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太子  第五百一十一章 大禮儀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大明第一太子 | 夜星月語   作者:夜星月語  書名:大明第一太子  更新時間:2021-03-30
 
雖然高麗沒有大明富庶,但抵抗力小啊,倭寇是悍不畏死,但也不是沒有腦子,如果沒有選擇的余地也就罷了,既然有自然是只要啃軟骨頭,硬骨頭實在崩牙。

朱標批閱之后放到一旁,然后就看到了太原知府上奏請賞的奏文,太原衛所兵卒林旺韓伍兒處巡之時意外發現太原大王村里正劉原利有聚眾謀反之動向……

朱標無奈的搖搖頭,天下雖定但民心尚未徹底歸附,大的不說,這種幾十上百號老弱病殘就想揭竿為旗折木為兵立年號造反的瘋子數不勝數。

這種的大多連縣府差役那關都過不去,三四個拎著腰刀鐵鞭的捕快就足以鎮壓他們幾十人,一群烏合之眾說來簡直是貽笑大方,但就是屢禁不止。

沒什么好說的,找死的人朱標也攔不住,只是可憐牽扯到的那些無辜親眷,莫名其妙就被押上斷頭臺,喊冤叫屈也沒活路。

知識眼界越貧乏的人,就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勇氣和自豪感,因為知識越貧乏,其所相信的東西就越絕對。

他們大概是覺得朱元璋一個托缽行乞的行僧都能坐江山,老子好賴也比乞丐強,俗話說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他娘的,干了!

朱標批閱回復:“授太原衛軍士林旺韓伍兒等為百戶,賞其發覺平定劉原利謀叛之功賜白銀各五十兩綺帛各八匹,以昭圣聽。”

這并不是皇恩圣旨,畢竟只是封賞幾個百戶而已,一會兒送到中書省后他們自然會一級一級的傳下去,到最后就是以兵部的名義傳達到地方衛所。

沒一會兒朱元璋就開始命太監去傳喚各部要員前來商討開會,朱標坐在一旁默不做聲,只有他們進來特意向他行禮的時候才會說句免禮之類的話。

眾大臣也早就知曉太子已經開始處理批閱奏章好些年了,所以也都習慣太子旁聽觀政,這次討論的是關于巴蜀求糧的事情,巴蜀初定,雖然民間傷亡不大,但夏國為了抵抗大明還是強征了不少民間青壯,這就耽擱了農活。

導致巴蜀糧食不夠,糧價大幅上漲,所以還需要朝廷支援一些糧食,戶部尚書提議命湖廣武昌等十府發民夫三萬人舟八千艘運糧十四萬石由襄陽轉輸漢中仍命所在衛所軍士沿江護送。

這般事務林林總總,中書省六部以及大都督府的官員來來往往,一件件朝廷要務就都著這般處理的。

等到了臨近黃昏,謹身殿才算消停下來,朱標幫自己父皇處理完今日的奏章之后就徑直去武英殿后面陪著老三老四鋤田。

他本來也沒什么其他事,而且坐了一天活動活動身子骨也挺好,每天干一個多時辰的活,吃得好睡得香,也算鍛煉身體了,何況還能順便逗逗兩個愚蠢的弟弟。

如此一個多月的時間基本天天如此,藍玉的事情最后不輕不重給了個教訓,之后朱標也不時去上個早朝,如果不用上就陪著太子妃下棋作畫,中午去謹身殿批閱奏章,下午跟弟弟們活動活動身體。

至于老二朱樉,挨打后第八天就下床天天陪著老三老四干活,雖然因為傷勢并未痊愈干的稍微慢了些,但也算是表了態度。

言辭作風又恢復往日的狀態,兄弟倆默契的將那日的交談略過,但朱標還是能看出來朱樉沒有那么萎靡頹廢了,精神不少。

秋收之后朝廷大部分官署衙門緊張忙碌的氣氛也漸漸平緩下來,無論是公務還是原本暗流涌動的政局都是如此,仿佛大家都準備過個好年再說其他。

唯有工部忙綠依舊,甚至可以說干的熱火朝天,天氣日漸寒冷,雖然南方還好,但北方都有降雪的消息傳來了,無論是北方百姓還是邊軍都急需大量的低價煤炭。

大統一王朝的效率是值得信賴的,尤其是還有朱標這個皇太子緊盯著,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暢通無阻,雖然有不少人眼紅這批煤炭的價值,但終究是不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不過旁敲側擊是免不了的,成本如此低廉的煤炭,只要能拿個二三成就夠一大群官員吃飽喝足過個流油的富貴年了,其他人都不用說,就是東宮所屬都有過來試探的。

朱標自然不可能答應,給了幾個閉門羹之后,所有人也就都老實了,連東宮心腹都撈不著,旁人就更不用想了。

朱標倒不是吝嗇分蛋糕,對他來說只要劃分利益的權柄在手,分出多少都不心疼,只是這煤炭不是奢侈享樂品而是北方許多貧苦百姓的生存必需品,加一兩文銅錢對他們而言都是巨大的負擔。

現如今大明人口不盛,每一個男丁婦孺都是值得格外照顧的,犧牲一些短期利益換得人丁繁衍對朱標來說是非常值得的,為此斥責一批文臣勛貴也在所不惜。

至于其他官署衙門也就禮部比較忙了,朱標迎納高麗公主的禮儀準備的差不多了,而且公主之后還有李家小姐陳家小姐,李善長也是王爵,他的女兒不可能陪同前高麗王的女兒一起入東宮。

這三個女子中也就陳家小姐的地位低了些,不過陳佑宗乃是朱標的心腹大臣,陳家近年來忠勤王事,該給的尊容體面不能含糊,所以就得各自錯開時間了。

除了這些婚嫁之事外,禮部的事情也多著呢,宋元以來朝中禮儀荒廢雜亂,這些都得溯本清源以正視聽,也好傳達諸藩屬國何為禮儀規范。

自己父皇近來每日召集百官,侍于左右,詢問民情,諮訪得失或考論古今典禮制度,以至于有官位卑下,也可上殿議論逾越班序之事,時有發生。

開國四載大明終于站穩了腳步,這才有時間有精力細致的講究這些,尤其是半個月前的宴席上有教坊司獻樂,朱元璋厭惡前代樂章多用諛詞以為榮耀,以至鄙陋不堪,便命禮部尚書陶凱等更制其詞。

要求禮以導敬,樂以宣和,不敬不和,何以為治?

下令元時古樂俱廢,惟淫詞艷曲,又雜以北方之音,甚至以祀典神祗飾為隊舞,諧戲殿廷,殊非所以導中和,崇治體,自今一切流俗喧嘵淫褻之樂,全部摒棄!

朱標這幾天就一直奉命窩在禮部翻看漢唐宋的禮儀書冊以及樂譜,這次修禮儀涵蓋方方面面,就連官民揖拜禮,以及上朝朝賀贊呼等都要重新制定。

朱標放下手中的書冊揉了揉眼睛對一旁的吏部官員說道:“圣上以為朝賀時三呼萬歲皆系虛語,不實不誠難以為君臣之系,諸位愛卿以為如果更替為好。”

這禮部大堂內坐滿了吏部官員而且還有幾位從翰林院借來的老學究,折騰到如今各個有些萎靡,但聽到太子殿下問話了自然得有個態度。

吵吵嚷嚷爭論片刻后禮部左侍郎站出來說道:“臣以為莫不如遇朝賀之日,贊禮官云贊呼,眾臣皆呼“愿君有道”再贊呼,眾臣皆呼“天下和平”以此為君臣朝賀之禮,不知太子殿下以為如何?”

朱標聽的直皺眉,怎么感覺還不如山呼萬歲呢,見太子面漏不滿之色,滿屋的官員心中哀嘆一聲,翰林院的老編修開口幫朱標拒絕道:“贊呼之詞,是臣祈君之至誠,此兩言未免有些逾越本分,何況凡朝賀贊頌皆當三呼,如此只有兩呼,不和禮制。”

“是下官不察,請殿下治罪。”

朱標擺擺手道:“我等奉圣命制定禮儀,本就該暢所欲言,在此只要不是大逆不道忤逆之言,本宮絕不會追究。”

如此又商討了好一會兒吏部尚書陶凱開口說道:“不若一呼天輔有德,二呼海宇咸寧,三呼圣躬萬福。”

朱標一聽有天有海有皇帝,貌似也不錯,聽著倒也比萬歲實誠一些,按照老朱的想法來想應該也能過的去。

“倒也不錯,這條先暫且留存吧,本宮會傳達給圣上,現在勞煩諸位愛卿再想幾個不錯的,到時候也還有個預備。”

主菜終于定下來,屋內的官員們也就大大的松了一口氣,他們也都清楚只要太子這邊說的過,那圣上那邊大概率也通過,畢竟這話主要就是喊給這兩位爺的。

半個時辰后又定了兩條不錯的,這朝賀禮儀暫且告一段落,禮部侍郎出去喊了一群禮部下官過來收拾遍布堂內的書冊典籍。

劉瑾等人端來一壺壺好茶給眾人倒上,這都是特地從東宮取來的,成天成宿的翻閱討論,沒有茶水可真頂不住。

朱標同官員們喝了一盞茶,又歇息了一盞茶的功夫,門外一筐一筐的書冊典籍被搬進屋內,涵蓋各方各面都要制定好后傳達天下省州府縣以及大明所有的藩屬國………

“周之仁厚可以為法,秦之暴虐可以為戒。下如漢,唐、宋之政,亦互有得失,要取其所長而舍其所短………”

“為學之道,志不可滿,量不可愜,意不可矜。志滿則盈,量愜則驕,意矜則小。盈則損,驕則惰,小則卑陋………”

“近世文士,不究道德之本,不達當世之務,立辭雖艱深而意實淺近,往后凡翰林為文,要通道理,明世務,不要追求浮藻。”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