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斷定背叛和忠誠?
每個人或許都有不同的看法。
一個人堅信光明的時候,所有人跟隨他追逐光明,但那人黑化后,所有人離他而去,那叫背叛嗎?
水輕夢靈臺清明,她知道真正的忠,是忠于心,而不是那種愚忠——死死的抱著那逐漸腐朽的東西不想放松。
沈約也是清醒非常。
他到了西華門前。
早過黃昏。
城門關閉。
邵青云、林凌云等人立在城門下,仰頭而望,神色憤怒。
“沈約,這是怎么回事?”林凌云一見沈約到來,立即喝問道:“如果教主進了宮,那為何宮門緊閉,趙佶究竟有什么打算,甕中捉……他想要困死教主嗎?”
她本來想說甕中捉鱉,可隨即感覺是對教主不敬。
沈約無視林凌云,只是望著邵青云,“方臘來過嗎?”
邵青云緩緩點頭,她和方臘間,似有種神奇的感應,“方教主就在宮中。還活著,可處境危險。”
林凌云等人大嘩。
沈約腦海中也閃過方臘立在西華門前的畫面——那時正黃昏,方臘神色凝重,似在思考著什么。
方臘來了,他終究聽了沈約的建議,前來一了前塵。
聶山仰望城墻,看得到城樓墻垛其中的寒光閃動,知道有極多的弓箭手在墻頭呆著,臉色微變,喊道,“沈約大人前來,爾等還不開了城門?”
宮中有變,這是瞎子都能看出來的事情。可宮中究竟怎么變,那是智者也無法預料的事情。
城墻上并無響應。
“沈約……”林凌云又要說什么,邵青云突然道,“閉嘴!”
邵青云臉有怒容,林凌云微怔,半晌才發現邵青云是在呵斥她,不由臉色改變。
“沈約,我們需要進入宮城去見教主。他還活著,但極度的危險!”邵青云再度強調。
沈約并不猶豫,“好的,我想辦法。”
眾人正想著沈約如何想辦法的時候,沈約已然沖到城墻下,踩著墻面上升——真正的如履平地般。
眾人雖然早知沈約的不可思議,見狀仍舊驚呼。
“放箭!”城頭突然傳來一聲呼喝。
瞬間有無數長弓從墻垛探出,剎那箭如雨下!
“放不得!你們射的是沈大人!”聶山驚叫道,同時感覺事情大有蹊蹺。
趙佶讓人關上城門倒不出聶山的意料——當年明教造反震動天下,著實讓朝廷震驚。如今方臘死而復生,單刀赴會,趙佶定然戒備重重,擔心明教余眾動搖帝王根基,甕中捉鱉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可他聶山已經亮出沈約的身份,城墻頭如何會有人敢放箭?
要知道如今沈約的名頭,幾乎和天子趙佶一樣,對沈約不敬,等同于對天子不敬。眾人雖對這種轉變有些不適,可經過這些日子的改造,不適也只能忍著。
對沈約不滿可以,但要殺沈約,那就是造反!
宮中怎會有人有這般膽子?
聶山不解,更驚,但見到沈約到了墻頭,微松一口氣。
沈約已至墻頭。
箭如雨下,可他如萬花從中走、片葉不沾身般,很多羽箭看似射到他的身上,隨即滑落,那些射向他頭頂、脖頸要害的利箭寥寥無幾,被他隨手撥落。
等過了墻垛,弓箭手呼啦啦的退卻。
他們這輩子都沒見到過這種事情,雖然奉命行事,但見沈約如神兵天將降落到城頭,終
起畏懼之心。
此人如神仙般,怎么抵擋?
沈約游目望去,一把抓住一人,喝道,“下令開城!”
那人油光粉面,身著甲胄卻如紈绔子弟,聞言道,“閣下是誰?有話好說?我不過是個小兵,閣下抓錯人了。”
沈約知道自己沒有抓錯。
有些習慣是難以更改的,長期高高在上的人,想裝作卑微也不會很快適應。
他沈約一望之下就看出城頭哪個掌權,聽那人聲音,斷定此人就是下令放箭的人。
見此人很有些圓滑和急智,如今明顯是在拖延時間,沈約腦海倏然閃過一人的身影,喝道,“劉光世,我數到三,你不命人開城,我就將你丟到城下。三!”
說話間,沈約就揚臂就要將那人扔出。
那人不想沈約根本不按常理出牌,顧不得拖延,急聲慘叫道,“開城,開城!”
邵青云隨即縱上墻頭,本待拔劍,聽到那人說開城,終于暫時按捺住沖動。
她上城的方式也是特別,縱身上躍,依靠長劍刺墻居然也上了墻頭。身法靈動,也讓人嘆為觀止。
不過她倒是借了沈約的好處,沈約上了城墻,弓箭手停止放箭,她方能這般輕易的上了墻頭。
有士兵聞言,就要沖下城樓去開城,有人喝道,“劉大人有令,擅自開城者……”
劍光一閃,那人人頭落地,看他口型,想必要說個“斬”字,可不等發威,已然見了閻王。
斬人的是邵青云。
長劍滴血,邵青云容顏清冷,殺機凜然。
再無人出聲。
哪怕被沈約拎著的那個劉光世,也是渾身哆嗦,見沈約對邵青云出手無動于衷,暗想傳說中沈約心慈手軟都是假的,這家伙借刀殺人很是陰險。
只怕邵青云隨即要砍了他的腦袋,那人突然大叫道,“你們一幫死人啊,不認識這是沈大人嗎?還不去打開城門?!”
隨即在空中向沈約抱拳道,“這位英雄想必就是傳說中的沈約沈大人,末將劉光世,一時眼拙,沒有認出沈大人,還以為是哪個奸人冒充沈大人要造反,請沈大人恕罪。”
他說話間,沈約已經拎著他下了城樓。
大門開啟,林凌云一幫人竄了進來。
梁紅玉看到沈約手上的人,立即低聲道,“是劉光世,劉延慶的兒子。”
沈約方才腦海中就閃過劉延慶的身影,又經過臉型比對,這才一口斷定擒下的這人就是劉光世。
劉光世守在西華門。
這條信息讓他著實想到太多事情。
如今宗澤掌控樞密院,韓世忠身為四廂都指揮使,都是掌控汴京軍權的實權派人物,他們知道趙佶要見方臘,雖然可能懷有異見,但他們不會反對沈約的建議,也不會派一個劉光世專門來擋他沈約。
宮中、出了大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