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齊士  第七十一章:田白初到杞國城

類別: 歷史 | 上古先秦 | 戰國齊士 | 酒中狐   作者:酒中狐  書名:戰國齊士  更新時間:2020-07-03
 
公、侯、伯、子、男、附屬國,周王室分封的諸侯,共有六級。

而三恪,則是天下八家公國之三呢!

這可是頂尖的貴族!

雖然后來杞國被降為了伯爵……

但是,誰家祖上,還沒有闊過呢……

凈看著面前這個十三歲的少年,竟然攜帶著讓整個杞國都震動的龐大兵力,一時有些酸……

田白笑了,他走下馬車,沖著一邊的御者田林示意。

這御者卻是田十七離開之后,接替了御手位置之人,一樣是田氏的族人。

田林頓時會意,他急忙離開了戰車。

田白輕笑:“不知杞公可會御?”

杞城大夫愣住了,轉瞬,他狂喜的點頭:“自是會的!”

田白對著凈道:“杞公請!”

不要以為田白讓人做馬夫,就是瞧不起人了!

要知道,這個時候,田白讓他做了自己的車夫,就像是后世給大老爺開車一樣……

在歷史上,晉國趙氏與楚國的戰爭中,曾經俘虜了對方的第二神射手,然后一塊玉佩,讓他做了趙君的車右。

能夠成為主君同車之人,可都是數一數二的位置呢!

這是無上的榮耀啊!

凈欣喜的爬上了戰車,坐在了御手的位置上。

“駕!”

杞國下卿、杞城城主凈,一揮馬鞭,戰車就像是離弦之箭,朝著杞城趕去。

身后,數千田氏、鮑氏的士卒,迤邐而行。

這一次,兩家嫡子出行,田乞和鮑牧,直接給他們配備了一千戰車。

雖然,這些戰車只是平時的陣勢,也就是只有12常兵跟隨。

但是,如此一來,兩人身后的軍卒,可是已經上萬了……

這是一股龐大到讓人心顫的力量!

……

人上一萬,無邊無沿。

肅立在道路兩側的杞城百姓們,紛紛伸長了脖子,去打量來自齊國的卿子們。

他們滿臉的震駭——這就是大國上卿的威力嗎?

整個杞國,所有的軍卒加起來,也不過是兩百戰車,就這,還是天下諸國,見到杞國被周邊人欺負的可憐,贈送給他們的!

若不然,怕是杞國連一百戰車都是湊不齊的!

要知道,在春秋步入戰國的這一段時間,國力的強弱,當真像是海綿吸水的那一套理論那樣……

強者俞強,弱者恒弱。

大國因為人力、物力富饒,使得能夠有了資本去研發科技。

韓弩、趙騎、齊士與軍陣、魏陣、越兵……

無一不是這個時代的頂峰!

君不見,正因為現在楚國國土最大,所以,在楚國方城西南,已經新興了一個城鎮——南陽。

這里卻是以冶煉惡金而出名的。

惡金,也就是鐵。

實際上鐵出現的時間很早的,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

只不過,因為鐵無法向煉銅那樣,只是焚燒礦石,就能提煉出合格的銅塊,然后融化了,加入錫,就成為了堅硬的青銅了。

鐵這個東西,需要用反復的捶打,加上淬火技術,才能提煉出堅硬的鋼材。

這么一來,質地偏軟,又容易生銹的鐵,就被列國冠以了惡金的稱號。

……

南陽,后世是包括了方城和鄧州的。

實際上,在這個時期,南陽只不過是一個在地圖上都沒有標注的小鄉堡罷了!

直到冶鐵技術完善之后的西漢時期,南陽才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占有地理優勢的南陽,逐漸反過來管轄了方城,這個楚國對中原戰爭中的軍事重鎮。

再后來,南陽更是管轄了鄧國。

說起鄧國,后世人們只知道范仲淹在鄧州寫下了岳陽樓記,卻是很少知道,鄧國最初的所在地,是在襄陽的。

伴隨著楚國的崛起,漢水小霸鄧國攻伐楚國失利之后,就搬遷到了后世的縣城所在地。

扯遠了。

……

方城乃是楚國軍事重鎮,素有楚國北大門之說。

楚國在后世南陽境內伏牛山等山脈上,修建了抵抗中原人的楚長城。

(楚長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紀,主要分布在豫南的南陽、平頂山、駐馬店、信陽4個地級市的25個縣。現今還有遺址存在,甚至很多段的遺址,還有一人多高。)

此地群山環繞,唯有一東西長30里,南北寬40,自然形成的隘口,貫通南北,此地名喚埡口。

楚國在這一代修建了楚長城,然后又在方城這里,修建城池,守備中原——主要是防備晉國對楚國的攻擊。

提起險關峻嶺,歷來史學家,多提及居庸關、函谷關等,卻是忽略了有“五界一口”之稱的埡口。

這埡口,素有天下九塞之稱!

他兩邊地勢錯落在五十米以上,使得埡口成為了一個軍事戰略要地!

楚國堵住了這里,中原列國對于楚國的攻擊,就成為了妄談。

正因為這樣,在楚國吞并了以鄧國為首的漢水諸國之后,南陽周邊,就成為了楚國的大糧倉!

也正因為楚國丟失了這里,使得面對秦國的攻擊,就開始節節敗退!

南陽境內,是華夏最早的三大澆灌地區之一,又是出了名的大糧倉。

如此一來,使得南陽這里,就有了科技更新的可能!

因為,穩定、人口、繁榮,這三者,此地都是兼備了。

如此,也使得南陽,成為了華夏鐵器的發源地。

(南陽是國內唯一一個因為冶鐵而興起的城市。)

后世人絕對想不到,素有“楚蠻子”之稱的楚國,實際上才是鐵器的發祥地……

……

但是,杞國沒有這些便利啊!

杞國自從周朝復國一來,已經搬遷了十幾次了。

五百余年間,杞國搬遷十幾次……

是以,杞國國內,莫說是研發新科技了,就連杞國這個夏后之國,都是丟失了夏朝的禮儀。

對于這一現狀,孔子發出了“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的感慨!

因為頻繁的動亂,使得杞國莫說是研發新科技了,就連自己的歷史,都給丟棄了……

現今的杞國,可是連戰車都制作不出來……

當杞國百姓,看到田氏、鮑氏的龐大戰車,看到那一眼望不到頭的戰車隊伍的時候,杞人沉默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