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臺吉將手中的煙槍一抖,磕在煙臺上,笑著說道:“即使朕不同意,三尊佛不是照樣為了幾兩銀子貨易糧草于丹東、遼西?憲斗何必如此慌張。”
范文程往前走了兩步,激奮的說道:“大明新帝登基,重用孫承宗、袁可立兩位肱股之臣,而又用閣老王在晉對二人進行牽制。”
“而后又將遼西走廊諸事,交給了遼東經略王之臣全權統領,而袁崇煥和滿桂也都是能征善戰之將,皮島毛文龍也有傳言校正餉銀,這一步步都是奇正之術,大汗不可不防!”
“大明國力遠勝我建州,大明一敗再敗還可再敗,可是我建州敗一次,則頹勢盡顯,不可敗呀,大汗!”
黃臺吉看著范文程這副忠肝義膽的模樣,就沒由來的升起了一股厭煩,若不是他的父親臨終前,反復叮囑范文程可重用,黃臺吉早就將拉倒祭天臺祭天去了。
但是無論怎樣厭煩,范文程都是其最重要的謀士,不是其余的文人或者武將可以代替的智囊。
他敲了敲燒煙鍋,笑著說道:“憲斗,你自己也說了,大明現在千瘡百孔,只需入關之后,給予致命一擊,則大事可成。這貨糧之事,小打小鬧,不是正應了憲斗收買人心之策嗎?無須惶恐。”
收買人心之策,是在老奴酋還活著的時候就定下的大計,籠絡西虜、朝鮮、遼西、遼東遼民收為包衣,在薩爾滸之戰中,放走朝鮮、西虜俘虜,善待遼西遼東被俘軍卒,就是范文程的計謀。
當初勸殺的就是范文程和范文寀兩兄弟。
范文程和范文寀師出名門,祖上乃是北宋名相范仲淹,他們兩人是第十七代世孫,有族譜可考究。
兩人的曾祖父范銳,是嘉靖朝的兵部尚書。
而他們二人的祖父范沈,官至沈陽衛指揮同知,二人的父親范楠,世襲沈陽衛指揮同知。
可以說他們范家,世代享受大明朝的恩惠。
這兩兄弟是萬歷四十三年在沈陽考取的秀才,在努爾哈赤攻下撫順之后,兩人從沈陽悄悄離開,前往撫順,主動求見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大喜過望,與語器之,囑諸貝勒曰:此名臣后也,善遇器之!
兩人第一獻策,就是勸殺,言建州勢弱,易合縱連橫天下之士,合力共擊大明。
甚至以山海關比作崤關,舉春秋舊事,陳明利害關系。
努爾哈赤表面認同,其實內心對這兩兄弟也不是多么看重,這天底下的君主都是一個毛病,對貳臣都瞧不太上。
比如劉基、劉伯溫,幫助朱元璋定鼎中原,拿下了江山,這是多大的功勞?
按理來說,這怎么說也得一個開國公爵的地位。
但是開國六公沒有劉伯溫的地位,劉伯溫只混了個誠意伯的伯侯,連三十四侯爵都沒混上。
劉伯溫也在江山初定的第二年,就被朱元璋趕回老家。
而劉伯溫死時,朱元璋甚至連贈官、謚號都沒給一個。
直到正德八年,把乾清宮點了的武宗皇帝,才想起劉伯溫的定鼎之功,贈太師,謚文成。才算是給劉伯溫名分。
而到了嘉靖年間,嘉靖皇帝研究完了開國史,才發現大明朝少了一個世爵,才讓劉伯溫的九世孫劉瑜,襲封了伯爵。
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劉伯溫曾經是元朝的進士,而且還做了很長一段時間元朝的官員。
劉伯溫混成這樣,有背景的原因,他不是淮系集團的人,朱元璋的六國公個頂個都是淮系集團的人。
也有他自身的原因,定鼎江山之后,朱元璋需要一個人,來制約淮系集團過分龐大的勢力,選擇劉伯溫的時候,劉伯溫自己跑了。
當然還有一個忌諱莫深的原因,那就是劉伯溫是個貳臣,他是元朝的進士,還盡心竭力的元朝效命。
他被元朝罷官的原因,是元朝平叛過程中,劉伯溫認為,元朝當局,對叛亂者太過優柔寡斷、姑息縱容。
元末紅巾軍領袖之一的方國珍,是個騎墻大師,方國珍部這邊接受了元朝的招安,任江浙行省平章。那邊接受朱元璋的招安,兩頭討好,兩頭也不得罪。
但是元朝中貼里木耳左相堅決反對招安方國珍,劉伯溫也是趕盡殺絕、除惡務盡的擁躉之一。
方國珍左右逢源,反復橫跳,元朝左丞貼里木耳反對招安,他就去賄賂了當時的中書右丞相脫脫帖木兒。
脫脫帖木兒的內斗實力,連趙敏的父親,元末戰神,察罕帖木兒都不是對手,更何況一個貼里木耳?
脫脫直接斗翻了貼里木耳,而貼里木耳的擁躉劉伯溫,被捎帶著罷了官還被羈押。被關押在了羈管在紹興,這一羈押就是三年。
這段公案,是朱元璋在招募劉伯溫的時候,就已經知之甚詳,李善長曾經就此勸說過劉伯溫貳臣的身份和在元朝時候的所言所行。
所以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態度,表面溫和,其實內心厭惡。
貳臣這種生物,任何一個雄主都會厭惡。
努爾哈赤就看不上范家兩兄弟的投誠,自己這還沒打到沈陽呢,你們兩兄弟跑到撫順來投降,這不是貳臣是什么?
直到后來兩次戰事,幾次獻策,都被范文程言中,而且效果極佳,努爾哈赤才逐漸重視二人,自此定下了很多條規矩,這些規矩,也是現在后金越滾越大的重要推手。
比如在年初攻打朝鮮,在得手之際,逼朝鮮城下之盟,約為兄弟之國,隨即撤至義州,攻打皮島的毛文龍,并且要求朝鮮軍民配合左右,坐實朝鮮叛明的事實,令朝鮮除了履約以外,無路可走。
比如在征伐西虜的過程中,少殺寡劫,逼迫西虜諸部的蒙兀百姓,逃離部族投靠建州,葉赫納拉氏就是在這種推拉之下,徹底銷聲匿跡。
葉赫納拉氏之后,就是乃蠻部、黃把都部、奈曼部、敖漢部、兩鄂托克四部、土默特部、鄂爾多斯部和喀喇沁部等部,皆被這種連削帶打的手段,被收入后金囊中。
林丹汗就是看到了這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他西虜諸部,被大明蹂躪了近三百年,更是無力對抗,才選擇西進,避其鋒芒。
長生天庇佑蒙兀,但當蒙兀人失去勇氣之后,長生天也無法庇佑他們。
這是當初的成吉思汗臨終前,對他的幾個孩子的告誡,而這種告誡在后來無數次的應驗。
只要失去勇氣,不僅僅是在草原上,不管在哪里,代表著都會一無所有。
當然,林丹汗認為他的西進,主要原因是大明在薩爾滸和廣寧兩次大敗,廣寧貢市丟失,導致他不得不西進,同樣他對自己所控制的部族,也是如此解釋西進理由。
至于他的部曲們信不信,西虜那邊,每天都有逃離部族的人,少則數百,多則數千。
范文程的的合縱連橫的獻策如此成功,黃臺吉哪怕是再厭煩,也會對范文程禮遇有加,不會當著范文程的面暴露出來他的厭煩情緒。
黃臺吉看著范文程慷慨激昂的模樣,疑惑的問道:“上次憲斗所言,我們既要籠絡丹東皮島上的軍民,也要籠絡遼西鐵騎,左手鉤鐮槍,右手米面粱,這不是憲斗獻策嗎?”
“當時憲斗還說,遼人遼土,同宗同源的說法,攻城為下,攻心為上,憲斗所言句句肺腑,朕都記在心里,絲毫未曾忘卻,貨糧之事,憲斗為何如此激烈的反對呢?”
范文程撓了撓光禿禿的腦門,最終嘆氣的說道:“尚虞備用處的人手在順天府折損大半,而傳來的最后消息,就是袁崇煥這封信,是從京師傳來。尚虞備用處的人猜測,是由大明新帝授意所傳文書。”
“臣對這大明新帝不甚了解,還是謹慎為好。看其所作所為,不似昏主,還請大汗慎重。”
范文程就是直覺,尤其是袁崇煥這封彩虹屁的書信,來自大明京師的時候,他心中的疑慮便久久徘徊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
“乳臭未干一小兒罷了。”黃臺吉噴云吐霧的說道,敲了敲銅燒鍋,這桿煙槍,煙桿乃是湘妃竹所作,上刻飛天仙女圖,煙氣過時,仙氣裊裊。
而煙嘴乃是玉刻,正宗的獨山玉所制作,乃是“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的蘇州府所產的玉制煙嘴,經過陽線、陰線、平凸、隱起、起突、鏤空、立體、俏色、燒古等多種琢玉工藝制成。
而煙絲乃是呂宋產的淡巴菰。
淡巴菰是嘉靖年間,由呂宋傳至月港。
漳州、泉州百姓競相種植、販售,而山陰名醫張芝平言淡巴菰可預防瘧疾,驅除瘴氣,飽受瘴氣困擾的閩南和嶺南地區,淡巴菰瞬間風行起來。
隨后,閩南煙草產量逐漸增加,逐漸返銷海外,淡巴菰隨著漳州和泉州的海貿,遠銷三佛齊、倭國、遼東沈陽,東洋、西洋一時間吸食淡巴菰蔚然成風。
倭國的幕府將軍和武士們,以銀為器制作了大量精美的銀質煙斗,也是倭國特產之一。
大明富碩,制作精美的瓷煙斗、壓槌可是海上的硬通貨,而漳州、泉州的煙絲,更是珍貴無比。
添加少量糖則有甜味兒,添加少量薄荷則清爽提神,這種特產的煙絲,僅僅大明有產,其余地區也曾探尋配方而不得。
南直隸、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兩地,煙肆之多幾與酒肆持平。
高昂的需求,甚至一度在江南諸省出現了煙糧爭地的鬧劇,但是一畝之收,可敵田十畝的高額利潤,糧終究是未能爭得過煙。
不得已,大明的崇禎皇帝在崇禎年間,兩次下敕令禁煙,但是都無果而終。
而在后金,建奴們對淡巴菰的追捧一點都不低于大明和倭國,可惜的是,建州貧瘠,淡巴菰只有八旗子弟和貝勒府才能敞開了供應。
在建州,淡巴菰的價格非常昂貴,關外人至,遼人以匹馬易煙一斤,邊卒攜一縑(細密的絹包裹煙絲)值三四金,可易二馬,煙草三四斤可易一牛。
一斤淡巴菰可換一匹戰馬,而一包淡巴菰可以換三四兩銀子,換兩匹駑馬,三四斤的淡巴菰可以換牛一頭。
十六頭牛可以培養一個人馬俱甲、三匹戰馬隨行、長短兵、火銃俱全、兩人仆從協調作戰的重騎一名。
這就是淡巴菰在建州的價值,也是漳州、泉州商賈們,冒著砍頭的危險,也要至建州商貿的主要原因。
無他,賺的太多了!
而晉商們所攜帶的煙草,主要是西域來的是黃花煙,又名莫合煙,這種煙較烈,關內人頂不住煙力,一般銷往關外。
“瑤池宴罷云屏敞,不許人間煙火來。說到享受還是大明人會享受,可惜薄荷味兒和甜味的淡巴菰還要賞賜重臣,朕只能吃這呂宋的旱煙,著實無趣。”黃臺吉有些意興闌珊的說道。
范文程小聲的說道:“大汗,該禁了這淡巴菰了,遼東有些地方已經開始種植淡巴菰,再不禁,我大金必重蹈閩南煙糧爭地的覆轍,一旦我大金糧草有虞,則萬事介休,還請大汗明鑒。”
黃臺吉有些不舍的放下了煙槍,考慮了良久說道:“那憲斗你說,若是禁了種植,但是八旗子弟要吃煙,豈不是只能靠商路?這淡巴菰本就是金貴的貨,此時禁售,這價還不漲到天上去?似乎不妥吧。”
范文程早就對此做好了準備說道:“敕禁私販至論死!膽敢吃煙者死,家眷充軍,無論漢民、旗民皆如此,煙立即可禁,此風可絕!”
黃臺吉拍桌而起,將手中的煙槍用力的擲在范文程的身上,憤怒的說道:“朕也吃煙!你的意思是要朕也論死嗎?朕的家眷也要充軍嗎?胡鬧!”
“大膽奴才!宿衛何在!”
“臣在!”兩個膘肥體壯的建州勇士,赤膊上身的走入了大政殿,高聲喊道。
黃臺吉連續指了范文程數下,才忿忿的說道:“給憲斗搬個舒服點的椅子去,那個凳子太小了,你們這些內侍一點眼力,都沒有嗎?”
兩個正白旗的宿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莫名其妙的去找了一把寬大的椅子,放在了大殿之上。
“放近點,笨手笨腳的。”黃臺吉不滿的說道。
“真的要禁嗎?這等神仙之物,禁了實屬可惜呀。”黃臺吉試探的問道。
范文程拱手說道:“一切以大汗之意為準。”
“先囤一點再禁行不行?私下里可以賞賜給三個貝勒府安撫他們,憲斗以為如何?”黃臺吉繼續試探的問道。
范文程再次拱手說道:“一切以大汗之意為準。”
PS:附上一小段禁煙史。
崇禎年間,崇禎皇帝兩次下嚴令不許栽種,不許吃賣,違者斬,敕禁私販至論死,并為此殺了很多人,很多女眷被扔到了教坊,男眷被充軍,最高死到了進士士大夫階級,兩次禁煙,收效甚微,可以用屢禁不絕來形容。
皇太極,也就是清太宗也是兩次下令禁煙,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在皇太極臨死前,八旗癮君子不計其數,甚至差點在松錦大戰,差點被洪承疇給翻了盤,這也是皇太極流著鼻血馳援錦州的原因之一。
后來清軍入關形成了大清律例中,明文規定:
凡紫禁城內及凡倉庫、壇廟等處,文武官員吃煙者革職,旗下人枷號兩個月,鞭一百。民人責四十板,流三千里。
該管官員見而不行捕首被旁人捕首者,該管官員俱罰俸半年。
又紫禁城內大臣侍衛員吃煙者,派出看門護軍查拿被獲,除照例議罰外,照其官職加取一個月俸銀給予拿獲之護軍。跟隨人被獲,除照例責打外,亦向伊等之主取一月俸銀給予。
如護軍校不行拿獲,革去護軍校,不準折贖,鞭一百,枷號兩個月。
護軍不行拿獲,鞭一百,枷五個月。
閑散執事之人照例鞭一百。
相比較時下禁煙的道德約束,明清都是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禁煙,但是這個頑疾,四百年見無法根除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這玩意兒,真的賺的太多太多了。
現在中國煙民貢獻的稅收,正好是中國一年的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