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一鍵直達
在場所有的企業代表們都被驚住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參加一個新合作伙伴的實驗,竟然會聽到如此重大的消息。
他們一時之間都感覺消化不了,腦子里只想著無限太陽能動力的邏輯。
“環繞太陽的衛星,把光能間隔一億多公里,傳到地球上?”
“這種強烈的光能,被能源接收器轉化為電能,在供給給汽車運作,但是如此尖端的科技,竟然第一時間用在了民用汽車領域?”
當想到這一點的時候,企業代表們都感覺有些接受不了,因為正常的邏輯,類似的科技首先肯定用在軍事、太空探索等領域,真正成熟滿足尖端需求后,才會慢慢普及到民用領域。
其實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卻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現在國內已經有了Z波衛星,根本不需要類似尖端技術,來滿足軍事或其他相關領域的科技需求。
另外,國內也是一心放在經濟發展領域。
軍事科技再先進,也必須要經濟來支持,而經濟上來說,相比其他發達國家,國內還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這種差距是必須正視的。
所以就必須要支持更多的企業發展起來,彎道超車就是個不錯的選擇,民用汽車領域一直被國外把持,好的汽車品牌幾乎都是國外的,大部分汽車相關的高端專利,也都掌握在國外公司手里。
如果是單獨從燃油車領域去競爭,國內可以說還沒有起步,就已經沒希望趕上了。
新能源就是個不錯的機會,但哪怕是電池領域的技術,國內的企業也很難趕超國際頂尖水平,能做到的最多是努力追上,努力去掌握更多的技術、專利,努力去成為國際頂尖企業。
現在奕星所做的就是,直接成為汽車行業,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企業,只要無限能源汽車,能真正進入到市場中,可以說,其他的汽車企業,都可以用‘毫無還手之力’來形容。
這才是真正的彎道超車,在新的領域進行比拼,對手連站在舞臺上的資格都沒有。
以此,就可以促進國內企業,在汽車領域的權威,自然就會帶來一系列的經濟利益。
當類似的企業越來越多,各個領域都能站在金字塔頂端,國內的經濟就完全不是問題,平均到每個人的收入,都可以很輕松的趕超世界。
經濟,才是核心。
這也是奕星申請使用各種頂尖技術,直接被放行的原因之一。
企業代表們終于消化了‘太陽能無限動力’的概念,他們感慨果然是‘無限動力’,趙院士出手果然就是不一樣啊。
地球上的太陽能,確實做不到無限動力,但太陽周邊的太陽能絕對可以做到。
這種最新型技術制造出來的太陽能汽車,甚至連‘加油’的環節都省去了,絕對要比燃油汽車更加方便,同時還是最完美的清潔能源,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的污染。
唯一大概就是會制造熱量,但和傳統汽車制造溫室氣體相比,傳遞的熱量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相對于汽車領域制造的溫室效應來說,太陽能無限動力都可以當成是太陽某一天,活動稍稍劇烈了一點點點點點,地球也就多吸收了一點點點點——
這個‘一點點點點點’,是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雖然他們不知道環太陽聚能衛星,究竟能傳送光能的功率是多少,但做個比喻差不多就很清晰了。
比如,核彈爆炸。
最底檔次核彈爆炸所制造的熱量,大概能頂的上聚能衛星連續傳遞幾個月、一年的熱量了吧?
那相當于世界汽車領域,每一年制造的溫室效應,依舊是九牛一毛而已,正因為如此,國際才公認要逐漸禁止傳統燃油車生產、制造。
當這樣的汽車正式投入到市場中,國際上龍頭的車企們,大概都快要倒閉了吧?
諸多企業代表們心里都默默為傳統車企的未來哀嘆一聲。
然后,他們就變得精神奕奕。
長遠汽車派來的代表秦華昌,馬上抓住了重點問道,“趙院士,你們奕星是否會考慮,對外售賣這種光能接收轉化器?”
在場眾人頓時期待起來。
如果奕星無限動力公司會售賣光能接收轉化裝置,他們豈不是也能很輕松的進入汽車市場?
這可是國際性的超級大市場,擁有了無限動力的核心,他們就可以制造相關的汽車。
任何的行業先入場,占據的優勢就太大了。
趙奕的回答讓他們稍稍失望,“暫時沒有考慮過”,他想了一下,實話實說道,“因為我們只發射了一座聚能衛星,所能傳輸的光能是有限的,就連我們也無法大批量的制造無限動力汽車。”
果然如此!
這個回答讓人有些遺憾,但企業代表們還是非常的興奮,因為有了第一座聚能衛星,就肯定發射第二座。
現在成為奕星無限動力公司的合作伙伴,就等于取得了先機,未來就有很多合作的可能。
測試結束。
整個過程可以說非常順利,結果甚至有些出乎意料,光能接收器轉化的電能,比預計的還要高出一些。
這次測試的過程中,趙奕就是計劃好要公開消息,一則是核心技術不再需要保密,因為聚能衛星早已經升空,能源接收轉化測試,也取得了預想中的成功。
接下來就是等待其他部件制造,就可以組裝第一臺樣車了。
如果樣車都已經準備進入測試環節,消息是想保密也保密不了的,提前公開出去,也是對合作企業的坦誠,同時讓他們看到,奕星無限動力汽車擁有無限光明的前景。
當合作伙伴都認為,公司擁有無限光明的前景時,他們就會努力抓住合作的機會,盡量保證供應的材料、部件,不出現一點點問題,來爭取能進行下一次合作。
這就直接關系到,第一批無限動力汽車的質量。
所有企業代表們都離開了,但離開的路途中,他們還都感覺身在夢幻,包括鼎信國際、隆威重工的CEO也一樣,他們知道‘無限動力’的關鍵,就在于制造出來的樣品裝置,但完全沒有想到,會得到這樣一個答案。
‘傳統’的太陽能汽車?
可笑!
這是比傳統燃油動力還要厲害百倍,科技水平高出幾個世紀,推出以后肯定會震驚世界的汽車!
這是真正的無限太陽能汽車!真正無限動力汽車!
可以想象,無限動力汽車推出以后,肯定會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汽車售賣根本不是問題。
不過說要搶占汽車市場份額,還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第一批無限動力汽車,售價肯定會非常的昂貴。
首先,就是高昂的成本。
他們都是無限動力汽車配件供應鏈的公司,有的還負責一部分組裝,能差不多了解制造成本。
光能接收轉化器的成本非常高昂,材料采購、制造、裝配,再加上繳納的稅收,大概就在七萬到九萬人民幣之間。
因為奕星無限動力公司的要求比較高,其他部分的材料、制造、裝配成本,肯定在十萬人民幣以上。
所以汽車出場的成本,肯定不低于二十萬人民幣。
其他部分最昂貴的是蓄能電池和高功率電動機,兩者加在一起,就占據其他成本的一半兒。
如果再考慮到奕星無限動力公司的軟設施,比如控制系統軟件、汽車內外設計等成本,保守估計成本也能達到三十萬人民幣。
這還沒有算上研發成本,以及升空的衛星成本。
所以,無限動力汽車的售價,肯定會非常的昂貴,而高昂售價且制造數量有限的汽車,根本是無法占據市場份額的。
事實上也是如此。
奕星無限動力公司早就對汽車售價有過評估,最低售價也不低于一百五十萬人民幣。
因為第一批只打算生產一萬臺,全部售賣,去除掉繳納稅收、銷售過程中的費用等等,能回籠超過一百億人民幣資金。
這就是回本。
如果想要實現大規模的盈利,就要考慮制造第二批汽車。
第一批汽車是用來打開市場、打響無限動力汽車名頭,并實現研發、制造成本回收的。
汽車售賣以后,還要考慮到后續保養、維修等問題,需要很多的人工來參與,國內主要城市都要投資建一個專門的技術中心,就需要一系列的投入。
無限動力汽車銷售以后,也必須要有一定的收入。
能源,也是后續收入的一部分。
無限動力汽車確實能夠一直行駛,但行駛肯定也是要花錢的,而關鍵就在于光能接收轉化器中的空間光能傳輸設備。
這臺設備布置是接收光能,也添加了監測記錄系統,可以把接收到的光能數據,記錄到電子系統中。
電子系統,是無限動力汽車軟設施的關鍵。
當提出無限動力汽車的概念時,趙奕就交代了汽車電子系統的研發,他還親自參與其中,做出了電子系統的整體構架。
作為一家上游的科技研發企業,汽車部件采購、制造都可以交給下游的供應鏈公司,但軟設施一定要掌握在手中,他們所研發的電子系統,不僅僅能夠記錄接收光能、轉化電能的數據,還需要保證隨時鎖定每一臺汽車的位置、及時狀態等,另外,還可以應用主控制端的權限,對每一臺汽車進行及時的控制。
這并不是要窺探用戶的隱私,而是保證汽車的技術安全,依靠權限保證車內人員的安全,并提供后續的一系列服務。
當然,留出‘軟設施’服務端口,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就像是有些手機,擁有封閉的系統一樣,擁有了完善的車載服務系統,就可以依靠服務端口,為汽車提供一系列的軟服務。
比如,最直接的音樂服務。
這些都可以是收費的,也可以變成不收費的,不管后續怎么做,留出端口肯定是正確的。
現在定下的只有能耗收入,無限動力公司對能耗收入計劃,汽車每公里支付在0.1到0.2人民幣之間。
這個能耗成本略高于電動汽車,遠遠低于燃油汽車。
但實際上,能源傳輸相關的收入,暫時也只是個名頭而已,因為第一批無限動力汽車,數量是非常有限的。
一萬輛汽車,平均每一輛汽車行駛一萬公里,能源傳輸相關的收入,也不過只有一千萬人民幣左右,是汽車銷售收入的添頭而已。
在完成了光能接收轉化器測試后,合作廠商們的動力高昂,他們對和奕星無限動力公司的合作,態度都變成了‘哪怕是虧本,也必須要保證質量’。
這個無限動力汽車技術入場的機會,可是花錢都買不到的。
趙奕邀請合作企業,來參加光能接收轉化器的測試,目的也正是希望他們能制造出更好的產品。
一個月后。
奕星無限動力公司的控制室,收到了航天局的消息,知道聚能衛星已經劃入既定軌道。
同時,聚能衛星正在慢慢的展開圓翼。
這個過程需要兩個小時左右。
在完成了圓翼展開以后,聚能衛星就會快速轉化太陽能,擁有超過一千千瓦的功率,足以支持內部設備的運作,同時,會開啟空間光能傳輸組建,建立能源傳輸的通道,空間鏈接設備組建也會開啟。
航天局的控制室,能直接受到聚能衛星傳輸的影像,并查看、控制聚能衛星。
他們會把影像、檢測數據都傳到奕星無限動力公司的控制室。
很快。
趙奕就收到了控制室的消息,聚能衛星運轉一切正常,同時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數據。
通過一系列的檢測數據,可以測算出聚能衛星,最高每小時可以傳輸1.9乘以10的十二次方焦耳的光能。
這個數據也就代表,接受端以百分之五十的功率轉化電能,也能輕松超過25萬千瓦。
“25萬千瓦,比預想的要高出一些!”
“百分之八十,也是20千瓦。更何況,光能接收轉化器的電能轉化率,可遠不止百分之五十。”
“這么多的能源,可以支持一萬臺的汽車,以中等功率持續運作,第一批生產一萬臺汽車,還是保守了!”
趙奕帶著思考著看向樣車,樣車整體充滿了科技感,仿佛就是未來科技的產物,是以紅色搭配灰色為主色調,后端帶有符合動力學的尾翼,車速高過一百邁時,尾翼就會自動展開。
樣車是五人座轎車,方便用戶出行使用。
現在樣車大部分已經裝配好,只是沒有安裝核心的光能接收轉化器,聚能衛星正式運作,就可以測試光能接收轉化器,隨后就可以向交通部門,申請上路進行測試。
樣車測試會持續兩個月左右,跑過足夠多的公里數,收集到足夠多的信息,通過相關的審批以后,就可以正式對外銷售了。最快更新無錯,請訪問手機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