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朕任命簡伯起為門下省丞相!”
“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萬歲!”
“平身!”
“謝萬歲!”
隨著劉禪在朝堂上的一陣宣布,簡杰正式成為大漢的丞相之一,邁進了內閣之中。就在感謝完劉禪之后,簡杰也就坐到了一邊。
就在來到雒陽之后,簡杰很快便見到了劉禪,當年在長坂坡的時候,簡杰曾經抱過劉禪,這便是簡杰在劉禪一朝的資本。再加上劉耷也是多次叮囑劉禪要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簡杰,劉禪對簡杰非常熱情。
就在那次為簡杰接風洗塵的宴會上,簡杰的工作便已經被劉禪敲定,這次的朝會只不過是正式宣布出來。
丞相在大漢的地位是最高的,相權一度能夠和君權平分秋色,到了后世這丞相們才是混得越來越倒退。到了宋朝的時候,被趙匡把座位一撤,然后便只能站著了。再到了明朝時,丞相一職直接便被朱重八給廢掉了。
而現在雖然內閣有多個丞相,但仿效漢初的季漢,丞相的位置還是非常重要的。在這一天,簡杰終于可以說是達到了人生的高峰,位極人臣。
這一天簡杰知道是必然要來的,只不過因為諸葛村夫的緣故,讓簡杰等的時間有些太長了。
就在簡杰在地方任職的時候,大漢的中央政治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三省六部制度也提前出現在歷史舞臺上。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之前天下大亂,各個勢力都封了不少官,劉耷這邊同樣也是如此,再加上劉耷是個非常習慣創造新官職的人物,整個大漢的官制一度混亂到極點。簡杰僅僅是提了一個三省六部制的建議,很快便被諸葛村夫推行下來,到現在已經成形。
到目前為止,大漢的內閣制和三省六部制,已經成功運行了有好幾年的時間。在簡杰入閣之后,這一輪的內閣成員一共有五人,首輔自然是諸葛村夫,次輔是一直被諸葛村夫壓一頭的龐統,簡杰入朝之后,目前的排位是在第三名,第四名是這些年嶄露頭角的陸遜,第五名則是很早以前便被諸葛村夫看好的蔣琬。
怎么說呢,除了憑借自己出色的實力擠進來的陸遜外,大漢的高層還是掌握在劉耷最初的那批臣子之中,后來兼并曹魏和孫吳吸納進來的那批官僚,雖然在朝廷之中占據了很多位子,但是距離中樞卻還有著一段距離。
“臣李邈有事上奏!”正當劉禪對簡杰任命完畢之時,卻是突然間有臣子站出來表示有事啟奏。
“李邈!?”當聽到這個名字之時,簡杰馬上便忍不住自語道。
李邈這人在三國之中籍籍無名,但簡杰印象卻是非常深刻,因為這哥們是蜀漢史料中唯一一個被劉禪下令處死的大臣。劉琰之死雖然和劉禪脫不了干系,但是劉琰卻是被“有司”判處死刑的。
“李邈是吏部的官員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資格也還可以,是在益州的時候投入到先帝手下的!前段時間想要謀取升職,但是被諸葛丞相給否決了!”簡杰旁邊的陸遜,聽簡杰念叨了一下李邈的名字,以為簡杰不知道李邈的生平,主動給簡杰科普了一下。
“奧!謝謝伯言!”其實簡杰是知道李邈其人的,但人家好心給自己科普,他還是趕緊向陸遜感謝道。
見有人向天子上奏,朝會上的大部分人都只是在那里默默看著,猜測著李邈究竟會有什么事情要在朝會這種場合上奏。唯獨簡杰的嘴角忍不住瞥了一下,這些年他還真沒聽說李邈有什么獨到的見解,該不會是像歷史上一樣,要搞個大新聞吧!
就在滿朝文武的凝視中,李邈在行了一個禮之后終于開腔了:“臣請求彈劾諸葛孔明!”
來了!只是李邈的一個開場,簡杰馬上確定,這家伙像歷史上一樣開始作死了。而不像簡杰心中那么篤定,滿朝文武,頓時有些如同炸鍋一樣,紛紛開始交頭接耳起來。
作為劉耷留下的輔政大臣,諸葛村夫的資歷可以說是劉耷集團中最深之人,畢竟比他更深的元從派系,要么去世要么淡出政治舞臺,僅剩的關張二人都已經不管事,元從派系留下的都是簡杰這樣的二代,是沒法和諸葛村夫比資歷的。
此外,諸葛村夫對劉耷帝國的功勞,可以說是第一位的。有了諸葛村夫,如同蒼蠅一般到處碰的頭破血流的劉耷終于有了爭天下的規劃。有了諸葛村夫,劉耷在當陽慘敗之后,這才成功得與孫權聯盟,開始了自己的逆襲人生。有了諸葛村夫,劉耷才有了安定的后方,錢糧兵員從來沒有短缺過。有了諸葛村夫,在大漢三興之后,短短十年時間里便有了一派盛世景象。
滿朝文武,還有天子劉禪,對諸葛村夫的貢獻是非常認可的,從來都是對諸葛村夫贊譽有加,現在有人出來彈劾諸葛村夫,很多人都很吃驚,所以反應有些大。
“肅靜!”正當朝臣們議論不止的時候,諸葛村夫從座位上站起來,制止了朝臣們的討論,然后束手而立,等待著李邈對自己的彈劾。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呂祿和霍禹未必懷有野心想要背叛國家,孝宣帝也并不想成為殺害大臣的天子。但是大臣們害怕天子逼迫,而天子則畏懼大臣的功勛威望,所以天子和大臣之間便會出現猜忌。諸葛孔明,身為當朝首輔,掌握著極大的權力,一言一行便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生死和前途。像是門下省丞相簡伯起,早在先帝在時便履立功勛,曾為先帝稱道,言之為丞相之才,但是過去十年時間,簡伯起卻只是在地方上任職,無法來到雒陽覲見天子,便是被諸葛孔明打壓之故!有這樣的首輔,實在不是朝廷的幸事。諸葛孔明權力如此巨大,臣一直憂慮他的所作所為將會成為大漢的禍患,臣懇請陛下能夠明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