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順1730  第八十八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

類別: 歷史 | 架空歷史 | 新順1730 | 望舒慕羲和   作者:望舒慕羲和  書名:新順1730  更新時間:2021-01-30
 
“是,臣知道了。”

劉鈺再沒說別的話,或者再說別的也沒什么用了。

皇帝也知道有些不好,錢給的確實不多,或是怕劉鈺心里有什么不痛快,還是感嘆了兩句。

“有功者賞,本該是這樣的。但在朝中人看來,朕厚賞科學院,與前朝皇帝厚賞太監、重用太監有什么區別?朕建科學院,與前朝熹宗巧匠木器有什么區別?”

“所幸花錢不多,朝中反對之聲也不那么強烈。再說這有功者賞,怎么算是有功?就像是朕看你寫的西洋學問里,說那英夷牛頓說萬有引力,按你所想,若其在我天朝,是否要重賞?”

劉鈺沉默,沒說話,皇帝笑道:“你看,你自己也知道這樣不行。若牛頓可以重賞,那么解釋圣人之言的是否也是同規格重賞?那些闡釋三代之治的人是否要勝過牛頓引力之封賞?若不是,朕如何自處?豈非重工匠而輕圣人?重器而輕義。”

皇帝也明白,劉鈺的沉默只是稍微表達一下不滿,以及對科學院的重視。

劉鈺也清楚,皇帝當初說過要建科學院的時候,可能想法也和路易十四、腓特烈差不多,只是將科學院當成一種皇室的點綴。

只不過是因為新大炮和玻璃帶來的白銀,讓皇帝略微起了重視。

明明就是個技術的問題,卻偏偏被劉鈺解釋成了一大堆皇帝根本半懂不懂的科學公式,實際上只是皇帝被忽悠瘸了。

加上俄國使節團第一次來京的時候,皇帝用科學裝了個逼,發現東西方經書和藝術都不同,反倒是數學相通,亦算是唯一可以跨文化圈裝一裝的東西。

但凡事論跡不論心,只要做了,就是好事。

皇帝訴了一番苦,又和劉鈺談了談科學院的模式選擇。

雖然當年關于科學院的想法就提了幾句,但劉鈺一直放在心上,追求此事,心中也有章程。

經過這些年的了解,他也分清楚了西方此時科學院的幾種模式。

整體可以分為三類,英系、法系、德系。

其中,彼得堡的科學院算是繼承了萊布尼茨的衣缽,加之此時的俄國上層基本上就是半個德國,所以俄國科學院也算是德系正統。

這里面是有區別的。

英系的,理論上是追求純粹的科學和世間萬物的普遍真理,認清整個世界就要先描繪整個世界。

英國的皇家學會迅速貴族沙龍化,學刊上的內容,千奇百怪:狗膀胱里的石頭、奇特的蘑菇、奇怪的石碑文

字、各個時代的硬幣種類,等等等等,牛頓沉迷于神學之后,幾乎就沒有什么正經成果了。

法系的,是大臣科爾貝資助的,路易十四同意,也不過是認為藝術、科學,都是王冠的點綴。而藝術和科學都是要花錢的,沒錢是沒法點綴的,所以投錢資助。

法國的集權制度,也使得科學院迅速凡爾賽貴族化,內部分成不同的品階,如同公侯伯子男五爵貴族,品階不同,待遇不同。

既然拿了國家的財政撥款,科爾貝之后的主持者,都會給科學院頒布各種任務,包括如何解決宮廷里賭博成風的問題?如何設計一座好看又華麗的噴水池?偶爾也會接一些諸如編寫教科書、航海淡水儲存、小麥黑穗病等課題,朝中會撥經費。

而在這些實際問題之外,科學院院士的日常就是沙龍討論純粹的科學、理性、法律、政治等等。

德系,和英系、法系都不同,源于萊布尼茨。

萊布尼茨諷刺英法的科學院體系,說他們是“為了研究稀奇古怪的東西,或是去滿足單純的求知欲……”

而萊布尼茨的科學院理念,是認為應該從一開始就應該使得工作和科學得以融合面向利用。

“其目的,是實踐和理論的統一。不僅要改善藝術和科學,更應該改變國家和民眾、農業和糧食生產、手工業和制造業、商業……”

他認為,科學為生活而存在。

科學院在追求純粹的科學同時,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益性的應用工作,科學不僅僅是純粹的理論,而應該用技術體現出來。

當然,他是有烏托邦幻想的。

他當初計劃要搞的柏林、德林斯頓、維也納、彼得堡、北京軸心,是想搞出一個“沒有土地實體的、相互聯系和互通知識的、學者的共和國”。

從一開始他就不相信,封建諸侯會全力支持科學,所以盡可能為科學院準備經濟基礎,包括科學院在柏林賣日歷、改進滅火器、種桑養蠶等等。

雖然他在柏林的實踐失敗了,但是其科學院思想促生了彼得堡的科學院,憑借他的威望和聯系,使得彼得堡科學院從建立之初,就抓了一大把的王炸……歐拉、伯努利兄弟、哥德巴赫等等,都是建院第一年就在。

俄國科學院秉持著萊布尼茨的思想,從一開始就注重實踐:中俄勘界、地圖繪制、航海探險、大炮改進、軍艦設計、堡壘建造、要塞工程……到處都充斥著科學院的身影。

而俄國的落后,也使得彼得大帝對科學院的構

想,是讓一個科學院承擔“科學院、技術院、大學”這三種職責。

最早的一批院士,全是外籍的,他們負責頂端的研究因為那時候俄國是科學荒漠,湊不出半個院士。

這些院士從歐洲帶來的弟子、加上俄國本土的頂尖人才,稱為大學生,給院士打下手、輔佐院士工作。這些大學生助手同時作為老師,教育第三層次的預科生。

預科生都是俄國人,需要考試進入科學院,接受頂尖院士的助手們的教育。

外國院士。

外國和本國的院士助手。

本國的預科生。

這種模式,使得俄國從科學荒漠,只用了二十年,就培養出了自己的第一個俄籍院士,創建了莫斯科大學。

英系、法系、以及在俄國的德系正統,最適合大順的,是正統德系和法系的融合模式。

因地制宜。

俄國那一套三層次模式很好,可以快速成型。

法國那套領錢立項目的模式也很好,可以集中力量搞突破。

但俄國科學院作為國子監的模式,可以直接涉足朝政,成為官員儲備,這一點大順學不來,也不可能讓科學院的人才成為官員儲備,一大批進士、舉人呢,大順又不是野蠻的文化沙漠,是有自己的科舉體系的。

而法國那群人搞沙龍,今天談法的精神、明天談君主立憲,估計連帶科學一起都會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最好就是這種俄法融合的模式,保留俄式的三層體制、保留法國的領錢立項。

用皇帝感興趣的武器、糧食、貿易、金銀、治水等等,不斷提升科學院在皇帝心中的重要性,并且把技術偽裝成和科學密不可分。雖然這個時代是分開的。

他將自己構想的大順特色的科學院模式和皇帝一說,又挑揀了幾處皇帝在意的方向提出了分科,皇帝喜上眉梢,連連點頭。

“然也,然也。這經緯度的測量,是一件大事;黃淮治水,也是一件大事;槍炮火器,更是大事。愛卿所想的這幾件事,正是科學院的當務之急。”

“朕就知道,你早有章程。”

“但有些事,朕要不偏不倚,即便有所偏倚,也應偏倚明教。就如當年的欽天監日食事件,在一些事上,這科學院要拿出本事,朕才好用。”

“不過一旦要用,必要流血。當年欽天監東西方斗法,是賭了腦袋的。朕是不怎么希望再起這樣的沖突,科學院最好也不要在這種有沖突的事上找麻煩。”

高興之余,皇帝還是告誡了一下劉鈺。

皇帝當然希望能多出一種選擇,在一些官僚位子上,是希望引入一股新力量的。

比如槍炮制造、農田種植這些東西,科學院肯定拿手,與士大夫之間也沒有什么沖突。欽天監已經被西洋人抓在手里了,如今禁教之后,這一批傳教士老死,新的不來,科學院的本土人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接手。

可是,能起沖突的、賭命的,無一不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東西。

皇帝更希望科學院是個工匠會,能解決問題,但要不要在一些敏感問題上發表意見,就算是能夠十拿九穩,也最好不要提。

這是好心,皇帝自己心里也有數。

科學院里的人,要么要請西洋人,要么就是劉鈺教出來的一些人,這些人玩朝堂政治,非要被人玩死不可,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插手。

既是告誡科學院的,也是警示劉鈺的。

從威海回到了京城,肯定會有許多人盯著劉鈺的一舉一動,皇帝是想繼續用劉鈺的,那就要提前告訴劉鈺,不要像以前一樣什么話都說了。

“上一次江蘇節度使奏改漕運為海運的事,你做的便很好。需要你做的時候,朕自會用你;但做與不做的選擇,你就不要摻和了。你久在外練兵,不知朝中事,你的性子也容易被人當槍使而不自知。”

“我看,這段時間你就消停一陣。借著新婚,休息休息。早朝少說話,散朝之后去樞密院執掌一下對倭戰事機密。”

“多看看,多學學,多聽聽。學海無涯,朝堂之上,夠你學一陣了。”

說了一陣,心道:“你也放心,只要你不主動找事,雖然你從威海回來暫不掌海軍了,只要你還參與征倭軍機,那朝中也不會有以為你失了寵而落井下石的。但你可得管住你的嘴,朝里可不比威海。”

再度囑咐兩句,這才揮揮手道:“你退下吧。”

三五第一_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