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吟的信送到京城,昭王妃才知道前些日子的危機。(wap.K6uk看啦又看手機版)
她又生氣又心疼。這么大的事情,每個人都瞞著她,要不是已經解決了,她到現在還蒙在鼓里!
可兒子死中求生,丈夫也受了傷,又叫她擔心不已——什么略有負傷,她嫁給昭王二十幾年,難道不知道打仗的兇險嗎?
她先在回信中交代徐吟種種事項,然后單獨寫了一封大罵昭王。
信到的時候,昭王正在喝藥,徐吟便讀給他聽。
于是,昭王就聽著兒媳面無表情把那些罵人的詞念了一遍,一字不落。
完了,他以后還有公爹的威嚴嗎……
徐吟仿佛什么也沒干,念完信就出去巡營了。
等她回來,昭王的臉皮也修補得差不多了,問她今日的戰報。
燕凌那日出發,連克數城,戰報十分好看。
昭王高興得多喝了一碗羹:“好!拿下州府指日可待。”
他興致很高,又被拘著不許下床,心癢難耐之下,便叫人拿來輿圖,細說此戰的種種策略。
聽眾自然是徐吟了,幕僚們都有事情做,下仆又少了那個味,逮著徐吟權當上課了。
徐吟很給面子,以前帶兵出門,杜鳴也會跟她說種種戰略,但細節、起因、戰例,這些很少涉及,她也不好一直追問。現在有昭王這個老師,豈不是天賜良機?
于是一個想講一個想聽,兩人處得十分融洽。就連昭王的幕僚們也很驚訝,昭王對兩個兒子都很好,但從來沒有哪一個這么手把手地教。
長史咂摸了一番,說道:“家里只有兩個混小子,突然來了個小女兒,想來格外新奇些。”
其他幕僚品了品,好像挺有道理?永安郡主在家十分得父親寵愛,必是性子討人喜歡。別說,自家要有這么個女兒,又能當閨女寵,又能當小子教,是挺有意思的。王爺現在養傷,無聊得緊,總得找點事情做。
半個月后,蔣奕重新出現在戰場上。
他消失的這段時間,形勢已經大變,江北最大的兩個州府落入了燕氏手里。
燕凌一點也沒客氣,仍然步步進逼,江北軍逐漸勢頹。
戰事繁忙中,時光飛逝。
昭王傷勢逐漸轉好,已經能起來理事了。只是徐吟給他規定了時間,早上一個時辰,下午一個時辰,多了不行。
燕凌仗打得好,不用人操心,昭王索性聽她的,只在后方坐鎮。
別說,他自己也感覺這次傷勢恢復得好,都沒有反復過。
到除夕這天,昭王已經能正常去吃大飯了。
“大好的日子,喝杯酒吧?”他看著兒媳,目光透著請求。
徐吟蹙眉:“您的傷……”
“好多了!”昭王忙道,“傷口已經愈合了,只是現在還不能動手,喝一杯不打緊。”
“那就只喝一杯。”徐吟松了口。
昭王大喜:“哎!”
眼下戰事順利,大家心情都很好,大飯又準備得豐盛,營地里都是歡聲笑語。
徐吟陪著吃完大飯,放小桑去跟師兄團聚,自個兒坐在帳前看煙花。不知道燕凌現在怎么樣了……
她覺得自己可能太想了,眼睛一花,居然看到燕凌大步往這邊走過來。
“至于嗎?”她喃喃說了聲,準備回去睡覺。
剛轉過身,勐地被人從后面抱住了,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看到我居然轉身就走,干嘛,生氣了?”
徐吟遲疑了下,問:“你是真的?”
“什么真的假的?”燕凌被她搞湖涂了,轉到面前去,伸手摸額頭,“怎么了?不會生病了吧?”
徐吟這才相信,燕凌是真的回來了!
她驚喜地問:“你怎么回來了?戰事不要緊嗎?”
“想和你一起過年。”燕凌一把抱起她進帳門,“不開心嗎?”
“開心。”徐吟攬住他的脖子,“我還以為是幻覺。”
燕凌這才明白,她之前的反應是怎么回事。他哈哈笑起來:“傻了吧?我相信你很想我了。”
徐吟被他放在床上,問:“見過父親了嗎?”
“見過了,剩下的時間都是你的……”聲音消失在她的嘴里。
過了一會兒,徐吟推開他,嫌棄地說:“還沒洗呢!”
燕凌無奈,只得叫人送水來。
不知哪里響起一陣爆竹聲,新年就這樣到來了。
燕凌留了三天。
他要走的時候,昭王特意把他叫來,說道:“你拿下寧江,為父就回京去了。”
燕凌詫異:“父親,您這是……”
昭王含笑說道:“寧江是江北最重要的州府,拿下來就是一場大勝。此戰功成,必定振奮人心,時機也就到來了。”
燕凌懂了:“那您的身體……”
“虧得你媳婦天天盯著,已經好了七成,承受得起路上的顛簸了。”昭王說。
燕凌點點頭,心情有些復雜。
昭王知道他在想什么,說道:“已經走到這里,最后一步就算我們不走,也會被人推上去,這就叫時勢。”
燕凌明白,那么多人投到燕氏門下,不就是為了這份功業嗎?
“那阿吟也隨父親一起回去吧,這里到底是前線,留下來我也不放心。”
昭王笑著點頭:“這是自然。你回不去,總要有人代你領受。”
他看著這些日子越發果決的次子,鄭重道:“余下的事,就交給你了。蔣氏不死,臥榻難安,必須斬草除根。”
燕凌肅然:“我回京之日,必提蔣奕人頭覲見。”
昭王欣慰而笑:“為父相信你能做到。”
正月底,燕氏攻破寧江,昭王大勝回京。
小皇帝以最隆重的禮節迎接昭王,為嘉其功,授之九錫。
三月,小皇帝下詔禪位,昭王辭而不受。數日后,小皇帝又下詔,昭王再辭。三辭之后,百官上表,萬民命,昭王乃受。
自此,昭王即皇帝位,國號為昭,改元明德。
立昭王妃董氏為皇后,世子燕承為太子,晉國公燕凌為晉王。
燕凌征戰未歸,徐吟代他上殿謝恩,接下親王印綬。
她站在明光殿,心中感慨萬千。
歷史終于提前走到了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