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書院的詩會設在兩天后,在那之前李館主帶著紀英不知為何也過來了。
見著參加府試的眾學子,李館主少不得一番詢問,等大家將所做的考題報了上去,他有喜有憂,心里差不多能猜中七八成。
紀英有秀才功名在身,自然不是來參加考試的,他跟隨著李館主前來,聽聞詩會一事,自然也想前往參加。
李館主跟青云書院的院長相識,他遞了張名帖過去,很快便得到了兩張邀請帖。
翌日一早,在李館主跟章夫子的帶領下,三人收拾得干凈得體,坐車向青山書院而去。
詩會只有拿帖子的人才能去,如此湯海便進不得了,只能在大門外等候。
書院門前守候的學子比先前少了一些,不過仍然是擁擠不堪,大部分都不是應邀而來,他們手里拿著題卷跟詩句,據說是來遇名師得指點的。
青云書院的這次詩會不僅邀請各方學子,還請了府城名師以及附近小有名望的大儒。
如若能得一方邀請帖與那些人近距離交流自然是好事,可沒得到條件,有些人也不放棄,直接在大門前等候。
要是有幸能夠遇上,上前念一念詩句,解一解文章,就算得不到賞識,指點一二也是受益匪淺。
書院門口有齋夫專程隔了通道出來,只要有帖子,跟著隊伍很快就能進去了。
青云書院為這次的詩會也做了不少準備,一行人進門便有齋夫帶領。
辦詩會之處有水榭,有樓閣,一路上繁花艷紅,假山林立,環境可謂相當優美,很難想像出這兒是讀書的地方,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誰個世家的庭院后宅。
未曾見過這般景象的寒門學子們都看呆了,如若能在這些地方讀書豈不是悠哉悠哉。
“如若能在后面的院試中拿個稟生,這兒咱們也能來了。”
胡柯忍不住發出感嘆,連他這種平時對這些事情不咋上心的人都開始向往,更別提宋添跟紀英了。
紀英當年雖已經中了秀才,可無奈排名不高,當時分到的是縣學書院,并非府城,如果他能來這些地方自然就不會再回蒼山學館了。
想到這次來到的的,紀英眼花繚亂之際又有些愁緒。
“紀兄,可是有什么事?”
滿廊的學子都是一幅笑意盈盈的樣子,紀英卻是唉聲連連,宋添覺得這人怕是有心事,可能與這次來府城有關。
紀英搖頭道:“無事。”
他不愿意說,宋添也就罷了。
幾人行至專用著辦詩會的水榭長亭中,便見到里面掛著不少對子,行走間有學子停步,提起長案上備好的筆墨在空白處對下聯,最后還落上自己的名字。
這時,走最前面的李館主道:“來到此處便已進入詩會,長亭中的聯子你們要是感覺合適只管對上,但一定記得落下名諱。還有前面的庭園專有比詩句的節目,你們都可以去試試。這些聯子跟所做詩句,如若能一鳴驚人,說不準能得到院長召見。”
李館主不是第一次來參加詩會了,問道自然都懂。
說是詩會,其實也是院長考驗學生的一個項目,只不過今年的時間與往年不同,提早了許多。
幾人一聽,兩眼放光。
可湊近了那些聯子一瞧,水平非比尋常,想要對好并非易事。
這會兒李館主又對章夫子交待了幾句,對紀英招手道:“隨我來。”
紀英向幾人拱了下手,很快跟著李館主離開。
這時,胡柯湊到宋添身邊,悄聲說道:“我看紀兄怕是想來這里進學。”
宋添有些不明,意外看著他,按理紀英來這兒進學是不夠格的,他不是稟生,當初所分到的地方也是縣里的書院,只不過上了一年便沒去了。
胡柯見他疑惑,嘖嘴道:“想說你蠢呢,你又是咱們平陽的案首。說你聰明絕頂有時又傻得可以。明擺著就是紀英求了館主幫忙,希望走點關系進來,準備明年的鄉試。”
明年便是三年一次的科考,寒窗多年等的便是那一刻,紀英已經參加過兩次,整整耗費六年,卻未能中舉,現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已經二十出頭,不著急才怪。
宋添想想也是,明年八月的鄉試,要是這次中了秀才按理他也是要參加的,如若能在青云書院進學一年,想來各方面都會有一個提升。
兩人說著話,也開始挑選掛在廊下的對子。
這時,走在前面的章夫子突然停下腳步,跟人打起了招呼看樣子是碰上了熟人。
宋添跟胡柯上前見了禮,見兩位夫子聊得起勁也不好打擾,很快便走開了。
長廊上的對聯繁多,宋添見胡柯已經抬手動筆了,正要取下一幅對子,便聽見背后有人道:“松葉竹葉葉葉翠,秋聲雁聲聲聲寒。”
宋添一聽,剛好是他要對的那幅,于是收回了手,對身后那人拱手道:“公子所對甚是妙哉,請。”
他讓開了位置,正打算拿旁邊那幅,怎想那人又道:“鳳落梧桐梧落鳳,珠聯璧合璧聯珠。”
正要拿上的對子又給搶了去,宋添有些莫名地回頭看著那頭戴白玉冠,身著煙青色長袍的男子,直言道:“公子可是有事?”
沒事跟他搶什么搶。
男子十七八歲的模樣,長得還算不錯,皮膚白皙,鳳眼薄唇,手執白扇的樣兒看著還有幾分貴氣。
宋添猜想,這人應該不是尋常人家的子弟,從他的衣著跟氣度便能分辯出來,可自己根本不認識他啊,為何卻給盯上了。
白扇公子被人擁簇著來到宋添面前,他嘴角勾著笑,懶散的尾音漸漸仰起,“宋學子,我倆比試比試。”
他認得自己?
宋添皺眉,拱手問道:“敢問公子尊姓大名?”
“免貴姓高,名燁華。宋學子叫我燁華便可。”
“原來是高兄,久仰大名,宋某失敬。”
這人便是賭房中排名第一位的熱門案首人選,宋添在考場中沒注意過這人,不想便是這位。
高燁華回以一禮,“宋兄可愿與我一較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