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天子  第一百三十八章 廷推大明首輔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皇明天子 | 吾誰與歸   作者:吾誰與歸  書名:皇明天子  更新時間:2020-09-18
 
建奴在清丈之事上,走在了大明的前面。

因為建奴不需要反腐。

政治行為需要邏輯,在大明清丈,厘清田畝,保證稅賦之前,需要先進行反腐吏治,才能夠行之有效的推動大明朝的清丈。

張居正當初就是如此政治邏輯,否則清丈就是一個笑話。

當初張居正雖然做到了“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吏治考成,但是在萬歷九年,在清田這件事上,依舊有兩個布政司,拿著往年的賬目給朝廷做了匯報,分別是河南和湖廣。

但是張居正并沒有降下所謂的雷霆之怒,因為張居正在萬歷十年二月做了痔瘡手術之后,身體虛弱無比,一直不視事,最后在六月下旬撒手人寰。

本來馬上要完成的清丈,從萬歷十年六月,硬生生的拖到了萬歷十五年以爛賬結束。

但是建奴在清丈這件事上,有天然的優勢,這一點上是朱由檢羨慕不來的地方。

因為此時遼東的大戶們,多數都是各個貝勒府上的包衣奴才,這等包衣奴才,主子說話,他們不敢不聽。

而這些貝勒們,多數都聽大貝勒代善的話。

當大貝勒和后金可汗對清丈的意見達成一致的時候,清丈就變的勢不可阻,各貝勒府開始除籍。

各大貝勒府對他們府上那些包衣奴才們,借著這次編戶分屯別居例的風波,開始和包衣奴才們做起了切割。

這次的編戶分屯別居例中,編戶,就有將過去為奴籍的遼民,重新編戶,這個過程中,會有大批的奴籍遼民,脫離包衣的身份。

而各大貝勒府的除籍行徑,完全是看著編戶分屯別居例這把大火,越燒越旺,再不做切割,坐在可汗位子上,迫不及待集權的黃臺吉手中的刀,就砍在他們的腦門上了。

各大貝勒府的貝勒臺吉們,寄希望于大貝勒代善,能夠勸諫黃臺吉停下編戶分屯別居例,但是大貝勒和可汗站在了一起,是各大貝勒府完全沒有想到的。

因為大貝勒府是貨乞遼西的最大受益者,但是這個受益者本身,居然幫著黃臺吉抬起了看向自己的刀。

這不符合邏輯,但是這就是事實。

“能得到二哥的幫忙,這次的編戶分屯別居例,想來一定會順利許多。”黃臺吉心里落下了一塊大石頭。

能不能清丈成功,完全取決于代善本人的態度。

結果代善比黃臺吉的決心還要大上數分,連自己府上的包衣們都沒有除籍,就直接開口了。

“大汗說笑了,此乃國事,某必以后金汗國為先。”代善一臉笑容的回答著。

這份笑容充斥著兩個字,虛偽。

黃臺吉完完全全的感受到了代善骨子里的那股客氣和拒人千里之外。

但是代善所有的所作所為,都亦步亦趨的跟著他這個可汗在行動,又讓他挑不出理來。

黃臺吉在政治層面上,是一個可汗,是一個政治符號。

但是在個人層面上,黃臺吉始終不是一個以己度人,為他人思量的人。

他不清楚代善的這股客氣從何而來,代善在所有事上都在極力的維護著黃臺吉的權威,但是在私人關系上,始終拒人千里之外。

這讓黃臺吉非常的惱火,這種兄謙弟恭,始終少著親近。

黃臺吉喜憂參半的離開了大貝勒府,而此時的代善,卻嘆氣坐在了燭光之前,拿起了大明來的《紀效新書》細細研讀起來。

在當初努爾哈赤大漸的時候,代善自己也以為自己就要登上汗位,他認為自己是最合適的人,長生天下,唯一適合可汗之位的人。

但是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卻給出了另外一個答案,并且說服了他。

在那場動蕩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家庭,他失去了和自己患難的發妻,他的長子岳托,也在那場動蕩之中,成了自己的兄弟。

長子岳托在動蕩之中,被黃臺吉的生母,也就是葉赫納拉氏孟古哲哲受命恩養。

他的長子岳托莫名其妙的就變成了兄弟,這幾年他的長子岳托,從未和他有過任何的交流。

他的兒子在埋怨他,埋怨他當初為何不爭,不爭那可汗之位。弄的現在兩個人的關系十分僵硬。

那個讓代善極為驕傲的兒子,就這樣和代善成為了路人。

在手刃自己發妻的那一晚上,代善已經死了,現在活著的是后金汗國的古英巴圖魯大貝勒。

而代善無數次問自己為何不爭,其實他極度想要登上汗位,因為那本來就屬于自己。

但是現實是黃臺吉更適合汗位,因為黃臺吉的生母是孟古哲哲,葉赫納拉氏,海西女直。

而且當時他但凡是露出一點爭奪可汗之位的心思,大概現在和褚英一個下場了。

在八旗中,有四成半都是建州女直人,有三成半,是海西女直,剩下兩成其實都是蒙兀人和遼民。

若是自己登上了汗位,此時后金汗國又開始了當初,海西女直和建州女直的互相征伐吧。

代善苦笑著搖了搖頭,繼續研究兵書,明年必攻歸化城,這是極其重要的一步。

而耿如杞并不是一個很容易對付的角色,也不知道大明的皇帝,是怎么把耿如杞從詔獄里把耿如杞放了出來。

他更想不明白,為何耿如杞在詔獄之中被施加酷刑,出了詔獄,居然如此忠心耿耿的為大明皇帝辦事。

根據范文程的奏報,所有試圖接近耿如杞的奸細,都被耿如杞變成了軍功和賞銀。

代善想不明白耿如杞的邏輯,就像岳托想不通代善當初為何不爭可汗之位一樣。

朱由檢想不通的事情也很多,他不明白大明明公始終極盡剝盤大明百姓的起始動機,那么多活生生的例子,剝盤下去,百姓們遲早把攤子都給掀了。

這一點上,朱由檢始終覺得,有些個明公們,始終抱有一種幻想,那就是天塌了,有個高的頂著。

而大明朝個頭最高的無疑就是大明天子了。

可是天塌了,豈止是一個大明天子能扛得住的?

而另外一個想不通的地方,就是朱由檢欽定的首輔之人韓爌,自始至終都沒露面,這馬上就要改元崇禎了,若是韓爌不能趕在正旦大朝會之前進京,這個文淵閣首輔的位置,就不是韓爌的了。

而此時京師之中,有一個退休的老干部,倒是可以用一用,那就是申時行。

申時行進京絕對不是他說的那樣,為了告御狀,敲響登聞鼓而來,到了京師申時行完全沒有一分一毫想要上書說一下江南攤役入畝的事,反而在周旋復起之事,和復社、幾社、蓮花詩社以及東林的重臣們走動極其頻繁。

申時行非常擅長斡旋之策,對于此時大明和建奴的議和而言,申時行無疑十分合適。

朱由檢想到這里只能苦笑的搖搖頭,站直了身子,準備前往皇極殿,行正旦大朝會。

籌備了將近一個月的正旦大朝會,是一個極其繁瑣的禮儀,整個過程一如當初的登基大典一樣,他只需要出席就是。

所有對今年去世朝臣的謚號和追封,都會在這一天完成。

而三年一考成的晉升詔書同樣在這一天宣讀。

這一天也是朝臣們升官發財的一天。

而這一天也是文淵閣大學士名單確認的最后一天。

這一天,同樣是改元的一天。

而從今以后,就不再是天啟年間,而是由朱由檢的年號,崇禎作為紀元,這一點上,所有的歷史責任,都將由朱由檢個人背負。

而這一切的詔書,只需要朱由檢戳個朱印就行了,草擬有文淵閣有司禮監,宣讀有大明的內侍,王承恩負責宣講,而執行之上,則由極其成熟的官僚上下奉行。

朱由檢自始至終,除了先農壇奉天祭祀的時候,都未曾說過一句話,此時的他,坐在皇位上,看著跪在皇極殿上的朝臣們,有些犯困。

起了個大早,就為了趕這個可有可無的大朝會,禮儀繁瑣至極,十二旒冕極其沉重,而身上的十二章前五后五的九五之尊的袞服,為了美觀,其實很單薄,四面透風,非常的冷。

朱由檢要不是為了維護天子顏面,他才懶得穿這東西。

“停。”朱由檢打斷了王承恩的催眠曲,說道:“諸愛卿平身。”

一如當初。

有幾個朝臣們在宣講冗長的詔書的時候,打起了瞌睡,朱由檢喊停的時候,有幾個大臣顯然是沒有反應過來,未曾站起身來,還在地上趴著,顯得極為的突兀。

“把名單記下來,廷杖十,現在拉出去吧。”朱由檢對著王承恩笑著說道:“詔書通傳四方就是,宣講不宣講無礙。今日皇極殿議事。”

“今天皇極殿廷推文淵閣大學士。”朱由檢并沒有仿照歷史上的朱由檢,搞枚卜選出內閣的名單,他直接劃出了一條道來。

“首輔,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徐光啟。議。”王承恩從袖子里掏出了一封火漆封好的奏疏,高聲說道。

他說完就匆匆的向著皇極殿正門而去,他還要去監刑,萬歲爺剛才要廷杖,按照常理,是不能墊上墊子的,他得去看著。

“啊?”徐光啟本人滿臉疑惑的抬起了頭,整張臉上寫滿了為什么是我的疑問。

他萬萬沒想到萬歲爺沒有等來韓爌,也沒有啟用對首輔之位有著野望而且極為合適的申時行,而是選擇了他。

“萬歲,臣年事已高,眼昏耳聵,為萬歲效力已然吃力,若為首輔,誤國誤民也。”徐光啟趕忙出列,按照大明朝的慣例先推辭了一番。

隨后徐光啟稍一琢磨,那韓爌為何死活不肯進京?

這首輔之位,根本就是個火坑!

他背上蒙上了一層冷汗的說道:“萬歲,若是萬歲執意要臣做首輔,臣只能乞骸骨歸鄉了。”

“徐老師父從上海浦趕來,不到半歲,這就要回了,朕豈不是要落得個無容臣之度的評?”朱由檢早就猜到了徐光啟會推辭,立刻反問道。

“這……”徐光啟和袁可立都是一樣的履歷,歷經四朝,就沒見過這么賴皮的皇帝!

當初張居正奪情之事,怎么說也是萬歷皇帝和張居正你情我愿的事,大家都心照不宣,可是哪里有強按牛喝水的道理?

徐光啟真正擔心的其實首輔公務極多,耽誤了他的事,他對金尼閣那七千本書的翻譯,才是他一直想做的事。

他很想為大明皇帝效命,可是他真的年事已高,久病纏身,哪里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處理國政?他要在大漸之前,把那些書都翻譯出來。

他的推辭是真心的,但是大明皇帝卻看了一眼袁可立。

袁可立站出來說道:“萬歲,臣以為徐光啟為文淵閣首輔,乃是善上之選。徐老師父,學問貫通,言行端正,老成重厚,識達大體,學術純正,持己端方,謀慮深遠,才智超卓,通達古今,明練治體者也。”

袁可立一頂又一頂的帽子給徐光啟扣在了腦門上,這哪一個評價都是極高的評價。

袁可立當然和大明皇帝通過氣,互相討論過文淵閣的名單。

申時行,不行。

徐光啟,可以。

大明皇帝的斡旋之策,是為了養精蓄銳,是為了恢復大明的軍力不得已而為之,卻不是真的為了和建州議和。

但是申時行若是做了首輔,真的行那斡旋之策,斡旋數年之后,建州恐怕會愈加強盛。

萬歷年間申時行就喜歡斡旋,調和共濟的結果,就是努爾哈赤從十三騎,到現在十余萬精悍軍卒。

這個人實在是太擅長斡旋了,別說朱由檢不放心,主攻派的袁可立也很擔心,連主守派的孫承宗也是極力反對申時行起復,退休就退休了,瞎湊什么熱鬧。

朱由檢思量再三,推出了徐光啟這樣一個極其中性的人物,不是東林,不是閹黨,但是腳踏實地的做實事。

徐光啟擦了擦額頭的汗,他有些心虛的看了一圈朝臣,最終還是猶豫的說道:“臣領命。”

若是朱由檢耍賴,徐光啟還能和皇帝辯論兩句,但是連袁可立都站出來說話,把他捧到了天上,這活兒,他不接也得接。

大明講究三推而就,徐光啟已經推了兩次,再推下去,除非徐光啟打算學倪元璐那等清流一般,否則只能受著。

“臣反對!”倪元璐梗著脖子站了出來。

朱由檢眉頭一皺!

“卿以為何人合適?”朱由檢皺著眉頭問道。

他很不喜歡倪元璐這種人,錢謙益不太聰明經常挨打,但是倪元璐對大誥律了如指掌,處處游走在大誥律法的底線上,不讓朱由檢打他板子。但是處處給朱由檢添堵。

倪元璐臉色一喜,他算是摸透了大明皇帝的脾氣和弱點!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