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從芯開始  第620章 新的全球業務負責人

類別: 都市 | 商戰職場 | 1991從芯開始 | 三分糊涂   作者:三分糊涂  書名:1991從芯開始  更新時間:2021-07-07
 
面對蘇遠山帶著期許的眼神,林本堅有點不好意思起來。

回國之后,他便和之前一直遠程聯絡的趙凱東團隊一頭扎進了193nmArF光源的研發中。現在正是小有成就,看到曙光的時候……

坦白說,他還真沒空去考慮193nm之后的事。而且長期呆在硅谷,他對燈塔國的技術實力和技術遠見是再了解不過了。

既然燈塔國那邊都已經瞄準了EUV,顯然,這意味著必定是個方向,起碼也是之一。

不過……既然蘇遠山問的是“妙招”,而不是下一代光源的方向……

那林本堅倒還真有點想法。

“妙招談不上,只是在很早之前有點不成熟的想法。”林本堅有些靦腆地笑道。

蘇遠山眼睛亮了起來:“林叔您說。”

“我在幾年前發過一篇論文,當時就想過,如果無法從光源上縮短波長,那么可以考慮其他物理手段來實現。譬如在鏡頭與曝光區域中間加上一層水,這樣就能把波長降下來了。”

說著林本堅便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聽完林本堅的介紹,這邊蘇遠山還沒說什么,趙凱東和梁夢松便齊齊一楞——他倆人都是和光刻機老打交道的工程師,立刻便意識到這想法有點過于異想天開了。

趙凱東道:“老林,你這個怕是不好搞吧?”

梁夢松也點頭:“有點過于……咳。”

林本堅只是笑了笑,他現在也沒空去整理方案,只是隨便一說,自然不指望說服這兩人,而且這也不是什么迫在眉睫的事情……

于是,他們三人都沒有見到,蘇遠山眼中升起的笑意。

“嗯,總算有個想法,什么時候我找看您那篇paper看看。”蘇遠山笑著點頭:“現在我們主要還是得解決193nm的問題。”

“現目前,實現了ArF激光光源的主要有兩家,一個是Cymer,一個是小松。我們和斯塔爾,IBM之流只能說在后面追趕……但我相信,追到最后,還能咬著光刻機光源的應該就只有我們一家。”

//注:小松株式會社,00年與USHIO聯合成立Gigaphoton,加上Cymer,自此進入Arf光源雙雄時代。當然,Cymer獲得ASML的支持在EUV光源上拉開距離,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蘇遠山的話,自然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同。

歷史早就證明了,只要你敢沒有這個技術,國外就敢搞封鎖,要不賣高價。

——其實這種事兒遠芯也干過。去年遠芯在北美發布的MP3和Vidoo5m,為什么賣那么貴?真以為成本高昂?

當然還是因為當時只有遠芯一家推出了MP3功能。

今年的北美發布會上,在同行們紛紛推出同樣功能手機和MP3后,Vidoo6m的價早就降了下來,而且到現在已經進行了兩輪的價格調整。雖然依舊還是市面上最貴的手機,但起碼價格不會高得逆天。

“小山,不過我現在有點擔心。”趙凱東接過蘇遠山的話道:“老趙那邊催得倒是兇,說什么要自主自產,但他現在和小松,Cymer接洽得很頻繁。到時候別我們把光源系統搞出來……他不用……就有點煩了。”

蘇遠山還真的怔了一下,他仔細想了想,頓時樂了——好像,似乎,大概……鄭振川真能干得出來這種事!

要知道,鄭振川是鐵了心的要把光刻機搞上去。

而且鄭振川也比任何人都知道,光刻機走到最后,一定會是“萬國造”。

就目前而言,沒有任何一個企業,一個國家,能夠完成越來越精密的高端光刻機零部件全部自產。

所以在鄭振川看來,國內光刻機要真正崛起,絕對不能只盯著國內市場——那樣只能造出一堆運用在低端產業鏈上的光刻機。

所以……鄭振川積極與世界先進的零部件供應商接觸,那自然無可厚非。

其實別說鄭振川,就是蘇遠山也是這么干的!

——只要國產光刻機一刻不能追平尼康佳能,那德遠的光刻機首選便必定是尼康佳能。

換言之就是,只要遠芯這邊的光路系統一刻不能追上Cymer、小松,那鄭振川的光路系統首選便必定是Cymer,小松。

“天道好輪回啊。”蘇遠山大笑起來:“我們借鄭叔他們逼國外賣我們光刻機,鄭叔他們借我們逼國外給他們提供光源系統……”

趙凱東一邊摸著稀釋的頭發,一邊搖頭,絲毫不覺得臉紅地笑道:“嘴里說著支持,實際上都是利用,就跟我們催長光所一樣。”

要知道,光源系統可不是單獨的一個激光器,還包含了整個光路解決方案的透鏡組和整套控制方案。

現目前,實驗室這邊的物鏡系統主要還是采用的蔡司透鏡——比較有利的一點是,蔡司目前與尼康佳能等透鏡大佬競爭得很激烈,遠芯這邊還不愁采購。

但是,基于未雨綢繆,自主自產的方針。這邊實驗室也和鄭振川一樣,不停地給長光所的透鏡實驗室加油鼓勁……喊他們早日在技術上追歐超霓。

那么意思也同樣是——只要國產透鏡一日追不上尼康佳能蔡司,那么遠芯這邊便必定要選擇那三家,而且還得選最優秀的。

唯有這樣,光刻機才能在最終的產品市場領域里擁有一戰之力。

眾人笑過之后,蘇遠山卻漸漸沉默了下來。他望向趙凱東和林本堅以及梁夢松三人,輕聲道。

“林叔,趙叔,梁博士。我不止一次地說,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它的人口是歐美日的總和。”

“除非有人敢證明,這十三億人的智力水平普遍低于所謂的發達國家。否則,我相信,聰明腦袋的比例是一樣的。”

“而所有的技術,都誕生于人類智慧的結晶和創造。那么,歐美日加起來能完成的事,我們也一定能完成——最起碼,拋開自然資源,技術層面應是如此。”

“也就是說,當時間尺度放大到五十年,一百年,乃至更久遠之后……我們終究有一天會把所有的領域都追上來。”

“所以,縱然我認為光刻機這樣匯聚著人類最頂尖智慧的技術,需要數個國家、無數聰明大腦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但我同樣認為,我們應該有獨立完成的可能性。”

“而我們現在,唯一缺的,只是時間。”

“所以,即便我們的光源系統只能當備胎,我們也必須堅持搞下去。”

//注見本章說,說多了怕被404。

離開實驗室后,梁夢松跟在蘇遠山身后半步,兩人沿著葡萄路一路走向廠區實驗室。

或許是在思索接下來的發展,蘇遠山并沒有說話,而是一直低頭思考著。

梁夢松也沒說話,但他并沒有想技術問題,而是看著蘇遠山削瘦的肩膀。

他坦白,他確實感觸于蘇遠山的那番話。

或許……這就是超越了技術成就的、更高的使命感吧?

“梁博士,我剛才在考慮林博士說的想法,我覺得可能有點搞頭。”蘇遠山突然站定,望著梁夢松認真地道:“我相信我的技術直覺。”

梁夢松怔了一下,但見到蘇遠山的表情后,他也立刻認真起來。思索數秒后搖頭道:“山總,光源系統不是我的專業,所以我不能下結論。但如果真的引發了你的技術直覺,我會選擇支持林博士試試看。”

對搞技術的而言,技術直覺是一個很玄妙的東西,那是一種無可名狀的技術指引。

優秀的科學家、工程師都有。

而蘇遠山的直覺更是敏銳,是公認了的——他才二十歲就手握兩篇重量級的nature,甚至還極有可能是諾獎級的發現。

這種人的技術直覺,就算錯了,也是值得一信的。

蘇遠山便點了點頭。

他主要還是得先給梁夢松打個預防針,別到時候林本堅一提出方案,自己這邊就馬上無條件支持……總會顯得有點太牽強和偏心。

梁夢松這樣的人物,愿意相信自己是一回事,可不表示他就沒有自己的判斷和立場了。

“走,我們廠里看看。”

蘇遠山正說著,落在兩人身后的文曉倩突然舉著蘇遠山的手機小跑著追了上來。

硅谷,菲爾茲酒吧。

唐文杰和陳建國兩人表情凝重地望著眼前的王銳——王銳自從來到燈塔國這邊后,就只有開執行董事大會的時候才會回國一趟,平時主要都在燈塔國和歐洲之間飛來飛去。

此時的王銳,比起上一次見到他,明顯瘦了太多,而且眼珠和臉色都蠟黃的。

雖然人還是非常精神,總感覺他哪兒不對。

“師兄你別鬧,我給小山打電話。”陳建國握著手機,一臉嚴肅。

王銳哭笑不得,端起咖啡抿了一口:“你才別鬧,我身體好得很。就是一直水土不服外加不停倒時差搞得有點沒胃口,被你說得我就跟得了絕癥一樣。”

陳建國理都不理他,直接就撥通了蘇遠山的電話——這師兄弟幾人雖然平時很少見面,但蘇星河教授的門下有一個專門的EM群。包括蘇遠山在內,幾個師兄弟全在里面。平時無論是遇到生活的不順心也好,還是工作上的麻煩也好,大家都會聊幾句。

正是這樣的交流,使得幾位師兄弟關系非但沒有因為距離而淡了,反而還更加的深厚。

“小山,我和老二見到銳哥了。他最近又瘦又黃,整個人都不對勁。”

電話中,蘇遠山的語氣一下就緊張了起來:“你發個視頻過來我看看?”

陳建國一怔:“我怎么發?又沒帶相機……”

電話中,便聽到蘇遠山“靠”了一聲:“那你趕緊帶他上醫院檢查一下啊!”

“我來說吧。”王銳一邊搖頭,一邊伸手接過了手機。

“小山,我真沒事,就是這邊飲食不習慣,再加上時差關系。瘦了點,其他一切問題沒有。”

“你可不是瘦了點,你是瘦多了好吧!”唐文杰在一旁悠悠道:“銳哥,你現在有一百斤沒?”

“好好好……我聽你的,我現在就去醫院——我告訴你,一聲最多給我開幾個漢堡,讓我多吃點。”

被蘇遠山說得實在受不了,王銳總算是答應了下來,把電話扔給了陳建國。

一天后,檢查報告出來,ChildPughA。

三天后,省城機場。

路易斯·卡特和秘書乘坐的航班準點抵達。

但還沒下懸梯,省城九月的驕陽便給了他一個下馬威。卡特連忙松開領帶,跟著人群快步走向擺渡車。

走出出口,卡特一眼便看到了,一個漂亮端莊的、約莫三十左右的女士舉著一塊寫有他名字的紙板。

“你好,我是卡特。”卡特連忙走到她面前,盡量保持著微笑,用生硬的漢語道。

“卡特先生,你好,我是總裁辦的安思盈。”

安思盈先用漢語打了招呼,然后用英語引著卡特走向停車場。

上車后,縱然知道對方英語很流利,但卡特依舊不知道該如何搭腔。

總裁辦……聽起來似乎不是山辦的人……那她就是普通的行政職員嗎?

見卡特一臉遲疑的模樣,安思盈微微一笑:“卡特先生,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直接問我——對了,再介紹一下,我是總裁辦負責人,同時也是兼陳總的秘書。負責幫助、協調陳總和段總處理各項事務。”

卡特神色一凝,馬上記起這位是誰了。

因為上任充滿,卡特完全沒有時間熟悉遠芯高層架構的領導都有誰,他除了興奮之外,滿腦子都是面臨“考試”的緊張。

他迅速升起笑臉,再次伸手道:“安小姐好,天氣這么熱……真是麻煩你了。”

“應該的,卡特先生將會是遠芯的海外業務負責人。本來山總說要親自來接你,只是很不湊巧,遇到了上級領導來參觀……于是就只有我來了,還希望卡特先生不要介意。”

卡特不留痕跡地松了口氣。

他當然不介意了。

當然……如果這位女士只是個普通職員,那他肯定還是會介意一下的。

但這位竟然是董事長秘書!那他怎么都介意不起來了。

說到底,他現在還只是遠芯海外事業部的副總裁。

他的頂頭上司還是資深海外總裁王銳。

只不過王銳因為生病需要修養,他這才在王銳的推薦下直接一躍而成全球業務副總裁,并負責主持實際工作。

望著窗外不斷變換的景色,卡特一邊考慮等下見到山總之后要說什么,又不由得想到了山總當初在硅谷的時候對他說的那番話。

“他是一個胸懷寬廣的人——你可能知道,遠芯目前的CEO,便是他親自邀請進遠芯的。”

卡特也記得,自己當初似乎是順口恭維了一句,說“王總是個品德高尚的人”。

而現在,卡特很想再說一句那樣的恭維。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