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第一狠人  第475章水庫落成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隋末第一狠人 | 五叔在此   作者:五叔在此  書名:隋末第一狠人  更新時間:2021-02-16
 
(女生文學)

吐谷渾這面輕松取勝,嶺南也搞得轟轟烈烈,有馮盎這個地頭蛇,加上大唐的大力支持,威逼利誘之下,獠人部落紛紛歸降,搬出大山。唯一的壞處就是讓大唐的官員更加忙碌,恨不得一個人變成兩個人用。

中華歷872年,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如今大唐可以說兵強馬壯,國泰民安。

這兩年大唐一心發展,除了海外還有零星的戰爭,國內是一片祥和,不止是各行業發展都上了正規,人口增長,也進入一個井噴期,今年一年,登記的新生嬰兒,就有一百二十萬。

大量的奶粉,讓嬰兒健康成長,而且因為西米的收獲,對于生了嬰兒的家庭,稅收已經降得非常低了。

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對生育的家庭進行稅收減免,奶粉補助,在老百姓看來,這就相當于朝廷幫他們養兒子,于是就更想生。

攫欝攫。要說生得最多的,還是士卒,因為他們有功勞,從海外弄來的倭奴,賞賜給了他們,這當然又有不少懷上的。

家里免了稅收,增加了人口,作為男人,當然要更辛苦的賺錢,作為收入最大的行業,士卒們也就更加勤勞的工作。雖然這兩年他們大部分都是在放牧,屯田。

幾百萬百姓辛苦兩年,終于把各地的主干道貫通了,雖然還有部分只是粹石路,不過也讓大唐的交通,變得方便許多。

這一次是趁著農忙季節,密云水庫第一次放水,鄒羽特意帶了朝廷大臣,前來觀看。

如此巨大的工程,也只有長城和運河,才能與之相比,不過長城和運河,死了不少人,而且弄得民怨沸騰;修建水庫,水渠可不一樣,不但是百姓擁護,而且沒有死多少人,即便死人,也是一些倭奴,這一點鄒羽非常自豪。

歷朝歷代,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用補貼的形式,讓百姓完成了這樣一個巨大的工程,這落在以前,那妥妥的免費勞役,還得自備工具。

巨大的水庫,碧波粼粼,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輝,一眼望不到頭,讓人以為來到了海邊。山頂的涼風吹過,沒有澆滅眾人火熱的心,無論是否第一次看見,都讓人感覺心曠神怡,為之贊嘆。

“陛下!吉時已到!”李春略帶激動的拱手說道。

眼前這就是他辛苦近五年的成果,五年時間,他一心撲在工地上,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一樣,沒有區別,還是鄒羽看不過意,讓他家眷也搬到工地。

付出的心血,今天終于到了檢查成果的時候了,六個縣城的農田澆灌,以后再也不用靠天吃飯,那怕是百年一遇的干旱,也無法讓這里絕收。也就是說,以往歷史上出現的那種逃荒,千里無人煙,易子而食的慘劇,不會再出現了。

“朕宣布!李春水庫,放水儀式,正式開始!”鄒羽滿意的微笑著,環顧四周,朗聲高呼。

“陛下有旨!開閘放水!”

“開閘放水!”

隨著鄒羽下令,一個聲音遠遠傳開。

“嘿呦!嘿呦!”一群光著膀子的壯漢,高喊著號子,拉動著粗大的鐵鏈。

鐵鏈處連著滑輪,一陣陣嘩嘩嘩的鐵鏈聲音響起,一道鋼鐵之門,緩緩升起。

“轟!”的一聲,一股水浪,從鐵門下沖了出去。白色的水浪,激起漫天水霧,水霧飄散,讓水庫猶如仙境,山頂的眾人,都感覺到陣陣涼意。

鐵門越升越高,沖出去的水也越來越大,漸漸的變得和瀑布一樣,爆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陛下!這只是開了第一道閘門,水位下降,就可以開下面的閘門,每一道閘門,都有備用的,確保萬無一失。”李春大聲的介紹道。

實在是不大聲也沒有辦法,這水庫的水,分為幾道,有位于半山腰的水渠,也有位于最下面的河道,這水沖擊下去,動靜可不小。

不止是這一個水壩,除了主水壩之外,另外還有三個副水壩放水,畢竟想要給附近的六個縣城,提供農用水,怎么可能只從一個方向放。

“如此工程,才是造福萬民,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徐文遠感嘆道。

“陛下所為,秦皇漢武,也有不及,臣佩服!”蕭銑這是第一次見到水庫,神情相當復雜,心里那最后一絲不滿,也煙消云散。

巘戅妙書苑MiOShuyu&#戅。“諸公過獎了,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才有如今的和平繁榮。”鄒羽微笑著搖搖頭說道。見識了后世的繁榮,現在這點,才哪到哪啊。

看著水流,奔騰向遠方,等了一會,各方匯報上來,水庫一切正常。所有人這才完全放松下來,隨后下山。

“單單只是這數萬畝魚塘,十萬畝果園,就價值不菲!如今水渠直接灌溉,這一方百姓,日后有福了。”眺望遠方,徐文遠感嘆道。

“魚塘和果園,是守衛開墾出來的,收入屬于兵部,不過有水渠灌溉,百姓能多種土地,這到是真的。”房玄齡摸摸胡須說道,這些年過去,讓房玄齡這個翩翩公子型的青年,也變成了威嚴的中年。眼神依然充滿智慧。

至于鄒羽,幾年的帝王生涯,讓他殺伐之氣內斂,不過一身威嚴更甚往昔。一般人被他掃一眼,心臟都會一緊。

澆灌歷來都是百姓最辛苦的事情,如今有了水庫,水庫在每年耕種的季節,就會放水,這樣老百姓就能讓水,直接通過水渠,流進地里,節約了大量勞力和時間。

以前一個人只能照看一畝地,如今至少也是兩畝,也就是說,人口不變的情況下,能多種一倍的地,收入自然也就翻倍了。

“辛苦數年,這都是他們應得的。”鄒羽感嘆道。這六個縣的百姓,別看日后受益不小,但是他們付出也多啊,連續幾年,每年一農閑,就來工作,一年起碼都有四個月在工地上。

要知道這修水庫,可沒有輕松的工作。開采石頭,都挖光了好幾座山頭,愚公移山比起他們來,差遠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