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府,前院書房。
屋內只有衛允和顧廷燁兩人,再無旁人,小白楊和石頭照例守在門外。
明蘭和張氏還有小衛氏她們在前院花廳坐了不久,便邀著抱上幾個小家伙去花園里頭散步說話去了。
“可知我為何要把你單獨叫到書房來?”
顧廷燁搖了搖頭,滿朝文武之中,他看不透的人沒有幾個,而衛允就是其中之一。
“廷燁不知,請舅舅明示!”
顧廷燁在衛允面前和在顧家的時候,面對他家里的繼母還有四房五房的叔叔嬸嬸,還有他那個外家的姑姑可完全不一樣。
在顧家的時候,顧廷燁是高高在上的,是不可一世的,那些個所謂的長輩們,在他眼中,和顧家的普通族人沒什么區別,不對,應該是比顧家旁支的那些族人還不如。
甚至于若非顧念著他們的身體里留著的是和自己一樣的血脈,只怕再顧廷燁的眼中,他們連侯府里頭那些個素來只知道捧高踩低,‘助紂為虐’的下人們都不如。
可衛允這個自小便對明蘭呵護有加,百般疼愛的舅舅,卻又完全不同。
顧廷燁就是那種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的性子,位于對明蘭好,那他便對衛允敬重有加,絲毫也不怠慢。
衛允道:“昨日官家召我入宮了!”衛允話音有些低沉,隱約間,好似透著幾分無奈。
顧廷燁眉頭微蹙:“官家召舅舅入宮?可是為了舅舅即將赴任陜西布政使一事?”
“是!但也不完全是!”衛允背過身去,站在書房的窗前,望著窗外,背負著雙手,語氣頗有些唏噓感慨。
“此話怎講?”顧廷燁越看衛允的神態,越是細細琢磨方才衛允的語氣,便越是覺得不對勁,這里頭一定有什么。
衛允道:“官家讓我效仿昔日范文正公之舉,去陜西施行變法改革吏治肅清內患!”
“變法!”
聽到這兩個字,顧廷燁不由得眼睛一亮就連語氣也便有些激動想當初他參加科舉會試之時的那篇策論,字里行間無不透著要承襲范文正公未竟之志再行變法。
革除如今大周的沉冗之患,改善民生提升國力重練軍隊,提升大軍戰力,而后再揮師北上,收復已經淪陷了百余年的燕云十六州之地。
“此乃利國利民之義舉!只是為何廷燁瞧著舅舅似乎仍有顧慮廷燁雖不知舅舅顧慮為何但若是舅舅不介意的話,不妨說來聽聽,廷燁或許能幫著舅舅分析分析!”
“你過謙了!”衛允回過身來,看著顧廷燁道:“昔日你會試之時的那篇策論我也看過了,正如先帝所言你的文章字里行間都透著幾分欲效仿范文正公之志的意思!
若非因為你那位大哥在官家面前揭發了楊無端一事,想必如今你當年便中了進士對于變法,我相信你老早便在做過推演了否則的話,也寫不出那等文章來。”
“舅舅謬贊了!一飲一啄皆為天定況且若非如此的話廷燁又焉會有今日之際遇!”提起這事兒,顧廷燁心情也有些復雜,盡管如今他早已經看開了,但心里的芥蒂卻仍舊還在。
“不知舅舅··········”
顧廷燁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衛允給打斷了:“你是明蘭的夫婿,我自然是相信你的,否則的話,我又怎么會同意明蘭嫁給你呢!”
這話顧廷燁倒是頗為受用。
衛允又道:“其實對于變法一事,我心中倒是沒什么顧慮,只是在變法之后,勢必就會觸犯到陜西當地一些豪族的利益,若僅僅只是一些朝堂之上的爭斗攻訐那倒也沒什么,只要我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便也無懼。
可我真正顧慮的是,到時候若是當真把他們惹急了,狗急跳墻之下,牽連到家人那就大大的不妙了!
你出生寧遠侯府,顧家本就是世家的一員,又從你外公的手上將白家的產業悉數接了過去,各地的那些世家豪族現如今究竟是什么樣的,想必不用我再多說了吧!”
顧廷燁點點頭,面色也有些凝重:“舅舅說的不錯,各地世家的勢力確實是盤根錯節,十分復雜!”
這話剛一出口,顧廷燁的眼睛就驟然一亮:“難不成今日舅舅叫我過來,就是為了此事?”
衛允點頭道:“不錯,我已在官家面前答應了下來,變法勢在必行,只是家人們卻是我心中的牽掛。
你如今貴為京衛指揮使,位高權重,先是曾數次救下官家,而后又一力護送扶持著官家自禹州入京,直至承襲帝位,可謂是勞苦功高。
而且你那個身患弱癥的哥哥,現如今只怕命不久矣,屆時你便是下一任的寧遠侯,到時候我遠在陜西,便是有心維護,也鞭長莫及,衛家和丁家這邊就要勞你多多看護了!”
以顧廷燁如今的權勢地位,只要一日沒有失去圣寵,那便能夠護住他們一日。
而且張氏還是英國公獨女,如今英國公府的權勢比起顧廷燁來說,只強不弱,只要英國公府一日不倒,那便永遠都沒有人敢對張氏下手,除非是坐在龍椅之上的那位親自下令。
顧廷燁望著衛允的眼睛,神情透著堅毅,沉聲應道:“舅舅放心,只要有我顧二一日,便保衛家和丁家一日的安穩!”
衛允信步上前,抬手在顧廷燁的肩膀上拍了拍,欣慰的說道:“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
顧廷燁露出個笑容,道:“這些都是應該的!”
兩人相視一笑。
頃刻之后,顧廷燁面色一變,忽然說道:“變法一事茲事體大,個中牽連尤其廣泛,舅舅還需小心謹慎,思定而后動才是!”
顧廷燁的面色頗為凝重,話語間,隱隱還透著幾分擔憂。
本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顧廷燁,又在江湖之中混跡了數年,切身的體會到了民間的疾苦,如果是以前的顧廷燁,對于變法只是一種少年熱血的夢想,一種對于偶像的追逐。
可在歷經被逐出顧家,流落江湖,深諳民間疾苦的顧廷燁,對于變法強國,卻是一種深思熟慮之后,由心而發的向往。
改善民生,提升國力,改革軍制,增強大周軍隊的戰力,以謀求北山西進,奪回燕云之地,為大周開疆拓土,打破如今天下群雄割據的局面,時華夏大地再一次恢復統一,徹底杜絕戰爭,讓天下百姓永享太平。
可現如今,永安帝雖有皇帝之名,卻無皇帝之實,且先不說先帝留下的那些老臣們是否已經歸心。
現今朝堂諸事,就連多禹州一系的封賞,永安帝自己說了都不算,那時候太后可還沒出來垂簾聽政,可卻還是如此,對沈從興、顧廷燁還有小段老耿等一系列禹州出來的官家心腹親信們的封賞,還是由禮部擬訂,經韓大相公過目之后,才上呈給永安帝的,然后又拿到朝堂之上和群臣商討。
當初光是這事兒,就拖拖拉拉的折騰了將近半個月,最后才堪堪定了下來。
更別說現在了,曹太后垂簾聽政,手里頭還握著玉璽,那可是玉璽啊,天子的象征,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如今就不說別的什么,永安帝就算是想下一道圣旨,也得跑去找曹太后,讓曹太后幫著加蓋玉璽。
最開始的時候,曹太后倒是也沒說什么,可隨著西北戰事的平定,西夏乞和,舉國民心大振,曹太后那邊,也開始端著太后的架子了。
不再似一開始那般,在朝堂之上宛若個透明人,話也不怎么說,對什么事情也從來不主動發表意見。
可現在呢?
完全變了。
坐在簾后的曹太后冷不丁冒出那么一兩句來,幾乎能把永安帝給噎死。
若不是永安帝的臉皮足夠厚,而且在曹太后和元祐帝的面前一直都是一副孝子的模樣,只怕早就羞愧死了。
顧廷燁有些理解永安帝的想法了,衛允是先帝留下的那些老臣里頭最先向永安帝表示忠心的,如今有人推舉衛允接任陜西布政使,而且如今駐扎在西北的統帥也已經聰哥衛允的老丈人英國公換成了鄭老將軍。
陜西全境的軍權都握在鄭老將軍之手,而且如今還留在慶州的七萬余名黑甲軍,也被永安帝調了兩萬至汴京,如今就安置在京郊的錦衣衛大營里頭,由錦衣衛同知袁文紹直接統領,職責和顧廷燁手中的京郊大營的兵馬一樣,拱衛汴京,護衛永安帝的安危。
不過這事兒永安帝可沒有拿到朝堂上去和群臣商討,錦衣衛乃是天子親衛,黑甲軍便是天子親軍,如今不過是調兩萬黑甲軍入京罷了,和那些朝臣們商討什么,永
鉛筆小說
安帝才是皇帝,是天子!
一個月以前永安帝就直接給衛允下命令了。
錦衣衛可是天子親衛,再加上衛允才是錦衣衛的指揮使,永安帝一句話,經歷西北一戰之后,還剩下七萬余人的黑甲軍,當即便抽調出了最精銳的兩萬人馬,只花了十日的時間,便從遠在西邊邊境處的慶州趕到了汴京城。
而且這兩萬人馬,都是錦衣衛一營的人馬,就是當初打過荊襄之戰的黑甲軍一營,原本剛剛補充滿的兩萬四千人馬,在西北一役之中,又損失了將近四千人。
衛允索性就把他們調來汴京,讓他們的老上司袁文紹統領他們,也讓他們好好得盡一盡天子親軍的職責。
鉛筆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