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世界許愿系統  第二百四十八章 蘇門四學士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萬千世界許愿系統 | 上善若無水   作者:上善若無水  書名:萬千世界許愿系統  更新時間:2021-02-10
 
王霄最終從張賢這里弄走了足足五十貫錢。

雖然交子已經開始打折,不過還沒有后來徽宗朝的時候那樣喪心病狂。

交子與銅錢加起來,怎么也值個四十貫錢。

王霄做生意的起步資金這就有了。

還是那句話,做什么事情都得手里先有錢才行。

王霄回憶了一番自己記下的各種工藝,一番糾結之下,最終還是放棄了賣炊餅,選擇了炒茶。

在明以前,大都是采用蒸青的方式來處理綠茶。

而大宋的茶葉消耗很大,像是酒肆面食店大都是以茶來稱呼。就連廚子都被稱為“茶飯量酒博士”。

茶在這里不但能喝,還可以當做飯來吃。所謂茶泡飯就是如此來的,還傳到了扶桑去。

喝茶的方式很多,可大都是以蒸煮加料為主。

茶葉里添加青皮,杏仁,小蠟茶,香藥,橄欖,薄荷等等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

喝下去的口感,真的是讓人難以琢磨。

汴梁城里的茶葉消耗量很大,是一門大生意。

王霄相信只要推出炒茶,必然能大受歡迎。

既然決定了,那就要去做。

這個時候龍井茶已經小有名氣,不少產出都被當做貢茶。

只是飲茶的方式還沒有改變,依舊是添加各種佐料蒸煮著喝掉吃掉。

市場的綠茶價格從幾十錢到幾百錢都有。現在不是新茶季節,出售的都是陳茶,所以價格方面便宜了一些。

王霄先是去買了差不多二百斤的綠茶。

跟著請工匠們來在院子里修砌了三座鍋臺,順手還把掉了半邊的大門給補好了。

買來三口大板鍋架在鍋臺上,王霄光著上身準備干活。

他沒想去弄的多么細致,大致上差不離就行。

反正賺到了第一筆錢,以后就是開工坊雇傭人來專門弄。

鍋要斜著放,還要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讓茶葉跟著翻轉。

這需要臂力,還好王霄最不缺的就是臂力。

花了兩天的時間,王霄總算是弄出來了第一批的炒茶。

沒什么好說的,王霄將炒茶以一斤為單位,用油布紙包裹起來,去了汴梁城內出名的三瓦兩舍上門推銷。

出門之前,他從當鋪買了一件上好的衣衫。畢竟人靠衣裝嘛。

真是這個時代的讀書人,肯定干不出這種丟面子的事情。

可王霄那是什么人,那是臉皮比長城還要厚實的王者。

上門推銷也不廢話,直接拿一袋出來請人家品嘗。

不愿意喝的也沒關系,我白送一斤給你,告訴你只用熱水泡,什么都別添加就行。

小農經濟時代里,有免費的東西那是沒人會拒絕的。

雖說從未見過這種茶,可既然是免費的那嘗嘗也無妨。

炒茶之所以能夠代替其他各種各樣的茶類,在后世之中稱為主流,其優越性是王霄那超爛的手藝所無法掩蓋的。

僅僅是幾天的功夫,眾多三瓦兩舍里的跑腿人物就找上了門。

沒辦法,這時代里流連于三瓦兩舍之中的,除了勛貴子弟,豪商巨賈之外就數風流名士最多。

清新淡雅,沒那么油膩的炒綠茶一出來,頓時就引起了他們的興趣。

這些讀書人是引領風尚的標桿,他們喜歡喝炒茶,那勛貴子弟,豪商巨賈門也是紛紛跟上要嘗鮮。

要的人多了,區區一斤馬上就沒了。

“什么?兩貫錢一斤?你怎么不去搶!”

聽到王霄報出的價格,當場就有人翻臉了“茶行里的片茶也不過才三四百文一斤。你這杭州茶,二百文頂天了!”

王霄一臉無所謂的攤手“那你可以去買那些杭州茶嘛。我又沒逼你來買我的。”

幾個跑腿的可做不了這個價格的主,一個個憤憤不已的跑回去請示。

王霄側頭看向一旁的中年人“你要不要?”

“要。”來人并不像是其他人那樣聽到價格就氣急敗壞,反倒是笑吟吟的點頭“我全都要了。”

識貨的人還是有的。

這位毫不猶豫的就將剩下的一百大幾十斤炒茶全都打包命人運走。而王霄也因此收入三四百貫。

三百多貫已經不少了。

在這時代里,買斷一個婢女也不過才百貫左右。

當然了,按照年齡,顏色,是否婚配等條件來說,價格高的也得四五百貫起步。

像是王安石的夫人就曾經花費上千貫為其買斷過一位婢女。

的確是買斷,因為在大宋是有雇傭制的。哪怕是婢女也可以選擇雇傭制,約定的時間到了,可以隨意離去。

“還有事?”

生意做成了,王霄準備去獎勵一番自己的肚皮。不過看到買家還在一旁站在,這就好奇了起來。

“在下是醉月閣的外堂管事。”買家很有禮節的拱手行禮“昨日有幾位學士飲了綠茶非常感興趣,說是一定要見一見弄出綠茶來的郎君。”

王霄的神色認真起來。

在北宋,有些稱呼是不能胡亂叫的。

像是官家,這是皇帝的專用稱呼。

相公,則是泛指做過門下侍郎,樞密使,留守,節度使甚至是參知政事的人都可以稱之為相公。

像是王安石,砸缸的光他們都是相公。

而學士,正式的頭銜是文學貼職,帶著某殿某閣稱呼的大臣。

像是包龍圖,就是龍圖閣直學士。

北宋的官職極為復雜混亂。前期還比較嚴謹,要臉的人比較多。可后來不要臉的就直接自稱了。

王霄也沒多問是哪幾位學士,直接整理了一番就跟著去了。

等到之前跑掉的各家帶著錢回來想要買茶葉的時候,王霄這里早已經是門上掛鎖。

來到繁華一條街上,四周有不少的知心大姐姐熱情的招呼王霄去談天說地,喝杯茶水解解乏。

王霄害羞的低著頭,表示自己是只會讀書的小男生,不懂什么人生什么理想。

這條街上,醉月閣是最大的一家。

三層的木質樓閣,人還沒進去,就能嗅到里面濃郁的酒香味道。

走進去,里面繁花似錦,花團錦簇。

漂亮的侍女端著酒水菜肴來往反復,大堂與包廂內說笑之聲不絕于耳。

這就是大宋的繁華。

來自天下各處的商品被運送到這座城市來,共同構建起來這座世界范圍最為龐大,最為繁榮的城市。

這普普通通的一座醉月閣里,哪怕只是跑堂的也能每天賺上百多文錢,還能混兩身衣裳與一日兩餐。

汴梁城的百姓生活的有滋有味,皇帝會經常給他們發錢發木炭發米糧發各種各樣的東西。

等到日后蔡京建立起福利制度之后,更是生活在了蜜罐里。

只不過,汴梁城的繁華與富庶,是建立在整個大宋平民百姓們的凄慘生活上的。

作為歷史上爆發農民起義最多的朝代之一,大宋幾乎每年都會有活不下去的百姓們拿起木棍刀叉去求活。

大宋優待讀書人,可對百姓的盤剝卻是非常嚴重。

強干弱枝的戰略,導致除了汴梁城之外各地的百姓生活都是非常困苦。

李清照想要看繁榮的大宋風華,絕對不僅僅只是看汴梁城一地。

“任重而道遠啊。”

王霄嘆了口氣,走進了一間包廂之中。

廂房里有幾個文人裝束的人正在開懷暢飲,人人身邊都擺放著一杯綠茶。

“末學后進王霄,見過諸位學士。”

幾個文人打量了一番王霄,紛紛開口介紹自己。

“老夫黃庭堅。”

“老夫秦觀。”

“老夫晁補之。”

“老夫張耒。”

沒錯了,大名鼎鼎的蘇門四學士。

儒家講究等級資歷,可也提倡尊重,只要是讀書人就算是自己人,極少會有誰以大欺小。

初次見面互通姓名,那是應有之義。

儒家講究面子,不可能見面就說我是XX學士XX平章士什么。那樣的話會被全天下的讀書人恥笑,還會被好事之徒記錄在書里,當做奇聞趣事傳承下去。

“聽說這綠茶是小友弄出來的?”年近五十的黃庭堅好奇的端起一杯綠茶看著王霄。

“些許微末小道,讓涪翁見笑了。”

“你這小子,倒也有趣。”一旁的張耒端起茶杯贊嘆“這可不是什么微末之術。前唐的時候喝茶要加羊油,簡直俗不可耐。現在各種團茶片茶,也是風味各異,口感古怪。唯有喝了你這綠茶,卻是真正的清香撲鼻,什么都不用加,就給人一種精神煥發的感覺。”

“不止是這些。”

秦觀跟上補充“往日里喝茶,不是黑乎乎就是綠油油,要么就是紅彤彤。或者各種顏色都有,讓人看的就大倒胃口。你這綠茶色澤清新,茶葉在水中載起載浮,意喻不同凡響。”

“正是如此。”晁補之也在說“這種前所未有的新茶方式如果還只是什么微末小道,那寫茶經的茶山御史豈不是要氣的瞪眼。”

四位學士對王霄弄出來的綠茶評價很高,認為這是陸羽寫茶經之后茶道上最大的新發現。

“小友可曾取字?”黃庭堅看著王霄儀表堂堂,氣宇不凡。心頭頓生欣賞之意。

“學生取字子厚。”

“來來來,子厚坐下,我們一起說說你這新茶。”

這要是換個讀書人,能得到與蘇門四學士坐而論道的機會,估計能興奮的昏過去。

可王霄卻是只能無奈的笑。

原因也很簡單。

蘇軾他們,全都是舊黨的人。

王安石變法,直接把大宋朝堂分成了新舊黨。蘇軾和在坐的這幾位都是與砸缸的光是一派的。

要是前些年還好說,舊派在高太后的支持下掌控朝堂。

可現在是元祐八年了,高太后都死了。

從明年開始哲宗就要出手大規模打擊舊派,眼前這幾位都是要流放遠方的。

“唉難吶。”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