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第243章 太史慈和周瑜遇到水賊是種什么樣的體驗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 浙東匹夫   作者:浙東匹夫  書名: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更新時間:2020-12-27
 
長江中下游的初冬,西北偏北的大風非常猛烈,而江面又開闊、水勢平緩。所以太史慈的使者船隊,在大江之上日行數百里,行動非常迅速。

畢竟這一段的長江,是東北、西南走向的,往南行駛的船冬天能一路利用六十度角左右的順風,效率極高。直到彭蠡(洪澤湖)之濱的柴桑(九江)后,長江才往北拐。

然后從柴桑到荊州江夏郡的夏口(武漢)進入漢水之前,才是逆風逆水,會稍稍辛苦一些,必須走之字形搶風。

這天,大約是離開丹陽郡后的第三天清晨,太史慈已經帶著陳矯、華佗抵達了上游三四百里外的居巢縣濡須口。

(注:濡須水南口連接長江,北口連接巢湖。后世修筑濡須塢的那個位置是北口,太史慈開船從長江上經過的是南口)

行船閑暇無事,人就容易吹噓往昔崢嶸歲月。太史慈自問也算是劉備陣營里跟從比較早的老資格了,就在華佗、陳矯面前顯擺他的閱歷:

“你們可知這濡須口之水,通往何處?沒錯,此河北口便是巢湖,當年的丹陽賊第一大豪帥鄭寶,就是在巢湖中筑造水寨,又在湖口設塢。官軍每每圍剿他,他就退到湖中,因此靈帝年間屢不能剿,反而任由他成為賣丹陽私兵的第一大商,朱儁、孫堅都曾不得不與之合作。

后來,還是右將軍與鎮南將軍受燕王之命來此募丹陽兵平張舉張純,右將軍恨鄭寶居間抬價,與鎮南將軍設計攻殺之,丹陽豪帥之禍遂平,從此朝廷諸將募丹陽兵,再無豪帥居間賺取差價。這事兒說起來都六年了,比我跟隨漢中王還早半年多。”

這事兒明明跟太史慈半毛錢關系沒有,但任何公司里那些入職早的人,都喜歡跟新員工聊“當年我進公司時看到的前輩業績”,這是人之常情。李素和關羽那點“讓丹陽兵直接把身賣給用兵買家,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小功勞,就被太史慈吹得悠然神往。

“當年右將軍還只是一介佐吏、年不及冠吧?真是少年有為,六年時間從一介三百石佐吏做到右將軍。我如今已經比右將軍當年年長三歲了,還是一事無成,舅父雖讓我當郡中功曹,卻了無功績。”陳矯也很配合太史慈,同時也是確實發自內心地感慨。

太史慈很是得意:“那是,這世上有幾個人能跟右將軍相比……”

他剛剛吹逼吹到這兒,忽然戛然而止,眼神也是微微瞇攏,因為他看到前面濡須水內,忽然有一隊輕快的斗艦戰船從濡須口駛出,橫截在大江之上,那架勢,一看就是要攔路的。

“什么人?總不會是本地的官軍吧?這兒算是廬江郡守陸康的地界,難不成陸康老兒還敢派戰船攔截我們?他不嫌樹敵多么?還是純粹想搶劫?也可能是時隔多年巢湖水賊又復發了?有人取代了鄭寶的買賣?”

太史慈心中閃過一連串好幾個念頭,但不管怎么說,還是先吩咐船上所有衛兵都戒備,統統把弓箭拿在手上。

兩邊船隊一邊靠近,太史慈也在觀察對方的船隊陣型,發現對方的船雖然比他小、數量多,但隊列非常整齊劃一,船速、間距、航向都保持得很好,還能看到旗艦上指揮的旗號繁復而嚴謹有度,竟然可以攔住這一段長江江面不讓人從船與船之間的間隙漏過去。

“這個攔截之法,深得水戰用兵之妙,恐怕不是鄭寶那樣的丹陽水賊可以做到的。世上竟有水戰調度之才不在我之下的名將,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了。”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僅僅是觀察了對方的攔截船陣,太史慈就意識到來將的水戰統兵之能深不可測。

幸好,太史慈剛剛戒備不久,箭也沒失手射出去,兩軍船只還相距兩百步,對面船上的人就全部扯開嗓子齊聲大吼:“可是太史平夷當面?我家使君有事相商,且停船。”

(注:太史慈是糜竺表的平夷校尉,所以可以這么稱呼,就像孫家父子都叫孫討逆、孫破虜)

江上風大,隔了兩百步遠一兩個人喊話是根本聽不見的,幸好是一船水兵一起喊,才隱約聽得到。太史慈見對方沒什么惡意,只是截停,先放下了弓,又減速接近到七八十步遠,才隔船喊話:“來者何人?”

“居巢縣長周瑜,見過太史校尉。在下奉我主揚州牧孫文臺之命,有大事愿與盟友漢中王交涉,還請太史校尉引薦。”

對面船頭一個身著白底繡花錦袍和锃亮鐵甲的的十八歲帥氣少年人站在船頭,還玉樹臨風地學人樣拿了一柄合著的折扇,便是周瑜。

李素四年前就發明了折扇,如今已經傳遍大漢,為附庸風雅之人所模仿。而看周瑜這樣子,折扇倒也不是拿來扇風的,更像是一種指揮工具。就跟武田信玄拿著扇子指揮打仗差不多。

太史慈遠遠一看,卻微微有些恍惚,總覺得面前這家伙用折扇似乎比李素更有架式。

人皆有貌相的本能,看對方長得不像壞人,太史慈也就愿意放下些戒心,高聲叫喊:“我只是遼東太守糜府君之命,覲見漢中王,大事我做不了主。不過,能說說究竟是何事么?”

說著說著,雙方戰船已經靠攏,兩船相距還有數尺,周瑜直接跳到太史慈船上,跟他低聲細談:

“漢中王派趙伏波鎮宜都、平張羨,安定一方,莫非沒有進取荊南之心?而我主孫文臺,困于劉荊州與袁公路之掣肘,無所依歸,正想跳出長沙泥淖,別有良圖。

如今荊南之局,乃是三方均無借口改變現狀,而且三方都曾是討董同盟、在雒陽奪璽時盟誓過,誰先動手,都要落下背盟的天下之大不韙,既如此,孫文臺愿示好快刀斬亂麻,出讓長沙郡,換取一大筆錢糧軍械,漢中王豈有不喜之理?如若漢中王不肯出價,我們只好找劉荊州了。”

太史慈心中微微一凜,下意識還覺得周瑜有挑撥之嫌。

因為自從雒陽盟誓之后,目前表面上劉表、劉備、孫堅三家還是一團和氣的,荊南變成了三方鼎立,劉備想再往南拿桂陽、零陵,卻礙于名義上的荊州牧是劉表,不好意思奪同宗之基業。

劉表總算是拿下了荊北三郡,想再南下拿那兩個郡,無奈卻被劉備的武陵和孫堅的長沙掐斷了,成為飛地。

至于孫堅想拿,就更加名不正言不順了,比劉備還不順。所以孫堅現在事實上是扮演了一個“我自己無力再進取,但我可以給劉表添堵堵路,又可以以不給劉表堵路來給劉備添堵”的機動狀態。

自己得不到,但能壞別人的事兒。

這些粗淺的道理,劉備陣營內能做到校尉、都尉的人,基本上也看得出來,太史慈當然也知道這里面的大勢。他想了一下,覺得這個周瑜應該會被大王重視,還是先結好一下:

“此事在下無權過問,孫使君有意,不如遣使至漢中,與漢中王當面商榷。”

“先靠岸吧,我且在濡須口置酒相待,太史校尉也好與我家少主相見,略表我軍誠意。而后,我自會全權代表我主,至漢中相商。不過我們有一點要求,希望向太史校尉確認:

如若漢中王答允了我家主公的出價,他可能在來年春荒之前,將所許的物資運到么?益州與宜都,可有足夠跑大江之上的渡船?”

太史慈也沒覺得這一點是多么機密,很輕松地說:“這個不難。”

說著,他們已經靠岸,太史慈上岸,在濡須南口的一處鎮子上,見到了來迎接的孫策。孫策也表明身份,以證明周瑜確實得到了全權授權。

畢竟周瑜是突然冒出來的,要是沒有個分量夠的人證明其授權,劉備就派人直接跟他談,那不鬧笑話了么。

太史慈也非常謹慎,還跟孫策交換了各自獻給對方主公的禮物作為信物,飲宴歇息了一天,這才帶上周瑜以及周瑜的少數隨從,跟孫策告辭,再次出發。

還別說,在濡須南口駐扎的這一天,以及第二天出發后,還出了一些小意外——太史慈的船隊剛剛起航往西,就遇到了一些魚腩戰船的攔截。不過還好,周瑜也特地帶了幾條船,護送了他自己的坐船一程,開出至少五十里,跟攔截者的戰船互相弓箭互射了一陣,略有小勝擊退對方,然后周瑜派來那些護送船才回返。

也是在擊退敵人之后,周瑜才輕描淡寫跟太史慈客氣:“給太史校尉添麻煩了,說來也怪我們——這些攔截我們的戰船,是廬江太守陸康的。陸康與周昕前些日子在九江救援陳溫時,被孫將軍擊敗。

所以看到孫將軍的戰船出現在廬江江面上時,還以為是敵人。你們這五條船,昨天在濡須口我軍的水寨里停泊過了,今天又起航西行,陸康就當成是我們的人來打了。

不過陸家并無知兵之人,陸康已經年老,其子陸績只是個徒有孝名的腐儒。剛才那些戰船,應該是陸績帶領的。我軍既然跟漢中王盟好,當然要護送你們經過揚州段的江面了。

前路順風一日之內可達柴桑,便算是過了廬江郡界、進入荊州的江夏郡界,不會再有敵視的船只攔截了。”

周瑜提到的陸績,就是“袁術座間懷枳之陸郎”,因為陸績小時候在袁術家赴宴,偷了幾個桔子拿回家吃,說是要孝順給母親(也就是陸康的老婆),陸績后來居然還靠著這個“為母偷桔”的孝行舉的孝廉入仕。

聽周瑜的話,顯然是很看不起陸家人帶兵的才能。不過嚴格來說,他也沒算看錯,因為陸績就是個草包,而他侄兒陸遜,現在才十歲呢,屁的兵法都不懂。

一天之內,船隊輕松順風過了柴桑,終于進入安全的荊州地界,即將沿漢水返回漢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