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大唐  第五十六章 突厥南下

類別: 歷史 | 兩晉隋唐 | 啟明大唐 | 蘿卜也是藥   作者:蘿卜也是藥  書名:啟明大唐  更新時間:2020-10-04
 
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淵頒布詔書,將皇位傳給太子李世民,自為太上皇。

李世民“三推三讓”后就答應了。

次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世民在東宮顯德殿登基,改國號貞觀,大赦天下。

李淵還是住在大興宮。要說李淵甘心嗎?他也不甘心。雖然現在已經六十多歲,可是身體還很康健,在位也不過8年多。8年前,李淵就是在這個長安城,就是在這個大殿中,逼迫隋朝的小皇帝楊侑禪位。而8年后,他在同一個地方禪位給了自己的兒子。

這天晚上,東宮里面燈火輝煌,文臣武將們盼望的這一天終于來了。李世民也拿出了仙人釀款待一眾大臣。

而就在眾人酒飲正酣的時候,八百里加急文書卻讓這喧鬧的宮殿瞬間死靜。

李世民打開書信,手也是一抖,突厥還是南下了。雖然早就有準備,但是聽到消息的李世民心還是顫了顫,可當看到一眾群臣后,卻突然哈哈大笑起來。

“無事無事,突厥頡利可汗聽聞朕要登基,帶著10萬大軍來給朕祝賀,西線的突厥已經到了徑州。這是好事啊,我們準備了這么長時間,怎么也得去迎接一下不是。依計行事!”

“遵旨。”

一眾文官武將酒也不喝了,大半夜迅速召集人手準備應敵。

第二天一早,白啟也知道突厥要來了,因為王千的兩百多禁軍直接被調回去了一大半。僅留下27名老鳥依然在訓練。白啟知道,如果按照正常歷史,這突厥最多打到渭河之北,不過也不知道自己這翅膀到底扇起了多大風。希望這風不要刮偏了才好。

白啟站在會議室的臺前沉默良久,隨后,便沉著的對眾人下達一個又一個命令。

八月二十日,突厥順利到達武功縣。若站在高處已經可以看見長安城頭。而李世民卻并沒有慌張,依然不懼。

八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登基后的第13天,將自己的妻子長孫氏冊立為皇后,絲毫不顧此時突厥壓境的巨大威脅,并追贈自己的岳父長孫晟為司空、齊國公,謚曰獻。

說起長孫晟,那可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可是說就是他一手分裂了強大的突厥。

在隋文帝時期,長孫晟在突厥呆了數年,收集情報。那幾年間,他不但對突厥政治派系、部族強弱、山川形勢等情況進行了調查,而且因為武藝高強,更是得到了教授突厥貴族子弟的機會,借此了解很多內部情況。

隨后制定了“遠交近攻,離強而合弱”的策略,然后又在突厥進攻隋朝的時候成功離間了阿波可汗和攝圖可汗。使得經常打敗仗的阿波可汗與隋聯盟,又偷偷放出消息讓攝圖知道,隨后攝圖襲擊了阿波可汗營地殺死了阿波可汗的母親。突厥隨后漸漸分裂,內部斗爭不斷。此后的突厥習慣上稱為東突厥、西突厥,大體以阿爾泰山為界,在之后的幾十年中頻繁內戰,大大減少了劫掠中原頻率和入侵中原的契機。可是說,長孫晟是歷史上有名的間諜和外教家。

李世民在這個時間冊封長孫氏為皇后,也不知道是真不懼突厥,還是認為其時日不多,還是為了給自己老婆在歷史留個名。

但為已經死了快二十年的長孫晟冊封,卻一定是為了提升士氣和惡心突厥的。

八月二十三日,由梁師都掌管的東路大軍到達長安北地高陵縣,距離長安城不過70里地。

隨后在八月二十七日攻打長安北地涇陽縣時,卻被尉遲敬德擊敗,尉遲敬德生擒俟斤阿史德烏沒啜并且擊斃突厥騎兵一千余人,直接給大唐來了個開門紅。

而剛剛登基不久的李世民也親自帥軍阻擋西線。

八月二十八日,頡利可汗的主力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突厥二十萬雄兵,列陣于渭水北岸,旌旗飄飄數十里。

仗打了這么多天,其實突厥眾人也很是疑惑,縣城有兵防守,可好不容易攻進去,里面卻空空如也,啥也沒得到,讓眾人空歡喜一場很是郁悶。

頡利可汗的營帳里。

突利喝著酒,有些不滿的問道:“頡利可汗,你帶領眾部落千里迢迢的來大唐劫掠,現在人來了,兵力也損失不少,連俟斤烏沒啜也折進去了,可是我們還是啥也沒有得到啊。那長安城里雖然富足,但是城高墻堅,你不會真要打吧?我們可是把一家老小都帶來了,損失不起啊。”

一眾部落也“是啊是啊”的說著。

李世民制定的計劃就是堅壁清野,不給突厥一點可補給的東西,如果沒有搶到糧食必定會攻打縣城,大唐正好利用城墻以守待攻,消耗突厥兵力,打擊他們的氣勢。此時,正在借助渭河地利阻截突厥部隊。雖然突厥部隊旌旗飄飄數十里,但此時的李世民準備的還算充足,身后有城高強堅的長安,并不怎么畏懼。

頡利可汗也是郁悶,明明是聽說李世民剛剛登基,內部十分不穩定,這次進攻肯定能大獲全勝,滿載而歸。可來了后卻發現,大唐的團結和抵抗之頑強遠出乎眾人意料。突厥雖然人多,可每每陷入不擅長且易守難攻的城防戰,損失的也著實不少。

頡利可汗這次來可是樹立威信的,如果沒有收獲損失的還這么大,自己可汗位置可要換人了。

“這李唐皇帝剛剛登基,而且是血刃上位,內部不穩這是肯定的。再說,他老子每年稱臣納貢的,他登基卻連聲招呼都不打,太不把我們突厥放在眼里了,如果不來教訓教訓,再培養出一個大隋一樣的帝國,我們起不是更危險?”

這話一出,眾人也都相互點點頭稱“不錯,是得教訓教訓”之類的。

突利可汗問道:“那怎么辦啊,難道我們真的要攻城?頡利可汗你可得三思啊。”

眾人又立馬看向頡利。

頡利蹙眉想了想便看向這次南下的策劃者梁師都。

“師都以為如何?”

梁師都沉吟片刻起身執禮很是自信的道:“可汗陛下,這長安城城高墻堅不假,但可汗陛下聲名赫赫,我大軍勢如破竹威逼城下,氣勢正盛,反觀那長安城內定已是人心惶惶,宛若驚弓之鳥。

臣下以為,這新皇正忙于登基,空得意忘形定也是疏于防備,此時調兵回援定也是需要時間。我大軍盡可趁此時機圍三闕一,假意攻城。就算唐皇敢戰善戰,也不會不顧傾覆天下之危與我們死戰。

屆時,李唐要么保存實力退走洛陽,要么定會向可汗陛下求和稱臣。這是戰是和,還是得可汗您說的算。”

頡利可汗笑著點頭。“嗯,師都言之有理。”

但此時,頡利的心腹大將執失思力卻又不同意見。

“可汗陛下,這唐皇新立,若就此逃離長安,定會民心盡失再難服眾,說不定還會引得天下大亂。

而觀我突厥大軍一路南下雖也順利,但也不難看出這李唐早就有所防備,想必這長安城內定也是防衛嚴密。若真要攻城,那也是兩敗俱傷,而戰事一旦久拖,對我們反而不利。

不如,咱們先派一人前去長一探虛實,想必那唐皇會主動求和的。”

其他部落首領也不愿意攻打長安城,頓時出聲一陣附和。而梁師都聽得臉色卻不怎么好。

頡利可汗想了想也點點頭,而后對看向執失思力道:“執失酋長一向足智多謀,既然如此,那就辛苦你去探查探查吧。”

執失思力張了張嘴,還躬身答應。

“是,可汗”。

隨后執失思力率領十幾個部眾度過渭河,進入長安。一路看清了長安的部署,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突襲果然沒起到什么作用,人家早就屯兵于長安,也將城外大部分民眾也遷來了。

執失思力見到李世民后,很是傲然的開口道:“唐皇,頡利與突利兩位可汗將兵百萬,今至矣。”

執失思力此話的目的就是想借此來暗中觀察李世民的表現,如果李世民表現出一絲怯懦之意,那么自己就能占據主動權,就算談不攏,那回去后也將會毫不猶豫地勸說頡利可汗立即圍攻長安,逼迫李世民就范。

然而,事情卻出乎了執失思力的預料。

李世民準備多日,早就做好了固守城墻的準備,見來人竟如此囂張,頓時兩眼一瞪氣憤厲聲說道:

“吾與汝可汗面結和親,贈遺金帛,前后無算。汝可汗自負盟約,引兵深入,于我無愧!汝雖戎狄,亦有人心,何得全忘大恩,自夸強盛!我今先斬汝矣!”

武將們也跟著血氣翻涌,自是虎目圓瞪著瞅著執失思力,附和著“陛下圣明”,更有程咬金等混不吝叫囂著要斬了幾人祭旗的。

蕭瑀、封德彝聽得連忙上前求情道:“陛下,兩國交戰不斬來使,如此有失我大唐禮儀、顏面和氣度啊。請陛下三思。”

李世民面容一肅:“哼,朕今遣還,虜謂我畏之,愈肆憑陵。囚思力于門下省,朕且要看看,這頡利可汗到底有什么本事。”

說著,李世民擺擺手,便讓人把執失思力一眾人帶下去。

執失思力也沒想這新上任的唐皇李世民會如此的狂傲、霸氣、莽撞,竟然不顧天下安慰真的要準備死磕。隨之心里也犯起了嘀咕,萬一真的打紅了眼,到時候真的把自己祭旗了,那自己死的不是很冤?

執失思力在門下省關了沒多久,最后還是決定要再見見李世民。

李世民聽后自然答應。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