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領主  第244章:晉君的肉不好吃

類別: 歷史 | 上古先秦 | 春秋大領主 | 榮譽與忠誠   作者:榮譽與忠誠  書名:春秋大領主  更新時間:2020-11-09
 
正當晉軍這邊嚴陣以待的時候,先期到來的那一支楚軍退了。

發現楚軍退卻的晉軍有些發懵。

剛來呢!

一場都還沒有打過,怎么就退啦???

子革在破口大罵晉人夠陰險,將周邊的樹林砍伐了個干干凈凈,繼續待在原地的話,晚上就只能餐風露宿了。

他們還不得退后?

這一退,楚軍直接退到了洧(wěi)水的南岸。

“當進逼!”郤至吼得那個叫慷概激昂。

有些騎虎難下的欒書能怎么樣?

他既得意將早早將周邊的樹林砍伐干凈,又對略施小計就將楚軍先鋒逼退感到滿意。

敵軍未戰先退?

雖說沒有造成什么人員殺傷,對敵我士氣的影響還是有的。

只是,他們要進逼的話,需要越過洧水。

呂武得知己方將要渡過洧水進逼楚軍,心里感到有點不踏實。

他怕的是楚軍對晉軍來個半渡而擊,到時候就要損失大發了!

晉軍的高層卻一點憂慮都沒有的樣子。

國君和自己的儀仗隊牛逼哄哄地先過河,隨后是中軍,再來才是上軍、下軍和新軍。

半渡而擊的事情并沒有發生。

有的只是少數楚軍離得近了看熱鬧。

過河到洧水南岸的呂武略略有些茫然。

軍事上能夠半渡而擊的機會可不常有。

一旦抓住機會給敵軍來個半渡而擊,幾乎能夠奠定勝局。

楚軍只是默默看著晉軍渡河,一點點的小動作都沒有干。

子革甚至還派人來問晉君姬壽曼,要不要接受楚軍的幫助。

這是在搞笑嗎?

關鍵并不是啊!

他國的臣子對待異國的國君,心里再怎么想干掉對方,行為上彬彬有禮是必須的。

這個叫尊重君權。

相反,要是作為臣子對君主做出不禮貌的行為,本國的君主治罪都能治得理所當然。

作為君主,他們看重的是君主不可冒犯的莊嚴性。

臣子今天敢對他國國君齜牙,誰敢保證這個臣子哪天會不會對自己也那樣?

子革對晉君姬壽曼一副彬彬有禮的模樣,暗地里卻是派出所有能派的人手。

晉人做了初一,別怪俺們做十五。

周邊的樹林必須也伐個光禿禿啊!!!

兩天之后,晉軍到來了。

欒書得知楚軍將周邊的樹林砍伐干凈,只是笑而不語。

晉軍過來時,帶上了充足的木材,不但扎營沒困難,平時的用度也能支撐一陣子。

他們這是早知道楚人頑劣,壓根不給予欺負的機會。

晉軍很理智地在距離楚軍營地的五里之外扎營,安頓下來就開始進行交戰準備。

魏相出去逛了一圈,回到說道:“營前乃是泥澤之地,為何在此扎營。”

他們待的地方就在洧水邊上。

任何的河流,河灘邊上肯定不會是什么好地方。

要是河流不乖一些,時不時地變動河床位置,真的會讓周邊的環境更糟糕。

魏琦說道:“此為楚軍難題。”

要不怎么說欒書是個老陰逼。

晉軍就這么駐營了,咋地?

楚軍想打,要么等烈日將泥沼曬硬,不然就自己去人工搞定。

當然,楚軍也能拔營,換到晉軍的西面或西北邊駐扎。

總而言之,楚國那邊不爽,欒書就爽了。

雙方在面對面的半個月內,誰都沒有派人叫陣。

兩邊忙著互派使者,能用嘴巴先搞得對方惱火,算哪邊先贏了一仗。

因為沒有軍隊拼殺,多少算是相安無事。

背后則是兩國不斷搖人。

晉國當然是派人催促盟友,還給制定了什么時候必須抵達的期限。

楚國一看晉軍四個軍團都旗號都打出來,琢磨著二十萬人著實不太夠,還是趕緊繼續在國內調人吧。

兩國還在做一件相同的事情。

一場兩個陣營合起來幾十萬人的大戰,不可能短時間內分出勝負,肯定是要多準備一些糧秣的。

在后勤上面,晉軍明顯是要吃虧太多。

他們的老巢距離“鄢陵”太遠,補給難以及時不提,運輸途中的消耗也會比較多。

而“鄢陵”雖然離楚國本土也有點距離,關鍵是比晉國要近得多。

另外,楚國什么時候在糧秣上有過困難?

要是楚共王熊審發起狠,信不信能直接用糧食把南下的四個晉國軍團全埋啦!

大概是將近半個月后,楚共王熊審的旗號出現了。

過來的隊伍非常龐大,就是看上去有點亂糟糟。

手頭上沒事的晉國貴族,要么是在軍營的箭塔上觀看,膽子大一些則是找個地勢高的山頭,注視著浩浩蕩蕩開來的楚軍。

小兵兵則是被約束,反正就是不能亂跑。

來到地頭的楚國貴族,他們派人出去砍伐木材,接下來得到的回報卻是令他們傻眼。

什么!?

周邊的樹林全禿了???

草!(一種植物)

沒有木頭,營帳拿什么來支撐。

另外,做飯和燒水光拿草來當材料???

他們得知是子革先派人砍伐,后面晉軍也出動大量輔兵去搞,有些沒搞清楚是個什么狀況。

“晉人先為,我深覺有趣,效之游戲罷了。”子革像是講一件笑話那般,得意洋洋地告知楚國眾貴族。

他看著傻了眼的貴族,臉上更樂。

滴酒未沾的楚國貴族,一聽覺得自己簡直醉了。

打仗這么嚴肅的事情,搞得好像是在惡作劇,給史官記錄之后,情何以堪啊!

子革卻不那么想,他是真心覺得有意思。

也許,還能成為傳頌千古的雅事?

楚共王熊審知道后,表情很是奇怪。

他覺得晉國的欒書好像不怎么好對付。

這一點從之前將周邊樹林砍伐干凈,到后來選擇在泥沼后面扎營,都能品味得出來。

楚共王熊審想了想,說道:“喚大宰前來。”

這個大宰的官位一點都不低。

《周禮》:天子六卿,天官為大宰。諸侯則并六為三而兼職焉。

時任楚國大宰的是伯宗之子伯州犁,他的兒子就是跟呂武有過交往的郤宛(現在叫伯郤宛)。

“欒書?”伯州犁回憶了一下,說道:“臣與之并未深交,聽聞其人善計多謀。”

伯氏是郤氏的小宗,還被郤氏迫害。

而作為郤氏的小宗,伯氏是沒資格直接與欒氏交往的。

伯氏逃亡到楚國之后,受到了楚共王熊審的善待。

楚共王熊審為什么看重伯氏?

不就是想從伯氏這邊,了解晉國更多的事情嘛。

伯氏當然感謝楚共王熊審的善待,只是他們怨恨的是郤氏,不是整個晉國,暫時倒是沒干出什么太掉節操的事情。

而晉軍這一邊。

晉君姬壽曼一樣是找來了解楚國的苗賁皇。

這位叫苗賁皇的人,名字聽著很是高大上,出身也的確很高大上。

他是羋姓,斗氏,名賁皇,后來在晉國得到一塊叫“苗”的封地,就改稱苗賁皇。

他的父親斗越椒原是楚國令尹,只不過參與了叛亂,在斗氏因斗越椒叛亂而被滅族時出奔晉國,受到晉景公重用。

現在這年頭可不興什么二五仔。

講的是良禽擇木而棲。

只是相較于晉國這邊同情伯氏,楚國那邊對苗氏的感官就不一樣了。

而不一樣的態度,導致苗賁皇在面對楚國時,一點情面都沒有留。

他如實地對晉君姬壽曼和幾位“卿”講出了自己所知道的楚國虛實,復道:“今次楚君傾巢而來,國內必然空虛。如若讓吳君率軍伐之,必有所獲。”

這一點欒書早就做了。

只不過,吳國那邊暫時還沒有什么回饋。

人在晉軍這邊的子遠,告知晉君姬壽曼,上一次吳君來參加會盟,動用了不少的國庫,吳國貴族也需要緩一緩,短期內恐怕很難有什么大動作。

考慮到吳國跟晉國的國情不一樣,晉國高層盡管感到失望,難聽話卻是講不出口的。

苗賁皇得知吳國那邊難以有什么行動,沒有感到失望,說道:“楚君既已傾巢而來,必遣人攻伐吳國。吳人心性狹隘,豈有不戰之理?”

盡管已經投靠晉國,他卻還是一名楚人。

作為楚人,怎么可能會喜歡吳國。

逮住機會抹黑一把,是必須的!

可能……,也不是抹黑?

兩邊都想在戰前更多的了解對方,短時間內也就更打不起來了。

這么等啊等的。

楚共王熊審率先感到了不耐煩。

他也的確煩透了每天都要互相派人致意,覺得晉國那邊的伙食一點都不好吃。

這個是什么情況?

帶來大軍的兩國之君,他們每天的的確確是在互相送食物。

來來去去就是裝在小銅鼎的燉肉,花樣都不帶變的。

他們真的敢吃對方送來的食物,一點點忌憚都沒有。

要是哪一方使陰招?

比如下毒。

君主死了也就死了,敵國使了這樣的陰招,等著群起而攻之吧!

“中原列國已響應晉國號召?”楚共王熊審得知這個消息,整個人的小情緒就起來了。

他最討厭的就是一跟晉國開戰,每次都要應對七八個國家組成的聯軍。

當然,楚國要是能喊來那么多盟友,肯定也會喊。

只是楚國周邊的國家,不是早早被吞并,就是被欺負得成了弱雞,只能喊來撐場面。

“六日之后將有濃霧?”楚共王熊審捏著下巴,又問道:“晉軍營前泥沼可踏實了?”

令伊子重答曰:“必有霧!”

司馬子反不甘其后,說道:“泥沼不利我軍,更不利于晉軍!”

楚共王熊審一陣沉吟,看向鄭君,問道:“愿戰否?”

鄭君姬睔被盯得小心肝“噗通——噗通——”一陣狂跳。

這一次戰爭,名義上是楚國救援鄭國,他敢說不愿意跟晉軍打嗎?

“如此,六日后與晉交兵!”楚共王說得斬釘截鐵。

有一道不合時宜的聲音插了進來,小聲嗶嗶道:“王上,六日之后乃是晦日。”

一時間,現場靜到落針可聞。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