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從芯開始  第201章 二級緩存

類別: 都市 | 商戰職場 | 1991從芯開始 | 三分糊涂   作者:三分糊涂  書名:1991從芯開始  更新時間:2020-12-03
 
蘇遠山抓起會議室的手機,摁下免提,迅速撥通李明柳的大哥大。

電話中,李明柳的聲音疲憊中帶著興奮——哦不,亢奮。

“我要對你坦白一下,之所以進度慢,是因為一開始我想死磕一下338(第一章便提到過,Intel338專利),你知道,我還是有點不服氣Intel的。”

因為是免提,李明柳的聲音傳到了每個人的耳畔。

大家聽了都是搖頭微笑。

蘇遠山笑罵了一句:“然后呢?”

“被你拖去特區的那幾天,我好好想了想,覺得搞研發有時候還是得靠運氣。你看老秦就是運氣好,早不早就完成了YX架構的專利墻,聽說英國有個公司氣的吐血是不是?”

“你這家伙,別詆毀我師兄。我師兄可不是靠運氣!”蘇遠山大笑:“你說的那個英國公司是ARM,蘋果和諾基亞他們一起搞的。”

李明柳也笑起來:“我沒詆毀他,我還是很佩服老秦的。”

頓了頓,李明柳接著道:“再加上聽到克勞德那邊說和Intel完成了和解,338技術可以用了,路子就廣了許多。”

“而且一開始Intel在奔騰上推出的雙8Kb緩存也給了我們很大的干擾……坦白說,一開始我們走錯路了。”

“嗯,那現在?”蘇遠山一點也不著急,任由李明柳慢慢講他的心理歷程。

“然后我們放棄了在核心內部多堆核心的思路,轉而在核心外部另外搞一個緩存。如果說把建在核心內部的緩存叫1級緩存的話,這塊緩存可以建在核心的外部,缺點是稍慢一點,但優點是容量可以很大,可以彌補命中率……不考慮成本的話,你想堆多大就堆多大!”

“這個二級緩存的技術,根據預測,完美模型下,它對提高數據處理速度的貢獻很大,甚至會超過頻率的提升,我認為它還大有可挖的潛力。明年別給我安排其他事了,我專門磕一下這個。”

“好好,你喜歡這個就磕它就行。”蘇遠山臉上止不住笑:“我也認為二級緩存技術大有潛力可挖!”

蘇遠山用力地握了一下拳!

豈止是大有潛力可挖,二級緩存技術是關鍵中的關鍵好不好——特別是對于Intel架構來說更是如此。

當初P3架構的圖拉丁賽揚一戰成名,就是靠著0.13微米的制程256K全速二級緩存,把同時代“更先進”架構的P4打了個滿地找牙。

不過二級緩存第一次出現卻有點失敗——它最早是用在兩年后的奔騰pro上面,雖然性能提升明顯,但由于技術尚不成熟,再加之高速緩存芯片價格極其昂貴,是以奔騰Pro也就成了一款失敗的產品。

雖然失敗,卻也使得增加二級緩存的容量和速度能夠直觀地帶來CPU性能的提升,成了CPU廠商的共識。以至于到了后面二級緩存越來越大,甚至還開辟了三級緩存。

現在李明柳一頭撞進了二級緩存里面,這如何讓蘇遠山不開心?

深深地吸了口氣,蘇遠山問道:“那你什么時候回來?”

李明柳笑道:“估計得年后了,明天也沒機票……娘的,早知道就提前包個飛機了。”

蘇遠山聞言微微一怔,苦笑著搖了搖頭:“你這家伙,果然是沒打定主意回來過年的?”

“機票都沒買呢。”李明柳呵呵道。

“明天買高價就是了,應該還有的。”

李明柳笑道:“算了,下面一群人拼了這么久,如果不把他們帶回來也沒意思。再者,聽說張博士也一天到晚守在工地上,我們滬上這邊就湊一起熱鬧熱鬧得了——你給點經費唄。”

蘇遠山一秒都沒考慮,馬上點頭:“好,一百萬夠不夠?”

“哈哈!大方!我先睡覺去了。”

李明柳那邊電話說掛就掛。

蘇遠山回頭,只見眾人都一臉無奈。

“得,我還說今年搞兩個最佳員工呢。”蘇遠山聳聳肩:“他既然不回來,那也省了我們糾結。”

陳靜一抿嘴:“我倒是覺得,干脆今后這種團隊主官就不參與最佳員工的評選了,不然下面二級三級部門的人會覺得,榮譽總歸是老大的……”

席小丁也笑道:“主要還是標準不好掌握,是按成果重要性來?還是按出成果的難度來?”

聽兩人說著,蘇遠山也頭大起來。

去年還好說,遠芯人不多,但今年如果算上下屬企業的員工,遠芯的員工總數已經超過萬人。這萬里挑一的榮耀……特別是在科技園這種智商密集型單位中,確實很光榮。

就像你在T大P大拿了全科滿分。

但要命的是,拿滿分是靠實力,但這榮耀卻是由人來決定。

“看來去年定下的最佳員工制度確實有點草率。”蘇遠山呼了口氣,沉吟片刻后望向父親:“爸,你來決定,今后到底怎么說。”

說完三人便同時望向蘇星河。

蘇星河原本只在笑吟吟地看著戲呢,沒料到兒子居然突然就把這麻煩丟給自己了。

“我覺得啊。”蘇星河教授想了想道:“還是把部門領導分開來評選吧。”

“成立一個成果評選委員會,由各部門的負責人和資深專家組成,譬如P7,P8以上這種。先在成果評選委員會內部進行一次不公開的表彰……然后,這些人再對細分的項目組進行評選,而且也不要搞什么最佳員工,直接以項目組為單位。”

“也不要只評一個,評三個吧,不分排名的那種。”

蘇星河說著看向兒子:“今后團隊合作越來越重要,而且團隊也會越來越多,所以把榮譽給團隊應該更符合遠芯的實際情況一點。”

“至于個人,可以評優秀個人——這個就不按成果來,按平時對工作的態度來。上到副總,下到洗碗工,只要工作積極認真負責。都可以評為優秀個人,就像勞模那樣。這個優秀個人的數量可以多一點,現目前十個左右比較合適……”

聽蘇星河幾乎是隨口就整理出了一套表彰制度,三個年輕人聽得一愣一愣的……隨后蘇遠山便拍著馬屁道:“真不愧是要當院長的人,爸,你太厲害了!”

蘇星河大笑:“你們啊,多看看新聞就知道了——自己不會,難道不知道跟國家學?”

三人一聽,也都笑起來。

國家每年的科技成果,然后優秀個人,可不就是這么選的么?

玩表彰制度,誰還會比國家更有經驗?

第二天,孫西慧來到了科技園。

“小朋友呢?”蘇遠山站在行政大樓下面等著她,見她獨自一人過來,有些好奇。

“送我堂哥那邊去了,今晚不是聚餐嗎?到時候免不了喝酒,帶個小孩麻煩。”孫西慧抱著雙臂,四下打量著。

這一年了,遠芯的行政大樓也裝修布置了好幾次——不過不管怎么變,前臺依舊是漂亮的小姑娘。

這時,一個驚喜的聲音響起:“孫姐!”

隨著聲音,身穿套裙的遠芯行政部總監劉紅燕蹬蹬地踩著高更鞋趕緊過來,她見蘇遠山轉身,又連忙叫了一聲“山總”。

“小燕。”孫西慧含笑沖劉紅燕招了招手,兩人握著手,又摟著肩膀互相拍了一陣彩虹屁……

無非就是你看起來好漂亮,這衣服挺合身。

蘇遠山也就在一旁抱著肩膀笑瞇瞇地看戲。

當初孫西慧遠赴香江,為了不影響后勤工作,她臨走之前幾乎手把手地給蘇遠山帶出了兩個繼任者。

一個周小慧,擔任蘇遠山的秘書。一個劉紅燕,擔任后勤主管。

現在隨著遠芯架構調整,劉紅燕的地位也相應水漲船高,成了行政總監——依舊是大總管。

這也是為什么,蘇遠山一直很喜歡,乃至感謝孫西慧的緣故。

“這次回來得太慌忙了,都沒給你們帶禮物。”孫西慧說著瞥了蘇遠山一眼:“都怪山總,急忙忙就把我召回來。”

“沒事,你回來就好。而且山總是說你在那邊太辛苦,一直我們念叨呢。對吧山總?”

劉紅燕今年28歲,性格也和孫西慧一樣開朗大方,同樣也是第一批進遠芯的——那時候蘇遠山在她們一群人眼中就是個十七歲的弟弟。

“咳……對,你們說得都對!”

兩個女人便笑得花枝招展起來。

在大廳分開后,孫西慧進到蘇遠山的辦公室。

周小慧替她斟上茶,然后很乖巧地挨著孫西慧坐著敘起舊來。

“小慧姐,先別敘舊了,和孫姐聊會正事。”

蘇遠山見周小慧話匣子一打開就管不住,笑著打斷道。

“噢,好。”周小慧馬上從衣服兜里掏出個小本本坐到一旁,準備記錄。

“呵呵,沒那么正式。”蘇遠山說著,拖著椅子坐到孫西慧面前。

孫西慧雙腿并攏,手搭在膝蓋上,笑吟吟地看著他,一副洗耳恭聽的表情。

“孫姐,別這樣,輕松點。”

“我這是標準的淑女坐姿。”

“噗……”

不只是蘇遠山,就連周小慧也噗的笑出了聲。

孫西慧也呵呵一笑,把手撐在大腿上,雙腿交疊了起來,翹了個二郎腿,望向蘇遠山道:“隨著回歸的臨近,有不少資本都開始準備逃離了。這對我們來說……好也不好。”

蘇遠山點點頭,想了想又轉身回到辦公桌,從抽屜里拿出一包開心果丟到桌上:“邊吃零食邊說。”

“……這一年來,關閉的電子廠挺多的。而且我有感覺,政府似乎有意引導著HK加速往金融領域發展。”頓了頓,孫西慧顰眉道:“再加上房地產和貿易產業的不斷擠壓,實體型企業的生存環境會越來越差。”

“然后呢?”蘇遠山點點頭。

“所以在HK建晶圓廠這種事,你就先不要考慮了,沒有政策優惠,建立不起來。”孫西慧一直沒忘記蘇遠山當初讓自己調查市場的本意。

蘇遠山笑著點頭:“嗯,那只是當初的備用選項。現在隨著和德儀的合作,晶圓廠已經成功落地滬市,就不會再考慮HK了。”

孫西慧便輕輕呼了口氣,沖蘇遠山眨了眨眼道:“我們在HK的注冊資金已經提到了一億美金,而且元旦的時候清了一下賬,資產已經差不多五億美元,現在光賬上現金就躺著一億多美刀。”

一旁的周小慧贊了一聲“真厲害”。

蘇遠山倒是不動聲色,問道:“那你的想法呢?”

孫西慧盯著蘇遠山,咬了咬嘴唇,輕聲道:“現在有兩個想法,一個是在HK開始金融領域。一個是全面進入內地,投資房地產、商貿或者金融領域。”

蘇遠山默默地磕著開心果,眉頭慢慢皺起。

他放孫西慧過去,一開始的想法很簡單,只是借用HK這個自由港給EDA開路,然后再順便當一下買辦,當個中轉站,就這么簡單。

他沒指望在HK能賺什么大錢。

畢竟孫西慧是搞行政后勤出身的,去組織建立一個公司可以,但要具有開拓新的血拼一個市場,還是不行。

但現在兩年過去……孫西慧給了他一個大大的驚喜。

HK星海發展得太好。

“一億多美刀涉足金融領域,只能算小玩家。”蘇遠山慢慢搖頭。

“內地的話……”蘇遠山閉上眼睛:“房地產肯定是可以的,但那不是我所愿。”

孫西慧就抿嘴一笑。

“還是走貿易吧。”蘇遠山睜開眼,沉聲道:“HK和內地同時發展,走全球貿易代理路線,同時管理好外匯。現在國家的外匯管理制度還是有點僵化,遠芯的錢能夠落在賬上完全就是個奇跡。其他公司休想復制遠芯。”

孫西慧笑著嗯了一聲。

她負責過很多企業的原材料和設備的進口,知道在目前嚴格的外匯管理制度下,企業想要申請點外匯是多么的困難……

而遠芯則不一樣,一來遠芯的外匯足夠多,多到可以和外匯管理局討價還價的程度。另一方面,遠芯的外匯都是用來進行設備,技術的引進。而且這些設備和技術,全是國家勒緊褲腰帶都要引進的,因此……遠芯的外匯才無人覬覦。

至于其他造襪子,造鞋子的低端出口型企業……你留著外匯干嘛?

“反正商貿公司跟著港口的建立走就行,其他的,現在你已經是專家了,比我更清楚。”

孫西慧便眨了眨眼:“其實我一直以為你是萬能的。”

“呵呵,哪有萬能的人?我對金融就一竅不通,對企業管理也一竅不通。遠芯走到現在,前期靠你,后期靠陳靜。”

“我可不敢和陳總比。”孫西慧馬上搖頭:“我就是一管后勤的,陳總才是真正的企業家。我還有很多向她學習的地方。”

蘇遠山笑呵呵地道:“明顯是拍你馬屁嘛。”

孫西慧一怔,便笑著把一粒開心果丟到他衣領里。

蘇遠山抖了抖衣領,又把手伸進內衣,把開心果取了出來。

捏著開心果,蘇遠山嘆了口氣:“我們這是把買辦進行到底了。”

“你這樣是在玷污我的工作。”孫西慧笑著糾正他:“應該是我們在積極推動內地加入全球貿易!這是偉大的工作!”

蘇遠山:“……是是是,偉大的孫總,歡迎參加遠芯年會。”

今年的年會地點不在大會場,而是露天。時間也不是晚上,而是下午。

原因很簡單,今年的參會人數太多了。

除了李明柳那邊沒代表回來之外,遠芯各地都有回來參加年會的“代表”——這些人,也基本默認是各個部門的優秀員工了。

除此之外,光科技園這邊的研發中心員工就超過了三千人,還不算合作研發的那些部門和企業這邊一干行政,銷售,和茫茫多的后勤人員。

這些人,都是遠芯的正式員工。

這遠遠不是一個去年的大會場所能容納下的。

于是,年會地點便定在了才建成不久的足球場上。

下午兩點,無數人開始如螞蟻一般從各處涌出,各自帶著五花八門的小板凳朝著足球場匯聚。在足球場上找到自己部門的標志后,開始坐下聊天嘮嗑。

行政總監劉紅燕打開高音喇叭,在一陣尖銳是噪音中,她開始不斷重復,大家愛護環境,不要隨便丟垃圾,磕了的瓜子皮要帶走。

站在人群中,看著這比大學生運動會還要亂的局面,蘇遠山心滿意足:“總算如了我的心愿了。”

“什么心愿?”孫西慧和認識的一些老員工打著招呼,回頭問道。

“萬人年會——不過還差點,等到明年,估計就能開了。”蘇遠山瞇著眼,想著今后還要開五萬人,十萬人——不知道那會是多么宏偉的一個場面啊!

一個合格企業的年會——不是來聽報告的那種,而是要真槍實彈搞活動送溫暖的那種——從來都是激勵企業員工,鼓舞士氣的最佳手段。

遠芯從上到下閉口不談年終獎,就是等著這一刻。

當然了,遠芯的態度一向是自愿原則,從來不硬性規定。也從不布置任務——最起碼,他要在有生之年把遠芯的年會做成真正意義上的歡樂聚會,而不是后世許多公司為了搞而搞,結果導致變味。

隨著時間臨近兩點,部門領導開始各自提著小板凳在前排就坐。

以蘇星河為中心,然后兩邊分別是陳靜的企業M架構,和席小丁的研發P架構。

這一路過來,席小丁,秦為民,田耀明,蘇遠山——然后是死活要挨著他,表示自己根在遠芯的曲慧,再然后是陳建國……直到最后位置的丁壘和Pony。

基本上,除了李明柳,遠芯研發部門的大佬都來了。

而第二排則是遠芯的合作單位,來賓位置,譬如鄭振川,孫西慧,趙凱東等人。

年會的開場,依舊是陳靜主持,她簡單地開了個場,便邀請蘇星河教授發表年終總結。

在總結中,蘇星河對遠芯今年一年以來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回顧,又對明年進行了展望——總結詞很短,基本上三五分鐘便在一片雷鳴般的掌聲和口哨中結束了講話。

陳靜重新上臺。

參加過去年年會的員工開始小聲提醒第一次參加的新人,表示馬上就揭曉最佳員工了。

是真正的“萬千大佬,只選一人”。

全場一片安靜。

陳靜輕輕碰了一下話筒,抿著嘴微笑著,毫無顧忌地露出她漂亮的酒窩。

這下臺下就忍不住了——遠芯太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親眼得見陳總美顏的機會。而且就算偶爾遇到,陳總也是一臉嚴肅,行色匆匆。

但陳總是個大美女,這點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

所以,當陳靜露出她生活的一面時,視力較好的員工們瞬間便炸了。

口哨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

陳靜耐心也很好,她笑瞇瞇地環視了一圈,笑著舉了舉手,做出了個安靜的動作。

“下面,由董事長助理蘇遠山來宣布今年的最佳員工。”

蘇遠山輕輕咳了一聲,開始走向主席臺。

上臺的途中,他看到,很多人都不解。

陳靜等到他上臺后才沖他一笑,然后對著話筒說了一聲:“大家歡迎!”

掌聲如雷。

蘇遠山笑著沖陳靜用眼神表示了一下埋怨。

雖然他知道,在遠芯,自己確實有點類似于偶像,無形的核心那種。

但他確實還是不愿意過多地涉足到日常事務中來。

這不是他想保持神秘感,而是他認為,專業的事就該專業的人干。他的專業不在企業管理,在技術推動。

不過昨天晚上商量明年要進行表彰制度改革之后,陳靜便提議由他來宣布今年這最后一次的最佳員工,并推出明年的方案。

原因很簡單,如果由蘇星河來宣布,大家肯定沒意見。如果由陳靜來宣布,大家就算有意見也不會說。

但由蘇遠山來宣布,大家非但沒意見,還對他表示理解。

這就是陳靜所說的偶像效應。

蘇遠山輕輕碰了碰話筒,望向臺下眾人,他標志性的一笑。

“在揭曉最佳員工之前,我先宣布個事,李明柳的團隊在高速緩存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只是他們不能回來,因此讓我代他向大家問好。”

蘇遠山見到,下方席小丁便轉頭望身邊看了一眼。

事實上,無論田耀明也好,還是秦為民也好,如果按照貢獻,他們其實都是今年的人選。

“大家知道,遠芯是由技術驅動的企業。因此對于技術的獎勵和榮譽,遠芯從不吝嗇。而我們也知道,隨著技術的日益發展,那些密切合作的優秀團隊也越來越重要。”

“因此,從明年開始,將不再設立單一的最佳員工獎勵,變成團隊鼓勵。從同時成立專門的成果評選委員會,由一級部門的負責人組成。”

“然后評選十位優秀個人——不限成果,不限崗位,只限于工作態度。”

蘇遠山說著笑了笑:“是得,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勞模。”

臺下也哄笑了一聲,但所有人還是盯著蘇遠山,看今年這個絕響會花落誰家。

“那么今年的最佳員工……”蘇遠山說著頓了頓:“坦白說,李師兄,秦師兄,田師兄,他們都有資格的,我甚至還想著把他們三個人拉過來手心手背算了。”

“但后來想,就算他們幾個師兄都很給我面子。但這樣還是太兒戲了。”

“所以……”蘇遠山沖秦為民一笑:“師兄,要不你和田師兄石頭剪刀布?”

秦為民笑著伸手指了指蘇遠山,然后側身對田耀明伸出手表示恭喜。

蘇遠山話都這么說了,他當然知道,今年這最后一次肯定是老田了。

請:m.lvsetxt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