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從芯開始  第850章 SUV

類別: 都市 | 商戰職場 | 1991從芯開始 | 三分糊涂   作者:三分糊涂  書名:1991從芯開始  更新時間:2021-12-09
 
“我先提一嘴,原則上,五五分。”

段勇平把文件分給眾人,望向蘇遠山:“具體每個單位的情況,山總了解得比較清楚,下面就由他來主持。”

蘇遠山接過話:“行,那我就簡單說一下。”

“五五分,指的是國內和國外單位的數量對比——這是一次亞洲技術大聯盟不假,但每個人都有私心。作為我們,當然是希望國內單位能夠借此機會完成一次科研上的飛躍。”

“國內單位怕沒有多少可以選擇的吧?”說這話的是李明柳,他抖了抖名單,微微皺眉道:“遠芯,德遠,精光,宏芯,這就是四家了——如果是十家的話,那國內就只有一個名額。搞光學,T大你跑不掉吧?長光所你跑不掉吧?然后華晶那邊肯定也想進來,首都精密那邊也是國內少有能拿得出手的精密機械單位,撇開他們說不過去啊……”

“所以才要大家討論嘛。”段勇平呵呵一笑:“初步打算,確實是十家左右。”

“有點難……”李明柳搖了搖頭:“老美那邊,主力其實是三大國家實驗室,我們這邊除了長光所,都算不上國家實驗室。當然,咱們這邊的技術確實也走得有點畸形……”

李明柳的話落在眾人耳朵中,每個人的表情都各不相同,但最后,所有人都露出了會心一笑。

確實,國內的技術……走的有點“畸形”。

——在老美那邊,無論是大學也好,還是國家實驗室也好,都擁有沉淀了數十年甚至更久的底蘊。在西邊,由頂尖大學和實驗室提出理論,再由企業進行技術變現,這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模式。

硅谷的誕生,就是這種模式發展的過程。

而國內……坦白說,自從90年代初改革全面開放之后,無論是理論也好,還是技術實現也好,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企業完成的。

換句話說,就是目前國內“民用”的最高科研力量,其實是在企業里面。

——遠芯就是這些企業中最杰出的代表。

而在座的,無論是德遠的晶圓廠工藝,還是眾芯的封裝技術,亦或者是索性的鋰電技術,亦或者是遠芯的芯片設計,通訊技術……這些代表著該行業最強的力量和最深度的發展方向,都是由企業主導的。

但大家都明白,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如果完全由企業來主導整個科研領域,那顯然是不行的。

拋開企業逐利的天性不談,光是在“科技未來”這一條上,企業就壓根沒辦法和高校以及專職科研單位相比——企業需要這些天職就是為了突破人類科技上限的單位來提供新的方向。

現在的問題是,遠芯希望藉此機會“拉”國內科研單位一把,但國內科研單位,卻不是很能跟上步伐。

“嗯,老李說的確實是目前的主要問題。所以我傾向于國內無論如何要搞六家,先把長光所和T大搞進來……電科這邊就算了,術業有專攻,電科搞EUV就不是那塊料,進來徒增笑話。”

蘇遠山這句話讓眾人忍不住一笑——他能這么說,顯然是給蘇星河校長做通了工作。不然按照現在電科的“野心”,怕是無論如何都想插一腳進來。

“至于海外,那名單就有點不好選了。”蘇遠山說著苦笑道:“意法,NEC,東芝,Gigaphoton,南洋大學,東大,港大,尼康,SK……這些都是希望進入的。”

“還有三星電子。”一直默默坐在蘇遠山身后的周小慧笑著補充了一句:“三星電子也和我們一樣,謀求進入EUV聯盟,但一直被拒絕……從這點上,老美還真的是從不掩飾自己的小氣,整個EUV聯盟,除了本土企業和單位之外,就只有億恒和ASML這兩家。”

“億恒要改名英飛凌了。”蘇遠山回頭看了一眼周小慧,笑道:“這也說明了,老美是真不把除了白人的有色人種當回事。”

人群中突然響起一聲咳嗽。

蘇遠山望向卡特,一聳肩,接連說了幾個“sorry”,后者大度地一擺手,也是滿臉無奈——蘇遠山這話雖然是明顯在控訴種族歧視,但他真沒辦法反駁。

“大家考慮一下,這不是出錢的事——EUV聯盟,據說前期投了兩億美刀,但最后追加到了四億。如今算上通膨,我們起碼得準備十億美刀,才能勉強跟進得了這樣。這個錢不算多,但也絕對不算少了。”

“所以,大家還得多考慮考慮——特別是站在國家的立場考慮——這個事,上頭的意見雖然是讓我們自己組織,但具體的合作對象和方案,上面還是要看一看的。”

“上面管這么寬?”李明柳奇道。

“上面只是單純地摸著老美過河——既然老美的EUV聯盟是他們的能源部起頭的,國內即便因為各種原因無法跟著copy,但起碼也是要過問一下,不然今后各種政策怎么給?對不對?”

“我說一句哈……”

這時席小丁咳了一聲,接過了話。

“我們先把能夠確定的確定下來,然后再由各自單位的負責人來進行推舉和選擇,我覺得這樣的方式,比我們一幫人坐在這里就決定成員要符合實際一點。”

席小丁說著望向蘇遠山,正色道:“我僅從推動技術的角度出發,認為我們更多的,應該考慮能不能完成EUV光刻機這一使命——在這個使命的前提下,再來考慮其他。”

蘇遠山微微一怔,心中倏然一驚。

片刻后,他馬上點頭:“好,聽席總的——聽專業人員的。”

散會后,蘇遠山和席小丁走到了最后。

蘇遠山站定,望著席小丁正色道:“師兄,剛才多虧你提醒我。”

席小丁寬厚的一笑,拍了拍蘇遠山的肩膀,慢慢朝前走去:“我知道你站在家國,站在遠芯的立場上考慮了很多。但咱們干技術的,有時候確實還是講究一個純粹……小山,你一直保持著每天的paper閱讀習慣,除了保持技術敏銳之外,不也是為了這個嗎?”

“是啊……”蘇遠山長長地呼了口氣。

剛才席小丁的一句話,讓他突然意識到,自己變得有點“口是心非”了——他過多地考慮了從這次的EUV聯盟中獲取最大的額外利益,以至于他都忘記了,成立EUV聯盟的最主要使命是什么了。

要知道,現在EUVLLC已經公開發表了好幾百篇論文,幾乎已經確定了未來的“ASML”EUV光刻機的路線——現在別人恐怕還覺得要造出原型機都很難。

但蘇遠山是知道的,在歷史上,06年,ASML就能造出原型機來!

現在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如今的ASML,少了前世的搖錢樹,浸潤式光刻機。就算它能夠咬牙造出原型機,怕是也難以維持后續量產機型的研發——就算前世,ASML也燒不起那個錢,最后只好求著intel和三星入股自己。

但不管怎么樣,只要遠芯這邊一刻搞不定EUV,那在最頂端的工藝上和制程上,便將永遠受制于人。

席小丁偏頭看著蘇遠山:“而且啊,有時候,我們只需要做好帶頭作用就行,沒有必要考慮得太圓滿。”

“是的,我有時候確實是想得太多了……”

谷 “噢……”

說道汽車,蘇遠山便立刻來了精神,邊走邊笑道:“最遲年底,大概就能亮相。不過我畫的那個,只能當概念車……真正的量產車型還是得看后續設計的。”

“噢?量產車型是什么樣子的?”

“目前主要有兩個型號,一個是轎跑,一個是……類越野形態,或者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城市越野。”

“城市越野?”席小丁站住,很是驚訝這個名稱:“城市需要什么越野車?”

“呃……Suburban

Vehicle,城郊多用途汽車。”蘇遠山給席小丁解釋道:“國外其實已經有這個概念,但并沒有車企全面推動——這也看出了,傳統車企在一個車型的推出上面又多么的保守了。”

“在我們的設想中,SUV比轎車高一點,但比越野又矮一點,它無法應對特別復雜的路況,但又比轎車的泛用性更高一些……總之,就是鑒于越野和轎車之間的車。嗯……走,去我辦公室,我給你看設計圖。”

“好!”

席小丁隨著蘇遠山來到辦公室,見蘇遠山從保險柜中取出文件袋,就知道這玩意現在還處于保密狀態。

和蘇遠山共事這么久,他知道但凡是蘇遠山都藏著掖著的東西,那一定是具有轟動效應的——最起碼,在蘇遠山的判斷中是這樣。

因此,他的好奇心一下便被勾了起來。

“大概就是這樣。”

蘇遠山將文件袋遞給席小丁,笑呵呵地看著席小丁打開文件袋,抽出渲染圖,然后瞬間怔住。

——遠芯的SUV,自然也得益于蘇遠山的干涉和審美,他幾乎是一步到位地把后世的奔馳EQA給copy了過來。

從這里,也能夠看得出來,遠芯的汽車,其實已經奠定了設計風格——那就是流暢,柔美。

蘇遠山不希望在有自己這個“開掛者”這干涉下,遠芯汽車還要在外形設計上跟著國外摸爬滾打,同時還要背負抄襲的罵名。

國內的設計師,確實整體的能力相比國外有差距,但那也僅僅只是在想象力方面——那是需要環境的。但國內的設計師,從來不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

就好比,有些人確實適合當作家,而有些人,則更適合當改稿的編輯。

現在蘇遠山直接一步到位,那今后遠芯的設計師們,就跟著他的設計進行“二創”延伸即可。

“怎么樣?漂不漂亮?”蘇遠山笑瞇瞇地問道。

“不錯,很好,第一次見到!”席小丁接連點頭,不停地翻著文件,看著設計圖中對SUV不同角度的展示:“真的是全新車型!”

“我不敢說這是全新車型,但能漂亮到如此程度的,我打賭是第一次。”

“而且我也打賭,我們的設計理念,絕對超越同行十年以上!”

“嗯,這個我相信!汽車從方頭方腦的硬朗風格,到現在日漸偏向柔和,流暢的線條,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席小丁摸著設計圖,感慨道:“只是不知道在制造上有沒有難度。”

蘇遠山眨了眨眼:“高難度的設計永遠是提升制造水平的最佳鞭策。”

“哈哈!你這話敢給你蔣師兄說不?”

“嘿嘿,師兄啊……你這就狹隘了。這句話就是慶川師兄本人說的。”

席小丁:“……”

“不過說到慶川師兄,師兄啊,我這邊馬上要去特區一圈,要不要給你撈一臺手機回來?”

“Yidoo4的量產機型?”

“嗯。五月發布,備貨五十萬臺。”

“備貨這么多?”席小丁這下是真的驚住了。

他因為工作的緣故,對手機并沒有太大的需求,譬如他至今用的也是一部三年前的Yidoo初版,拿他的話說就是,用來打打電話足夠了。

但Yidoo4,雖然他不是很關注這個,也知道Yidoo4將搭載許多“黑科技”技術和零部件。

說是劃時代的產品毫不為過。

但即便如此,五十萬臺……而且還是在五月份發布……

——要知道,遠芯每年兩次發布會,一次五月份,發布Vidoo量產機系列,一次十月份,發布Yidoo高端概念機系列。

在五月份發布Yidoo4,這就意味著,它將接替Vidoo系列的量產機型。

但即便是遠芯市場最好的光景,Vidoo的備貨,也沒有超過30萬臺。

這下……直接來五十萬?

萬一……賣不動怎么辦?

要知道,一旦發布會失敗,賣不動……那生產線就會面臨瞬間停掉的危險,無論是對遠芯而言,還是對鴻遠而言,都是難以接受的失敗——即便蔣慶川是蘇遠山的師兄,鴻遠是遠芯的“親兒子”,這樣搞,那也是不行的。

“嗯,五十萬。”蘇遠山微瞇著眼,深深地吸了口氣。

“我們建立品牌這么多年,勵精圖治,殫精竭慮,就看這一朝了。”

“只要成了,那便是神也擋不住我們攫取移動通訊設備市場最大一份蛋糕的步伐。”

請:m.lusetxt

請記住本站域名:大風車小說, 搜索 "大風車小說"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