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從另外一方面講,就算你能解決氣體腐蝕設備的問題。
可是開采這樣的氣藏,以當時的技術,如何將各種氣體分離出來,也是個大難題。
當時主要的方法就是冷凝分離法,就是不斷的將溫度降低,然后給氣體加壓。
這樣一來利用不同氣體的物理特性,在不同溫度和不同壓強下,不同氣體的沸點不同。
這些氣體就會在不同的時段,變成液體然后析出。
可是使用這種方法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
因為制冷必須要用電,如果是以前使用這種方法來冷凝分離天然氣,那還好說。
畢竟分離出來的主要產物是天然氣,這玩意在市場上非常好買。
不管是工廠,電廠,還是個人用戶都喜歡燒這玩意。
所以根本就不愁賣。
至于最后奮力出來的氦氣,那就是捎帶手的事。
可是如果冷凝分離這種氣藏,你搞出來最多的物體,居然是二氧化碳。
這東西你搞那么多有個卵用?
而且現在很多工廠,最后產生的二氧化碳都用不過來呢,你還要從地下開采?
這樣一來,開采提煉的成本,和最后得到氦氣,氮氣這種昂貴資料的成本就不成正比。
所以也就沒人愿意開采這樣的氣藏了。
哪怕到現在,也沒多少人愿意去開采這樣的氣藏,因為成本太高了。
即便是秦笑天他們,也一樣不愿意。
預期開采那樣的氣藏,甚至都不如大量從國外進口LNG,然后利用閃蒸氣來提煉呢。
而這就給了肖鋒他么機會,在別人眼里看來,沒啥作用的二氧化碳。
對于他們而言,卻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化學原料。
首先就是克隆專家們給出的意見,可以將這玩意和某種特定化學物質混合,可以改造成非常好的一種驅油劑。
啥意思?就是一種原油稀釋劑。
用在我國的陜甘地區的油田可以說非常有效,甚至還可以用到委國的原油開采上面。
之前就已經講過,我國西部又很多頁巖油,不過頁巖油開采并不容易。
首先就是非常分散的散布在地下不同層級的地幔里,而且原油和泥沙混合都已經變成了油泥。
我們開采的時候,通常采用壓裂法,就是用壓裂車順著鉆探出來的管道,然后利用震裂連通油藏的裂縫。
往里面灌置換物,米國人用的置換物就是水,因為人家不缺水。
可咱們卻用不起水,所以只能用另外一種泥沙砂漿,來做置換劑。
把這些置換劑通過裂縫管住到油藏里,然后把油泥擠出來,在通過管道抽上來。
這就是我們進行頁巖油開采的過程,因為要用到壓裂車,要用到特殊置換物,所以就導致我們頁巖油開采價格非常高。
成本常年都位于四十美元一桶以上,高居不下。
而克隆專家做出來的這種驅油劑,理念就和置換物完全不同。
使用這種二氧化碳加其他化學制劑,做成的置換驅油劑。
其主要特效就是及其易溶于原油中,而且一旦溶于石油,就會使得原油分子膨脹。
使得原油粘度下降,流動性增強,在重力作用下,就可以通過毛細管滲析原理,從泥沙當中滲析出來。
這樣一來,如果這種技術能夠得到大面積推廣,那將使得我們的頁巖油開采成本大幅度下降。
要知道目前我國的頁巖油開采上來之后,可并不能像人家米國的頁巖油那樣,直接裝捅運輸,送去提煉的。
我們這個頁巖油,還要經過一個擠壓,稀釋析出的過程。
因為你開采出來的是油泥,這種便便一樣的混合物,是不可能直接送到化工廠提煉的。
而這個擠壓析出的過程,一般就在井口附近來進行。
這個過程的原理,就好像是甘蔗榨汁。
而榨完汁的油泥廢棄物,其實危害度還是很高的,因為里面含有大量的重金屬,如果不及時處理會嚴重危害自然環境的。
負責的公司,會找專門的處理隊,把這些廢棄物拉走,到專門的地方填埋。
而人家米國那邊,則已經可以做到,直接用其他制劑稀釋,然后在重新填埋注入到地下了。
并且還能把污染降到最低……
但我們這邊,顯然是做不到。
而肖鋒這邊,也能給出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他們還是利用二氧化碳為原料,制成一種制劑。
當這種制劑,和那些油泥廢棄物結合到一起之后,還可以支撐一塊塊特殊的煤磚。
然后可以把這些煤磚,送去給工廠焚燒。
當然僅限于裝了了CFB鍋爐的工廠,這種煤磚會是一種非常好的燃料。
畢竟即便在是榨干,那些油泥里面也富含大量的烴類化合物,都是非常易燃的物質。
而加入二氧化碳制程的特殊制劑之后,還可以在燃燒過程中,讓有害重金屬自然析出。
而這些可就是獨門科技了。
所以在別人眼里看來,沒什么卵用的二氧化碳,到了肖鋒他們這邊,就能變廢為寶。
而有了這樣的技術,那就讓那些大型的二氧化碳氣藏,變得又開發價值了。
要知道海拉爾盆地下面的二氧化碳氣藏,可是每年都在增加的。
其主要原理,就是來源于地下的巖漿,不斷從地幔斷裂帶中向上漫涌而出。
而再向上的過程中,又不斷冷卻變成花崗巖。
而巖漿伴生的氣體,就會被不斷凝固的巖漿困住,牢牢所在花崗巖層當中。
這種原理,就好像是那種氣泡玻璃的制造原理一樣。
在吹玻璃的時候,故意讓二氧化硅鎖住那些氣泡,最后就變成了漂亮的氣泡玻璃。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些氣泡離的氣體抽出來加以利用。
而且這些不同的氣泡里面所含的氣藏成分也是不同的。
之前所說的,也只是最初的平均數值。
因為這樣的氣泡實在太多了,當初勘探隊,也只是大概粗略的篩選了一遍,進行勘探。
當時是選了四個區域進行了試探性打井,一共也就打了二三,進行的抽查。
然后估算出的平均數值。
不過即便如此,估算出的二氧化碳含量,也是高低不同的。
基本最高含量可以到百分之九十二,最低則只有百分之六十。
而含量第二高的氣體,就是甲烷,第三高的是乙烷,這兩種氣體的含量,最高可以到百分之四十,最低到百分之八。
而這兩種伴生氣體,都屬于烴類氣體,這就很有經濟價值了。
尤其是在做制冷劑方面。
而且即便不用于工業用途,這兩種氣體也可以用作燃料。
雖然熱值是低了些,但也是污染極低的清潔能源。
以前我們所使用的煤氣,其實主要含量就是甲烷,和乙烷。
而且有的氣泡里面,所含的氦氣和氮氣值就會很高了。
最高的甚至能夠超過百分之一,這樣就具備了非常高的工業價值。
要知道可不光是氦氣的價格非常高,氮氣也一樣非常貴的。
至于主要出產的二氧化碳,在肖鋒看來,出了可以作為頁巖油開采的置換劑,和油泥渣的助燃劑之外。
這種物質,還可以做成氣體肥料!
沒錯,克隆專家給出的意見,就是可以做成氣體肥料。
混合一定比例的氮氣,以及其他化學元素之后,可以做成氣體肥料。
這個概念,以前肖鋒可根本就沒聽過,什么氮磷鉀之類的花費,他倒是知道。
可是氣體肥料?這是什么玩意?
克隆專家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其實就是綠色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經常會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
這個道理大家都是知道的,可大家卻從來不知道,還要給植物進行專門的二氧化碳灌溉?
事實上,這個發現也是最近國外科學家才發現的。
主要就是來源于扣暖棚。
在國外有很多國家,都在搞現代化農業,比如以色列和日本。
而他們的專家就發現,在暖棚中種出來的蔬菜口味非常不咋地,而且最初長得還都非常小。
后來經過研究他們發現,這些暖棚里的蔬菜之所以口味不好,甚至有的根本就沒有味道。
就是因為他們在光合作用期間,光合作用進行的不完善。
要知道光合作用的主要過程,其實就是植物通過葉面吸收空氣里的二氧化碳,然后和葉綠色結合,最后把二氧化碳變成糖分,或者是其他植物特有的含碳礦物質。
而現代的暖棚里,如果是H國那種土大棚,是有土栽培的,那還好。
因為農作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土層里微生物的活動,以及有機物的分解,都會釋放一定量的二氧化碳。
可是以色列和日本人搞得大棚種植,基本都是無土栽培。
而無土栽培就是說給植物根系浸泡在營養液里,下面根本沒有土。
這樣也就沒有土壤層釋放二氧化碳出來了。
這樣一來,在白天需要進行光合作用的時候,暖棚里的二氧化碳就會不足。
最后就導致光合作用效率大大降低,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分不足,所以口感欠佳……
請:m.ddxstx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