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最大的優勢,其實還不是產量高,而是極低的種植要求。
這東西不像玉米、紅薯,對地力、水肥和氣候都有一定的要求,沒個三五七八年,別想在巴蜀實現大面積種植。
它最強的能力就在于,不挑地。只要給足水份,什么地方都能種,剛進入中原就可以落地生根。
即使產量不如原產地美洲,可也不是中原的稻米和小麥可以比的。
當然,這還是十三世紀的原始品種。
趙維可是知道,現在的土豆還遠遠達不到后世的豐產水平,甚至十分之一都達不到,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到時,委派精于農事的良農加以改良和選育,潛力才能真正爆發出來。就算達不到后世水準,也不是區區800就能相比的。
此時,張玨、文天祥等人根本沒注意到趙維的得意,已經圍作一團,開始掰著手指算了起來。
“一季800,一年三季?2400斤?二十擔?我的天吶!”
年產20擔,三倍于今。
如果放開肚皮,可以養活5個人,這已經很嚇人了。
相當于,一個五口之家只需要一畝田便可溫飽。
當然,如果配額補給,省著點,10個人也能活命。
只不過,文天祥、王應麟等人卻把目光放在張玨身上。
“張帥,釣魚城有這么多地嗎?”
他們都是沒去過釣魚城,雖然趙維把這個什么豆拿出來,制造了一個大驚喜。
但是,據他們了解,城中目前起碼還有5.6萬的百姓。再加上他們這些人,就打6萬來算,再結合趙維說的產量,節衣縮食,也要6000畝地可以養活這么多人。
幾個老相公心里有點沒底,釣魚城可是山城,占地只有4000余畝的彈丸小城。
而且,什么叫山城?就是建在山尖兒上的,以陡峭山體為防御依仗。就算有田可耕,也必然稀少。
但是,沒想到,張玨卻是神密一笑,學著趙維那副鬼樣子賣起了關子。
“諸位明日到達釣魚城下便知,完全沒有問題!”
大伙面面相覷,對這個傳說中的釣魚城更是好奇起來。
第二天一早,眾人早早登船,在一眾小舟、排筏的簇擁之下,向百外的釣魚城挺進。
文天祥等人顯然有些激動,船艙也不進了,就聚于船頭,忐忑之心溢于言表。
可是,比相公們更激動的,是董老三,還有恩陽百姓,這樣的普通人。
一路之上,喊叫之聲就沒停過。
“文天祥入蜀嘍!張大帥回來殺韃子嘍!!”
沿江呼喝,聲聞甚遠。
如果趙維能于高空俯視江面,就會發現,在他們這隊雜舟之后,陸陸續續有民舟聽到江上的呼喊,陸續下水,開始追隨船隊而來。
就像螞蟻成隊聚攏一般,沿江直下。
等到行至渠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距離釣魚城只有十里之時,慕名而來的百姓已經有不下萬人。
而且,隨著舟船駛入更寬闊的嘉陵江,更多的合川百姓開始向江上聚攏。
兩岸徒步追逐船隊的,更是密密麻麻。
眾人暗自咋舌,如果說昨天淶灘之民只是可窺一斑,那現在大伙才真真切切感受到,張玨于巴蜀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在贊許張玨守民有道的同時,眾人也是多看了趙維兩眼.。
寧王這次救張玨入蜀的決定,看來并非湊巧,乃是當下最優之舉。
只是,人聚的越多,相公們也是越擔憂。
這一百里就聚攏萬人之眾,要是等消息徹底傳出去,還不知道多少人來投呢,釣魚城真養活得了?
正想著,江面于前方急轉一個大彎。
待船隊轉過去,就見眼前一座巍峨城池聳立于江岸之上。
釣魚城,到了!
釣魚城地處合州東北十里,扼守涪江、渠江與嘉陵江,三江匯流之處。
高空俯瞰,涪江自西北奔騰而下,渠江則由東北而來,兩江互為夾角,匯入正北向南的的嘉陵江。
有如一把三叉戟,將大地分割數塊。
而嘉陵江匯集兩江之后,似乎不急向南,而是在合州城東來了一個180度的急轉彎,復北而流十余里,即將撞上渠江之時,再轉復南。
釣魚城所在的釣魚山,便被這三江環抱的地勢所包圍。
船隊初見釣魚城,乃是在北,遠遠看去,巍峨山巔,有隱約城墻顯露。
繞半島近一周,才到達位于南面的水碼頭。
此時,城中百姓已經得到消息,知張大帥復歸,無不爭相擠上碼頭,迎接大帥。
一眾老相公,還有趙維,皆關心這城到底有沒有張玨說的那么好,就集體把接受百姓追捧的好機會讓給了張玨。
幾個人趁人不備,直接開溜了,想著是提前登上山城,一探究竟。
結果,差點死半道上。
那是累的。
這城遠看之下好像沒那么陡峭,可是只要走到城下才知道,幾乎就是直上直下。
就那老幾位的羸弱之軀,想爬上去,簡直就是要命。
最后,馬二爺背著文天祥,王勝背著趙與芮,血頭背著楊亮節。趙維最慘,一手拽一個,左手文天祥,右手王應麟。
等終于登上城頭,一屁股坐在護國門前,趙維再也忍不住了,牛喘大罵:“誰特么腦子有包,才來打這么個地方!”
馬二爺話都說不出來,把疊山先生扔下來,就趴著不動了。
“我,我算知道張帥的底氣何來了”
王勝:“這,這....這....是個什么鬼地方?”
好吧,張玨有理由驕傲,因為這座城簡直無解。
如果哪天老天爺被圍城了,那他一定選擇這里做為最后的城池。
或者說,這就老天爺給自己留的后路。這里就是攻城戰的噩夢,守城戰的完美陣地。
細說的話,釣魚山其實就是一座山勢由有兩階山臺組成的平頂山。
第一級山階,南抵江岸,三面灘涂,在平緩的河灘地勢中陡然拔高數十丈,有如一座占地幾千畝的巨型山臺,被三江環抱。
釣魚城的外城墻就坐落于峭壁之上,除了西北方有一小段山陂略緩,別的地方想都不要想。別說人,炮都打不進來。
按理來說,這么險要的地勢,城里也應該陡峻不平吧?對守方也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錯了!
過了第一級山臺,山勢馬上變平,城中幾乎沒有凹凸,一馬平川,全都是上好的良田,起碼有兩千畝之多。
而過了外城墻和農田地,山勢第二次陡然升高,比第一階山臺還要陡峭,還要高。
在這層峭壁之上就是內城墻了,也就是釣魚城的核心所在。
內城墻之下的山體沒有任何坡度可言,直上直下,甚至沒有路上山。
與以往理解的城門不同,釣魚城的城門不是與城墻平行,而是立在城墻和峭壁之間的。正對懸崖,下方是萬丈深淵。
趙維他們踩踏登山的,乃是用木板臨時搭建的棧道。
平時用木梁楔進石壁之中,上面搭木板走人走馬,戰時把棧道撤去。
呵呵,蒙元打了釣魚城三十多年,連城門長什么樣都沒見著。
內城之中設有帥府、各司衙門、寺院、校場、糧食加工坊、火藥坊、兵械坊,甚至還有...皇宮。
那是張玨還在釣魚城時,得知大宋小朝廷流亡,修建準備迎接皇駕入蜀的。
一應設施,還有城墻內側,由石板鋪成的跑馬道相連,保證戰時的機動性。
城墻上還有炮臺和箭樓等守城設施,射程不但覆蓋釣魚城外,還可封鎖嘉陵江面。
外城有兩千畝良田,設軍馬寨、工匠寨、兵甲寨等,由百姓組成的戰爭工坊。
更要命的是,外城被分割成數個區域,也由高墻阻隔。
也就是說,即使打下外城,也不能全部控制。而是被堵在很小的一塊區域之中,承受四面攻擊,還有內城居高而下的砲石打擊。
還有,釣魚山是一座紅礫巖石山,無論是修城建城的石料,還是守城的砲石消耗,取之不盡。
還有,山上林木茂盛,可以就地取材,無論造大型兵械,還是建屋,都沒問題。
還有,按說一個石頭山,你肯定得缺水吧?斷了你水源,你怎么守?
呵呵,想多了,內外城有水井近百口。可以說,只要往地下打,就有水源。
有水井還不夠,還有大小水塘近二十個。
不但夠人畜飲用,還能灌溉農田;不但能灌溉家田,還能養魚,你敢信?
還有!!
按說,外城的兩千畝地養活不了釣魚城的軍民,就算是有土豆也不夠。
城池西南方向,也就是“幾”字的里面,是一萬多畝河灘田地。被三面河道,還有釣魚城封鎖,歷來是釣魚城的自有田。
元軍若想占領,或者破壞,就得過江登陸。,承受守軍的砲石攻擊。
就這么一個鐵皮王八似的地方,以當下的戰爭強度,除非城里的人自己出來,或者餓死,否則誰來了拿它都沒辦法。
是真正的無解!
(章節說有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