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當王爺  424 寧王造反

類別: 兩宋元明 | 歷史 | 正德 | 楊凌 | 回到明朝當王爺 | 月關   作者:月關  書名:回到明朝當王爺  更新時間:2024-07-06
 
第424章寧王造反

“楊卿這趟皇差辦的很好,朕聽了開心極了”,一回豹房正德就笑吟吟地道“如今朝廷不但把白衣軍收為已用,暫時平衡了塞北局勢,而且全殲一萬五千名彌勒邪教的信徒。

現在地方官府正按圖索驥,根據這些信徒檢查他們的親眷和以往過從甚密的親友,已經又抓捕了一批彌勒教徒,相信經此一戰,彌勒教元氣大傷,至少五十年不成氣候,而到那時,大明兵精馬壯、國泰民安,還有誰肯跟著他們造反?”

“都是托皇上的洪福,皇上,京里情形如何?居然要皇上親自上街向百姓辟謠?”楊凌隨口捧了一句,立即轉入正題。

提起此事,正德英俊的臉龐上浮起一絲懊怒“自然是彌勒邪教為了配合造反,派人在京里造謠了。三廠一衛正在抓緊搜索,緹騎遍布九城,已經不再有人敢公開造謠了,不過已經散布出去的消息卻在民間造成很大影響。

朕上一次偷偷赴大同,三大學士為了遮人耳目,詭稱朕生病歇息,時不時的還把朕的御輦車駕駛動一下,做出一副朕還在朝中的假象,想不到現在卻被邪教利用,朕就是擺出儀仗出宮上朝,他們也照樣蠱惑百姓,說朕私自出宮,已身死井徑驛,即將天下大亂了,恨得朕有口難辯,只好去城中一游了“。

說到這兒他又開心起來,哈哈笑道“正德到此一游!這句子一題出來,總該堵住那些閑人的嘴了吧?”

正德小孩子脾氣,總覺得你這么說了,那么我就這么戳穿你,卻不明白人心險惡,就算題了字又怎么樣?除了親眼得見他現身的百姓。其他耳聞其事的人照樣會亂傳些皇帝并非先帝血脈、皇帝身死京外、天下即將大變的謠言,嘩眾取寵本就是小民的天性,當然哪個聽著離奇說哪個。

倒是正德發明的“到此一游”成為經曲名句,一時風靡天下,文人士子也罷、升斗小民也罷,紛紛起而效仿,到后來名勝古跡、古樹長城、亭閣樓塔,處處可見“到此一游”地字樣。王二也游,張三也游,游得一塌糊涂,就連吳承恩長大后寫《西游記》,都來了一段孫悟空在如來佛手指上寫句“到此一游”的話來。

皇帝的影響力是無以倫比的,楚王好細腰,結果女人減肥一減就是幾千年,正德“到此一游”。這到此一游的習慣估計也得上千年下去才能徹底消失。

楊凌看了眼正德,小心翼翼地道“皇上,臣聽說除了這些謠言,還有人聲稱晉王、寧王謀反?”

正德一聽,蹙眉道“是啊。這種種謠言,可真是煩死朕了。要說晉王謀反,有李福達潛伏太原衛近三年,暗中組織起彌勒香軍的事情為佐證。還有幾分可能,寧王一向忠誠恭順,怎么可能謀反?這些謠言滿天亂飛,又堵不住那些小民的嘴。”

楊凌就知道他寧可懷疑晉王,也不會輕易懷疑寧王,不禁苦笑一聲,說道“那么,內閣大臣們對于這些謠言全無應對之策么?”

正德苦笑道“怎么沒有對策?他們說朕已經升天了。朕這不是上街游魂去了么?他們說朕不是先帝親生,朕能怎么辦?難道和太后上大街表演滴血認親?有些事只能由得他們去說了。

至于二王謀反事,就比較重要了,畢竟這是關乎朝廷根本的大事,內閣幾位大學士也十分慎重,不敢輕易斷言是否確有其事。你派人監視晉王,不是沒發現他有任何異常么?太原錦衣衛經詳細調查,也送了消息回來。太原有幾位官員與李福達吃請頻繁。收受過重禮,現在都捉拿審訊了。晉王與李福達過從并不密切,倒沒有異點。

焦芳、楊廷和等幾人建議朕把掃清山西彌勒余孽地重任交給晉王和地方官府共同完成,一則以辟謠,二則示之以朕的信任。朕準了,旨意昨日剛剛傳出京去”。

楊凌目光一閃,淡笑道“那么寧王那邊,皇上準備如何處理呢?”

“寧王遠在江南,卻被彌勒教拿來做文章,其實倒也不是完全空穴來風”,正德嘆了口氣,揉揉太陽穴道“寧王叔從未掌過兵,自恢復了三衛兵馬,又節制江西軍政后不免沾沾自喜,呵呵,有些喜歡擺排場,出入的扈衛超過了王侯的規模,有事沒事的總喜歡對三司指手劃腳,所以已有地方官員呈上奏折彈劾了。

不過由此來看,朕倒更覺得寧王是沒有反意的,否則豈能不小心翼翼,反而故意招搖、惹人注意?再說他畢竟是皇室宗親,憑一些傳言能懲辦一位藩王么?楊大學士建議,效仿宣宗皇帝警示趙王的故事,派一名勛貴大臣去訓斥一下,讓他有所收斂。

朕覺得這樣很好,昨日遣旨山西晉王府時,同時下了一道旨意,令司禮監賴義和駙馬崔元攜帶敕書下江南,對寧王叔警告一下,免得他太過跋扈,招惹的地方官員紛紛彈劾,事關朝廷體制,那時朕也不好太過維護他了。

他瞧了眼楊凌,問道“愛卿覺得這樣處理如何?”

寧王是皇室宗親,而且一個處理不當,就會引起天下各地藩王惶恐,甚至起兵造反,楊凌本來地主意就是先發準備、后發制人,他要是此時不反,容朝廷稍作緩和,那是最好不過,畢竟馬上就要進入冬季,冬季用兵更加不妥。

何況此事已經內閣議定,皇上下詔執行了,楊凌也不便多加置喙,于是躬身一笑道“皇上英明,這樣處理甚妥”。

“嗯……嗯嗯……”,得到自已最信任、最賞識的臣子贊許,正德皇帝小小的滿足了一下。他笑微微地捏著下巴點點頭,說道“好,你也認可?那就好。已經到了這兒了就別忙著走了,仙兒給朕褒了魚頭湯,你留下一起喝點吧。仙兒的湯褒的好,湯汁濃郁如乳,比大內地御廚烹制的還香”。

正德說著站起身來,笑吟吟地向后花園走去。

桐樹嶺。這是一處險峻地山峰,峭壁如刀削,林立如槍戟,看起來有點陰森恐怖。不過行進的欽差儀仗并沒有在意,這里地山林不適宜山賊駐扎,而且過往行人較少,一向比較安靜。

況且現在白衣軍逃去塞外,彌勒教精英盡喪。雖說連番戰爭使得朝廷元氣大傷,不過一連串的改制革新,令當先受益的北方百姓看到了希望。雖然漸漸臨近冬季,萬木蕭索,但是百姓們反而安定下來。期盼著明年會過上好日子。

崔駙馬年約五旬,賴太監年歲相當,這兩個人受了這件皇差,其實心里是挺高興的。憑他們的身份。平素外撈不多,現如今奉旨往江西訓斥寧王,那可是一件大肥差。

寧王出手闊綽,每次派人進京,都攜帶著大批金珠玉寶贈送有權勢的大臣,這回奉皇旨前往訓斥,為了讓他們回來說句好話,估計兩個人收受地禮物一定更加貴重。這一趟差使所撈的錢財,怕是吃上十年都花不完,所以兩個人坐在車里美滋滋地。

山路崎嶇,車輪吱呀吱呀地響著,林中忽然驚起一片飛鳥,儀仗侍衛官是個錦衣千戶,他不以為然地往密林望了一眼,以為是車駕經過驚起的鳥雀。但是他的目光還未收回來。忽地發現密林中有隱隱的閃光。千戶不禁吃了一驚,猛地勒馬喝道“且信。林中……”。

“嗖!”一枝藍汪汪的狼牙箭釘進了他的咽喉,緊接著密林中射出無數利箭,箭矢入體,人喊馬嘶,密如飛蝗地箭矢也不知有多少,五百人的隊伍困在狹窄地山澗中成了活靶子。密林中地人始終不曾露面,箭矢飛射,馬上的騎士紛紛落地。

賴太監聽見驚叫慘呼,不禁驚慌地拉開轎簾兒鉆了出來,扯著公鴨嗓子叫道“發生了什么事,可是有山……”。

“噗噗噗噗”,四枝利箭齊刷刷地射進他地身體,賴太監連慘呼都沒發出來,搖晃了一下就一頭栽到地上。不斷慘呼落馬的騎士驚擾了馬匹,他乘坐的車轎兩匹拉車的馬驚慌地向前邁動起來,木制車輪輾在他臃腫地軀體上,拖拉著駛不過去,而他的腰腹已被裹了鐵皮的車輪輾的腸穿肚爛。

山林中重歸于一片寂靜,山道上到處都是射滿了箭矢的尸體,就連車蓬上都象刺猥似的釘滿了箭枝。過了片刻,從林中鉆出一些青巾蒙面的漢子,手執手刃,開始冷酷無情地解決那些還沒有咽氣的官兵。

崔駙馬躲在車子里,臉色慘白,牙齒捉對兒打架,有兩枝利箭穿透了車棚,閃著幽藍地鋒利箭頭就在他的面前,駭得他一雙直勾勾的眼睛都成了斗雞眼。

“刷”,轎簾兒拉開了,一個魁梧的青衣蒙面人站在轎口瞪著他,崔駙馬瑟縮了一下,使勁兒地往座位里靠。

那青衣蒙面人一雙精光閃爍的大眼瞇了起來,冷冷地道“圣旨呢?拿過來!”

崔駙馬看了看擺在自已座位上的那個黃綾包裹,顫抖著雙手想去撿起來。青衣人不耐煩地出刀,刷地一挑,刀尖鉤住包裹,將它提了出去。崔駙馬驚叫道“不要殺我,不要殺我,我是駙馬,你們要錢可以贖人,別……別殺我”。

青衣人輕蔑地瞥了他一眼,就在車轅上大模大樣地打開包裹,撕開封條。取出圣旨看了看,仰天哈哈大笑幾聲,然后收了圣旨轉身就走,隨即就有兩個青衣人一躍上車,車廂中傳出一聲驚叫,只看到兩個青衣人不斷地揮刀,車廂劇烈地搖晃著,當他們躍下車子的時候。淋淋漓漓的鮮血已經從車底板縫里滴了出來。

“把圣旨帶走,馬上請本教地高明匠師依計進行篡改,然后快馬送回江西,朝廷發現駙馬遇刺圣旨被搶,說不定會派軍驛先行派人前往南昌,所以一定要搶在朝廷前面。”領頭地青衣人邊走邊道。

“壇主放心,寧王例次進貢方物時,借機在沿途設下了健步快馬。十二日內就能把京中消息快速傳報江西,比軍驛還快,我叫人改完了立即通過這些秘密諜報傳送江西”。

“好!”頭領說完忽然頓了一下腳步,前邊小路旁枯黃的草地上站著一個滿面皺紋地老人,領著一個小孫女戰戰兢兢地立在那兒。瞧那粗鄙地衣袍和胳膊上挎著的筐子,應該是進城剛回來的山民。

他們顯然目睹了眼前的一切,但是已經來不及調頭逃跑了。青衣頭領笑了笑,徑從這對祖孫面前走了過去。心驚膽戰的老頭兒松了口氣,還沒來得及跪下叩謝饒命的‘大王’,一柄雪亮的鋼刀揚起,隨在青衣頭領身后的手下動手了。

兩聲短促地慘叫,那人將沾血的鋼刀在死尸身上蹭了蹭,急步追了上來。山道上很快又恢復了平靜,只有無主的馬匹無聊地嘶鳴著在山道上隨意地走動。賴太監的身子已經整個卷進了車底,衣袍纏進了車輪。徒勞的騾馬仍然不斷地輾動著,輾的一地血肉模糊……

江西寧王府。

寧王設立的健步快騎果然神速,劫下的圣旨已經擺到了他地案頭。寧王爺方面大耳、五絡黑髯,顯得相貌堂堂,十分威武,光看形象,可比那位有賢帝之稱的體虛胖子弘治皇帝英俊多了。

他穿著一件紫綢團花的家常便服,就著燭火慢慢展開圣旨。上邊是正德皇帝訓斥他逾制王侯。圖謀不軌的話,最后是命令崔駙馬和賴太監攜錦衣衛押解他進京問罪。待查明地方官員彈劾的諸罪之后再予嚴懲地話。

寧王的雙手發起抖來,自家事自已知,現在地方官員彈劾的只是他橫行不法、飛揚跋扈,多有不敬君王、狂妄自大的行為,可是如果真地把他捕進京,派廠衛嚴查的話,蓄積力量準備造反的事十有八九要被查出來,到那時就算不砍頭也是終身圈禁、生不如死了。

“彌勒邪教真是害人不淺,他們造反為了制造聲勢居然拉本王下水!”寧王憤怒地一捶桌子,大法師李自然前幾天分析朝廷的局勢后,曾勸他立即起兵,可是寧王畏于周邊諸府道的重要將領由于剿滅白衣匪時全換成了楊凌的得力人手,而楊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已尊崇至極,根本不可能為他收買,必是小正德的堅定支持者,所以猶豫再三,遲遲不敢發動。

想不到彌勒教又造起反來,還造謠生事拖他下水,如今是想不反都不成了。一想到造反,寧王不禁發起呆來,他胸懷大志,野心勃勃,到處招攬人馬、勾結蠻族土司,在軍中安插亡命親信,意圖登上九五至尊的寶座,這心思已經不止一年了,這樣地準備也不只一年了,可是現在事到臨頭不得不反了,卻茫茫然的不知道該怎么去做了。

怔了半晌,寧王才高聲喝道“來人,馬上把劉先生、李先生和大法師請來,快快,本王有十萬火急的大事”。

書房門口恭候的內管家急忙答應一聲跑了出去。寧王很懂得禮賢下士,他口中的劉先生李先生是他詡為左膀右臂的得力智囊。李先生名叫李士實,家境豪綽,是南昌第一富紳人家,此人是成化二年的進士,曾官至右都御史,在朝廷內爭中敗下陣來。被迫致仕,因此對朝廷懷恨在心。

象他這種人世代豪門,榮華富貴從小就享用不盡,唯一追求的就是留名千古了,朝廷既然不能滿足他,而寧王又野心勃勃,李士實便想做一個開國元勛,于是死心踏地地為寧王所有。成了他地幕僚。

劉養正是一個舉人,在南昌素有名望,也被寧王重金招至麾下,成為他的幕僚。三人得知寧王急召,除了大法師李自然,其余兩人全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三個人急急來到寧王書府,寧王一見他們開口便道“兩位先生。李大法師,大事不好了,皇上已經聽到了本王蓄兵謀反地風聲,下了旨意,要拿我進京問罪。如今是鋼刀加頸,你們看這可如何是好?”

“什么?”李士實大吃一驚“王爺這消息從哪里得來?”

“你看,圣旨在此”,寧王把圣旨遞過去。冷笑道“幸虧大法師提醒,本王早有了防備,在京中布有眼線,京郊布有一哨人馬,他們聽說了消息,劫了圣旨用本王所設的健步快騎飛馬送來,否則本王還蒙在鼓里,待欽差一到。如集三司官員一宣旨,本王就只能束手待斃了”。

李士實接過圣旨仔細一看,確實是皇帝所頒的旨意,不禁怵然變色,說道“皇上要拿王爺進京查辦?這分明是緩兵之計,只要王爺抱著萬一之僥幸隨旨進京,那就是羊入虎口,是打是殺全由不得自已了”。

寧王一捋胡子。哼道“區區雕蟲小技。本王自然看的出來,兩位先生、大法師。你們看本王當如何應對才好?”

劉養正跺腳道“王爺,如今還能如何應對?只有反了!”

寧王道“我們還不曾準備充足,此時造反可有幾分把握?”

李大禮道貌岸然,一身道裝襯得仙風道骨,他一直冷眼旁觀著幾人的反應,此時才微微一笑道“王爺,您的條件是還沒有充足,可是朝廷呢?朝廷那邊更沒有準備。同韃倭寇、佛郎機、都掌蠻地幾番大戰,耗盡了朝廷的實力,現如今朝廷已是強弩之末,再無一戰之力了,否則何必出此下策,不派兵討伐卻令一隊錦衣衛來拿人?

再說咱們這邊,經過百余十年的蓄積,寧王府財富如山,足以支撐大量軍隊數年征戰所需的錢糧,咱們兵帳、皮甲、刀槍甚至偷偷弄到的佛郎機炮都已制造出了數十門,可謂兵精糧足。

漳州、汀州以及南贛一帶的苗、畬等族土司也與王爺結盟了,必要時可以成為得力臂助。王爺兵精糧足,而朝廷卻是外強中干,如今情勢較之當年‘燕王靖難’,王爺還要有利一些,一旦起兵何愁大事不成?”

他說著,心里卻如刀割一樣,父親兵敗被殺的消息他已經收到了,彌勒教受到了沉重打擊,不但骨干信徒被一網打盡,而且朝廷按照這些人的花名冊正在窮搜天下,彌勒教漫說奪取江山,就是要恢復元氣,沒有六七十年地功夫也辦不到了。

如今寧王得不得天下,他都沒有能力從他手中再奪取過來,可是寧王若能成功,彌勒教的實力就可以趁機重新發展起來,那么在他有生之年,未必就再沒一點機會。如果寧王失敗,那也重創了大明江山,死道友不死貧道,至于寧王死活,那就與他無干了。

所以他是懷著滿腔仇恨,意欲利用寧王這柄刀,為彌勒教、為父親復仇。

寧王一聽心懷大定,他滿懷希冀地看了看這三位得力臂助,問道“既然如此,你們有何建議,本王應該如何去做?”

三位智囊各自沉思,開始給寧王出起主意來。

目前趁著朝廷的消息還沒有傳到,先發制人,主動起兵已是不二的選擇。寧王手中掌握著三衛兵馬,再加上紅纓會、鄱陽湖水盜、江西本地的幫會組織,已經安插收買地衛所官兵,至少可以湊起五萬兵馬,如果再計誘刺殺各地軍將,誘迫所屬官兵入伙,當能集中到近八萬兵。這樣的力量足以一戰了。

南昌是一座孤城,勢單力孤,在此立足根本沒有發展的余地,出路只有北上直取京師和占領南京先與朝廷劃江而治,進而徐圖天下兩條路,經過一番磋商,李士實總結道“王爺,依屬下看。咱們可以找個借口把江西三司官員、文武大臣們召集起來,然后矯太后詔,以皇帝并非先帝親生的名義起兵。

若有不從者,立斬無赦,奪其印信以驅官兵,如果直接北進京師,一則孤軍深入有些冒險,二則眼看就要進入冬季。與我南軍不利。我們不如先打下陪都,南京自有六部九卿,王爺只要取了南京,立即就可以登基為帝,同時擁有江南半壁最富饒地地方。江南各府道官員見王爺勢大,附從者必眾,我們就有了與正德一較長短地能力了。”

寧王聽的連連點頭,劉養正又補充道“南昌是我們的根基。此地可留一兩萬人守城,同時在江西以南,借助苗、畬等族土司的勢力,據險而守,設立一道防線,這道防線只守不攻,只要能護住咱們的根基,掩護咱們進攻南就成”。

李自然微笑道“其實南昌城堅固至極。昔年朱文正曾率不足萬人的軍隊堅守此城,與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抗衡三個月之久,而如今呢?周圍諸府道將領雖是楊凌親信,但是大明對于兵將控制甚嚴,在朝廷派出欽差招討將軍統一調度軍隊前,他們只能守衛自已的防地,而不能越省進兵。

江西本地縱有忠于朝廷地官吏,也絕對湊不起一萬兵馬。如何攻打南昌?南昌城堅不可攻。還是征調那些善戰地狼兵助我們攻打南京為好”。

寧王對老家還是很在意的,他積蓄的富可敵國的財富可都在這兒呢。豈容有失?忙搖頭道“不妥,不妥,劉先生所言甚是,南昌斷不容有失,本王可盡取本部兵馬攻南京,此地只留五千士卒守城,那些土司的兵馬還是暫守南線為宜”。

李自然聽他肯盡出本部兵馬,便也不再多言。幾人一番商議,然后立即分頭離去。李自然負責調兵遣將、召集三山五岳的好漢首領議事,準備明日造反。劉養正自去準備兵甲錢糧,準備充作軍餉。李士實回去絞盡腦汁,要寫一篇足抵十萬大軍的討伐檄文出來。

寧王千歲最是繁忙,他一面命令幾個大管家一齊動手抄寫請貼,以愛妾生日為由,召集南昌城三司各部官員前來飲宴;又要接見三衛親軍地心腹將領面授機宜,明日在府中暗布伏兵;同時使人把自已地幾個不學無術的郡王兄弟子侄們招來,統一內部意見,準備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殺小正德一個落花流水。

寧王府徹夜燈火不息,朱辰濠要轟轟烈烈地造反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