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吳現在是什么情況?用四個字來概括就行了:壓力山大!
荀國跟漢國立國的時間相差無幾,能夠立國則是因為跟對了人,中行吳本身也不是完全沒有功勞,用荀氏自家的軍隊打贏了楚軍一次(第一次沫之戰),算是給世人證明中行吳領導下的荀氏依舊很強大。
荀氏在家族歷史上遠比曾經的陰氏現在的漢氏要悠久,當然……前提是呂武沒有再次扛起殷商的大旗,要不然追溯起來子姓也有屬于自己的輝煌,只是后面姬姓發達了,子姓成了前朝余孽而已。
荀氏也是姬姓,他們還是晉國的公族,只是血脈關系上比較遠罷了。所以論起來的話,荀氏和韓氏其實是出自同宗。
現在,中行吳正與韓無忌面對面坐著,兩人從見面時互相問候,到后來坐下一直沒有吭聲。
韓無忌是在一年半以前來到荀國,當時荀國正在攻打邯鄲趙,作為一國之君的中行吳進行親征,使得韓無忌來到“沫”只是跟荀氏的一些公族進行接觸,等中行吳班師回朝了才見了一面。
那次見面純粹就是走個過場,雙方沒有實際談點什么有用的話題,后來中行吳就避免再接見韓無忌了。
并不是中行吳瞧不起失國的韓氏,也不止是擔憂韓氏要求荀國歸還名義上還屬于韓國的城邑,怕的是韓氏既要求歸還城邑又要荀國馬上攻打漢國。
荀國將“邯鄲”攻克了下來,耗時卻足足有兩年以上,面對“邯鄲”這一座堅城,邯鄲趙又是進行決死抵抗,打從事實上給荀國造成了很大的傷亡,物資耗費上也遠超中行吳的事先估計。
這么說吧,中行吳集結了一個“軍”又三個“師”來打攻滅邯鄲趙的一戰,僅是這些部隊人吃馬嚼掉的糧秣,想象一下兩年會耗費掉多少,別提國家進入到戰時階段對生產的影響了。
等邯鄲趙被滅亡,中行吳知道攻城產生的傷亡會很大,看到傷亡總匯還是差點眼前一黑暈過去。
刨除掉下雪季節和一些雨季,兩年的城池攻防戰打下來,荀軍陣亡將士達到六千三百零七人,終生殘廢五千零一人。
這里的殘廢指的是無法再上戰場,像是什么手指、腳趾、耳朵、鼻子沒了之類不被算在殘廢之列,要是算上后面的身體殘缺類型,數量恐怕要再翻上兩三倍。
打一個邯鄲趙讓荀國沒了一萬一千多的戰斗人員?可以想象“邯鄲”被經營成什么樣,邯鄲趙又是何等的拼命。
然后,發生在戰國初期有預謀并且真正實施的屠城也就展開了,包含邯鄲趙的族人以及城內所有人員,原本數量應該有個三萬左右,僅有四十八人在交戰終止后幸存。
別誤會,不是荀軍愿意留下那四十八人,他們之中很多是早就逃離,個位數躲在城內等荀軍一直撤軍才從躲藏的地方出來。
所以,關于荀軍對“邯鄲”展開屠城已經傳播出去,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傳播的范圍變得越來越廣。
中行吳當然事先知道會對“邯鄲”展開屠城,沒有同意也不拒絕,同時不會留下任何文字記錄,某方面來說也是想要讓軍隊泄憤。
畢竟,荀國在攻滅邯鄲趙上的付出太多,收獲方面卻是非常少,怎么都要發泄一下的。
韓無忌暫時不清楚荀軍屠戮了“邯鄲”一座城,不然他絕對會馬上離開荀國。
“韓與鄭糾紛多也?”中行吳率先打破現場的沉默。
韓無忌也不避諱,說道:“鄭君橋行詭道,惑亂人心,擄人離國。非獨我忌憚,楚亦多次警告,且已斷其糧秣。”
說子產擄走人就有點強行挽尊了,其實就是子產在履行諾言,有家回不得的韓人看不到韓氏有奪回國家的希望,一些韓人私自脫離韓氏麾下,跑去投靠了子產分田地去啦。
楚國確實也斷掉了對子產的糧秣支持,一下子讓子產更加放飛自我。
鄭國本來對范國就有奪國之恨,子產派出小股部隊一再襲擾和搶劫范國不會有什么心里負擔,僅是讓想翻臉又不敢翻臉的韓起更加郁悶而已。
韓氏現在是被迫跟鄭國抱團取暖,另一方面也不敢斷掉跟范國的關系,別說是跟范國為敵了。他們因為鄭國跟范國重新干了起來,一下成了兩頭都針對的受氣包,再有麾下越跑越多,再不尋求出路的話,過上幾年就該自己消亡了。
跑掉的韓人并不全被子產的忽悠大法吸引過去,大概百分之六十是跑到“虎牢”找漢軍自首。
漢國對跑過來的韓人并沒有什么刻意針對,也就是不抓起來當奴隸,韓人張口就想拿回以前的財產也別想,為漢國效力來贏回一切唄。
中行吳心情好了一些。這個是自己過得不好,有比自己倒霉的人存在,多多少少會得到一些心理安慰。
“韓王意欲如何?”中行吳問道。
到現在韓起都還沒有去王號,估計是差不多輸了個精光,只有一個名不副實的名號能起到安慰作用?
韓無忌苦笑道:“不瞞荀王,如漢王既往不咎,韓氏愿降。”
這個答案并不使中行吳意外。
韓氏算是輸得連底褲都沒了,他們沒有馬上向呂武投降,大概是身為歷史悠久的貴族一時半會拉不下臉面,再則是需要等待時機,比如漢國對荀國的戰爭出現受挫情況。
現在韓氏比較慘的是,他們知道漢國和荀國馬上就會爆發戰爭,韓起想要帶著僅存的韓軍來到荀國助戰,由于“虎牢”被漢軍控制,再來是缺乏糧秣進行長途繞路行軍,并且不確定繞道宋國和曹國會不會遭到攻擊,有心干點什么,無力去辦到。
中行吳又不知道該說點什么了。
荀國攻打邯鄲趙的折損超乎預料,漢國那邊的使節團已經抵達“沫”,可以猜想到漢王武派來使節是想做什么,肯定是邀請中行吳率軍前往某地進行會獵。
當前荀國的處境很艱難,不止是兩年的兵力損失,其實跟所處的位置也有關。
東面有魯國和齊國,東南有一個國君腦子有病的曹國,正南還有一個想要討好漢國的宋國,再有很快就有實際行動的漢國,說是遭到群狼環視一點都不夸張。
所以呀,呂武放話要跟荀國單挑,某種程度上讓中行吳覺得可以掙扎一下,就是依舊擔憂一旦荀國跟漢國打起來,有些國家會捅荀國不止一刀。
“也許子產的一些作為值得借鑒?”中行吳在思考動員全國投入戰爭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