可謂不強,但凡念匯聚,必生災禍。

佛法無邊,回頭是岸,他不回頭,佛也救不了他。

兩只猴子殺到靈山的時候,如來佛祖正在講經,見到猴子到來,停下講經,笑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競斗而來也。”

人有二心生禍災,天涯海角致疑猜。欲思寶馬三公位,又憶金鑾一品臺。南征北討無休歇,東擋西除未定哉。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圣胎。

如來方才講的正是“無心訣”,眾多羅漢菩薩聽了經文,又見“二心競斗”,心中若有所悟。111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