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慈悲純良的唐三藏又哪里有諸多妖圣所想的那般老謀深算,打算通吃三界
這一刻,唐三藏之所以久久坐在地上一動不動的,非是諸多妖圣所想的那般操勞過度,精力損耗嚴重,導致雙腿發軟,難以站立起來,而是純粹地處于一個懵逼的狀態之中。
這孩子算誰的
顯然,孩子是在三圣母楊嬋的肚子之中,那么首先自然是算三圣母楊嬋的,那么問題來了,那父親呢
意難平的
不不不,本質而言,意難平不管是意識還是肉體都是貧僧的一部分,那么貧僧喜當爹了
這還當真是值得慶祝呀,貧僧連元陽都未失,竟然喜當爹了,極度節省了精力和麻煩的情況下,愣是多了個孩子,賺大了呀。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不過,這到底算是什么情況
似乎是貧僧的靈臺識海之中冒出了一點神光,寶蓮燈燈芯飄起了一縷先天之氣,以及意難平軀體內衍生出的一滴精血,這般攪合攪合,也能孕育生命
太不科學了
只不過念及在這片天地之中談論科學,著實是有些過分了,應該說,這很仙俠。
若是換在記憶之中的世界,想要確認孩子是否親生,驗個dna就知道了,但是在這片天地之中,唐三藏還真想不到什么可以驗證確認孩子算不算自己的法子。
而不僅僅是唐三藏為之懵逼,便是那以著大佛輪廓現身,但本尊依然留在靈山之中如來佛祖也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以著如來佛祖的慧目,即便間隔了數萬里之遙,也從各處細節之中分辨出了金蟬子的元陽依然未失,那三圣母楊嬋也同樣元陰尚在,按常理而言,未有陰陽交匯,攀登極樂,怎么三圣母楊嬋腹中就孕育起了生命
更重要的是,如來佛祖的慧目清楚地分辨出三圣母楊嬋腹中孕育的生命,不管是與三圣母楊嬋,還是與唐三藏亦或者意難平之間都有著氣運命數的糾纏。
小雷音寺一時間場面一片寂靜。
諸多妖圣暗中議論紛紛竊語不斷,但明面上卻是一動不動,沒有絲毫的變化,至于身為當事人的唐三藏、意難平以及三圣母楊嬋依然在風中凌亂,遲遲有點不能接受這個突如其來的現實。
傳聞之中,親嘴就會有喜果然是騙人的,這壓根就是瞪了一眼就身懷六甲了呀。
然而,這一片寂靜伴隨著一陣銀光自蒼穹之上激射而下被徹底打破。
“三妹”
一聲伴隨著驚喜和關心的呼喊聲回蕩于天地之間充滿說明了來者心目中三圣母楊嬋的地位。
二郎顯圣真君趕到了
但是下一刻隨著楊戩闕庭處的天眼掃過三圣母楊嬋的小腹他就知道,自己來遲了
咬牙切齒、臉紅筋暴、直眉怒目、氣沖斗牛
或許便是那些無比熟悉楊戩的仙神此刻都會為楊戩的神情而感覺到驚奇不已,相對于平常那沉穩不失威嚴儒雅的楊戩這一刻的他渾身上下就流露著“憤怒”二字。
對于楊戩而言,上一次在碧波潭與三圣母楊嬋分別才不到半天功夫,原本還好好的三妹就在自己轉身返回天庭處理了些許公務的時間,竟然有喜了
\咪\咪\閱\讀\a
這下子,楊戩還當真是“喜”從中來,無數個元會來沉穩地握著三尖兩刃刀的手臂都“喜”得微微顫抖了起來。
“誰誰干的”
楊戩一雙怒目朝著下方掃視而去,闕庭處的天眼還是光芒大放,隱隱之間大有孤身一人封鎖下方小雷音寺的意思。
“二哥”
三圣母楊嬋也沒有想到楊戩竟然出現得這么突然,而且還巧合無比地被他看到了自己有喜的狀態,甚至都還來不及掩飾。
“這”
一時間,三圣母楊嬋看著那怒火上涌,連雙目都顯得有些赤紅的楊戩,就宛如犯錯了不敢面對家長的小女孩一般,有心想要解釋,但提不起勇氣之余,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而隨著楊戩的暴怒質問,諸多妖圣的視線不由自主地朝著唐三藏微微瞥了過去,顯然很是好奇當事人的現身說法。
然而對此唐三藏的本能反應下意識便是關貧僧什么事,貧僧都還來不及干些什么呀
莫名的,唐三藏感覺自己著實有些許無辜。
只不過,與三圣母楊嬋一般,唐三藏也著實不知道該怎么解釋,總不能出賣自己,將意難平給供出來吧
猶豫了一下
唐三藏雙掌合十,吞了吞唾液,眼睛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上空的大佛輪廓以及楊戩,莫名有種被雙方家長強勢圍觀,一定要給出個答案和選擇的感覺。
“阿彌陀佛,三圣母,這似乎是個意外,要不,你施個神通手段,趁著那生機未孕育出意識,尚未算是生靈之際,且將它給”
然而,未待唐三藏說完,出乎唐三藏意料的是,三圣母楊嬋原本那不知所措和羞澀的表情驟然一變,一手輕輕地捂住小腹,以著平時的溫柔截然不同的堅定厲聲說道。
“不,這個孩子楊嬋一定要好好保護著他”
隨即,三圣母楊嬋語氣軟化了許多,再復過往的溫柔和體諒。
因為三圣母楊嬋也知道唐三藏是無辜的,他只不過受意兄之托,協助著將自己從佛教之中救出來,甚至在其中圣僧亦是以著損壞自己的名聲為代價,配合著演戲,也可謂是付出了極大的犧牲。
即使圣僧之所以如此,有著意兄的承諾在前,但三圣母楊嬋還是承了唐三藏的這一份恩義。
若是在不能暴露自己與意兄之間的干系狀況下,牽連著圣僧要為這個孩子負責,三圣母楊嬋卻也明白自己有些過分了。
“圣僧無須擔心,楊嬋不會要求你為這個孩子負責的,更不會糾纏于你,成為你的困惑負擔所在,圣僧你且前往西天取經即可”
頓了頓,楊嬋微微咬了咬下唇,怕這般解釋可能還是會招致誤會,繼續說道。
“而且楊嬋也明白,不,應該說這個孩子本來就與圣僧無關,全是楊嬋一人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