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皇儲李承乾  第七百零一章 又“送走”了一位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貞觀皇儲李承乾 | 陳叔摯   作者:陳叔摯  書名:貞觀皇儲李承乾  更新時間:2020-11-08
 
公仇與死怨永遠沒有可比性,因為人是種自私的動物,只要侵犯了個人的利益,那甭管是什么交情,最后都得反目成仇,這就是“人”,人不是圣賢,誰都不能免俗。

陳叔達這輩子干過好事,也干過壞事,于國來講,他一生的政績可圈可點,在大唐開國之初,署理繁雜的國政立下了汗馬功勞。于私來說,陳叔達對于門生后輩要比蕭瑀強的多,最起碼他從來不收孝敬。

李承乾曾經聽過一段短言:一個人一輩子壞事做盡,可只做了一件好事,人們就會認為浪子回頭,是個好人,也愿意給他機會。可做了一輩子好事的人,只做了一件壞事,那就不可原諒,就是自甘墮落,就是不容于天地,就要受到千夫所指,一輩子休想改變人們對于他惡評。

從嚴格意義來說,陳叔達屬于后者,就是因為小兒子做了這么一件錯事,親朋好友們都對他恨之入骨,沒人記得老陳有過多少功勞,也沒人記得自己受過他多少恩惠,對于這個開國宰相,有的只是無盡的指責與謾罵。

陳紹德在東市被處決后,中書省接到了無數的彈劾老陳的本章,輕者說他教子無方,重則說他教唆兒子坑害同僚與晚輩。即使三法司已經證明與陳叔達無關,他們也絲毫不在意,全都是以破鼓萬人捶的姿態攻擊著這位昔日的宰相。

在老年喪子和海一樣奏本的雙重打擊下,陳叔達一病不起,御醫們診治的結果是藥石無罔,也就是這幾天的事了。對于陳叔達病倒的事,李承乾很不滿意,人死如燈滅,人家兒子都死了,用不用還這么搞啊,難道非要人死全家嗎?

大唐律法寫的很清楚,犯到那條治那條,不大搞株連之罪,憑什么抄人家老頭的后路,真有德行,有本事,也不體現在這上面吧!

對于這樣本子,李承乾沒心情看,只是告訴長孫無忌和岑文本去請示皇帝,換了身衣服后,隨即就出宮,打算去江國府看看,陳家三子已經請了長假,估計時間差不多了。

叫了一聲太子后,李承乾攔下了掙扎著要起來了陳叔達,都病成這模樣了,那里還講這些虛禮。坐在床邊,淡笑道:“陳相,跟孤就不用拘泥于那些禮數了,沒必要,來,靠著這個舒服一點。”

恩,感激的點了點頭后,陳叔達對三兄弟揮了揮手,示意他們先下去。然后露出勉強的笑容對李承乾說:“殿下,今日之事,往日之果,老臣不怨別人。紹德那孩子從小執拗,雖然他不愛說話,但老臣知道,在幾個中他是最有智慧的。......”

李承乾不厭其煩的聽著老頭說自己的小兒子,看得出來,他對于這個少子很是看重,對于他也賦予很大的希望。用老陳的話說,陳紹德與他年輕的時候很像,文章好,機敏且很守孝道。

陳叔達不在乎有多少人彈劾他,早在貞觀初他從相位下來的時候就有過千夫所指的覺悟,讓他接受不了的是兒子的死。因為武德朝站錯隊的原因,陳叔達不可能給他提供好的臺階,所以就安排一個清水衙門給他。

本想著十年二十年后,混混資歷,也會還有出頭之日,重振江國公府的雄風。可誰能想到就因為一場壽宴的面子問題,就搭上了兒子的一條命呢!正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早知道事情會嚴重成這樣,那壽宴辦不辦又能怎么樣,總好過白發人送黑發人吧!

“陳相,紹德官箴不錯,房相也曾多次夸獎過他,可人死如燈滅,這些都是有定數的,您老要節哀順變啊!”,李承乾是個不信命的,可現在他不得不用最厭煩的一套來寬慰陳叔達。

陳紹德與竇寬的遭遇差不多,可選擇卻截然相反,李承乾相信,以他文筆上的能耐,如果挺過了這一關,再熬了十幾二十年,一部侍郎還是沒問題。所以在當天抓住他的時候,李承乾就表示過很可惜,畢竟中規中矩的當官才是正道。

“這次孤來帶了不少補品,您老多用一點,身體也會好上很多。人歲數大了,這身子骨經不住折騰,凡是看開一點。孤已經讓內衛去打招呼了,今后不會有人再到府上來鬧。你是國家的功臣,家中有事的話,讓政德去東宮,孤不會坐視不管的。”

“太子殿下不念昔日的無禮,處處與陳家方便,老臣即羞愧又感激!至于將來,沒有將來了,老臣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現在已經是油盡燈枯了,吃什么都用了。老臣去后,想葬回吳興,政德他們幾個也會丁憂回籍,如此算是對大伙有個交代了。”

依照慣例,陳叔達這樣的官兒去世后,那是一定要追以謚號,陪葬皇陵,以示哀榮的。可老頭兒這么說顯然是不想要這份榮譽,打算讓兒子們扶靈回鄉,退出長安,退出官場,這樣一來也就不用礙人眼了。

看在他昔日功勞的份上,皇帝也會告誡那些人不趕盡殺絕,讓陳家的香火不至于斷絕,他到九泉之下跟祖宗也算是有個交代了。

恩,老陳的意思,李承乾當然明白,內衛不可能護他們一輩子,這確實是擺脫事非旋渦的好辦法,給子孫留一條退路。要不然就憑他三個兒子的本事,江國公府倒臺是小事,早晚讓人家吃的連骨頭都不剩。

別看那些參他的官干活的時候不怎么樣,窩窩囊囊的,可整起人來確個個都是行家里手,老陳的決策毋庸置疑是英明的。

又安慰了陳叔達幾句,李承乾就看到他呼吸急促起來,所以趕緊叫陳政德兄弟三人叫進來,眼見著老陳磕磕巴巴的交代他們幾句后撒手人寰了。

來未必是福,去未必是禍,也許陳叔達的死對于陳家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只有死才能得到同情與寬恕,只有死才能讓陳家幸免于難,這與他當年和自己交易的目的是一樣的。官場險惡,居長安者,大不易,這么風燭殘年的老者為了子孫后代,也算是耗盡心血了。

貞觀十四年春,長安,江國公府,李承乾心情很是寂落,因為在這個萬物復蘇的季節他又送走了一位開國功臣。........

請:m.biquge.lu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