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我們檢驗一下學弟的成果如何吧。”陳婉清道。
“學姐你放心,肯定沒問題的。”許秋自信滿滿。
“好呀,那我拭目以待,”陳婉清道:”先教你如何測試。”
順著學姐的指引,許秋看向蒸鍍機器右邊的一套儀器。
一臺電腦、一個帶數顯面板的盒子、一個集成了八只探針的元件,一個黑色的罩子;
最顯眼的是一個探照燈狀的半球體,嵌在手套箱的底部,旁邊的銘牌上標注著“Sol3A Class AAA Solar Simulator, 94043A型太陽模擬器”。
陳婉清沒有急著介紹儀器,而是從原理開始:
“測試過程,簡單來說,就是用模擬的太陽光,照射電池器件。
在此期間,用線性電壓掃描,從而得到電流密度隨電壓變化的曲線,即J-V特性曲線。
通過J-V特性曲線,可以計算得到器件的短路電流密度Jsc、開路電壓Voc和填充因子FF。
此外,還有輸入功率密度,我們模擬的是AM1.5G條件,也就是太陽光入射于地表的平均照度,具體數值為100毫瓦每平方厘米。
最終,通過公式得出,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PCE)等于Jsc*Voc*FF/輸入功率密度。”
這幾個物理量,許秋之前在綜述上看到過,所以并不陌生,但模擬光源卻是第一次見。
他疑惑道:“怎么知道這個光源,它模擬的剛好是一個太陽光的強度呢?”
“最開始使用時,會用標準硅電池標定它的光照強度,”陳婉清解釋道:“不過,在長時間使用下,光照強度會衰退,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重新標定,不然測試結果就會偏低。”
陳婉清繼續道:“它有兩個開關,一個是總開關,另一個是燈光控制開關。
把總開關,也就是那個紅色的按鍵從0撥到1,讓它先預熱起來,一般需要預熱十分鐘,這段時間我可以給你介紹其他的部件。”
許秋將總開關打開,儀器內部傳來“呼呼”的聲音,像是有風扇在運作。
“學姐,然后是要打開電腦嗎?”
“是的。”
許秋進入手套箱內,按下電腦的開機鍵。
熟悉的XP系統開機畫面加載中。
等了十幾秒鐘,藍天白云的電腦桌面出現。
不過上面干干凈凈的,除了“我的電腦”外,就只有一個軟件,名稱是“魔都綜合大學物理實驗室”。
“是這個軟件嗎?”許秋將鼠標移動過去。
“是的,這個是魏老師從物理系那邊要過來的,他們用LabVIEW編寫的。”陳婉清道。
許秋打開軟件,發現軟件界面沒有什么花里胡哨的東西,非常簡潔。
左上方是參數設置區域,左下方是圖像顯示區域,有橫縱兩根坐標軸,橫軸是電壓,單位是伏特,縱軸是電流密度,單位是安培每平方厘米;
右上方是測試結果顯示區域,包括Jsc、Voc、FF、PCE四項,右下方是暗態補償、啟動、停止按鈕。
參數有默認值,基本上已經設置好了。
起始掃描電壓-1伏特,最大電壓1伏特,掃描間隔0.01伏特,電池面積0.09平方厘米,暗態補償0,當前測試條件為暗態。
熟悉了軟件界面后,許秋看向電腦旁邊的帶數顯面板的盒子,問道:
“學姐,這個是什么?用來測試電流的嗎?”
“很聰明嘛,”陳婉清道:“這個是Keithley 2400源表,它可以提供高度穩定的直流電壓,同時實時測試通過的電***度可達1皮安,也就是十的負12次方安培。”
許秋按下源表的啟動鍵,在“滴”的一聲后,儀器啟動,兩個數顯面板亮起,分別顯示電流和電壓。
隨后,他開始安裝基片。
先取了一片標有“1:1:0,1200r”的氧化鋅基片,將基片的背面,也就是玻璃面向下,放置在太陽模擬光源的上方平臺。
平臺上有一凹槽,基片剛好可以卡進去,并且正對著模擬光源半球面的上方,
在開啟光源后,光就可以透過玻璃,垂直照射到有效層上,發生光電轉換,產生光電流。
接著,他取來帶著八只探針的元件,將其用支架連接,探針朝下,壓在基片上方。
元件外面連接有兩組導線,每組導線一黑一紅,共四根,以“四線法”的方式與Keithley源表連接著。
八根探針彼此平行,左右各三根,上下各一根。
這些探針剛好可以扎在電池器件的邊緣。
其中左右六根探針,剛好扎在器件的六組鋁電極的末端,而上下兩根則扎在ITO電極上。
其實六個電池的ITO電極是共用的,只需要一根探針即可,但出于美觀、防止探針意外斷裂等方面的考慮,還是設計成了兩根。
最后,許秋用黑色的罩子,將太陽模擬光源連同基片、探針元件一起罩起來。
“好啦,可以準備測試了,”陳婉清道:“測試分為兩種,光照和暗態,一般需要先測試一次暗態,然后再持續進行光照下的測試。”
“因為暗態下,電池器件也會產生少量電流,這部分電流不是因為光照而產生的,所以需要扣除。
雖然在一般情況下,即使不扣除對結果的影響也不大,但是為了保證結果的嚴謹性,這個步驟不能省略。”
“好的。”許秋點擊軟件的啟動按鈕。
“滴。”
源表開始工作,左側的電壓值以0.01伏特的間隔,從-1伏特開始,不斷跳動增加;
右邊電流開始是負值,且只有微安級別,在電壓達到0.64伏特后,轉為正值,并迅速提高。
掃描結束,得到結果。
暗態下,短路電流密度只有-0.0018毫安每平方厘米,光電轉換效率為0.0033%。
許秋點擊暗態補償后,左上角的暗態補償自動變為-0.0033%。
看到短路電流密度為負值,他疑惑道:“學姐,這個Jsc為什么是負值呢,文獻中都是正值。”
“這是測試方法導致的,我們給電池提供的是一個反向的偏壓,用來抵消它產生的光生電流,因此測得的電流就是負值,代表電流方向與電壓方向相反。而在電池器件實際工作的時候,就是正值了。”陳婉清道。
許秋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然后,他將軟件的測試條件更改為亮態,打開模擬光源的燈光控制開關。
“啪”的一聲響,黑色罩子底部透出一絲絲光線。
許秋點擊啟動按鈕,電壓掃描過后,得到亮態J-V特性曲線。
軟件界面的右邊,顯示有四項光電參數,短路電流密度為-11.02毫安每平方厘米,開路電壓為0.65伏特,填充因子為0.60,光電轉換效率為4.30%。
“學弟,厲害啊!”看到實驗結果,陳婉清略顯激動道:“第一次做器件就成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