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攤開那道明黃的圣旨,先是清了清嗓音,便是朗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戶部尚書林晧然掌管財事以來,生財有道,功績卓著,甚得朕心。觀卿之能,乃我大明之棟梁,文能治理一方,武能平定賊寇……今特擢召入閣,加授太子太師銜。因兵部空缺,暫兼兵部尚書一職,皆率其屬。夫仕至一品,百僚具瞻,四方屬望,往稽古訓,上必有以光輔朕德,下必有以厚民之生,欽此!”
這……
閣臣兼兵部尚書?
戶部左侍郎馬森等官吏的眼睛當即瞪得滾圓,卻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般,顯得難以置信地抬起起頭望向了堂上宣讀圣旨的陳洪。
本以為林晧然僅是平調擔任兵部尚書,但萬萬沒有想到,隆恩竟然比他們所想象的遠遠要重,竟然是入閣拜相,而且還兼著一個兵部尚書之職。
雖然現在林晧然入閣已經不像當初吳山入閣那般位居次席,現在只能排到第五位,但亦是大明堂堂的閣老啊!
咕……
林晧然聽到這個結果,亦是暗暗地咽了咽吐沫。
他已經成功地刺激到嘉靖的“膝射反應”,便猜到嘉靖會選擇平衡朝堂的勢力,亦是清楚恐怕不會僅僅將自己單純地調任兵部尚書,但對這個結果還是感到十分意外。
雖然憑著他現在的地位和資歷確實已經有資格入閣了,且現在的閣臣含金量有所下降,但亦是堂堂的大明閣老啊!
不過這個好事情已然落到他的頭上,他亦是高興了那么一瞬間,而后又是迅速地冷靜下來。這僅僅是他的第一步,想要真正動搖徐階的地位,卻還有一段路要走。
陳洪頓了頓,面對著在場的三百多名官吏,又是繼續朗聲地念道:
“初任,翰林院修撰!”
“二任,翰林院侍講!”
“三任,雷州知府兼廣東市舶司提舉!”
“四任,廣州知府兼廣東巡海道副使!”
“五任,順天府丞!”
“六任,順天府尹!”
“七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總理鹽政!”
“八任,禮部左侍郎!”
“九任,戶部尚書!”
“十任,今職,閣臣兼兵部尚書!”
隨著陳洪宣讀的“今職,閣臣兼兵部尚書”落下,跪在這院中三百多名官吏的身軀為之一震,這個聲音在心頭久久地回蕩。
這是一份令人羨慕的履歷,但每一步都是腳踏實地。從翰林院到地方的治理,再到重返京城的驚世表現,早已經證明了林晧然是一個驚世之才。
亦是因為林晧然的橫空出世,正在悄然地拯救著這個腐朽的王朝,讓到大明鹽政得到有效的改善,更是讓到財政的問題得到了緩解。
現如今,林晧然已然走向一個新的臺階,以閣臣的身份主持兵部衙門,想必又會給腐朽的大明軍政帶去一些改變,甚至能夠解決北虜的頑癥。
林晧然亦是從履歷中回憶起自己的過往,想到了這么多年的所做所為,既有生起一陣自豪,但亦是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遺憾。
像他在禮部左侍郎任上所提出的宗藩改革,還有他在戶部尚書任上所提出的刁民冊,卻都是因為遭受阻力而破產。
不過他卻是無愧于心,便是規規矩矩地向著陳洪接旨謝恩道:“臣戶部尚書林晧然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馬森等官員心情澎湃,跟隨高呼著萬歲之聲,這是對皇上的一份敬意,但更多還是在替林晧然的升遷感到高興。
在不經覺間,他們早已然被林晧然的才能和品格所折服。當看到林晧然從地上站起來接旨,他們這才紛紛地跟著站起來,目光敬畏地望向了林晧然。
閣……閣老?
蹲守在墻腳的官員在聽了兩遍之后,終于確定第一遍并沒有聽錯,林晧然并不是單單調任兵部尚書,而是直接入閣拜相了。
只是這個消息實在是太過于勁爆,卻是沒有一個官員站起來跑衙門傳達情報,而是腿腳酸軟地繼續蹲在墻腳處,已然還是失神狀態之中。
林晧然伸手接過圣旨,入手便發現跟著以往的圣旨有所不同。首先這圣旨用的是玉軸,面料是七彩祥云瑞鶴提花錦緞,彰顯著這道圣旨的不凡。
在這個時代,雖然講究長幼,但更加講究尊卑,閣臣和六部尚書已然是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現在他已經成為了閣臣,那么地位凌駕于六部官員之上,在朝堂中可以名正言順地排行第五。哪怕后面有其他資歷深厚的官員入閣,那亦要乖乖排在他后面。
“林大人,恭喜高升!”陳洪將圣旨遞交給林晧然后,臉上堆滿笑容地祝賀道。
林晧然知道雖然他具體的官職是要到兵部,但畢竟是掛上了閣臣的身份,說是高升并沒有錯,便是微笑著回應道:“勞煩陳公公跑這一趟了,還請到衙署中用茶!”
“好說!”陳洪并沒有拒絕,便是微笑著點頭道。
林晧然給楊富田一個眼色,楊富田已經一個箭步地上前,顯得熱情地替林晧然招呼著陳洪到里面先行用茶。
“祝賀正堂大人榮升!”
馬森等官員紛紛圍擾過來,一起恭敬地向著林晧然祝賀道。
很多官員心里都清楚,此次林晧然能夠入閣不可能是徐階舉薦,而是出于皇上的安排。皇上之所以讓林晧然入閣,其意圖已然十分明顯了。
“多謝!”林晧然面對著眾部屬的祝賀,并沒有擺什么官架子,而是目光清澈地向著眾官員回了一個謝禮道。
眾官員看到林晧然如此的謙遜,心里頭亦是微微一熱。
對于林晧然年紀輕輕便入閣拜相,他們心里卻是沒有絲毫的妒忌,此刻更多是一份祝愿。他們希望這位最有才干的上司能夠早日問鼎首輔之位,從而為大明推行新政,拯救這個沒落的王朝。
在看到林晧然有話要說的模樣,大家亦是識趣地安靜下來,已然無視頭上的烈日,顯得敬畏地望向這位昔日的正堂大人,而今新任的大明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