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1716 德國制造是怎么站起來的?

類別: 都市 | 都市生活 | 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 落寞的螞蟻   作者:落寞的螞蟻  書名:實力不允許我低調  更新時間:2021-05-12
 
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說起光刻機這玩意,其實最早蔡司還真就做過。

只不過蔡司這家德國公司吧,有著德國人一貫的毛病,那就是比較專一。

你讓他們向統合資源,整頓生產工藝這方面來改進的話吧,他們還真就沒這個能力。

所以在研究了一段時間之后,蔡司的人就放棄了。

因為他們發現,他們雖然也能生產出光刻機,但要說性能方面吧,那就真的是太弱了。

完全只能被當時光刻機領域的霸主,尼康和佳能按在地上摩擦。

最后蔡司干脆就選擇放棄了,直到后來鷹國通過阿斯麥整頓了歐洲的資源之后,才開始從新加入了光刻機制造的行業。

現在世界上最頂尖的光刻機上面用的,都是蔡司的鏡頭。

而激光光源,以及發生器這些重要的核心零部件,采用的則都是鷹國貨。

不過光是從蔡司的發展歷史,就可以縱觀整個德國工業的發展史。

而這也真是肖鋒一直想要倡導咱們國人學習的地方。

其實德國和日本的精加工領域,之所以會如此發達,取得今天的成就。

很多人都給出過各種各樣的解釋,比如什么德國人嚴謹,日本人死板,在鉆牛角尖什么的云云。

可為什么德國人會嚴謹,日本人愛鉆牛角尖呢?

其實這都和他們的民族性有關,而他們的民族性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這其實主要也和他們的歷史發展有關。

你就比如德國人。

其實我們都知道,在腓烈特大帝和俾斯麥之前,德國并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度。

那時候的德國,還叫普魯士,是一個由無數城邦組成的松散聯盟,根本就沒有國家的概念。

當時每一個貴族,都管理著屬于自己的領地。

那個時候的歐洲大陸還處于常年的戰亂當中,甚至后來的大陰帝國還處于萌芽狀態。

那時候歐洲真正的霸主,就只有統一的法國。

而當時的另外一個霸主,就是共和制的荷蘭,而當時法國人和荷蘭人,還有西班牙人為了爭奪歐洲大陸的制霸權,可是打了上百年。

在這期間,就有了大陰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崛起。

當時的普魯士,就是幾方勢力爭奪的主要戰場,而當時的德國人重事最多的工作就是雇傭兵。

還有很少一部分在當農民,剩余的一部分人則成了手工業者。

那個時候的冬天,對于那些沒有土地的手工業者而言,可是最難捱的。

沒有活干,日子又無聊,于是一大幫人就擠在小作坊里開始鉆研技術。

尤其是聽說南邊的威尼斯人靠著賣鏡子大發橫財之后,普魯士就有不少人開始研究造玻璃,磨鏡子的工作。

在他們東邊的山溝溝里,還有另外一幫人,在研究怎么制造齒輪。

再到后來,這兩伙人一邊成了制造鐘表的瑞士,另外一邊就成了制造機械設備的德國。

不過你要知道,在大陰帝國崛起的時候,德國人制造機械設備的水平可相當不怎么樣。

那時候他們只會一味抄襲大陰帝國的技術,比如蒸汽機,縫紉機等等。

當時的德國造可是大名鼎鼎的劣質產品,除了便宜就是一無是處。

當時英國人為了讓本國消費者能區分出哪件商品是本國造,哪件商品是德國造。

才強行讓德國進口來的商品,打上德國制造的標簽,從而就有了產品溯源的起源。

更讓英國沒想到的是,那個時代是假冒偽劣產品代名詞的德國造,會在一百多年之后,成為精良產品的代名詞。

而德國制造之所以在后面,能夠后來居上。

也完全是因為大陰帝國自己的鍋。

就比如后來他們殖民全世界,成為日不落帝國之后。

他們發現這錢也太好賺了,只要從殖民地販賣一些資源會本土和歐洲,就不愁賣。

再把本土和歐洲采購進來的工業制品,拿回到殖民地去傾銷,那錢就如同流水一般的進賬了。

這錢賺的太容易了,還搞什么研發,搞什么制造提升?

根本就沒必要嘛!

而另外一邊剛剛統一的德國,卻發現他們根本就沒資格過上和大陰帝國一樣的舒坦日子。

因為他們在海外根本就沒有那么多的殖民地。

所以俾斯麥上線之后,首先就進行了教育改革,首先實現了全民基礎義務教育。

讓小孩子必須進學校讀書,然后還開辦了多所大學。

并且因為多年在寒冬中苦熬出來的死板民族性格,他們也并不喜歡搞什么浮夸的學術論調。

他們更加講究實用。

幾乎所有的大學學科,都要與實踐像聯系。

并且創辦了最好的技工培養體系,而這才是德國制造,從假冒偽劣產品變成世界頂級工業品的關鍵。

而這套技工培養體系,在肖鋒調研了德國的發展史之后,他認為這個體系,才是我們最應該學習的東西。

雖然我們天天喊著大國工匠,可實際上我們并沒有像德國那樣完整的技工培養體系。

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些大工匠,說實話也就只能在國有企業的體系里存活。

如果實在私營企業的工廠內,這樣的工匠根本就活不下去…

畢竟培養這樣一個工匠,那需要花費的時間,資源可實在太多太多了。

對于那些私營企業而言,他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時間和精力。

而在我們國家,很多人都存在這一個思維誤區,那就是工廠里一線的工人,怎么可能比得上坐在辦公室的工程師?

那些偉大的工業發明,就應該都是那些坐在辦公室的讀書人搞出來的。

可實際上,這才是大錯特錯的理念。

事實上,就全世界范圍而言,真正能夠搞出工業技術創新和突破的,往往都是那些一線的工人。

或者說是那些在一線上有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搞出來的。

這也就是理論結合實踐,才能出創新的真實寫照。

而在我國,就目前的培養體系而言,我們還有很遠很遠的路要走。

先說說德國人是怎么培養工程師的。

首先在德國,技工是非常吃香的職業,而且賺到的工資一點都不比做辦公室的低。

甚至有些崗位,干了幾年,有了經驗之后,技工的工資還會比坐辦公室的文員要高出一截。

所以很多德國的年輕人就愿意當技工。

而且當上高中的時候,就要開始分流了。

有意愿當技工的就可以進入技工學校了,而想要學理論知識的,則可以準備考大學了。

而當技工的,先要到技工學校去學習理論方面的知識。

然后就是三年的工廠實踐,這段時間,就是相當于過去的學徒工制度。

是一邊在工廠里實踐工作,一邊要在課堂里學習專業知識的。

人家的技校可和我們的技校有著天壤之別。

首先人家社會就不會瞧不起技校的學生,不會認為他們低人一等。

而且各大企業也愿意招收這些技校的學徒工,這些學徒工被分配到各家工廠之后。

工廠也會對他們進行精心培養,因為他們知道這就是在給他們自己培養新鮮血液。

這些學生里如果有技術扎實,并且在機械方面有天賦的學生。

在這段時間里,他們就可以甄別出來,然后學生一畢業就會被工廠錄用。

而且人家的學徒工進入工廠實習開始,也和咱們一樣,都是會分派帶隊的師傅的。

不過和我們不一樣的是,我們的帶隊師傅,往往會留一手。

因為怕被有天賦的學生頂掉,所以咱們很多工廠里的師傅,在教導學員的時候。

一開始總是會搞什么殺威棒,讓學生卻干最臟最累甚至危險的活,還美其名曰說什么磨一磨學生的棱角。

其實這套路,在肖鋒看來,完全就特么是變態。

磨尼瑪的棱角,你知不知道這么一磨,很有可能就把那些學生的靈性和創造性就給磨掉了?

明明是塊好料子,最后都被這幫老工痞們給帶成了老油條。

這就是人員培訓方面的差距……

而在德國,這種情況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

所有的師傅帶徒弟,都是要按照規章制度來的,而這些規章制度都是以前的老師傅

……部分內容隱藏,請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鉛筆小說

們編撰的。

他們對于這學徒制里面的黑暗面也最了解,所以把那些不良習慣在這里就卡死杜絕掉了。

如果那個師傅要是搞殺威棒,磨脾性那一套,那肯定會被學徒告的褲衩都賠掉。

然后就是人家的工廠和學校都對這些師傅有嚴格的成才指標要求的。

也就是說,你在規定的三年時間里,要帶出多少合格的徒弟。

因為在學生畢業的時候,會有專人對這些學生進行考核的。

這些學生的技術,和創意能夠有多少達標,多少優異,多少個是不合格的。

這些可都會影響到帶隊老師未來的提拔晉升,以及薪水調整的。

所以每個帶隊的老師傅,別說什么敝帚自珍了,就是任何的花招都不敢耍。

為了自己,他們都會盡心盡力的培養這些學生的。

所以人家德國技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畢業之后隨便拉出一個,技術水平說實話都比咱們國內那些大學畢業的工科大學生要扎實。

……部分內容隱藏,請退出瀏覽器閱讀模式……

鉛筆小說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