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觀察,他今天整個人看起來分外的意氣風發,猜測多半是研究內容取得了突破。
憋了大半年,大招終于放要出來了嗎?
許秋依稀記得,上周組會的時候,就已經有所征兆了。
吳菲菲首先匯報,她上周剛投出去一篇文章,現在正在找尋新的研究方向,因此她沒有什么實驗數據。
許秋看到她只有一頁PPT,上面列出了四條簡短的信息:
“加熱式勻膠機,X”、“鈣鈦礦單晶,熱電領域”、“電荷輸運機制,持續研究”、“熱穩定性添加劑,氯化鈣”。
“好,等下組會結束后,你把文章草稿給我看一眼。”魏興思臉色一喜。
然后是田晴。
她也沒有準備PPT,上周她一直都在寫文章和改文章。
周日,她的文章投出,文章是和吳菲菲合作的,她是一作,吳菲菲是二作。
這些消息,是許秋早上聽吳菲菲和學姐閑聊得知的。
她們投的期刊是Adv.Sci.,這是Wiley公司推出的新刊,對標的是AM的子刊,AEM、AFM這類的,Adv.Sci.之后大概率是SCI一區,檔次比AM主刊低一個級別。
近些年,期刊公司出新刊的頻率越來越高。
大概率是涌入科研圈子的研究者越來越多,市面上的稿件也越來越多了。
田晴的那篇文章,許秋也看了一眼。
正文沒什么特別的印象,只覺得她文章的TOC插圖畫的還不錯,應該是她用數位板手繪出來的。
之后是陳婉清。
她主要介紹的是上周的工作內容,不同處理溫度下PCE11的光吸收光譜圖。
“可以看到,隨著處理溫度的提升……”
正當學姐興致勃勃看圖說話的時候,魏興思突然抬了抬手,打斷道:“稍微等一下。”
眾人齊刷刷的朝魏老師方向看去,就連偷偷玩手機的田晴都被吸引了注意力。
魏興思的目光卻停留在電腦屏幕上,他右手操作著鼠標,并上下滑動,似乎在閱讀著什么。
過了幾秒鐘后,他身子朝椅背一倒,面帶笑容,說道:
“許秋,你的文章,編輯已經同意接受。”
“哇。”段云夸張的叫了一聲。
其他人倒是比較收斂,不過都把羨慕的目光投向了許秋,讓他瞬間成為焦點。
魏興思繼續道:“大家都要向許秋學習,爭取畢業前每人都能發一篇AM。”
眾人只當這是一句雞湯,沒有人當真,但也都配合的點了點頭。
“這次就不發現金紅包了,許秋我直接轉賬給你。”魏興思又道。
這消息來得突然,卻也在意料之內,畢竟收到了那樣正面的審稿意見,只要不作死,文章順利接受只是時間的問題。
因此,這個小插曲的影響沒有持續多久,很快就又重新恢復了組會的氛圍。
陳婉清繼續進行匯報……
許秋則抽空打開了系統。
系統提示也接踵而至:
進階任務已完成,獲得5000積分,權限等級1。
當前權限等級為5級,模擬實驗系統升級。
模擬實驗系統I(LV4):
可以掃描一定空間內的實驗設備、耗材,并在系統空間中將其完全模擬出來,宿主可以在模擬實驗室中進行實驗,每小時消耗100積分。
當前可掃描的空間上限100000立方米。
模擬實驗室內開啟內置加速功能,當前開放倍率0.1258倍,使用該功能時,消耗積分為100倍率積分每小時。
解鎖新功能:模擬實驗系統II。
模擬實驗系統II(LV1):
基本的模擬功能等同于模擬實驗系統I,但時間流速與現實一致,且不可加速。
允許宿主創造1個模擬實驗人員,其各項實驗技能等同于宿主自身,可以對其下達實驗指令。
模擬實驗人員在執行實驗指令時,每小時消耗100積分。
獲得進階任務: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三篇SCI一區論文。任務獎勵:10000積分,權限等級1。
科研輔助系統
權限等級:5
積分:42178
許秋內心一喜,又出現新功能了。
不過,現在正在進行組會,他也沒辦法親自試驗,只能通過系統給出的文字信息,大致進行分析。
原來的模擬實驗室變為了模擬實驗系統I,除了加速倍率翻了一番,體積膨脹了十倍外,其他部分都維持原樣。
新出的功能是模擬實驗系統II,可以創造1個模擬實驗人員。
這個所謂的模擬實驗人員,許秋覺得應該類似于實驗機器人那種,只能呆板的執行指令,沒有自主意識。
此外,模擬實驗系統II和現實時間流速一致,這意味著這個模擬實驗室隨時隨刻都在運行,不像模擬實驗系統I,他離開后時間就處于暫停狀態。
甚至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如果給模擬實驗人員指令的話,也可以自動掛機做實驗,這點倒是方便了不少。
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不能進行加速,而且現在也只有一個模擬實驗人員。
至于新的進階任務,倒是出乎了許秋的意料。
他本以為系統會讓他發一篇CNS這類的頂刊呢,沒想到只是要求三篇SCI一區。
轉念一想,這樣也好,有個緩沖。
如果真的扔給他一個“發表一篇《自然》”這樣的進階任務,還真的不好處理。
因為對于科研工作者來說,發表《自然》這個目標,有些類似于起點成神。
雖然起點不乏一書封神的天才,但畢竟只是少數,絕大多數的都是靠幾本書的積累,慢慢的凝聚了神格。
科研圈也同理,一步登天直接發表CNS太難了,大多數都需要依靠大量的一區、二區文章進行鋪墊。
其實,許秋在金手指剛剛到手的時候,也有過很多中二的想法,比如拳打牛噸,腳踢愛嚶斯坦。
但隨著他對金手指的開發,以及對科研領域的理解加深,現在的他變得務實了許多。
主要還是因為系統雖然厲害,但只是個科研輔助工具,并不能逆天。
未來能走到什么樣的高度,歸根結底還是要看他自己。
陳婉清匯報完,輪到許秋,他起身說道:
“P4T的四個不同側鏈體系,現在就差一個循環伏安電化學實驗,數據就齊全了,這周補齊數據,開始寫文章。
韓嘉瑩的P3T和P5T體系,經過優化,效率分別到了6和7,應該能發兩篇二區文章,之后的這兩周我打算帶她過一遍表征實驗。”
“好,好,辛苦了。”魏興思分外的滿意,連說了兩個好。
許秋現在有些理解了組會的本質,報告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老板知道你干了什么,最近沒有在劃水。
畢竟,如果真是特別重要的實驗結果,完全可以私下來去找魏老師討論。
因此,他本來有上周的CELIV數據可以拿來講一講的,但最終沒有做組會PPT。
真不是因為懶。
最后,輪到韓嘉瑩上場。
她的主要的工作,許秋已經提前劇透了。
因此,魏老師也沒有很認真的聽,他一邊檢索、打印文獻,一邊偶爾抬頭看一眼投影屏幕。
學妹結束后,魏老師點評了一句:“干得不錯,你就繼續跟著許秋做。”
隨后,他又說道:“今天組會到這里,吳菲菲記得訂飯,段云把文章拿過來,其他人可以離開了。”
返回216,許秋看了眼魏老師的轉賬消息,居然有5000塊。
他之前查過,現在AM的影響因子還不到20,魏老師應該是故意多給了些。
許秋沒有聲張,他想了想,決定請組里的小伙伴們大吃一頓。
之前吃去吃標準都是70元左右一位,這次可以定到100150一位了。
飯后可以安排桌游或者KTV,到時候看她們的想法吧。
一轉眼,一周過去了。
這周,許秋補全了他的實驗數據,然后一邊動筆寫文章,一邊培養韓嘉瑩。
學妹的第一個工作,需要由他帶著系統的走完整個表征的流程,這樣之后她就能獨立的進行研究了。
期間碰到了一個小問題,因為許秋是本科生,部分儀器沒有參與培訓,也沒有直接實驗權限的,所以只能以陳婉清的名義進行申請實驗。
好在,大部分負責儀器管理的老師比較好通融,見許秋能夠熟練操作儀器,并且是本校的學生,便默許了他“無證上崗”。
他也進入模擬實驗室II中親自試驗了系統的新功能,總體來講和他之前所料不差。
之前沒有想到的是,模擬實驗人員的整個試驗操作過程,都會以全息錄像的形式保存下來,同時還支持快放、慢放、拉動進度條這些功能。
他可以隨時調閱這些實驗錄像。
這一點,倒是比尋常的實驗機器人的功能強大不少。
因為就算給實驗機器人安裝攝像頭,也沒辦法得到全息影像。
許秋現在暫時沒有項目可做,便沒有立刻啟動這個功能,不然只會白白浪費系統積分。
他之后打算做的非富勒烯體系,現在還只是一個概念,僅有一個模糊的大方向。
具體從什么地方切入,還需要謹慎的選擇。
因為一旦確認了具體的研究方向,就要持續的投入精力,怎么也得研究到產出一篇一區文章為止。
假如努力的方向錯了,只會事倍功半。
到目前為止,他文獻雖然讀了不少,但大多數都是淺嘗輒止。
現在要做的事情,是對現有的非富勒烯相關文獻進行歸納總結。
至少要知道其他研究者都做了些什么工作,不重復造輪子。
想到這里,許秋靈機一動。
他可以寫綜述啊。
而且,一月份考試月結束,在學校放假期間,大部分的公共儀器平臺都是不開放的,做實驗很不方便,趁這個時期,寫綜述時機剛剛好。
不過,綜述通常是編輯約稿的。
也就是編輯主動發信給一些相關領域的大佬,讓他們寫一篇綜述文章,總結下近期領域的進展。
直接投稿的話,一般不收。
當然,凡事無絕對,也不是不能運作,這就要看魏老師的關系了。
他搞科研這么多年,多多少少有點人脈關系,認識一些人。
編輯不主動過來找,也可以主動出擊去找編輯約稿。
許秋的要求也不高,不追求這類的綜述頂刊,能發AM子刊AFM這類的就差不多。
怎么說AFM也是一篇SCI一區,還可以順便完成系統任務,反正它也沒說發綜述不算。
“我今天主要講一下對之后工作的展望,主要有這四點。”吳菲菲在投影布上晃了晃激光筆的光斑,繼續道:
“首先,我上周用新到的加熱式勻膠機,試了一下做鈣鈦礦器件的熱旋涂,用的是MAPbI3和FAPbI3這兩種傳統體系,不過得到的薄膜形貌不佳,器件性能也沒有標樣高,這個思路暫時擱置。
說起田晴,她今天遲到了一會兒,是中途溜進來的,不過魏老師只是看了她一眼,并沒說什么。
接下來是段云。
可想了半天,許秋沒有什么好的想法。
周一上午,組會。
其次,我計劃做一批鈣鈦礦的單晶,然后用在熱電領域中,我和段云討論過,有一定的可行性,現在正在總結相關的文獻。
第三點,關于鈣鈦礦電荷輸運方面,我覺得可以持續進行研究,除了和田晴合作的剛投出去的那篇外,我們前期氯化銨添加劑以及硫氰鉛的體系,包括日后開發出的新體系,同樣可以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吳菲菲講的比較有條理性,看她的這個思路,打算走的路線應該是將鈣鈦礦材料與組里其他方向進行結合,有點類似于交叉學科那種。
只好暫時放棄,在心中默默記下這個思路。
至于電荷輸運性能方面的研究,田晴之前倒是有過嘗試。
但由于有機光伏器件的有效層太薄,只能用CELIV勉強測出個電荷遷移率出來,合并到對應的文章中,很難深入研究,另發一篇文章出來。
“行,按你設想的去做吧。”魏興思連連點頭,他內心不禁感慨,吳菲菲,還有許秋,這兩個人都比較讓人省心啊。
許秋在旁,認真的聽了一遍,并沒有劃水,雖然他們的領域不同,但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果然不出所料,段云沒有準備PPT,直接站起來開口:
“碲化鉍摻雜的PH1000體系,相關的表征數據都已經拿到手,文章框架我也列了出來,這周差不多就能寫好投掉。”
這也算是他們課題組的優勢吧,雖然是小組,但一共有四個研究方向,可以交相呼應。
在聽的過程中,他也有在思考,他合成的有機光伏材料,是不是也可以引入到鈣鈦礦電池,或是熱電那邊來應用呢?
最后,我之前做了加熱分解型的氯化銨添加劑,現在打算做一個對照實驗,使用氯化鈣添加劑,進一步探究熱穩定性添加劑對傳統鈣鈦礦電池器件性能的影響。”
我有科研輔助系統最新內容記住老\幺\小\說\網w\w\w。l\a\o\y\a\o。\o\r\g