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宴匆匆結束,李建成和李世民默默的步出內宮,到了皇城之后,眼見李建成興致不高,李世民問道:“大哥心情好像很不好,是不是因為法治之事?”
“我從襄陽回來后,心情就沒好過。”李建成苦笑一聲,道:“我已經和得十分清楚,我不反對法治,但法治不能這么來辦。這一次實在過分了,這是動搖國基啊。”
李世民卻搖了搖頭,“也不能完全這么說,雖然是殺雞取卵,可若不殺死這些雞,我們的官員和士兵就要餓死了。”
李建成說道:“其實這就是楊侗在背后推動的,也是他想看到的效果,我們擔心益州豪強尾大不掉,更需用他們的財富供養軍隊,但楊侗同樣厭惡這些地方之霸,只不過他利用我們急須錢糧之故,所以讓我們來當惡人,這是楊侗當初愿意休戰的根本原因,他不用戰爭來威脅大唐,便是希望我們能夠集中精力清算關隴貴族殘余勢力、關東士族、地方豪強,為他打好基礎。”
李世民默默點頭,他認可這個說法,楊侗痛恨世家門閥、地方豪強并不是什么秘密。但這不是父皇不開殺戒的理由,只因益州不完整的二十九個郡,已是大唐最后的領土,其中南部數郡為僚人地盤,北部又不產糧,怎么養得起十幾二十萬的軍隊?可問題是把這些豪奪而來的錢糧用完以后,他們又該怎么辦?
李建成又問道:“二弟,宕昌那邊情況如何?”
兄弟二人雖有各自的政治訴求,但是都置于國家利益之下,偶爾會以書信交流,為了大唐利益,彼此之間都會作出一定的犧牲,久而久之,兩人已經形成了默契。
“還能如何?”李世民苦笑一聲,又說道:“雖然我在邊境采取了固守、屯田之制,但樹欲靜而風不止,隋軍單日會在邊關叫囂五次,雙日叫囂十次,我軍將士每天都要面對幾乎永不休止的襲擾,疲倦不堪,這是楊侗為來年,不,今年之生死之決打基礎,要是隋軍幾個軍團重整完畢,楊侗定然會縱兵南下,宕昌、武都等要地若失,一馬平川的成都平原根本無險可守。”
李建成說道:“我軍元氣大傷,將士們又多為新兵,兼且士氣低落,如何是隋朝虎狼之師之敵?關鍵是我們損失的不止是軍隊,還有大量能征善戰的將領,哪怕僥幸從戰場上活了回來,也被清理了干凈。遙想當年,我大唐軍中也是人才濟濟,我們可不比隋朝少,再看看如今,長孫順德這類三四流都算是拔尖的了,但在過去,這些人連挑大梁的資格都沒有。如今我大唐王朝已無大將可用了,莫說是與楊恭仁、韋云起、楊善會、裴仁基、秦瓊、羅士信相提并論的將帥,便是次一級武官也都差不多沒了,余下的很難挑起一軍主帥的大梁。”
“這我知道。”李世民看了兄長一眼:“我年底要北伐,一是為了穩住吐蕃人,同樣也是想趁隋軍整頓,強攻江源,若是勝了,不但可扭轉頹勢,更能趁著隋軍大改之際,要么北上吞并西海、河西,要么南下征服吐蕃四國,納敵之力為我大唐所用,這是我們難得的戰機,所以我不想錯失。”
李建成默不作聲,他聽出了李世民言下的埋怨,埋怨他阻攔北伐。但從大勢上說,他真不敢拿李唐這么微薄的家底去和隋朝拼命,更何況,當時內部還有獨孤武都、太和軍、僚人扼待解決,哪會支持李世民打一場毫無勝算的仗?
說起來,李建成算是大唐之中,看得最為明白的那一人,以他對楊侗的了解,隋軍短期內是不會攻打唐朝的,就算武將想打,楊侗也不可能答應。
拋開立場不論,他覺得楊侗這個大隋皇帝比父皇英明無數,隋軍能征善戰,每場戰爭其實都可以進一步去擴大戰果,但每次出征都是適可而止,而不是一味追求擴張,楊侗對沒有把握接手的地盤,寧可讓給對手,也不愿意讓這些破敗的地方成為朝廷負擔。
就拿去年來說,其實楊侗完全可以趁勢將李唐王朝徹底消滅在荊州,但最終卻奪了戰略要地之后立即罷兵,還有這一次,隋軍完全可以追著自己殺向益州,便同樣收手,改為治理為主。
道理就如當初的關中之戰,以楊侗當時的必勝之勢,其實足以將他們殲滅在大興城,繼而席卷荊州、益州,但楊侗沒有足夠的政治能力將雍、涼、荊、益消化,他去年一年打下了太多的疆土,人才幾乎都派光了,現在顯然沒有足夠填補益州各郡縣的管理人才,所以,楊侗還是放棄了立刻吞并益州的打算。
李建成之所以反對李世民北伐,一是不看好李世民,李世民看似樂觀的的話,其實是拿他那點實力去賭博,在隋朝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擊;
二是就算李世民敗了,楊侗也多半會放過大唐一馬,因為民間反抗隋朝統治的聲音依然十分龐大,而在占領益州之前,楊侗不僅要準備好治理益州的人才,還要讓百姓對李唐王朝失望,不參與到戰爭中來,從而起到保存益州元氣的作用,李世民那點實力要是敗了,那么朝廷驚恐之下,只能瘋狂擴軍,弄得怨聲載道、百姓離心,這正好中了楊侗之計。
沉默良久,才說道:“與隋軍作戰其實是極不智的選擇,若我們和隋軍正面開戰,毫無勝算。為今之計,當謹守關塞,等恢復了元氣,兩三年后方是我軍反攻之機。然而以隋朝當今之勢,只會越來越強,即便是敗了,也不會傷筋動骨,而我們每名士兵、每顆糧食的損失都承擔不起,這是國力上的差距,實非一兩場勝仗能夠改變。”
“正因為差距會一天天增加,所以我才要打,我們已經無路可退了。”
李世民淡淡的說道,讓他如李建成這樣,他做不來,有些事總要有人去做,哪怕結果不好。
“二弟所言,我明白,也理解,只是……”李建成看向前方,搖頭嘆道:“我大唐經不起再來一場慘敗了。”
李世民默然不語,非是他不懂,只是他們遇到父皇這樣的皇帝,大唐軍方要面對的不僅是隋朝的虎狼之師,更要面對來自父皇的猜忌和內部傾軋。
這么多年時間下來,李世民能感受到的除了累,還是累,他不想當父皇手中的玩偶,更不想任由父皇將有限的元氣耗在內斗之中,所以他才跑去了宕昌‘自立’,更打算連晚離開,免得被囚禁。
兄弟二人沒了言語,并肩走了一段,便告辭離去。
大年初四傍晚,一隊騎兵迎著大雪,風馳電掣向成都城駛來,守城士兵認出為首之人正是齊王李元吉,嚇得連忙閃開道路。李元吉毫不停留,率領兩百名武川衛駛向他的王府。
王府執行宦官聞訊出迎,李元吉翻身下馬,大步入內,頭也不回的詢問:“韓先生可在?”
“回殿下,韓先生就在王府之內。”踩著小碎步,彎腰緊隨的宦官連忙問答。
“請他去書房見我。”李元吉不再理會宦官,徑直向自己的書房走去,不久,身兼王府長史韓志匆匆趕來。
“卑職參見殿下。”韓志沒有跟李元吉巡視‘天下’,而是帶著另外一部分武川衛在成都城監視百官,處理各類監督結果。
“先生多禮了!”李元吉對于自己人相當好,他指著旁邊椅子,“請坐!”
“謝殿下。”韓志入座之后,笑著說道:“聽說殿下此行收獲頗豐,朝中大臣現在都在夸殿下。”
李元吉笑了起來,頗有感觸的說道:“收獲的確不錯,我也沒想到區區益州豪強也這么有錢,家家戶戶富甲一方。你那凌云商行也算是賺錢的行當了,可是跟這些人相比,你那‘巨資’簡直少得可憐。益州財富都讓這些豪強侵占,難怪占有天府之國的百姓這么窮,不過我去抄家,和朝廷大臣有何關系?”
韓志說道:“殿下收獲越多,文武百官得到的賞賜自然也會增加,他們不說殿下好對有鬼了。”
“甭理會這些見利忘義的小人。”李元吉對勢利百官的態度不屑一顧,他取出了一份密旨,遞給了韓志:“這是父皇讓人給我送去的密旨,我不是很理解父皇的意思,所以特地趕回來和先生商議商議。”
韓志接過密旨仔細的看過一遍,立即便明白這份密旨的潛在之意了,笑道:“恭喜殿下。”
“父皇只是讓我監視大哥的一舉一動,又不是給我兵權,讓我當太子,這有什么好恭喜的?”
“圣上讓殿下監視太子,說明他已經不信太子了,要是殿下呈上一些對太子不利的證據,太子的處境就岌岌可危了,而圣上讓殿下悄悄搜羅太子的證據,是信任的最佳體現。”韓志笑著說道。
李元吉搖了搖頭,“我太了解我大哥了,他是一個溫文爾雅、老實仁厚的人,是真真正正的正人君子,怎么會有見不得人的證據讓別人捏拿?”
“殿下此言差矣!”韓志搖頭道:“正所謂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圣上忽然讓殿下監視太子,定是太子做了什么讓圣上惱怒、懷疑之事!當一個人不再信任另外一個人,那對方哪怕做了萬件好事,也被視作別有用心。尤其是涉及到皇權這種大事時,更為嚴重。”
“這話不假。”李元吉有些尷尬的點頭,因為他就是這樣。明知王妃大門不出,卻始終懷疑王妃對自己不忠,始終覺得王妃跟李世民藕斷絲連。其實他也不想這樣疑神疑鬼,但偏偏忍不住去懷疑,真就奇了怪了。
韓志又說道:“圣上的心意我這個做臣子的,自然猜測不透。我以為這和禪讓有關,當初在襄陽的時候,圣上迫于形勢,為了給天下臣民一個交代,不得不以做出禪位之決定,然而圣上至現在忘了一般,絲毫沒有讓位的意思,太子固然沒有提,但他過不了自己心中那道坎,每當見到太子,就從太子身上反照出他的背信棄諾,久而久之,太子就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只要有足夠對太子不利的證據,那么太子被廢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到時候,能夠繼承大統的人,要么是殿下、要么就是晉王,這是天賜良機,就看殿下能不能抓得住。”
“怎么抓?”
“圣上現在殿下調查太子,殿下可以借機把太子徹底踩下去,就有了取而代之的機會。”
“就怕我忙碌一場,到頭來白白便宜了李世民。”李元吉明白韓志的意思,那就是以栽贓嫁禍的方式讓父皇行廢立之事,這一點自然是沒問題的,他自己給李世民做了嫁衣。
韓志搖了搖頭,“晉王帶兵在外,失去了經營朝廷的機會,另外就是他擅自帶兵去宕昌,同樣受到圣上不喜與猜忌,要是朝局穩定,恐怕圣上也會和他算賬。而殿下既受圣上信任,又有身在帝都的優勢,還時不時代天子巡視,殿下完全可以利用這個便利結交權貴、地方官員,尤其是關鍵人物絕對不能錯過。”
說到這里,韓志將一份名單遞給李元吉,“這是卑職為殿下準備的名單,只需收到六成為己所用,殿下的太子之位就穩了。”
李元吉接過一看,排在第一位的李神通,這個他能理解,李神通現在掌控成都城的軍隊;但排在第二位的居然是只有爵位的尹阿鼠,而不是權臣大將。
李元吉有些不解問:“為何把尹老鼠排在第二位?”
“真要細究起來,排在第二位的應該是尹阿鼠背后的尹德妃。相國名聲雖大,其實并沒有多大實權,只能起到聲勢之用。他們縱然再強,也比不了枕邊風,只要尹德妃愿意支持殿下為儲,強過所有相國。而尹阿鼠只不過是一道橋梁罷了。”
李元吉恍然而笑:“我和尹阿鼠的兒子比較熟悉,就從他這里入手吧。”
“殿下高明!”韓志贊了一句,笑著說道:“第三位的張婕妤也是如此。”
“我明白了。”李元吉笑了笑,看向名單時,發現張婕妤的父親果然排第三位;第四位則是相國裴寂,他不由點了點頭,韓志看人確實很準,他問道:“那我應該從何處開始調查大哥?”
韓志沉吟片刻,才說道:“卑職以為殿下最好先去宮中拜會圣上,一來向圣上匯報功績,順便送些奇珍宮中貴人、皇子公主,博取大家好感,這是新年之禮,人人有份的話,圣上也不會說什么,只會覺得殿下懂事;二來也是向圣上表明了忠誠態度,讓圣上知道但凡有所召喚,殿下哪怕遠在千里之外也會在第一時間朝見,使圣上更加欣慰;第三是借機從宮中細作了解實情,只有知道太子讓圣上震怒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
“多謝先生指點,我這就前去準備禮物。”李元吉笑了起來,就當是大家幫他保管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