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說晉國了,即便是在各個諸侯國,很少會發生頂級的上層人物齊聚到某個家族的事情,每每出現這樣的事情一般都會有個前提,那就是有大事發生了,或即將發生什么大事。
晉國有發生什么大事嗎?智朔的死已經是好幾個月前的事情,葬禮舉辦完畢后,空缺的卿位已經確定由荀氏小宗程氏的程鄭補上。
程鄭怎么補了卿位,其中智罃與國君有什么交易,國君又與中行偃經過了什么樣子的斗法?講句實在話就是,沒有動了其余家族的利益,誰都不想摻和進去。
眾卿位家族冷眼旁觀對荀氏大宗和小宗其實就是一種恩賜了,他們必須記住這個情份,以后幾個卿位家族需要時給予回報,不然……呵呵!
要說有什么大事,晉國貴族不用誰來刻意通知,很清楚少則兩年多則三年,過了這一段時間他們將不會有喘息的時間,需要跟楚國分出一個勝負了!
這么一來,規劃家族的發展,增強家族軍隊戰斗力,不趁這個難得的機會做,到時候超大概率是面臨淘汰。
“主,我家聚集外族武士過萬……”宋彬有著足夠的警醒。
那么多位高權重的大人物過來,一個帶上兩三千守衛力量,合起來的數量真的有點多。
各個家族的大多數部隊在“陰”城郊外駐扎,看上去東一片、西一片,也幸虧他們懂得“讓”出南邊和北邊沒有扎營,要不就是從實際上將“陰”城給包圍了起來。
他們在駐營之后還懂得拿捏分寸,沒有在營寨之外架上鹿角、拒馬,更沒有挖掘溝渠設上外哨,否則干的是警戒的事,表達的卻是對陰氏的提防。
來到陰氏卻是擺出提防的一面,弄啥咧?
缺乏信任基礎,你們特么別來啊!
各家當然要自己攜帶足夠的糧草過來,軍事用途的器械則不能帶得太多。
陰氏在他們過來之后也會送一批糧草,數量不會有多少,純粹就是盡一下地主之誼罷了。
現實的情況是,各家的軍隊本來就該由各家來負責供養,誰插手進去相反將遭到懷疑和忌憚。
嘛呢!
俺家的軍隊憑什么讓你來插手?
是不是有什么不良企圖!?!
陰氏對自家的主城周邊有太多駐軍感到敏感沒什么不對勁,哪怕有信心覺得那些家伙不敢輕舉妄動,凡事不是還需要擔憂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嘛?
偏偏陰氏不能集結自家的軍隊過來預防,免得造成什么誤會。
這么一搞,陰氏不但要負責進城的客人安全,又要提防客人帶著歹意而來,同時需要不留痕跡地加強戒備。
東道主當到這份上,不光心累,對待客之道的彈性也是一種挑戰。
“山路封鎖需得嚴密,不可留痕跡。”呂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到抓住細作的報告,該防還是要防的。
山外有多個工坊,不過卻是擺在明面讓各家知道陰氏有那么些東西的。
陰氏真正的主要工業基地在霍太山里面,并且因為山里有適合放牧和居住的地方,位于山內建了一些“邑”級別的據點。
在霍太山之內長期有陰氏的兩個“旅”保持備戰狀態,他們擔負著警戒和守衛的任務,也要監視和限制里面的人私自外出。
陰氏當然不止在“陰”地有工業作坊,呂武名下的“呂”地和“霍”地也分別安置了一些用來制造兵甲器械的作坊,兩地合起來的規模大概是“陰”地這邊的三分之一。
這個沒什么好奇怪的地方,不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是一種常規操作,再來就是要考慮運輸成本以及道路被切斷的風險。
就說道路被切斷的風險吧?真的爆發戰爭,有點腦子都該知道切斷敵方的道路,不但是能夠防止對方聚集兵力,還能最大程度進行分割殲滅。
一名貴族真的只顧一處封地,其余名下封地要啥沒啥,平時的運輸消耗就夠喝一壺,遇到事了也極易首尾難顧。
當然了,注重一個主基地是正確的事情,只是不要犯下“矯枉過正”的錯誤,多少有些預備方案,跌倒了還能有機會爬起來。
“存,你尋各家友人,商談購置糧秣、皮草、奴隸事宜。”呂武沒攢錢不花的習慣。
說到底,陰氏壟斷了鐵質兵甲的貿易,大量的財帛匯聚過來,堆在倉庫里就只是一些死玩意,購置能用得上的東西才是發揮財帛本身的價值。
呂武其實有些怕了。
獨家壟斷的生意太好做,大批大批的財帛流向陰氏,有一家算一家絕對眼紅到不行。
這種狀況并不會因為呂武將到手的財帛花出去多少,減少各家恰檸檬的心理反應。
畢竟,陰氏拿賺到的財帛再購進物資,實際上還是增加了陰氏的實力。
將制鐵制鋼配方和各種工藝技術交出去?呂武當然不可能這么干!
他能做的就是不要停止發展的腳步,做到強者恒強,為人則是低調又圓滑一些。
最為重要的是,他不能讓各家有聯合起來對付陰氏的機會,一邊拉攏靠得住的盟友,一邊還要有機會或沒機會讓各家產生矛盾。
如果呂武有兄弟姐妹,他需要干的事情是自我進行分家,減少各家對陰氏的忌憚。
這個也是明明不分家能保持強大,為什么一些家族卻會主動干分出小宗這種事的原因。
說白了,就是為了減少來自各個家族的忌憚。
當然,有另外一個原因是周王朝秉承執行的是“宗族”的制度,人們習慣了強大到一定份上,干那種開枝散葉的操作。
并沒有一種制度能夠適應所有年代,歷來就是觀察社會背景的需要,再來評價某個制度的好壞。
什么皿煮、茲油,又是什么專治不服之類,各自有各自的需要,哪有什么一定正確這種事情。
所以,呂武秉承不分家這種理念,對于當代的社會背景來說,極可能會令子嗣產生不滿,導致陰氏發生內亂。
關于這點,呂武暫時沒有多想,需要等幾個兒子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看到時候能不能發現端倪了。
隨著國君來到“陰”地,中行偃雖然是元戎,地方卻是呂武的地方,迎接國君肯定是以呂武為主。
這個符合當代的理念,要不然就是中行偃干反客為主這種事情。
真要由中行偃為主去迎接國君?呂武會顯得軟弱,中行偃則是會被人暗地里罵霸道。
在這一段時間里面,來陰氏作客的客人少不了要去到處逛一逛,吸汲屬于陰氏的優點,思考怎么發展自家的封地。
這些東西呂武無法阻止,甚至被問及的時候,需要耐心地給予答案。
交情好的家族請求陰氏派出善于水利的家臣幫忙,呂武心里再怎么不樂意都不能明確拒絕,能辦到的就是拖一拖。
而像是水車之類的東西,屬于各家能看但不能開口要的類型。誰開那個口就是自己心里沒B數,遭到陰氏的惡意反制屬于活該,各家還會進行嘲笑。
這是屬于春秋中葉的一種常規習俗,用一句話來概括,大概是:我想給的,才是你的;我不想給,你只能搶,但我有打死你的權利。
“陰卿,諸卿。”國君沒下車,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說道:“得知諸卿薈聚,寡人來也。”
你們這幫家伙到底想搞什么?
為什么會不約而同來呂武這一邊???
一定是想搞事吧!
國君帶來了一個“旅”的護衛力量,同行的公族成員不少,其中包括同袍弟弟楊干,祁氏的祁奚,其余小蝦米不需要一一介紹。
呂武帶頭行禮,后面一大幫人跟上。
“臣已為君上清掃莊園。”呂武比了一個‘請’的姿勢。
這個時候就該中行偃站出來,他也很合時宜地站出來,說道:“莊園頗大,隨行諸人亦可入駐。”
得了。
免得國君胡思亂想,帶來多少武裝都一塊住唄。
這個表態無比重要。
為了讓國君不至于感到緊張,包括中行偃在內的“卿”以及其余貴族,他們甚至讓自己帶來的武裝撤離“陰”城郊外,跑到更遠的荒郊野外駐扎。
國君看到了智罃,笑著邀請道:“智伯與寡人同車?”
尊老愛幼只是一方面。
在這種公開場合,國君為了表現出“其樂融融”的一面,每一次都要跟元戎一塊演戲,比如邀請元戎乘坐同一乘車。
國君只是不想跟中行偃同車,邀請呂武不合適,拿智罃來扛雷罷了。
這不,中行偃明明察覺到了國君的態度,偏偏因為被國君邀請的對象是自己的叔父,也是上一任元戎,不能表現出任何的不悅。
換作國君不是邀請智罃?中行偃都應該表現出不悅來符合作為元戎的職責。
在晉國,元戎是國君的副手,又是替貴族壓制君權的角色。
一旦讓貴族階層發現元戎壓不住國君?自己下臺會是唯一安全的選項,另一個選項是等著被干死。
智罃有意推辭,發現國君眼神堅定,考慮到老智家的處境艱難,對著幾個“卿”無奈地一笑,才被攙扶著上了國君所在的車輛。
站在呂武稍微靠后位置的士匄低聲說道:“元戎可持重否?”
好些人都聽到了。
他們對士匄那句話的理解是:這個元戎有點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