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輕舟很久沒接受過媒體的采訪了,即使是在蜜蜜的《現在去見你》首日票房達到2600萬,他也僅僅是在微博上恭祝了幾句;
但作為一家影視公司的老板,不管是裝低調,還是真的想低調,和媒體的關系是不能不考慮的;
鐘麗妨雖說是萬重山的實際負責人,但論業內地位還是不如老孟,在眾人的勸說下,孟輕舟接受了南方周刊的專訪,當然了,來的也是在娛樂版塊久負盛名的易立靜;
“孟總,能有采訪你的機會實在太難得了,來之前,主編特地提醒了我,一定不能耽擱你的正事,就連提綱都是他親自擬定的!”
孟輕舟笑著擺擺手,南方周刊可不是什么善茬,向來以筆鋒犀利、角度刁鉆在業界馳名,鐘麗妨之所以選擇了他們采訪他,也是知曉他們面對孟輕舟,不敢太過辛辣;
“沒那么夸張,前些年云蕾、周英她們都給我做過專訪的,只是現在很少了而已!”
“孟總,您看這樣行不行,正式的采訪我想放到最后一天,這幾天我能留在片場嗎?”
易立靜的提議正好合了老孟的心思,《尋龍訣》最多還有一周的時間殺青,讓他放下心思接受連續幾天的跟蹤采訪,時間上不好控制不說,萬一影響了進度,烏爾山的臉又得黑了;
恰逢暑期檔尾聲,孟輕舟知道對方免不了讓自己點評一番,好在幾部大熱的電影自己原時空都看過,倒也不擔心言之無物;
被不少媒體稱作自2000年以后迄今最火爆的暑期檔,無論是受盡嘲諷的《小時代4》,還是爭議不斷的《道士下山》,都比不上贊譽有加、各有千秋的《捉妖記》和《大圣歸來》,以及褒貶不一的《煎餅俠》;
《捉妖記》15億,《煎餅俠》9億,《大圣歸來》7億,整個7月被這三個電影刷屏了;
三個作品各有不同,《大圣歸來》,最大的亮點應該是國產動畫的情懷的勝利。
從劇本和整體節奏來說,應該還是有一定的可提升余地,后半部分還是有點悶,boss戰的結尾有點倉促。但是從國產動畫的整體水平來對比,這個作品無疑有點類似于《三體》之于中國科幻。所以也碰到了無限拔高之后的口碑反彈。
7億的票房最大的意義在于讓資本知道,與其炮制粗制濫造的粉絲片和制造精致而無用的精神垃圾,不如踏踏實實的去做一部認真的電影。即使初期排片只有8:1,最后票房依然能追上兩部相加。
國產動畫為何有90分鐘時長限制?明擺著自己都覺得喜洋洋這樣的90分鐘已經是極限了吧,下一部大圣希望能為國產動畫突破90分鐘的壁壘。
《煎餅俠》應該是給人最多驚喜的,初看片名覺得就是一個惡搞超級英雄的喜劇片,整體格調不會很高。
看完之后讓我有種《喜劇之王》和《鳥人》的感覺,當然整體素質跟《鳥人》相比相差太大,但是導演從作品里面表達的東西是接近的。而且也能夠讓人體會出導演的想表達的這層想法,而不是直接扔你臉上。
全劇的笑料鋪的很開,各種梗也沒有用的很老。不足的就是結尾,為了場面發力,削弱了整體劇的想法。當然,找來了這些嘉賓強行大團圓估計也是為了票房考慮吧。
9億票房最大的價值應該是給那些網劇成名的從業者一個方向,讓他們意識到一個從小屏突破到大屏的路徑,以后應該會有更多這樣草根的從業人員加入電影制作吧。
《捉妖記》其實從整體來說沒有太大的亮點,也沒有太大的漏洞。算是一個很標準的商業作品。從人設角度不如大圣,從笑點來說不如煎餅俠。但是票房說明一部中規中矩的合家歡電影就能夠達到如此體量。希望之后的商業片能以此為鑒,少放衛星多做實事。
之前國產保護暑期檔票房紀錄也就67億這個樣子吧,這次一下子沖出三部紀錄,一方面說明了暑期檔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應該能增強國產電影的信心。
截止7月20日,《捉妖記》5天票房破7億元,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泰囧》、《西游·降魔篇》的同期成績,已經有人預測:《捉妖記》有望成為首部票房過20億元的華語電影。
然而,《捉妖記》在票房上獲得的大成功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其中有著太多可以探討的因素和值得其它國產片借鑒的東西在。
《捉妖記》選擇了觀眾偏愛的類型大片。
“是不是大片”應該是大多數觀眾在進行觀影消費時的第一選擇標準,畢竟,花了錢就應該看回一點東西,“大片”的構成元素無外乎大咖導演,大咖演員(還必須有數量優勢),大價錢道具、交通工具,高大上的拍攝場所(最好是去到好幾個發達國家),以及強大的后期等,總之,必須是“一看就知道是花了錢的制作”。
所以,我們可以把《捉妖記》視作今年暑期檔的大片。而觀影效果顯示,《捉妖記》的確是一部老少皆宜的電影,《捉妖記》的后期效果也是近幾年同類型國產片里能排得上號的。
該片的導演許誠毅在美國夢工廠工作了20多年,曾擔任《怪物史萊克》第一部史萊克的形象設計、第二部的動畫總監、第三部的導演,而他擅長的正是電腦動畫制作。
顯然,該影片滿足了觀眾“偏愛大片”的消費心理,在這個5毛錢特效橫掃的電視電影圈里,能看到一部50、甚至500塊的特效,該是一件多么振奮人心的事。
《捉妖記》對于檔期的正確選擇。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華語電影的上映時間有了明顯的劃分點,一年365天,電影檔期被劃分成賀歲檔、春節檔、暑期檔(暑期檔里還夾著一個七夕檔)、國慶檔最重要的幾大檔期,而在這些檔期中上映的電影,只要不是太偏門太小眾的電影,票房一般都不會太差。
而在這些重要的檔期里上映的電影往往是最有可能刷新紀錄的,像《泰囧》(賀歲檔)、《心花怒放》(國慶檔)、《澳門風云》2(春節檔)、《小時代》系列(暑期檔)。
一部電影對于檔期的選擇有多重要想必不用我在這里做過多的解釋,近幾年,因為檔期的正確選擇而取得驕人票房的電影例子,可以說是不勝枚舉。
而怎樣選擇檔期當然也不是亂來的,譬如一部苦大仇深的電影選擇在合家歡的春節檔上映就太不應景了,譬如一部感人肺腑的愛情片排在六一兒童節的幾部動畫片里就會顯得不倫不類,又譬如說一部滿屏散發著青春荷爾蒙的電影偏偏要擠在帶著秋意的國慶檔也會有些水土不服....
總之,選擇正確的檔期對于任何類型電影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
《捉妖記》對檔期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雖然它因為意外推遲了半年多才上映,但似乎影響不大,重新完成拍攝的《捉妖記》選擇在暑期上映,正是因為看到了這個檔期觀眾對電影的消費需求,而且這樣自帶萌點笑點鬧點的電影實在是很對熱騰騰的夏天的味道。
《捉妖記》對于電影類型題材的正確選擇。
這幾年屢試不爽的類型電影莫過于《那些年》、《致青春》、《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等“青春懷舊”片,今年的暑期檔已經有《小時代》、《梔子花開》這樣的青春片了,再多同類型片其實是無益的,如果《捉妖記》拍成了一部魔幻古裝版的青春懷舊片,我想我是要罵人的。
所幸,《捉妖記》選擇的內容是有著時間厚度和民間觀眾基礎的“妖魔鬼怪”題材,我甚至敢說,沒有一個電影大國有中國這么豐富的故事素材,我國各種文學中關于“妖”“神”的記載不計其數,還有在小街巷尾流傳的各種傳說,可以說,這種優勢和“美國拍攝科幻大片有先進的技術”幾乎是同等的。
換句話說,我們要拍國產大片,最適合的類型莫過于古裝大片、功夫大片和妖魔神鬼大片這三種,基于這幾年的功夫片越來越差勁,歷史宮斗古裝幾乎拍爛,妖神大片的空間還是有很大的。
是的,拍愛情大片我們拍不過《泰坦尼克號》,看吳白鴿企圖把《太平輪》拍成中國版《泰坦尼克號》的野心,我都替他感覺有點尷尬;拍科幻大片拍不過任何一個美國英雄系列片,看王金拍的《未來警察》,那到底拍的是什么鬼;拍恐怖驚悚大片拍不過《咒怨》,因為制度的原因,咱們的電影不能有“鬼”......所以,還是老老實實拍自己最有底的內容吧。
《捉妖記》到底好在哪里
一部電影出來自然有人說好有人說壞,《捉妖記》自然也是。
舉兩個同類型題材的例子,一個正面的《西游降魔》,一個反面的《鐘馗伏魔》。這三部電影有著一個共同的主題——抓妖。
說到近幾年來國產魔幻題材類型片的翹首,必然非周星馳導演的《西游·降魔篇》莫屬。該片無論在投資成本、演員陣容、制作等各方面都在大片的范疇里;
而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該影片與票房成正比的口碑和專業評分,以及周星馳的才華和觀眾對于周星馳本人、《大話西游》的深厚情結...然而這些都是《捉妖記》沒法企及的。
另一部反面的電影是今年上半年上映的《鐘馗伏魔》。該片由陳坤、李冰冰領銜主演,在主演的咖級上是勝于《捉妖記》的,然而在劇情的“渣”程度上,簡直令人無法直視,《鐘馗伏魔》企圖講一個大的故事,無奈導演功力不夠,畫虎不成反類犬。
然而《捉妖記》聰明的是,它自知無法很好地掌控一個類似于《西游降魔》“人間大愛”“我佛”這樣的深意大主題,所以它講述了一個淺顯易懂的“人和妖”的故事,情節、人物設置一目了然,而整個故事營造了一個相對輕松愉悅、觀眾喜樂見聞的氛圍,十分符合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喜好。
關于觀眾對該影片導演、演員、后期等各方面的褒獎,網上已經很多了,好像說再多也起不了錦上添花的作用。
但我相對更認同的,其實是導演對主題的選擇上這種“舍大取小”的方式,沒有通篇的矯情,沒有說大道理,沒有把“人性”掛在嘴邊嚷嚷,沒有企圖講全人類全宇宙怎樣怎樣的大屁事…這些年有太多的人想拍“大”的東西,然而都敗在了自知能力不夠上,對于這點,必須給《捉妖記》一個贊。
而引發諸多藝人主動推薦的《大圣歸來》呢?
孟輕舟有自己的判斷,他認為田小鵬做的最好的,是整部電影各個細節的平均值!
大圣之前,國內有一部可堪比較的動畫電影,《魁拔》;
比較魁拔和大圣歸來,先拋開動畫形式和具體的技術細節,而是在整個電影層面進行比較。縱觀歷史,公認的成功影片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沒有名顯得短板,即便是最讓人挑剔的部分,其數值也往往達到或者超過了觀眾接受度能夠允許的平均值。
反觀魁拔和大圣歸來這兩部電影,首先在電影層面,前者最為致命的地方即在于他只有一項數值較高,即美術部分,而策劃和劇本這兩項同樣極為關鍵的指標則在平均值以下。其中策劃一環很少被人提及,但這個環節卻是導致了另外一個關鍵環節——劇本無論如何都難以達到平均值之上高度的罪魁禍首。
魁拔最初的策劃曾經是劇集,這并不是什么新聞。在看過魁拔的劇情之后,懂劇作的人應該就能明白,魁拔在劇情表現出的乏力正是因為劇集和電影故事展現方式之間的異同所導致的。
劇集的節奏被生硬的切割,放在了電影院里,導致在每一部魁拔的電影結束的時候觀眾都會有一種因為沒有完整觀影而產生的失落感。
而基于這種失落感,影片中的其他不盡如人意的環節則被成倍放大,導致了觀眾和評論人對魁拔的反感和冷遇。
而反觀大圣歸來,雖然在劇情上仍有瑕疵。但這部電影基本將故事在限定時間內講完,而其他諸如人物塑造、美術概念、視覺特效等部分完全成為了加分項。因此兩部作品帶給觀眾的觀影體驗是有著天壤之別的,幾乎沒有可比性。
中國動畫中,第一個做到了全部環節都在平均值之上的動畫是喜羊羊。而如果接下來還會有這樣一部平均分都在及格線之上的作品出現的話,觀眾們也一定會毫不吝嗇地用票房在表達自己對他的支持。
所以魁拔票房口碑雙失利,真的怪不得別人。而一部好電影的成功,也不是區區幾個自來水能夠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