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贊干布閉上了雙眼,頻頻地深呼吸,想象自己此刻呆在那圣潔的瑪旁雍錯湖畔,呸!
那是苯教的圣湖,那幫子苯教徒現如今正跟那唐國人聯合,正在挖自己吐蕃王國的根。
現如今最要緊的是收拾那幫子躥到高原之上來鬧妖蛾子的唐國人。
至于你們這幫子胳膊肘往外拐的混帳玩意,等著吧,唐國人被攆出高原,接下來就是你們的末日。
一定要讓那些苯教教徒明白,老子喜歡佛,那高原之上就只能信佛。
一番胡思亂想,倒真讓松贊干布的心緒漸漸地安寧了下來。
松贊干布好不容易控制住了情緒的波動,而方才那顯得有些急促到感覺微微刺痛的心跳稍稍平復之后。
他又考慮到了一個大問題,那就是,自己麾下那十萬吐蕃精銳之師。
一部份都是吐蕃氏族精銳,可其中也是有不少頗為驍勇的奴戶在軍中效命。
更別提自己這位吐蕃國主,算得上是吐蕃最大的奴隸主。
這邏些城內外那規模龐大的奴隸,有將近三分之一,都獨屬于自己。
而且還有不少的奴隸,就在這王宮之中,干著一些粗使雜活。
倘若這些家伙,也被那些苯教教徒給忽悠瘸了,拚著性命不要,在這王宮之中作亂的話。
松贊干布額頭之上瞬間就冒出了冷汗,自己的老婆,還有自己娶回來的公主,還有自己的親兒子,可都是居住在這邏些城的王宮之中。
松贊干布抬手拭去額頭上的冷汗,招來了一名侍衛官,在他的耳邊一陣叮囑。
侍衛官心中一凜,朝著松贊干布一禮之后便快步而去……
而屋內的吐蕃重臣們,仍舊在小聲地爭執著。
家在距離那南部地區不遠的那些吐蕃大臣們恨不得現在贊普就率軍南下。
哪怕是贊普不南下,他們也要率領自己本族兵馬回去看看。
那些但凡是敢于背叛主人的奴隸,應該全部扒了皮,做成一面面的大鼓。
讓那些被挖掉眼珠子的奴隸們用那些剃掉了血肉的大腿骨頭敲打,讓他們唱著哀歌。
讓更多的奴隸們看到,膽敢背叛主人,會是什么樣凄慘的下場。
但那些部族就在邏些城附近的重臣們,同樣不樂意這個時候就舉兵南下。
畢竟自已的家就在這里,而那距離邏些城不遠的年嘎城都出現了大規模的奴隸叛亂。
大伙也都很擔憂自己的部落里邊,萬一也躥進一位苯教徒,讓那些該死的奴隸也變成傷害主人的惡犬。來到了甘露殿前,長孫無忌拭了拭額角的油汗撩起前襟拾階而上。
面對著那位朝著自己恭敬行禮的陛下心腹侍衛頭子趙昆。
長孫無忌只是矜持地淡淡一笑,稍微動了動下巴算是還禮之后,徑直步入了甘露殿。
就看到了陛下正在那里愣愣地看著某處,似乎在想事情,又像是在發呆。
長孫無忌收住了腳步,由著那趙昆快步到得陛下身邊提醒了聲,這才上前恭敬地行禮致意。
“臣參見陛下。”
“無忌來了,快快坐下吧……”李世民這才回過了神來,目光落在了長孫無忌身上,笑著抬手一引。
聽到了陛下如此稱謂自己,長孫無忌心中不禁一暖,一種陛下其實還是愛我的感覺瞬間溢滿胸懷。
長孫無忌來到了跟前,正襟危坐,一旁的宦官給這位長孫吏部滿上了一杯茶水之后,這才退到了一旁侍立。
李世民也抿了一口清肝明目又養生的菊花茶,這才笑瞇瞇地朝著長孫無忌道。
“無忌,科舉殿試至今,也有些日子了吧?”
“是的陛下。”長孫無忌點了點頭,卻對于李世民的這句問話有些摸不著頭腦。
然后,就看到了大唐皇帝陛下從案幾上抄起了一份朝著自己遞了過來。
“???”長孫無忌一臉懵逼地看著陛下遞到跟前的報紙。
整個人都不好了,嘛意思?莫非市井八卦已經傳到了陛下的耳中。
這位年輕的時候性格比較頑劣的皇帝大佬,莫非又想整妖蛾子嘲笑自己人?
“今日這份你可有看過?”李世民看到了長孫無忌的表情,有些莫明其妙,不過還是指了指那份報紙問道。
“臣……臣是看了一些。”長孫無忌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勉強一笑言道。
“朕覺得今科的這四位進士,都是難得的才俊,不知吏部那邊的銓選準備何時開始?”
聽得此言,長孫無忌心中頓時一沉,表面倒是不動聲色地道。
“陛下,臣打算這個月底開始進行銓選。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看到長孫無忌擺出了一副洗耳恭聽的架勢,李世民微微頷首。
手指頭輕輕地敲擊在案幾上,仔細地思量了半天,這才言道。
“今科狀元辛茂將,此人秉性剛正不阿,書法中正平和,可為起居郎。
榜眼任雅相有勇有謀,可入職兵部職方司,探花上官儀文采菲然,風姿儒雅,可入職禮部主客司……”
聽到了陛下那篤定的語氣,長孫無忌垂低了頭,可是眼皮卻直跳不停。
怎么也沒有想到,陛下居然會直接插手到吏部銓選,這可是極為罕見的。
等到李世民將四個人的安置盡數言皆之后,這才朝著長孫無忌道。
“朕的安排,無忌你可有什么話說?”
“陛下,驟然委以重托,會不會讓他們……”
“無妨,既是才俊,就要委以重任,方才能夠顯出他們的本事。”
“既然無忌你不反對,那便這么定了。”
“……”長孫無忌張了張嘴,最終卻只能恭敬地朝著李世民一禮。
心里邊卻直呵呵。陛下你都已經有了定論,難道我還能反駁你不成?
“臣明白了,陛下放心。”
“此事,也唯有交給無忌你來辦,朕才能夠安心。”
李世民笑瞇瞇地點了點頭,然后拿起了那本又遞了過去。
“對了,朕這里剛剛收到了此物,你且來看看……”
長孫無忌不禁一愣,旋及朝著李世民恭賀道。
“陛下,貞觀六年朝中諸多臣工奉陛下旨意刊正姓氏,至今已有四載,能有成果實乃我朝大喜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