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若的日子充實而平靜,大半年過去了,最初那些關于尹昭謀逆大罪、知若成親當日被和離的八卦議論慢慢消淡了。現在提起梅莊,人們想到的首先是點點心,然后就是“機關很可怕”。知若聞言莞爾一笑,她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知若剛剛同強伯、莫忘談完點點心分店的運作和防護規劃,明澤兄弟倆進來了:“大姐,先生和師傅有事要同你商量,問你下午有沒有時間。”
知若站起身:“現在就可以的,”兩位絕對大腕級的前輩啊,何況還是教導弟弟的先生和師父,同時找她談的事必然很重要,她怎么能矯情?就算有事也先推一推了。
強伯和莫忘也早已站起:“姑娘忙吧,我們按照您的意思先去安排。”別說他們已經談完了,就算沒有完,也肯定要先將時間讓給兩位先生。一起處了好幾個月,他們可不敢再認為那倆前輩只會吃喝。
知若姐弟三人到了觀涵院,大廳里,蘇康先生和半山老人不知因為什么起了爭執,正大眼瞪小眼地怒瞪著對方,一個滿臉漲紅如猴子屁股,一個眼睛和嘴都是鼓著的,像一只氣鼓鼓的青蛙。
知若三人看多了這種情景,倒也不驚慌,靜靜地站在一旁等待,這兩位老頑童三天不玩這樣一出,他們才會奇怪呢!不過,在知若的眼神示意下,喜蝶將手上提的食盒放在桌子上,端出了一壺酒,兩盤點心,和三碟小菜,這個時候用點心剛好。
如知若所料,當她暗中從10倒數到7的時候。半山老人首先受不住酒香的誘惑了,聳了聳鼻子,到5的時候。蘇康鼓著的嘴也緩了下來,眼睛開始滴溜溜轉了。暗道好香啊!知若正要數到3,那倆老幾乎同時轉頭過來,一臉燦爛:“若丫頭你們來啦?”“丫頭又出新酒啦?”
知若笑著行了禮:“知若給兩位先生請安。”
“哼,”倆老互瞪了一眼,異口同聲,“看在三個孩子的面上,暫且不與你計較。”
半山老人直接飛向桌邊,接過喜蝶剛倒好的一杯酒咪了一口:“香味濃郁。口味醇厚,丫頭,這就是你說的楊梅酒?”
知若點頭:“嗯,楊梅酒生津止渴、健脾開胃,特別適合夏季飲用,半山先生,雖然您和蘇老先生的身體都很好,但是飲食上注重一些總是好的,夏季的幾個月,知若給您們準備的主要是楊梅酒和葡萄酒。呃,葡萄酒要晚一些。”
“好好好,”半山老人笑得一張老俊臉燦爛。“先給我準備三五壇這個楊梅酒路上喝,對了,再拿幾壇9號酒,葡萄酒就留著回來再喝。”
路上?回來再喝?知若驚訝了:“先生您要離開去哪里嗎?”
半山老人點頭道:“是的,去江南一趟,不過不是我一個人去,明澤、明輝、還有蘇老家伙都一塊去。若丫頭,我們找你來就是商量這件事,你不會反對吧?”
明澤兄弟倆一愣。去江南?他們倆都去?可是,這一去一回要兩三個月吧?留下姐姐妹妹在莊子里他們不放心啊!
知若也是一怔。不過很快就回過神來,看向蘇康:“蘇先生的意見是…?”她可沒有忘記剛進門時看到的那一幕。難道就是為了這事?
蘇康以為知若不愿意,勸道:“出去看看挺好,增長見識,我本來也想明年尋個時間帶明澤出去游學的。而且齊昊天是明輝的二師兄,他成親,明澤和明輝也該過去道賀才是。”明澤也算半山老人的半個弟子不是?
玉面郎君齊昊天成親?那明澤和明輝是該跟著去道喜,明輝的那兩位師兄,一位在朝廷,一位在江湖,都是鼎鼎有名的。這個年代師兄弟之間的情分,可不比親兄弟少多少,尤其半山老人總共就收了三位徒弟。
只要面前這兩位老爺子意見一致,不是為了此事爭執就好,至于究竟是為什么鬧別扭,知若倒沒想探究,那只是白費心,極大可能探來的就是讓人哭笑不得的結果,比如“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是1號酒好喝還是11號酒香醇?”“是誰先看到了今天院子里的第一只喜鵲?”……
知若盈盈一笑:“您們二位是明澤、明輝的師父和先生,要帶他們出門必定有您們的道理,知若自然不能,也不會反對。您們決定何時出發?我好讓人做些準備。”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中知識有限,只有行路眼觀耳識才能補其不足。一路上的見聞能讓明澤二人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和能力,而有半山老人在,她也不用擔心兩個弟弟的安全。
半山老人得意地瞥了蘇康一眼:“我就說嘛,若丫頭不會反對的。她是名將之女,又不是酸儒家那些眼淺的傻女人,哪有那么多小家子氣和矯情?”
蘇康咽下口里的楊梅奶糕,“嗤”了一身:“這話是我說的還是你說的?沒臉沒皮!”
眼見倆人又要掐起來,知若趕緊岔開話題道:“蘇先生,這楊梅奶糕味道如何?可對您的口味?”
因為距齊昊天成親的好日子不到兩個月了,半山老人一行三日后就要起程,知若離開觀涵院就趕緊找來了強伯和強嬸商量相關安排。
明澤身邊的南生和明輝身邊的時小風是小廝,也是伴讀、陪練,自然是要一同跟去的。這倆人都學會了趕車,倒是兼了兩個馬車夫的差事。另外,知若安排了一個婆子和一個小丫鬟跟著照顧師徒四人的飲食、換洗衣裳什么的,再加一個馬車夫兼跑腿。九個人的隊伍,不會太累贅遭倆老爺子嫌棄,人手又夠用。
因為蘇康說了出行也不能中斷學業,行李中增加了一箱子書和筆墨紙硯等物,加上半山老人指明要的七八壇酒、知若特意讓人準備的一大包可以在路上簡單加工即成美味的干點、以及給齊昊天的禮物,行李硬是滿滿當當地裝了四個箱子、兩個大籮筐,好在有三輛馬車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