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找到盧植等人,把曹操要賣西域地區的事情告訴他們,盧植等人果然非常興奮,對他們來說西域自古以來覺得大漢的領土,只是他們后輩不爭氣,丟棄了這些領地,現在西域回到大漢,他們可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方德不稀罕西域的荒僻的土地,但盧植他們非常稀罕,當即召開百官商議,同意了曹操的請求。
當然買地是不可能買地的,只能說曹操這個西征將軍,完成了朝廷的使命,讓西域再次回到大漢的統治當中。
朝廷轉封曹操為天竺侯,并撥出價值五十億錢的物資,以酬謝曹操的功勞。
而西域再次回到大漢的消息被傳開錯,洛陽城的百姓也只是高興了一場,認為大漢又打了一個大勝仗。
但對洛陽城的商人,尤其是關西商人而已,看到了新的發家致富的財路。
西域廣大無比,也就比整個大漢小一點。
在西域不但可以種田,還可以養殖,以前西域動蕩不安,他們沒有辦法。
但現在西域歸朝廷,他們就可以進西域了。
因為蒸汽機的出現,大漢的紡織效率提升了幾十倍。
但桑麻,綿羊和棉花卻不是可以輕易提升幾十倍的,而是要一點點地種出來,所以現在的大漢羊毛,棉花價格成倍提升。
從這點就可以看出方德的遠見,其他人哪怕有蒸汽機也找不到原材料,而方德了紡織廠,卻從來沒有出現缺少過棉花和羊毛的事情。
這讓大漢的商人妒忌不已,這些年他們是處在大漢開辟新的棉田,桑田和牧場。
但大汗的土地大部分都是有主之地,更不要說盧植還限制他們,把田地改成種經濟作物。
而現在是廣大的西域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不管是種田還是放牧,西域都可以滿足他們的這些要求。
于是他們找的方德,請求方德幫助他們,讓他們可以購買西域的土地。
這對方德自然是小事一件,而且他也記得西域以后是天朝棉花產地。可見這里本來就適合種植棉花。
商人想要做的事情本就是盧植想要做的。朝廷祥和控制西域,顯然要移民實邊,但這樣花費卻非常巨大,當年武帝移民朔方,不過80萬民眾卻花了幾百億。
我現在的朝廷雖然不差這幾百億,但以西域的廣大,不要說80萬人,就是800萬人都可以填的進去,而且西域路程比朔方更加遙遠,要按武帝的做法,上千億未必打的住。
這就不是盧植愿意看到的,大漢雖然有錢,但這些錢都是有花的項目的。
現在這些商人要屯墾西域,盧植還求之不得,于是他以西域土地一畝100錢的價格開放出來,隨便大漢商人購買。
果然這些商人踴躍購買,開玩笑,只要買到這些地,哪怕沒有人手種棉花,但還找不到幾個牧民來放羊?光養羊他們都可以翻十倍的利潤,這簡直是朝廷送錢給他們,這樣好事,這些商人怎么可能放過!
于是朝廷光賣地就得到了100億錢,盧植把這是錢全部投入到長安到西域的鐵路上,可謂一舉兩得,加快了西域的開發。
朝廷在西域大開發,方德卻開始組建環球船隊。
雖然大漢的高層已經知道自己居住在一個球形星球當中,畢竟這個世界的修士都會飛。只要在高空當中,都可以看出大地是弧形的,當然現在還沒有人環繞地球航行過一圈。
而方德開始做這樣的事情,這可不是方德閑的無聊,他組建這樣的船隊,除了證明大地是球形,主要是為了探索其他大陸。
蒸汽機發明之后,生產力暴漲,這些年大漢的布匹產量提升了十倍。鋼鐵煤炭機械也是成倍增長,哪怕現在這樣最初級的工業化,都足夠滿足現在大漢老百姓的需求,甚至還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
是的,方德組建這個船隊就是為了開拓新的市場,要不然大漢的經濟危機就要爆發啦!
這就是工業化推著方德不得不這樣做。
在方德船隊離開不久之后。
盧植找到他道:“方德,我要到老還鄉了,新的丞相你有什么人選?”
方德驚訝道:“你的身體不是還很硬朗,為什么要告老還鄉?”
盧植笑道:“我當著丞相已經有十年了,比你都要久,再這樣占位下去,朝廷的文武百官都要生厭了,還不如就此告老還鄉!而且丞相這個位置本來就位高權重,當太久了容易出現權臣,老夫一生為大漢操勞,可不想晚節不保。”
方德道:“的確,這樣也比較好,最好形成制度,丞相之位五年一任,做的好就可以再做五年,但最多只能做十年就必須退下來,這樣就不會形成新的權臣。”
但盧植嚴肅道:“陛下已然成年,以后的丞相可不好做。”
大漢有現在的盛世,靠的是方德他們一點點的打下來的。說實在話,如此并不信任大漢皇帝。
實在是前幾任皇帝施政手段太粗糙了,大漢的沒落和這些皇帝可可以說有直接關系。盧植自然不想看到大漢走回老路子。
方德道:“除非我們造反,不然的話這權利終究還是要會回到皇帝手中的。”
盧植卻問道:“我知道你辦法多,不知道你有什么辦法,既可以限制皇帝的權力,又可以限制大漢再次出現權臣,饒亂朝綱。”
方德想了想道:“可以召開鹽鐵大會,讓整個大漢德各個階層決定朝廷的走向。這樣陛下既可以拱垂而治,又可以讓大漢的各個階層限制權臣的出現。”
盧植眼前一亮道:“這個辦法好,有這個辦法以后大漢再也不會出現昏君權臣了。”
第二天朝堂,盧植上奏,告老還鄉,并推薦皇甫嵩為新的丞相。
而后經過三辭三讓之后,盧植正是告老還鄉,皇甫嵩成為大漢新的丞相。
同年皇甫嵩召開鹽鐵大會,號召大漢四民來洛陽商議國事。自此之后鹽鐵大會成為大漢傳統,整個漢的歷史步入了另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