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番外第23章 漢地十八州

類別: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 浙東匹夫   作者:浙東匹夫  書名: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更新時間:2021-12-01
 
李素本來指望靠一份奏表搞定對劉備的勸說,

讓他在“總督青徐兗揚諸州事”的兩年任期結束后,

依然能親自督師移鎮三韓、處理對扶桑的后續平定、整合事務。

畢竟朝廷好不容易定下一個良法,在地方上總攬數州軍政財權的封疆大吏,任期不能超過兩年。

這個法度李素可不想親自破壞它,給后世子孫留下一個惡例。說好了到青徐兗揚兩年那就是兩年,今年年底必須換新的官職頭銜。

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李素的奏表抵達雒陽后過了沒多久,還沒等到劉備的回復,一個新的消息打斷了他的部署。

他留在陳留郡汴梁縣老家的妻子蔡琰,在臘月十五這天送來了一封急信,說是父親蔡邕應該已經是彌留之際了,讓他早做準備。如果國事軍務不繁忙的話,就盡快趕回來。

李素原本以為自己這次出鎮兩年,是見不到蔡邕的最后時刻了。

這也得感謝太史慈和甘寧周瑜他們動作利索,對三韓和邪馬臺的軍事征服,居然在短短三個多月之內,就徹底結束了戰斗,這才讓李素沒必要親自渡海督師。

否則此時此刻李素要是在海外,蔡琰就是想找他都來不及。

當然,這里面也有公孫度已死、公孫康接位威望不足、軍心士氣低落的因素。

要不是趕上公孫度死了,三韓征服戰或許要多打半年,錢糧上至少也多花數十億,讓朝廷的還戰爭國債大計也因此拖延。只能說是天佑大漢,王朝中興的時候,什么都趕上了好時運好契機。

另外,蔡琰在給李素的信中還提到,她已經同時向陛下請旨過了,陛下應該是會恩準的。所以李素接到妻子的信后,也就沒什么可顧慮的。

直接吩咐了一下手下人關于地方政務處置的事兒,然后他就立刻帶著護衛騎兵,坐上最輕快的馬車,一路換馬沿著淮河汝潁汴河北上,直奔汴梁。

一千多里路,李素只走了五天,抵達汴梁時,蔡邕也還有氣,李素又親自問疾了兩天,才算是壽終正寢。臨了也沒什么話可以交代他的,畢竟蔡邕的著作和思想都在女兒那兒,蔡琰和李素夫妻之間以后可以慢慢聊。

醫官也說了,并不是什么特別的病,就是天壽到了,很多臟器血脈元氣都枯竭了,越是到了冬天,老年人越是難以扛住。

李素知道,用現代醫學的話術來說,那就是多臟器功能衰竭嘛。這也算是最不受苦的自然死亡了,蔡邕這輩子也是改了命運,晚年享福,多活了整整十三年。

漢朝人對于弟子對師長的要求,是不包括服喪守孝的,不過也得“敬祭如父”,就是祭奠方面要跟自己爹一樣隆重。

七七四十九天祭奠完之后,理論上就不戴了,按照孔子的說法,后續的時間你“心孝哀思”就行,不必拘泥于形式。

不過很多人為了舉孝廉,還是會做得更加夸張一點,就當成親爹的流程來辦。

比如已死的前會稽太守、大鴻臚王朗,當年他求學時、師從太尉楊賜(楊彪的爹,楊修的爺爺),楊賜死的時候,王朗原本只是旁門入職的小官,并非察舉正道出身。

王朗就棄官給楊賜守孝三年,守完后名聲大振,成為東海郡有名的孝道典范,被陶謙指示東海太守舉孝廉重新入仕。

李素肯定不想模仿王朗那么虛偽的人,而且他作為丞相,就算他愿意大操大辦,朝廷也肯定要奪情。

不過他跟蔡邕畢竟除了師徒,還有翁婿的關系,低調一年半載、停停娛樂活動還是應該的。

而且蔡邕是臘月二十二沒的,消息傳到雒陽,皇帝劉備都宣布輟朝五日,親自到汴梁探視,李素連忙安排在陳留郡公府上接駕,并接待百官吊唁。

太傅的級別畢竟尊貴,一時間雒陽到陳留之間官員的車駕往來絡繹不絕。虎牢關和酸棗、官渡這些交通要津,驛站人滿為患。百官內心,也再次刷新了對李蔡兩家地位的認知。

那些繁文縟節可以按下不表,李素也是真心哀悼滿了四十九天,連206年的新年和上元佳節,都沒參加慶典。

一直到二月底,蔡邕正式擇地下葬完了之后,忙活好了喪儀,李素才抽時間回雒陽,向劉備再次謝恩,并且聊些國政大事。汴梁到雒陽才三百多里,往來也方便。

劉備沒有讓李素參加正式的朝會,只是在重建后的蘭臺私下接見了他。這也是防止李素在孝期內公開當眾處理政務,面子上不好看。

大家先聊了一會兒這兩年的內政大局、三韓和邪馬臺的現狀、征伐的靡費。

一切情況看起來都不錯,朝廷的財政這些年也確實在一直好轉,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思路,也是對的。

如前所述,朝廷的戰爭國債是發行到章武八年(203)為止的,巔峰期在章武五年、六年,后續逐年遞減過渡。

如今已是206年,也就是章武十一年。朝廷已經停發并且轉入全力還債階段的第三年了。

之前算過,不搞擴大工商業和折抵免稅權那些騷操作的話,全力還債也得十幾年,搞了那些操作后,債務總額減計到三百五十億以內,七八年可以還清,也就是到章武十五年左右(211)。

如今還到第三年,還欠二百多億接近三百億。主要是去年對付三韓又花了點,所以那兩年里只還了六七十億,低于平均水平。

劉備這些年享樂也享夠了,也開始注意節約開支,沒必要的浪費能砍就砍一點,也愈發意識到了無為而治的好處。

所以李素再來勸他擴大對三韓和邪馬臺的移民、建設投入,徹底肅清當地蠻夷的統治,劉備便有些舍不得浪費民力。

劉備指示道:“賢弟為何如此執迷于蠻荒之地,之前朝中已經有諫臣在勸朕提防海外出現割據,朕是相信賢弟為人的,也沒當回事。不過勞民傷財的事兒,能緩緩就緩緩吧。

邪馬臺那種地方,乃至其他連國家都沒有的扶桑蠻夷,羈縻之即可。若是有利可圖,讓他們來互通貿易便是。”

李素便把他的考慮,重新陳述了一遍,說他是考慮到海外的物種交換,可能有重大裨益,如果不派大軍,只是以小規模的探險隊去征服,便不會勞民傷財。

劉備這才有些回心轉意,但還是提醒道:“賢弟這兩年不在朝,中樞政務決于文若、孝直、子敬,其中孝直子敬雖還未升為三公,卻也漸掌尚書臺、侍中實權。

如今太傅新故,朕若是奪情讓賢弟回朝,天下人不會說什么,但若是只為蠻夷事務,多少不妥。這樣吧,賢弟身為丞相,肯定是要始終擔責的,所以為太傅守孝期間,也不必去職,依然只算休假,如何?

過個一年半載,其他再說。朝廷這幾年清償舊債的好處,朕也看到了,就再安穩一兩年吧,別的也不用急。你總督數州事務的差事,確實該卸了,到時候再另外給頭銜,算是督師在外。”

李素覺得劉備說得也確實有道理,他只需要劉備支持他開拓扶桑,至于是不是今年,確實不重要,可以拖延。

李素最后又補充了一條建議,那就是希望給大漢設置新的行政區劃。以及等他徹底平定扶桑后,由諸葛亮從之前的督青徐事務,轉為去三韓和扶桑,擔任那些新征服區的第一任封疆大吏。

劉備好奇為什么非要選諸葛亮,李素給的理由也很充分:諸葛亮博學多才,最能繼承他的衣缽,學問方面不限于文史經學,更懂算學物理,能實際致用。讓諸葛亮做那兒的地方官,或許能發掘出更多新征服區和中原的經濟上互通有無的可能性。

實際上么,李素就是讓諸葛亮繼續找金銀山、發現當地有價值的農作物。這些活兒需要一定的理工科常識,行政主官懂行的話,指揮起工匠和勘測人才做事時,也能事半功倍。

劉備覺得這個也有道理,諸葛亮今年二十六了,之前一直當京官,二十四才外放地方,才當了兩年州級地方官。

要是直接再拉回朝廷中樞,也不利于諸葛亮的成長,畢竟之前魯肅顧雍法正他們,當地方官都是動輒三年一任,干過至少兩任。

那就讓諸葛亮在青徐干三年,到日韓再干三年,到時候對中原成熟地區的地方行政統治、以及蠻夷新征服之地的夷務歸化,都有所心得,再回來當京官。

諸葛亮之前,有如此閱歷的地方官,也就只有李素本人,以及顧雍了。

顧雍在滇南建寧郡干過多年,后來還當滇州布政使,早期一直在跟南蠻打交道,后來才來富庶的揚州。

相比之下,連魯肅這方面的履歷都不是很全,魯肅雖然管過交州,可交州當時已經相對滇州歸化一些了,沒那么多蠻夷事務。

再往下的法正,這輩子也沒接觸過復雜的地方政務,當地方官都是在富庶地區當的,對民間疾苦了解就又下一個臺階了。

法正或許可以當一個一流的謀士,卻不能主政全局,或許他這輩子仕途的頂點,也就是個類似于監察系統一把手的程度了,比如執掌御史臺。

宰相必起于州部,李素為大漢建立下的這個潛規則,既然是有益的,那就堅持下去。

劉備便順著李素對諸葛亮的規劃,又趁機深入聊了一些人事安排,把下一階段大漢的發展方向大致敲定一下。

二月底的這次覲見后不久,朝廷就發下一系列旨意,對行政和人事進行了相應的微調。

也定下了章武十一年、十二年的大致基調,總的來說,朝廷會繼續休養生息,整頓內政。

人事方面,先是對平定三韓和邪馬臺的有功將領,都進一步加封,賞罰分明。

驃騎將軍趙云以擊潰扶余軍隊、擊殺扶余王尉仇臺之功,加封一個縣,成為了在遼東總計獲封七個縣的公爵。

太史慈和甘寧分別為征東、征南將軍,封邑數也增加到了兩個萬戶縣的程度。

李素被發還當初青兗移民之亂時奪走的那個縣。

行政區劃方面,劉備倒是沒有直接下詔專斷,還是請了朝臣會商后才正式決定的。

最后的結果,是把大漢從之前的青冀幽并、兗豫徐揚、雍涼荊益、滇交司隸,十五個州部的基礎上。再加上遼州、平州和西州,趁著這次區劃調整,直接加到了十八州。

多出來的三個州,其中西州是原本固有的領土,就是涼州光復后,漸漸被朝廷重新控制起來的原西域都護府轄區。

這些年朝廷雖然沒有在西北用兵,而是以強化貿易往來、增加貿易商路關鍵節點的屯田墾荒移民等手段治理。這些治理沒有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細節,卻也潤物無聲,結合馬超在西北的威名,著實讓大漢對當地的控制漸漸加強。

所以這次,李素也建議趁著吞并三韓和扶桑,把西域也從羈縻狀態,變為法理上的直接統治。

不管以后怎么樣,先把名字改過來,從都護府變成州,將來“自古以來”的行政正統性也可以進一步加強。

而且做出這個決策之前,相關的文治伏筆也做得差不多了,比如蔡邕死前修的《史記索隱》里面,對西域戎狄的血統源流考證也補足了一些新的史料,在當地也已經宣揚教育了多年,

當地的貴族豪酋也跟當年被顧雍拉去教育讀書的滇州南蠻一樣,潛移默化有相當一部分人認同了漢人的史觀。有了思想基礎后,變都護府為州,也順理成章。

除了西州之外,遼州、平州自然是東北和三韓等地了。

劉備和部分朝臣,原本沒打算在東北一下子增設兩個州,

或者是覺得就算要增設兩個,也得等扶桑真的全境被大漢吞并后再說,目前扶桑才實際控制了一個筑紫島(九州島),步子有點邁大了。

但李素私下里反復跟劉備解釋,建議他不要完全按照實際的地理屏障來劃分行政區劃疆界,以防新控制的偏遠地區形成割據趨勢,所以應該從幽州分出一些郡到新的州,跟新占領區合并起來,這樣新州的向心力才會更強。

這一手,原本是千年之后、后世蒙元對漢地分而治之時才用的手腕。但李素不管是誰想出來的,至少他覺得政策有好處,能強化向心力,那就是好的,可以借鑒。

他建議把遼東四郡從幽州劃分出來,就以遼西走廊為界,遼東加上東北新開拓的地區、以及浿水以北的樂浪郡,為新的遼州。

所以遼州等于是后世的東北遼吉二省、加上朝鮮,合起來成為一個新的州。

而南面沿用公孫度歷史上命名的“平州”,則成了南韓加上后世的曰本。

如此既可以防止朝鮮半島依托長白山、鴨綠江這些險要而產生離心,在劃分的時候就直接在半島中部斷開,把半島北部劃入東北。

南方的南韓地區無險可守,也就不會產生野心。

同時,南韓跟九州島劃為一體,也可以進一步束縛住海島地區的離心傾向,讓后世移民在民族認同方面不再完全自認為是島民,而要保留一定的大陸民族認同心態。

劉備覺得這個劃分非常精妙,利于新征服地區的穩定,最終還是全盤接受了李素的劃界。

同時,因為劃分了新的州郡,加上對三韓的武力征服告一段落、李素這個“總督”也去職了,所以繼續在三韓駐留來源于數州的軍事力量,也顯得有點不合時宜,還會有不必要的浪費,也不便于統一指揮。

所以,在三韓的青州軍和揚州軍,肯定要回來一支。畢竟李素在的時候,太史慈和甘寧都得聽他的統一調度,李素走后,這倆人級別平級,肯定不能都留下。

最后的決策,是太史慈率軍全部撤回青州,只保留甘寧在筑紫島,維持地方、肅清殘余叛亂。留在海外的,一共有兩萬人的民夫水手,和兩萬人的作戰部隊。

所有民夫和士兵都可以就地分田、當年就轉入屯墾,并且朝廷給他們發當地的蠻夷女人,每個人都有,以安撫其暫時留下所受的損失

完成這一切后,劉備又擇機宣布給丞相一年的假期以為太傅守孝——這跟去職丁憂是有明顯區別的,因為職務、待遇都統統保留,連“停薪留職”都不算,是帶薪的。休假期間他還是丞相。

李素覺得緩一緩再搞新的動作也不錯,就在陳留賦閑一段時間,遇到大事也能隨時回雒陽。

整個公元206年,朝廷政務也就沒什么可說的,一切都在休養生息還債。到年底的時候,朝廷的債務規模縮減到了230億左右,到處都是欣欣向榮,這一年里也沒什么重大災害,鮮卑這些蠻夷也比較消停。

207年初,李素服完喪,回雒陽過了新年、參加了上元節朝賀后,才被劉備賦予了新的使命,允許他督師巡狩三韓和扶桑。

李素略作準備,三月份回到了會稽,然后就準備船只遠航。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