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從吹牛開始  第469章 陛下的真正用意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大漢從吹牛開始 | 末日游俠   作者:末日游俠  書名:大漢從吹牛開始  更新時間:2020-11-14
 
科舉這項制度從一個大的方面來說,他的確是一件好事。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他其實也是一件壞事。

對于寒門來說,這不僅僅只是一個上升的通道。

在王不餓大刀闊斧的改革下,郡學其實就具備了一定的職業化風向了。

歷史上的科舉,考試的內容并不只是之乎者也那些東西的,但是到了后期,想要做大官,你就必須得熟練的掌握這些東西。

甚至可以說,到了科舉后期,科舉本身的意義已經改變了。

他從專一的為國選士,變成了在選士的同時,也加入了部分奴役的思想。

而經過王不餓的改革之后,你同樣可以看做是加入了部分奴役的思想,但是同時,也為那些平民子弟提供了一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

或許現在世人還看不清楚,但是等到大漢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這個優勢就發揮出來了。

郡學雖然屬于中等教育,但是在這個階段,這個等級的教育是完全夠用的。

就算沒能夠進入洛陽書院,他們也依舊可以憑借自身所學,成為商人的賬房,或是從事其他管理,文職方面的工作。

換句話說,就算是高考失利了,你也有一項可以謀生的技能。

哪怕現階段并不熟練,但只要能夠放下身段的去學習,去摸索,幾年的經驗積累就能讓你得心應手。

人才多了,生意自然也就好了,賺的多了,工錢自然也就高了。

所以綜合來說,這是好事。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待這件事情,例如說范進中舉,雖然這是一件虛構的故事。

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范進中舉這類的事情并不在少數。

而那些耗費了大量精力財力去讀書的人,一輩子的夢想就是能夠博取一個功名,讓自己能夠脫離寒門,成為真正的士子。

說是為了虛榮也好,說是不甘心也罷。

但是對于國家,對于家庭來說,這樣的科舉又有什么意義呢?

還是拿范進中舉來舉例,范進是五十四歲才考中了秀才,之后因為母親去世,丁憂三年,之后才中了進士,這就五十七歲了。

站在現實的角度來說,一個五十七歲的進士,我要你干啥?

也就是古代沒有退休年齡限制這一說,但就算沒有年齡限制,跟你一樣年齡的官員,不說成為三高官官,起碼有人已經成為了尚書了吧?

所以,這個年紀的人,即便是考上了進士,從國家層面來講,也是沒有任何培養價值的。

所以,大概率是安排到一個閑職部門,讓你過幾年官癮,然后回家養老去吧。

除了說出去好聽一些以外,又有什么意義?

你占據了一個名額,年輕人就少了一個名額,國家就少了一個培養年輕人的機會。

同樣的,對于你的家庭又有什么意義?

就算十五歲開始學習,到五十七歲中進士,這就是四十二年的時間,這四十二年間,都需要家人供應著你的吃喝用度。

恰恰這年頭養一個讀書人,是能夠耗空一個家庭的,即便是自知節省,家境也不會好到哪去。

大器晚成固然會有,但這樣的人,放眼兩千年,又有多少個?

難道就為了等這幾個大器晚成的人,讓無數的家庭跟著遭受苦難?

這并不是王不餓搞科舉的初衷,也不是他搞教育的初衷。

雖然求賢若渴,但還沒到饑不擇食的地步,也不是說什么賢他都想要的。

“縣學只招收六至九歲的孩子,郡學只招收十三歲以下的孩子,洛陽書院,只招收十八歲以下,科舉報名,年齡不得超過二十五歲,如有弄虛作假,必重懲!”王不餓直接圈定了一個年齡范圍。

并不科學,對于某些人來說,也并不公平。

但是這世上又哪有那么多公平的事情呢?

或許對他們來說,這個決定或許并不公平,但是對于他們的家庭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理論上來說,郡學最小的學生年齡是九歲,洛陽書院年齡最小的是十四歲,科舉年齡最小的是十九歲,最多可以參加六次科舉。

王不餓沒玩什么三年搞一回的方式,雖然歷史證明,那樣做很科學,因為是考慮到了古代的交通。

但凡事總有例外,能夠報名參加科舉的,只有洛陽書院的學生,或許將來還會在設立其他的書院。

但大方向上就是這樣了,所以一年一次也是比較容易操作的。

再者,就算通過科舉考上了,也還得先在吏部進行為期兩年的走訪,然后才會根據走訪的情況進行接下來的安排。

而年齡最大的呢?

九歲進縣學,十二歲進郡學,十七歲進洛陽書院,二十二歲才能夠科舉。

然而根據先在的年齡劃分,就算九歲考入了,實際上也是十歲入學的,那就是十四歲進入郡學,十九歲進入洛陽書院,二十四歲能參加科舉,然后二十五歲再來一次。

一步慢,步步慢。

這筆賬或許其他人口算還有些難度,但是摳蒼卻算的很麻利。

暗中朝著大佬們比劃了一個六,又比劃了一個二,意思很明顯了,最多六次,最少兩次。

這個差距還是很大的。

“陛下,不妨準許二十五歲以上的考生再考一次,畢竟也努力了這么多年,若是連個考試的機會都沒有,未免也太可惜了……”蕭何想了想,還是有些不太忍心。

“這個年齡朕已經放的夠寬了,若是有真材實料,一次就能考中,就算兩次也沒能考中又能如何?洛陽書院出去的人,外面還不得搶瘋了?”王不餓白了眼蕭何,看了眼同樣不解的眾人,無奈的搖頭道:“打他們進入洛陽書院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們的命運已經被改變了!”

“你們自己也舍身處境的想一想,一個家徒四壁的家庭,供養一個學生念到書院畢業,又需要耗費多少精力和財力?”

“像你們這些大門大戶的自然不在意,就算再來十個也養的起,但是他們不一樣,每多讀一年,家里面就要被他們壓榨一年。”

“況且這做官,也并非只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商人肯定喜歡招募他們,就算不想經商,各郡的郡學必然也會很樂意請他們回去教書,就算郡學進不去,還可以去縣學。”

“對于一個出身農戶的學生來說,去教學,即能夠保證收入,還能夠獲得尊重,這難道還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愿望嗎?”

國家對于官員的需求數量是有一個上限的,不可能說有多少讀書人,我就收多少人當官員。

而且現行體制下,官府運作正常,并不適合大刀闊斧的去全面改革。

而科舉的用意,就是通過逐年的小批量錄取,逐漸的將這些經過系統化教育的人才分批安置在各個位置上。

用一代人的時間,來徹底的完成對于官員的更新換代。

有些時候需要下猛藥,但有些時候必須溫水煮青蛙,這一點王不餓還是很清楚的。

至于說頂替的官員是寒門還是權貴后代,對于朝廷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人接受了系統化的教育,他的思想較之之前發生了改變,可以跟的上時代的潮流就行了。

“陛下,是臣等誤入歧途了……”陳平直接朝著王不餓施禮道歉道。

“陳相……”蕭何有些驚訝的看著陳平,雖然陛下說的很有道理,但這個決定一旦做下了,可是會打擊到無數本想讀書的家庭的。

“萬一考不上了,咋辦?”

“這么多年的投入不就白瞎了?”

蕭何本來還想私下里找陳平商議一下怎么勸說皇帝的呢,結果陳平當場就叛變了?

你是尚書令哎,朝廷的政策執行,是你尚書省的事情。

而科舉對于尚書省來說,是有幫助的……

“蕭相,正因為影響最大的是平民百姓,所以才說咱們誤入歧途了!”陳平緩慢的說道。

“相較于你我等人而言,這些消耗都是無所謂的,但是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這種消耗是撐不住的。”

“而現行的縣學,郡學,洛陽書院三級制度,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淘汰制度,對于普通百姓來說,若不是這塊料,早些被淘汰也算是一件好事,免得投入更多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可題,一個家庭供養一個孩子去了縣學,就算最終沒有考上郡學,他也不過是耽誤三四年的時間罷了,剛好出來以后能夠幫助家里面干一些重活。”

“不管怎么說,至少這些人是經過了縣學教育的,平日在家里沒事就提前教一教他們的弟弟或者孩子,等他們年齡到了,是不是通過縣學得幾率就更大了?”

“而提前接受了縣學的一些知識,他們是不是可以學習的更牢固了?考入郡學的機會是不是又大了?”

“郡學出來以后,基本上也就有個一技之長了!”

“我們只看到了陛下將年齡限制在二十五歲以下就覺得對一些人不公平,但卻沒看到,其實對于所有人來說,這就是最公平的,我們都沒有看到此舉的真正用意,其實就是不忍看著百姓多年的心血毀于一旦啊。”

說到最后,陳平甚至有些感慨,看著眾人,道:“對于我們這些人來說,后代考入洛陽書院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卻不是這樣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