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人很狂,但是聲音真的不錯。他說他叫王章,他的夢想是超越嘉勇易西。”
鏡頭給到彭斯璋,顯然是通過化妝師的巧手,將他化妝到20歲左右的年齡,看著朝氣蓬勃、精神小伙。
他大聲說:“以后老子就是天下第一!跟著我混,我帶你們成為天下第一的樂隊,超越行者樂隊!”
鏡頭里,其他幾個小伙伴都是冷笑。
但是彭斯璋一開嗓,他們的表情就變了。
彭斯璋唱的是行者樂隊當時流行的一首歌:“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相遇相知相互琢磨……”
唱得不錯嘛!沒想到彭斯璋和搖滾風也很搭,以前沒怎么聽他唱過搖滾。
李三鳴有些詫異。
不過想到之前被各大網站爭相報道的新聞,海明威承認鬼臉樂隊是真實存在,而且彭斯璋確實是鬼臉樂隊的一員。
那時有不少記者跑去尋找當年的鬼臉樂隊歌迷,找到了不少第一手資料。
比如通過錄音對比,確認鬼臉樂隊當年有一任主唱確實就是彭斯璋。
而鬼臉樂隊的吉他手,從身形來看,真的就是海明威本人。哦,那個時候,他還叫林可。
可惜鬼臉樂隊活躍的年代,網絡還沒那么發達,留下來的視聽資料也不多。
李三鳴真的很憧憬,當年的鬼臉樂隊究竟是個怎樣的神仙組合。
不過在這部電影里,彭斯璋與海明威要再一次合體,真讓人期待啊。
接下來又通過幾個不長的鏡頭,體現彭斯璋加入后,樂隊四處演出,聲名鵲起的劇情。
接著鏡頭又給到林河。林河的獨白:“樂隊火了,然后王章也單飛了。”
林河繼續獨白,非常簡略地講述樂隊解散后他的個人經歷:嘗試當一個獨立音樂人,但因為作品不夠商業化,始終不溫不火。
后來迫于生計,加入了一家小音樂公司,但沒做多久就過得不開心,離開了。
然后去培訓班當輔導老師,教人樂器,就這么混著。
李三鳴按了暫停,總結一下。
這一段真是精煉到了極致,寥寥幾秒,幾個短短的鏡頭,就講述清楚了一段劇情,這是基本功,是鏡頭語言用得好,是懂得講故事。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這些鏡頭不僅僅只是用來敘述,構圖也非常有美感,很有藝術性。
而姜佑曦的表演,也有肉眼可見的提升,眼神和微表情很到位。
比如,海明威只用了19秒鐘的鏡頭,講述林河當輔導老師,以及生活經歷。
畫面1:林河演示使用古琴。下面是學生,年齡都很小,七八歲。
畫面2:林河糾正一個學生的動作。
畫面3:林河看著窗外,鏡頭轉到他的正面,他表情落寞,背后是空無一人的教室,散落的樂器。一只喜鵲在樹梢鳴叫,和他的表情形成鮮明對比。
畫面4:一閃而過的輔導班名字:小星星音樂課堂。
畫面5:林河掏出鑰匙開門。這顯然是他自己家。
畫面6:小屋子里,一張紙被風吹落,上面是密密麻麻的樂譜。一只女人的手將之撿起,問道:“這是什么?”
畫外音,林河的聲音傳來:“沒什么,垃圾而已。”
李三鳴卡著時間看了,真就19秒鐘,而且交代的特別清楚。
從中可以看出:林河的內心是苦悶的。林河迫于生活才教小孩子樂器。
聯想到《那些年》里溫欣然說的話,豈不讓人唏噓?
還有,林河現在有女朋友——不確定是不是長期交往的。
以及,林河似乎已經放棄夢想了。
短短19秒,就交代清楚了這么多事情,這是非常考驗導演基本功的。
繼續往下看。
畫面切換,中年林河的臉,也就是海明威親自扮演的角色出現在畫面里。
他仍然在教小孩樂器,不過一閃而過的畫面上,出現了“小林音樂課堂”的字樣,說明他已經不是在給別人打工,而是在自己開培訓班了。
同時他的表情也變得溫和,偶爾會有些笑容,顯得豁達多了。
給人的感覺,是他已經接受了現在的生活。
這里電影里沒有給出“XX年后”這樣的字幕,也沒有通過電子鐘、日歷等來表現時間的流逝。
但是在鏡頭里的一些小細節,比如手機款式的變化,比如服裝的風格,都反應了時間的變化。
更有趣的是,還有一個小細節:林河下班回家后經過的一家酒店,在之前有一個一閃而逝的鏡頭里,酒店前豎著一面紅色招牌,寫著:恭喜令狐沖同學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富達大學。
而在現在的時間線上,林河回家時經過同樣的酒店,看到那面招牌上寫著:恭喜令狐沖先生與岳靈珊小姐喜結連理。
本書由書粉基地,看書領現金紅包!
這里杜采歌玩了一個全世界都看不懂的梗。
但細心的觀眾和影評人都能看出來,一個男生考上大學大約是18歲,那么結婚時歲是比較合乎情理的,通過這個線索,海明威導演來表現了時間的流逝差不多已經過了10年。
當然,這也不出奇,很多導演都玩過類似的彩蛋。
接下來導演用了幾個鏡頭,來刻畫現在的林河,比如買菜,和學生家長交流,清早下廚煎蛋煎餅。
同時還有他身邊的女人,同樣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顯然已經換了個女朋友。
而有鏡頭給到林河的房間,比以前的房間開闊一點,裝修精美一些,臥室里有樂器,但是沒有結婚照之類的,這說明林河還沒結婚,或者已經離婚了。
鏡頭給到林河在去培訓班的路上,順手買了份報紙。
接下來是教課的過程,給了一些零碎的鏡頭,鏡頭里始終有那份報紙。
甚至配音是林河講課的聲音,而畫面是報紙被一份樂譜壓著。
這些鏡頭能輕易讓觀眾明白,這張報紙肯定會起到推進劇情的作用。
李三鳴看到這里,不由自主地點頭。
海明威的拍攝風格——至少在這兩部電影里的風格,是不會故意賣弄玄虛。
雖然有時會繞一下,會虛晃一槍,或者埋個伏筆,隱藏一個彩蛋之類的。
但大多數時候,都是簡潔明快的敘事,讓就算不怎么專注、文化層次較低的觀眾也能輕易看懂。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呵呵……能做到的導演絕對不超過20個。
大部分導演,不是能力不夠,而是根本沒悟到這個道理,或者根本就是不想把他的電影給普通人看懂,一邊哀嘆“這屆觀眾不行”“曲高和寡”“現在的觀眾都不懂藝術了”,一邊繼續拍些晦澀難懂的東西。
就看了這短短幾分鐘,李三鳴已經可以斷言:這部電影,就算后面拍得不好,故事老套,也絕對不會缺乏觀眾,肯定至少能小賺一筆。
商業電影其實就這樣,講一個故事,把這個故事講清楚,就可以收錢了。
觀眾的要求其實真的很低。
只要能看到一個不錯的故事就行。
可大多數導演,每天絞盡腦汁想做的,就是怎么讓普通人看不懂他的電影,只有專業人士能看懂,這樣才能獲得成就感。
心里吐槽幾句后,李三鳴繼續看下去。
果然,很快海明威導演就揭曉了謎底。
在課間休息時,林河拿起報紙看了起來。
看了幾眼,他忽然目光一凝,匆匆拿出手機,撥打了一個號碼。
“你好,請問你是陳帆先生嗎?我看到了你登在報紙上的廣告,我有點事想要和你聊一下。”
導演沒有繼續去拍攝對話的內容,而是將畫面切換到了后面上課的過程,林河顯然心不在焉,頻頻出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