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禍害  第2406章 匕現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寒門禍害 | 余人   作者:余人  書名:寒門禍害  更新時間:2022-04-29
 
小時雍坊,楊府。

楊博因跟白蓮教徒往來而被罷官,而后張四維、王崇古等山西籍官員被迫請辭,致使扛著北方黨大族的晉黨一度銷聲匿跡。

只是經過這么多年,晉黨宛如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強般,如今又在大明官場這片肥沃的土壤上生根發芽。

楊俊民是楊博的長子,

嘉靖四十一年進士。初任戶部主事,歷禮部郎中、河南提學副使、太仆寺少卿,任兵部侍郎不久請辭,而后復起出任工部侍郎。

正是以工部侍郎楊俊民為旗幟,不僅孫居相、李成憲等山西籍官員站到晉黨陣營,連同一些跟楊博有淵緣的武將都悄然向楊俊民投誠。

亦是如此,而今的晉黨又擁有了一席之地,

成為朝中的一股新生的力量。

楊俊民已經不再是那個剛剛進入官員的俊朗官二代,

而今已經步入中年,

不僅臉被殺豬刀殺成了豬頭,體型更是嚴重走樣,毅然是一個相貌平平無奇的中年胖子。

由于少年時期便風流成性,哪怕進入仕途亦是熱衷于流連花叢。只是他的父親死后,他成為楊家的掌舵人,故而現在已經不再到外面拈花惹草。

楊俊民看到今晚的月色極好,便讓管家張羅了一桌酒菜,一個人坐在花廳中飲酒賞月,卻是想到了自己人生的不如意。

正是這時,管家匆匆走過來,匯報張四維前來造訪。

“伯章兄,叨擾了!”張四維不經通稟,在走廊的那一頭便遠遠地拱手道。

張四維看到出現在眼前的張四維,便熱情相迎地道:“親家,

你大駕光臨讓寒舍蓬蓽生輝,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只是數年不見,

你身材可安好?”

早在楊博還健在之時,楊、張兩個山西最顯赫的官家便結成親家,張四維的兒子張甲徽迎娶楊俊民的女兒。

雖然因為楊俊民再度復出做官的緣故,致使兩個人已經好長時間沒有見面,但并不影響雙方的交情。

特別他們兩家早已經達成政治聯盟,若是逮著一個合適機會,楊俊民必定會向朝廷提議讓張四維復出。

“一切安好,有勞賢弟掛心!”張四維感受到楊俊民的關切,臉上保持著溫和的笑容道。

楊俊民突然注意到素來衣著講究的張四維卻穿著十分普通的布衣,當即疑惑地詢問道:“親家,你前來京城不給我書信則罷,為何要如此穿著呢?”

“伯章兄,實不相瞞!此次我走河南道,跟隨考生蒙混前來京城,并不想暴露行蹤!”張四維迎著楊俊民的目光,顯得一本正經地道。

不管是路線還是時間,此次赴京是經過了周密的部署,以求達到最不引人關注的方式秘密前來京城。

單從現在的效果來看,他們此次的謀劃非常之成功,恐怕自己辦完事離開,

林晧然都不知道自己已經來過。

楊俊民顯得緊張地抬頭望向那條長長的走廊,而后十分認真地詢問道:“親家,

你如此秘密來京,卻不知意欲何為呢?”

“親家,這里不便議事,要不咱們換一個秘密之所吧?”張四維擔心隔墻有耳,當即便是謹慎地提議道。

楊俊民將張四維引到了書房,顯得頗有自信地道:“親家,這里是不會有人來叨擾我們,只是你這個隨從挺面生的!”

既然是要防止泄漏他們的談話內容,那就必須全部都要提防,哪怕張四維的隨從亦不例外,從而杜絕消息走漏怕可能性。

“見過楊侍郎,我是順王府的人,鄙人叫亢無極!”身穿布衣的青年男子朝著楊俊民拱手,便是自報家門地道。

順王府?亢無極!

楊俊民聽到張四維竟然帶順王府的人來看自己,不由得詫異地望向張四維,卻不知張四維唱的是哪一出。

“親家,這一封是順王給你的書信!”張四維從懷中小心地掏出一封書信,而后將他交給楊俊民道。

朱翊鈞在爭奪皇位失敗后,便被剛剛登基的百歷帝授予順王。只是在李貴妃的求情下,陳皇后最終還是網開一面,將順王的封地安排在山西的平陽府。

蒲州正是歸平陽府管轄,而蒲州乃至平陽府都打上了張、楊兩家深深的烙印,現在朱翊鈞的封地安排在這里,無形中拉近張、楊兩家和順王間的關系。

特別張四維回到家鄉從事講學活動,同時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吸引著許多有志之士慕名而來,而順王對張四維的政治理念十分的推崇。

在得知張四維要維修西山書院用于講學后,順王朱翊鈞雖然知道張四維不差錢,但還是無私地向張四維提供了資金資助。

張四維時常前往順王府講學,二人相處的越來越融洽,甚至順王朱翊鈞所娶的王妃正是張家的族中女子。

經過這些年的相處,雙方早已經秘密達成了一個政治聯盟。

由于當今皇上從小體弱多病,而順王朱翊鈞又確實有明君的風采,故而張四維甚至已經將政治籌碼押到了順王身上。

楊俊民意識到張四維此次秘密來京城所圖甚大,當即伸手接過順王的書信,想知道順王此次要他做些什么。

雖然他這個工部侍郎看似十分風光,但現在六部侍郎一抓一大把,工部不僅有著尚書潘季馴壓著,同署的工部侍郎沒有一個是省油的燈。

以堂堂兵部侍郎兒子身份入仕,結果自己的后輩陳經邦都已經官拜禮部尚書,自己還是一個小小的工部侍郎,自己無疑已經淪為官場的失敗者。

盡管他在仕途上十分不如意,但而今的朝堂早已經是林晧然一手遮天,故而他的心里已經決定絕不做以卵擊石的事情。

不說林晧然現在是眾望所歸的國相,單是林晧然手里所掌控的兵權,根本無人能夠撼動他的地位,更別說是要助信王將皇上取而代之了。

好在,順王還有一點自知之明,并沒有表露要篡位的野心。僅僅只是讓他盡力配合眼前這個謀士亢無極,不由得大大地松了一口氣。

一個無官無權的謀士,甚至還是不能見光的謀士,哪怕自己盡全力適合于他,亦不可能掀起多少浪花。

亢無極是一個相貌普通的青年男子,至今一直不吭聲,那雙眼睛顯得十分銳利,似乎能看穿楊俊民不屑的想法。

只是他仍舊保持著沉默,脖頸處那道長長的傷疤似乎在訴說著屬于他的故事,身上散著一種跟年紀不相配的沉穩。

“親家,亢無極是咱們平陽亢百萬之后,伱務必要多加關照才是!”張四維看到楊俊民將書信閱讀完畢,便是鄭重地介紹道。

張四維這才恍然大悟,亦是進行恭維道:“亢家是咱們山西的名門世家,族中子弟在商界歷來都是讓人聞虎色變,想來亢公子定是不同凡響!”

亢家是山西數一數二的大晉商,不僅參與著鹽業經營,而且擁有大量的田宅和儲糧,號稱“宅第連云,宛如世家”、“三年不下雨,亢家百萬糧”。

特別他們的子弟歷來聰慧,雖然入仕的子弟并不多,但在商界卻以擅謀著稱,一度被人稱為狐貍窩。

只是亢家事涉蒙古走私,特別被查實向俺答走私大量的軍糧軍械,在林晧然的鐵腕之下,朝廷直接將亢家抄家。

“張侍郎,亢家已經名存實亡,鄙人如今只是順王門下謀士,一心只想替順王辦好差事!”亢無極已經認清了現實,顯得苦澀地表態道。

楊俊民聽到這一番話,反倒是高看了這個亢無極一眼,卻是知道這種有堅定目標的人更加的可怕。

不得不說,林晧然當年沒有對亢家趕盡殺絕,已然是一個重大的失誤,似乎是給他自己留下了一大后患。

張四維早已經看出亢無極的不凡,便是對著楊俊民拱手道:“親家,亢無極的事還請多費心了!”

“一定!”楊俊民同樣不想僅僅止步于工部侍郎,當即進行表態地道。

盡管他不看好無官無權的亢無極,但亢無極被以這種形式推到自己面前,必定已經取得了順王的充分信任。

哪怕亢無極事敗身死,但順王只要能夠有機會接任皇位,那么他憑著這個事情便已經能夠飛黃騰達了。

張四維此次秘密進京,似乎僅僅只是為了穿針引線。

在京城只呆了兩日的時間,便是悄悄離開京城,仿佛從來都沒有來過這里一般。

“張四維來了京城,秘密造訪張閣老和楊俊民?”林晧然看著軍情司送來的情報,不由得微微地蹙起眉頭道。

張四維的行蹤自然逃不過兵部軍情司的耳目,但張四維此次來去匆匆,故而他們亦是僅僅知道張四維到了張府和楊府等幾位高官的家里。

至于,張四維找那些人具體談了什么,卻是不得而知,甚至都不清楚張四維此次突然進京的真正意圖。

“盯著他們,看他們唱哪一出!”林晧然在看到情報后,當即便是批示道。

軍情司的人當即行動起來,特別是留意著楊俊民的一舉一動。只是楊俊民每日都是按時上下班,跟往日壓根沒有任何的變化,頂多每個月前來逛幾次青樓。

正是如此,這個事情隨著時間慢慢淡化,軍情司僅僅知道張四維前來京城秘密會見了楊俊民等官員。

夏去秋來,又是三年一度的秋闈。

海外瘋狂涌入的白銀致使越來越多的富裕家庭出現,印刷術等技術的廣泛運用降低了書籍的生產成本,而朝廷允許私塾合法化又大大降低教育成本等。

正是這種種的原因,越來越多的人家有能力供家中的子弟讀書,致使順天府鄉試報名人數又達到了歷史之最。

因順天貢院的考試位置僅能容納六千人,故而在他們參加鄉試前,科考便已經刷下了將近一萬人之多。

只是大家已經開始適應這種氛圍,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司法考試,亦有人會選擇下海經商,年輕人的出路明顯已經不再局限于科舉一途了。

今年的順天鄉試如期舉行,六千名學子有序地進入順天貢院。

隨著貢院的門鎖落下,一場緊張的考試便拉開序幕,亦是科舉體系改革后的第二次鄉試。

天有不測之風云,剛剛還是一個艷陽高照的好天氣,但眨眼間便已經烏云密布。

轟隆!

漆黑的天空突然出現一道閃電,隨后一聲巨響從層層的烏云中傳來,沒多會黃大豆的雨滴拍打在京城的青磚大街上。

剛剛還無比熱鬧的青磚街道,僅是眨眼的工夫,便已經是空無一人。百姓紛紛跑進店鋪或屋檐下避雨,覺察到這一場雨水的非比尋常。

噼里啪啦……

仿佛是老天要宣泄情緒一般,這一場暴雨顯得十分的狂暴,甚至讓順天貢院的考生不得不中止答卷。

紫禁城,文淵閣。

這里同樣沒有例外,黑色琉璃瓦的屋頂遭受著暴雨的肆虐,閣前的花草被打得沒有了精神,仿佛要淹了這里一般。

好在,這里的建筑非尋常的房子所比擬,盡管外面已經是狂風暴雨,但這里卻顯得十分的安靜,一點都不受到暴雨的影響。

身穿蟒炮的林晧然跟往常一般,正坐在首輔值房前處理著兩京十三省的奏疏,只是今天心里涌起一種莫名的不安。

只是想要尋找問題所在,但一切都顯得那般的平靜。不說整個京城,哪怕整個天下,似乎都沒有值得十分重視的地方。

他認真地處理著一份份奏疏,當翻開工部侍郎楊俊民奏疏的時候,不由得發出一聲嘆息,卻是當即知道自己的不安來自哪里了。

本以為他們會有多一點耐性,但自己還是高估了那些人。卻不想百歷皇帝都還沒有年滿十六歲,竟然已經有官員急不可耐地進行政治投機,選擇上疏請自己這位首輔“還政”。

偏偏地,率先發出這個請愿的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小官員,而是當朝正三品的工部侍郎,原吏部尚書楊博的兒子楊俊民。

請:m.lstxt.cc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