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天下  第九十三章:知行合一

類別: 歷史 | 兩宋元明 | 景泰天下 | 一斤小米   作者:一斤小米  書名:景泰天下  更新時間:2020-10-04
 
坐在椅子上后,吳與弼小心翼翼的拆開了信封看了起來,他對朱祁鈺怎么知道自己的這件事很好奇。

而且他更加好奇的是朱祁鈺找自己入京是為了什么,他不覺得自己現在的才華能讓朱祁鈺親自派人請自己。

良久,吳與弼終于看完了手中的信封,隨后深深的吐出了一口氣,將信封小心翼翼的疊了起來,輕輕的放在了一旁的桌面上。

吳與弼看向門達開口道,“大人車途勞累,不妨先好好休息一番,我這就讓仆人去買些酒菜來,晚上好好招待大人一番。”

“那就叨擾先生了。”

門達也不客氣,反正朱祁鈺給的期限是在會試之前,更何況現在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半月,有的是時間。

吳與弼給了書童一些錢財后讓他出門去買酒菜了,隨后轉身回到學堂,又講了半刻學后,便讓學生回去了,告訴他們之后這段時間休學,不再講學了。

“叔心、克貞,你二人留下來。”吳與弼叫住了兩個人。

叔心便是胡居仁,生于宣德九年,年幼也是一位神通,幼年時就已經博覽群書了,左傳公羊、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辭等,無不涉獵。

如今年滿十六,聽人言崇仁有一大儒者,所以便來求學,其才華被吳與弼稱之為勝自己數倍。

而克貞名為婁諒,對于他后世也是很少有人知曉的,但是說起他的學生,那大家可就都知道是誰了,那便是王守仁王陽明。

婁諒年少的時候就有志于成圣的學問,曾經求教于四方,不過卻對那些教學之人十分不屑。

直言“大家所說的皆為舉子學,并非是身心的學問”。

后來聽聞了吳與弼的名聲后便來求學,一開始他也以為吳與弼與之前那些人一樣,只會教導一些考取科舉的學問,根本不會圣人之學。

但是聽了吳與弼講學后他便如此如醉,而吳與弼也很是喜歡他,認為他的才能足以成圣,不過恐怕吳與弼也沒想到。

婁諒雖然沒有成圣,但是卻教出了一個成圣的學生。

胡居仁就曾經說過婁諒所行之路有些偏向于陸九淵,而陸九淵便正是“心學”一道的創始人。

不過吳與弼對此倒不是怎么介意,他認為學習理學便是格物致知之道,所以對他言傳身教,將自己的學識毫不吝嗇的全交于他。

“先生!”

兩人乖巧的來到了吳與弼的身旁,等候吳與弼的吩咐。

“為師不日即將前往順天,叫你二人來便是想問你二人可愿隨我一同北上。”吳與弼開口道。

婁諒開口問道,“老師北上所謂何事?”

“此行只為論道,扶圣!”吳與弼答道。

“論道?扶圣?”

婁諒有些疑惑了。

“圣上遣人請我前往順天,與衍圣公坐地論道一番,為的只是扶正圣人之學。”吳與弼解釋道。

但是他這一說完,婁諒就有些擔心了,若是與別人論道倒是無所謂,但是對方可是衍圣公,孔子的后人。

其中可是十分兇險的,古往今來誰人不敬奉孔圣人,如今吳與弼卻要去和孔圣人的后人論道,雖然并非是針對圣人。

但是無論輸贏都于自己無益,若贏了,則成天下之人指責的對象,人人戳其背脊,得罪了天下的文人士子。

若輸了,則顏面盡失,從此貽笑大方,可能成為后世之人笑柄,被人拿出來取笑萬年。

“克貞,我記得你曾經求學于曲阜吧。”吳與弼開口問道。

“回老師,學生確實求學過曲阜,只是曲阜之地并無大學問之人,圣人子弟也不過吃喝玩樂的紈绔子弟之輩罷了,早已將圣人之學忘得一干二凈。”婁諒說道。

他當年滿懷熱忱的去曲阜求學,為的就是希望可以離孔圣人更近一些,但是到了曲阜,所見的根本沒有半點圣人之舉。

全是囂張跋扈之人,所行之事絲毫沒有半點圣人子孫的樣子,侵占田畝,調戲良家婦女,毆打奴仆等等。

這些哪還有半點圣人子孫的樣子,婁諒覺得恐怕現今的這些子孫之舉若被孔圣人看到,恐怕圣人會手持三尺青鋒親自來還天下一個清明吧。

“正因為如此,所以我才更需要上京,圣上請我去扶正圣人之學,此舉并非為了個人,乃是為了全天下之人謀福,我必須要去。”吳與弼說道。

胡居仁有些擔心的插嘴道,“可是老師這樣便是公開與圣人為敵啊。”

“圣人?叔心高看了他們,他們除了與圣人同姓外,可沒有一絲地方有相同之處!老師此行必當獲勝,只是老師可知圣上為何要請老師前去?”婁諒疑惑道。

婁諒說完后,吳與弼滿意的點了點頭,理學之途在于格物致知,但是胡居仁卻是有些故步自封了,不肯去打破認知。

與他相比婁諒則是更加不再于世俗的看法,更加的堅守本心,不過就是行事有些偏激了,有些隨心所欲了,嫉惡如仇這點還需要慢慢打磨,不然恐無法成大事。

“克貞可知前段時間在商賈之間造成了小小風波嗎?”吳與弼向婁諒問道。

婁諒想了想,“學生知曉一些,只是并沒有過深的了解過。”

“也罷,這次你二人便隨我一起吧,求學之道在于知行合一,若不深加于了解,一味地固步自封可得不到成長的,求學圣人之道,探索天理之學,若無法了解世間之象,怎么可能稱之為真學問。”吳與弼看著婁諒和胡居仁教育道。

吳與弼現在的“知行合一”與后來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有些不同,吳與弼的“知行合一”在于求學,理論結合實踐并行。

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在于良知,追求本心,就像看到有人落水了你會下意識的就想要去就他一般,并且還付出行動了。

那么這便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而不是猶豫半天才決定去救人,那這就不是遵從本心了。

發自內心的良心視為“知”,毫不猶豫的付出行動了視為“行”。

這一點王陽明確實傳承了吳與弼的思想,那便是“性善觀”,認為人性本善,而心學所求得便是恢復人本心的良知善良。

發自本心的為善去惡,這便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